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社教类节目主持的艺术特点

社教类节目主持的艺术特点

时间:2024-05-0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不过,不同类型的主持人节目在内容、宗旨、功能、对象等方面毕竟各有特色,于是带来主持艺术的一些特殊规律。在这一节里,我们着眼于社教类节目知识性、教育性、对象性的特点,介绍以下三个方面的主持艺术。

社教类节目主持的艺术特点

第三节 社教类节目主持艺术特点

主持艺术在具体操作层面上与节目形态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从这个的角度看,由于不同类型的主持人节目经常会采用相同的节目形态,如专访、谈话、杂志型等等,所以在主持艺术上自然就会存在某些共性的规律。不过,不同类型的主持人节目在内容、宗旨、功能、对象等方面毕竟各有特色,于是带来主持艺术的一些特殊规律。在这一节里,我们着眼于社教类节目知识性、教育性、对象性的特点,介绍以下三个方面的主持艺术。

一、主持人与学者专家的合作

主持人在演播室与嘉宾访谈,这种节目形态经常为社教类节目采用,尤其知识性、教育性强的栏目,一般请来的嘉宾都是专家学者,在这种情况下,主持人如何恰当地把握自己在节目中的位置,处理好自己与学者嘉宾的关系,积极而又得体地发挥主持人的作用,是主持艺术的关键

1.恰当地把握主持人的位置

从传播者角度看,我们突出社教类节目主持人知识结构上的“专业性”,强调一个“内行”的主持人才可能真正拥有传播的“可信性”、“亲切性”;从受传者一方看,观众同样也希望主持人是真正的谈话者,不是一个只会按编导设计提问背词的“表演者”,更不是一个只能在嘉宾谈话时频频点头做倾听状的“应声虫”。但是,大众传播毕竟不是专业层次的学术论坛,它有“科普”的性质,对学者、专家的访谈大多属于“说明性”、“意见性”专访,目的是请他们联系实际对其专业领域中的问题为观众做出通俗易懂的解释。主持人作为嘉宾与观众之间的“中介”、“桥梁”,这种位置及关系的把握集中表现在主持人与嘉宾的谈话当中。实践中有的主持人不能恰当地安放自己的位置,极力表现自己在栏目学科领域里的“发言权”,在谈话中不断地以“我认为”的方式发表“高见”,常犯的毛病是好“抢话”、好发表“结论性”的意见,并让专家为自己的“高见”认可表态,以争得与专家学者“平起平坐”的感觉,形成自己的“权威”形象。殊不知这种自我张扬、喧宾夺主的表现是十分令人反感的。其实,谁都清楚真正的权威是请来的专家学者,对于主持人,观众要求他们具有与学者专家一同“面向大众”的对话资格,是指主持人不说贻笑大方的“外行话”,是指主持人在栏目学科领域里比一般观众尽量占有较多、较新的信息,并有较为准确的判断。即使主持人在栏目的学科领域学有专长,当他面对观众时,只有把握好比观众仅仅“略高一筹”的分寸,传播才是有效的,才是观众乐于接受的。

主持人的“中介”位置有两个方面需要把握,首先在认识和态度方面,主持人一是要协调好与学者嘉宾的关系,尊重他们,积极发挥专家学者的“权威”作用,多以“求教”探讨的口吻与嘉宾交谈,做好嘉宾为观众“解惑”的助手;二要顾及观众的求知欲和接受习惯,做好观众“求知”的代言人。其次在主持艺术方面,主持人一是要对知识重点心知肚明,能巧妙地为嘉宾通俗易懂地讲解知识“找窗口”;二要善于抓准观众的“兴趣点”、“疑惑点”及“盲点”,为寻求嘉宾的解答“搭梯子”。总之,从节目的传播目的和“教育”的性质看,主持人要找到“应知”与“欲知”的结合点,找到观众需求与嘉宾专长的结合点,适时地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

2.积极得体地发挥主持人的作用

主持人与嘉宾谈话主要采用两种形式——提问和插话,它们的作用是:(1)以提出具体问题的方式,引领谈话方向、控制谈话层次;(2)适时插话,衔接串联演播室访谈及外采等节目的其他部分,从容驾驭节目进程;(3)重复嘉宾看法,突出传播重点,加深观众印象;(4)稀释知识难点,提醒观众盲点,应和嘉宾谈话,活跃谈话气氛,巧妙实现传播目的。

