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稻盛和夫经营哲学:冰眼看日本2

稻盛和夫经营哲学:冰眼看日本2

时间:2024-05-0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对于民主党来说,稻盛和夫是最合适的人选。稻盛和夫是一个第一流的经营家,他对于产业动向有最敏锐的感觉。现在盛和塾在日本国内和海外共有61处,参加盛和塾培训的经营者共有5500名,稻盛和夫的经营学著作一直是热门书籍。稻盛和夫的一个学生皆木和义出版的一本书也许可以解答这个问题。按照这本书的观点,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来自《论语》。

稻盛和夫经营哲学:冰眼看日本2

日本民主党刚刚掌握政权就面临着一个非常头疼的问题:如何处理日本航空(Japan Airlines,JAL)的经营问题。日本航空的经营问题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既有原国营企业的散漫经营的特点,也有从原国营企业的身份所继承下来的政策性亏损的因素,最后民主党内阁采取了破产重组的政策。2010年1月19日,日航正式向东京地方法院申请适用《会社更新法》的保护,由企业更生支援机构开始重组日航。

重组日航首先遇到的就是新日航班子的负责人问题。最后担任新日航董事长的是现年已经78岁的世界著名的经营者,京瓷集团名誉董事长稻盛和夫。

对于民主党来说,稻盛和夫是最合适的人选。民主党长期处于在野党地位,和经济界的来往不多,而稻盛和夫是日本经济界中为数不多的和民主党关系密切的人,是民主党鸠山内阁的特别顾问。京瓷集团的总部在京都,稻盛和夫一直是民主党众议员前原诚司强有力的支持者,而这次前原诚司在民主党内阁中担任国土交通大臣,日航问题就属具体分管,所以出任这个职务是稻盛和夫所义不容辞的。而且稻盛和夫把京瓷从一个小作坊发展成一个世界知名的电子产品厂家的经历也充分证明了他是一位第一流的经营者,没有人会对稻盛和夫提出疑问。

稻盛和夫的就任确定以后,日本的书店里出现了“稻盛和夫”热,大量稻盛和夫的著作和有关稻盛和夫的著作陈列在书店最醒目的地方,销量非常可观。

稻盛和夫是九州的鹿儿岛人,在鹿儿岛大学里学的是有机化学,想在石油化工企业就职,但1955年稻盛和夫毕业时正好遇到经济不景气,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只好进了京都一家叫作“松风工业”的陶瓷公司。

日本的日用陶瓷制作技术来自中国,京都是日本陶瓷产业的一个重要基地。但陶瓷要作为一个产业发展只能靠工业陶瓷,当时的松风工业生产的是送电用的绝缘瓷瓶。学有机化学的稻盛和夫进入松风工业以后转向了研究无机化学,经过调查研究以后稻盛和夫得出一个结论:陶瓷工业要发展绝不能把目光只放在强电上,而需要开发弱电用的精密陶瓷。

但当时松风工业的经营已经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连员工的工资都经常拖欠,稻盛和夫在数次向公司提出建议而无法得到公司方面的支持以后,终于在1959年和其他8个志同道合的同事,以从朋友处借来的300万日元(当时日元对美元的汇率是固定的,360∶1)作为资本金,创立了“京都陶瓷株式会社”,在另一个公司闲置的车间里开始了精密陶瓷的制作。

京瓷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是1966年在激烈的投标中夺得了向IBM提供2500万副氧化铝陶瓷电路板的合同。熟悉计算机历史的人都知道IBM的一代名机360系列,360系列的电路板全部采用了京瓷的产品。

向当时在电子计算机行业占有80%以上份额的国际商业机器公司提供零件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京瓷当时的精密陶瓷的精度是1.5丝(0.015毫米),而IBM的要求是0.5丝。这个精度即使在今天对于金属切削都是一个非常高的要求,更不要说是当时对于烧结成型的陶瓷产品的要求了。

当时稻盛和夫每天都吃住在车间,和其他员工一起解决生产中出现的技术问题,经过七个月的艰苦攻关作战,终于得到了IBM的合格通知,这份通知意味着京瓷成为了世界一流的精密陶瓷企业。

但是稻盛和夫的伟大就在于他绝不只是一个单纯的技术人员,如果稻盛和夫仅仅是一个技术大家,那么今天的京瓷就可能只是一个水平很高的精密陶瓷企业。今天的京瓷集团是一个拥有65000多名员工,年产值100多亿美元,除了生产以精密陶瓷为主的电子元件和与陶瓷有关的切削刀具、珠宝太阳能发电产品之外,还生产手机、打印机、复印机等电子产品,连有名的康泰时照相机也是京瓷集团的产品。

