首页 百科知识 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崛起成强国,但遭受战争重创

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崛起成强国,但遭受战争重创

时间:2024-05-0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明治维新30年以后,小小的岛国日本在甲午战争中获胜,从而取代清朝成为了亚洲最强国。10年后日本又在日俄战争中获胜,从而成为世界列强之一。但在30年后输掉了太平洋战争,从而又使那个列岛成为了一片焦土。但是随着越战的结束,东亚和东南亚的政治形势趋于恢复正常。一开始是牛气冲天的日本人对那些老牌大国的黄昏末路幸灾乐祸,但马上就发现自己也染上了这种病。

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崛起成强国,但遭受战争重创

明治维新30年以后,小小的岛国日本甲午战争中获胜,从而取代清朝成为了亚洲最强国。10年后日本又在日俄战争中获胜,从而成为世界列强之一。但在30年后输掉了太平洋战争,从而又使那个列岛成为了一片焦土。

正当人们认为这下日本可能再也抬不起头来的时候,日本赶上了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两次战争特需,凭借着战前积蓄的制造业技术和整个东亚、东南亚都处于政治动乱的国际形势,再加上日美安全保障条约给日本带来的无须考虑整顿军备而得到的经济、劳动力人口上的便利,日本又重新崛起,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大国。和赢得甲午、日俄两场战争一样,这是日本人创造的又一个奇迹。

但是随着越战的结束,东亚和东南亚的政治形势趋于恢复正常。首先是韩国、中国台湾、新加坡和中国香港开始发展经济,随后是中国大陆结束“文化大革命”,社会的重点也转向经济发展,冷战的结束又使得俄罗斯和印度这两个庞然大物也加入了发展经济的行列,日本人才发现经济奇迹不是只有自己才能创造的。

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日本的经济是由家电和汽车这两大行业支撑着的,这两大支柱产业形成了巨大的金字塔形产业结构,在不断扩大世界市场份额的同时,维持了日本的雇佣市场从而保持了一个稳定的日本社会。

当时的日本人看见了一个最理想的社会:由美国人保护着他们的安全,而他们则向美国和全世界的人们提供别人无法提供的优质产品,人们都尊敬这些能工巧匠,而日本人也可以安心地享受这种声誉所带来的高水平生活

但是这个世界上会从事制造业的不仅仅只有日本。后来的韩国、中国台湾加上更后来的中国大陆首先向日本提出挑战的就是家电。十几年下来,日本丧失了全部低端家电市场,在高端家电上也受到了日复一日严峻的挑战。而日本的人口构成在趋向老龄化,巨额养老金的支出正在对日本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IT技术的日益发展使得日本产业赖以存在的许多技术成为一些制造业的常识,日本已经无法维持战后一直存在的发展模式了。

依靠转移生产基地的方法来不断降低成本的日本各大家电企业雄风犹在,效益不减,但是对于日本来说已经成为一个不那么重要的产业,因为他们对国内的雇佣市场所做出的贡献已经大为减少。公司在盈利,而国民在贫穷,这就是所谓“产业空洞化”问题。日本成为了一个单腿巨人,支持着它的只有汽车行业了。

但就是汽车行业也是建筑在一个很不安全的基础上。不仅是日本,东亚、东南亚国家都有这个共同的问题。这个世界的很大一部分被封印了几十上百年的欲望和能量在一个早上被释放了出来,造成了极为过剩的生产能力,在维持这个过剩生产能力的就仅仅是被过分夸大了的美国信用。这个夸大了的信用无限地逼近泡沫,最后发生破绽,这就是没有人能预计以后会发展到什么地步的世界性金融危机。(www.xing528.com)

依赖于美国信用而生存的日本经济一夜之间就到了崩溃的边缘,不但是索尼松下这些原本就出过几次赤字的家电企业,就连丰田这种到昨天还不会有任何人怀疑其业绩的、优秀得闪闪放光的企业也落到了赤字大军之中,人们惶惶不可终日,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十几年前在日本有一个词很流行:“英国病”,说白了就是人口增长不上去,生产增长不上去,福利又降不下来。一开始是牛气冲天的日本人对那些老牌大国的黄昏末路幸灾乐祸,但马上就发现自己也染上了这种病。

英国病并不是完全的不治之症,现在日本人成天在抱怨的所谓影响日本社会发展的问题,也就是所谓英国病的病因,在不少欧洲国家都有,但并不是所有的欧洲国家都像日本那样对这些问题牢骚满腹,而是很优雅地在生活着,特别是北欧国家,老龄化的人口,高昂的税金,并没有使他们奄奄一息,反而很有活力。

日本人注意到了这一点,这几年日本一直在组织中小企业主、地方议会议员去欧洲,特别是北欧参观,想学习北欧人,发展国内市场,消除对“单纯经济发展”的迷信,注意提高生活本身的质量而不是仅仅提高供出售的产品的质量,跳出目前这种单纯依赖于美国的信用而循环的生产方式

现在美国信用的破绽,到底是日本人从此落入万劫不复的深渊?还是改变从二战结束到现在为止的生产生活以及社会存在方式的机会?目前谁都不知道。

但是现在的日本政府还是和世界上绝大多数政府一样,在努力往美国身上贴创可贴,企图帮助美国修补那些出了破绽的地方。

(2010年5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