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主持人撒贝宁经过播出实践的磨合,能够恰如其分地处置自己与嘉宾的关系,并以其法律专业的学识优势准确地把握法律条文的关键,善于找到法律知识与观众盲点的结合点,能得体地补充有关事例,使难点得以稀释,使谈话形象生动、通俗易懂。每接到一个节目,他都认真听取情况介绍、观看记者的实地采访录像,与编导及嘉宾细致探讨勾连节目的思路。在主持过程中,他的思维敏捷、逻辑清楚,语言简洁明确,语气平和而不失活力,神态谦和而不失自信,无论与嘉宾或观众的交流都真诚自然,不强加于人,更不自我表现。一句话,撤贝宁的好处就在于他不把心思用在证明自己如何“专业”上,而是与嘉宾一起力求通过举案说法,条分缕析、深入浅出地把法理给观众讲清楚。

《谁盗用了我的兔子》是一期关于知识产权的节目,我们对撒贝宁在访谈与采访录像的穿插中干净利落的主持驾驭作概要的分析。谈话伊始,撒贝宁以聊天方式三言两语直切话题——

主持人:马老师(嘉宾),您好。最近有一个词在街上非常流行,叫“产权”,大家在买房子的时候首先会问,这个房子有没有产权?与此相联接的有一个词也用得非常多,接触越来越广,叫“知识产权”。马老师,您能不能用一句非常简单的话告诉我们的观众什么叫“知识产权”?

嘉宾做了解释之后,接下来播放某商场与某广告公司盗用一位女漫画家创作的兔子做春节广告的调查录像,有关几方各执一词,漫画家主张自己的知识产权,要求侵权方赔偿损失,商场和广告公司却连连喊冤。案情基本清楚后,录像播放告一段落,主持人提出第一个层次讨论的问题——原告知识产权之所在:

主持人:我们看到了一只非常可爱的小兔子成为我们今天话题探讨的主角。(对嘉宾)您看了这个案子,您认为首先从广告公司的角度来讲,他的行为有没有侵犯作者的著作权?

嘉宾:……这种使用,没有经过原作者的许可,应该说已经侵犯了作者的权利。

主持人:它应该是构成一种侵犯了。(主持人的应和起强化作用)

嘉宾:……人们都会认为,这个广告是这个广告公司创作的,作者的权利并没有体现出来。

主持人:事情并不是像广告公司说的(指录像内容),“兔子都是两只耳朵、两只眼睛、四条腿,天下的兔子都一样了”。(此处的插话起“稀释”作用,使理性问题通俗易懂,并与案例紧密联系)

嘉宾:兔子是一样,但画出来不一样,经过画家的构思创作可以出现不同的形象。我们知道像古代的兔子、像迪斯尼……

主持人:光迪斯尼里就有好多只兔子,兔八哥、小兔乖乖。(应和、补充,有自然的谈话氛围)

嘉宾:他的很多兔子,自己画的都不一样,虽然是一种东西,也是表现出来的形式不一样。

主持人:法律保护的恰恰就是这种风格。(突出法律的要点,

加深观众印象)

当嘉宾进一步就此作了解释后,撒贝宁又以提问的方式将讨论引入此次话题的第二个层次——判断被告侵权的法律依据

主持人:现在广告公司我们放在一边,再来看商场,负责人认为他们做这个广告并没有赢利,那么您对于赢利与否这个说法是怎么看的?

嘉宾:……实际上间接带来经济上的利益,如果说他没有经济上的考虑,可能顶多能说他不是直接经济上的考虑。

主持人:那究竟是不是以赢利为目的来使用这个广告,赢利是不是构成侵权的一个非常必要的条件?(撒贝宁并非不清楚这个问题的答案,但是为了帮助观众透彻了解构成侵权的法律要件,主持人用案例中侵权方的辩解从反面提出问题,在关键问题上让嘉宾做重点解释,显示了主持人的主导意识与服务意识非常到位。)

嘉宾:也不是(解释过程略)……只要违反了法律,没有经过作者许可,一样要承担侵权责任。

主持人:所以说,我们对著作权的好多理解可能还有一些误区。广告之后,我们将对著作权问题继续讨论。(播放广告)

主持人:欢迎各位回到我们的演播室。首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法院判决赔偿的结果是怎样的?

播放采访录像后,主持人针对侵权方的糊涂观念提问,把讨论引向第三个层次——保护知识产权的普遍性。

主持人:马老师,您在作为一个律师的过程当中,您接触到的很多著作权或知识产权案子,是不是很多当事人是像片子中的人一样,觉得自己非常冤枉?