稻盛和夫是一个第一流的经营家,他对于产业动向有最敏锐的感觉。1984年稻盛和夫准确地抓住了日本通信事业自由化的机会,创立了第二电电株式会社(DDI),现在由DDI发展而来的KDDI公司已经成为日本仅次于NTT的第二大通信公司。(www.xing528.com)

稻盛和夫不仅在企业经营方面出类拔萃,而且在推广他的经营思想和经营方法上也不遗余力。稻盛和夫在1984年创立了“稻盛财团”,担任“盛和塾”的塾长,培养经营人才。现在盛和塾在日本国内和海外共有61处,参加盛和塾培训的经营者共有5500名,稻盛和夫的经营学著作一直是热门书籍

稻盛和夫的经营学著作和研究稻盛和夫经营学的著作有一个特点,就是不仅仅是经营方法手法的传授和研究,而是把大量的篇幅用在经营哲学和经营思想上。因为现在导入的大量数理统计方法已经将具体的经营方法和手法变成了一种技术,其实区别不大,但实际上各个企业在经营结果上的差别却是一目了然的,所以人们的着眼点更加在于成功的经营者的经营哲学上。

日本的企业经营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的高速经济发展时期出现了大量成功的企业和经营者,而进入80年代以后不仅这种企业和经营者很少出现,而且以前成功的企业和经营者也开始失败。这中间有时代的原因,但还是存在像京瓷这样超越时代的成功企业。于是人们更加开始注意起企业和企业家的经营哲学,到底是什么使得他们能够经受住时代的考验而在世界上保持领先?

稻盛和夫的一个学生皆木和义出版的一本书也许可以解答这个问题。这是皆木和义多年跟随稻盛和夫后写的一本有关稻盛和夫经营思想根源的书,书名叫《稻盛和夫的论语》。按照这本书的观点,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来自《论语》。在稻盛和夫的著作中经常会引用论语的句子,但这只是一般日本人都常有的显示自己教养的习惯,而这本书告诉人们,稻盛和夫对《论语》绝不是仅仅停留在背诵一些句子的水平上,而是很认真地研读过《论语》,并且对其作出了自己的解释,然后应用在经营活动中。如果说宋初宰相赵普是“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话,人们读完这本书之后会得出稻盛和夫是“一部论语治企业”的结论。

一般说来,《论语》对伦理道德的论述较多,在企业伦理和企业道德方面引用《论语》的思想是不奇怪的。但稻盛和夫不仅在论述经营者的修身养性、企业的社会责任和伦理等方面大量引用《论语》的教诲,而且在挑战、实力主义、打破常识禁忌、自我奋斗这些一般被认为和东方哲学不相关的地方也引用《论语》的教诲来进行论说,很有意思。

比如对于《论语·述而篇》中“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这句话,一般都是负面评价多一些,经常会有人认为它反映儒家思想中保守、不善创新的落后一面,但是稻盛和夫是把这句话放在“做一个开拓者”的位置上的。稻盛和夫的解释是孔子绝不是一个保守的人,儒教也不是一种保守的思想,此地的“述”是有关古代的礼乐制度,对于儒教来说最重要的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安定,所以经营者不应该直接干涉社会政治问题,而是应该经常注意前人的教诲,从中去领悟先人的思维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开创新的领域,因为孔子还说了“温故而知新”。

再比如《论语·子路篇》中的“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一般都解释成孔子对于中庸之道的肯定和颂扬,而在稻盛和夫那里则成为了对于独创性产品需求的一种解释。稻盛和夫的意思是一个公司是无法“中行”的,只有不断地创造出别的公司无法模仿的产品和技术才能生存下去,这就是“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的意思。

还有《论语·微子篇》中有“柳下惠为士师,三黜,人曰:‘子未可以去乎?’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这段话一般都用来颂扬柳下惠的坚持原则,坚持操守和直道事人。但在稻盛和夫这里就不一样,稻盛和夫用这句话来告诉一些因为在公司和上司相处不好就要辞职的人,哪儿的公司都一样,不能指望到别的公司能遇上好的上司或者同事,除了自己的努力之外没有任何改变自己位置的方法。

这些解释实际上很有些《论语》修正主义的味道,但就像稻盛和夫所推崇的“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一样,只要“好古”,怎么“述”是各人的自由,只要这个人是真的有“信”,就没有什么一定要坚持原教旨主义的必要。更不要说稻盛和夫根据他对《论语》的独特理解所进行的经营实践获得了大成功了,很可能对《论语》的解释也要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变化才行。

(2010年03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