嘉宾:(分析各种侵权人的心理,略去)……我认为还有一种情况,权利人是否充分认识到自己有权利?去主张权利?……如果都像案子里边这个画家的态度……那侵权方觉得自己委屈这种情况会越来越少。

主持人:我有一个朋友就曾遇到这样的官司,他的作品被他人剽窃,在这种情况下他打了官司,而且他说了一句话让我非常有感触,他说,哪怕对方只付给我一毛钱,我并不是为了钱,但至少是他对我作品的一种尊重。我想如果权利人都能像本案当中这个作者或者像我的朋友那样,能够为了自己的权利斤斤计较,去争取的话,那么著作权的规范使用,我想离我们就不远了。

这里,主持人举例呼应嘉宾关于“权利人应主张和维护自己权利”的观点,并以“斤斤计较”这样鲜明恳切而又风趣的用词,干净利落地结束了这次节目。

二、精心把握受传对象的特点

社教类节目中有许多是对象性栏目,主持人必须能够深入了解栏目对象的心理特点,能够真诚地体贴特定对象的需求,这是社教类节月主持艺术的一个重要方面。

中央电视台的《夕阳红》是最有代表性的老年节目,沈力这位被观众深深爱戴的主持人已成了栏目的象征。她以同龄人的切身感受,以她“四十年如一日”把观众放在心上的真情出任主持人,她动手改过的稿件,浸透着她对老年朋友的尊重、理解、真诚和关心;她在节目中,无论采访、谈话还是主持老年人的竞赛节目,都处处为观众着想,一句贴心的话,一个关切的眼神,一个临场触发的点子,部闪烁着她诚挚、谦逊、善良、聪慧的人格魅力,使她成为老年人的知心朋友。

少儿节目的对象是个十分独特的群体,少年儿童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培养品德、锻炼性格的特殊阶段,孩子们像花儿盼望雨露阳光一样渴求知识,对周围的一切及浩森的宇宙充满了好奇。他们好学、好幻想,又好动,有意识的注意力保持时间不长,而且在“少儿”这个年龄段中,幼儿、学龄前儿童,小学低、中、高年级,初中的孩子虽然只相差几岁,但他们的身心发育却处于不同阶段,他们的接受能力、认识水平、兴趣、需求都有各自的特点。对于这一切,主持人不仅要在理论上明了,更要经常深入到孩子中间,仔细观察和研究自己的小服务对象,了解他们小心眼儿里的喜悦与苦恼,知道少儿节目应赋予他们的营养,清楚怎样做才有益于孩子们对营养的吸收。不管少儿节目主持人是“同龄型”,还是“长辈型”,抑或是“朋友型”、“老师型”、“卡通型”等等,主持人对少儿的身心特点都应该有深刻的了解,并在主持中加以体现。

江西电视台少儿栏目《课余时间》主持人舒华有一个介绍陶艺制作的节目,获得了第三届播音主持优秀作品政府奖一等奖。“陶艺”眼下可以说是一种“时髦”,以此为题材的节目不少,舒华的主持却独具“童趣”的魅力。整个节目以主持人在制陶工作室的参与式采访结构节目,节目中只有两个人:舒华和陶艺社主人蔡杰,但是主持人时时处处以儿童的视点、儿童的情趣去感知,随时把她观察到的、体验到的细节描述出来,紧紧吸引着并不在现场的电视机前的小朋友。舒华熟悉孩子们的思维习惯、语言习惯,了解孩子们的感知特点、注意力特点,她用孩子的眼睛和心灵边问、边聊、边学、边动手,在直观、形象的动态过程中清晰地展示了制陶的三个步骤。舒华对象化的主持有三点很突出:

第一,抓住“知识点”,清晰有序地推进节目,同时通过提问,再转化为儿童的语言习惯加以讲解和提示,如制陶的第一个过程:

蔡杰:做陶有3个过程,第一步就是原料的采集和加工;第二步就是制作;第三步就是烧成。

主持人:嗯,听起来挺简单,只有3个程序,那说白了第一个过程还可以说成是找泥巴和挖泥巴,听起来就觉得特别好玩,那么今天我无论如何都要试一下……蔡叔叔,我知道找泥巴在城市肯定是不行的,最少得到市郊或农村去,现在那里应该有很多很多很合适的泥土吧?

蔡杰:对,我们选泥巴的标准是首先要粘性好。

主持人:那我们江西这个地方是红壤居多,它适不适合制作陶器呢?

主持人还特别注意操作细节上的“知识点”,提出问题引起小朋友的注意,如揉泥时,她问:“这样反复揉的好处是什么?”在拉坯时她又问:“拉坯要用很大的力气吗?”“拉坯有什么诀窍?”

第二,寻找“兴趣点”,触发贴近小朋友生活实际的联想,帮助小朋友加深理解和印象,如泥浆的加工过程中,两人边聊、边做、边讲解,充满童趣的联想使交谈生动而又自然:

蔡杰:你看这是我们的泥浆滤水袋。

主持人:滤水袋。

蔡杰:现在把它倒进去。

主持人:这个倒泥浆的过程啊,让我想到了在农村家家户户做糯米粉的情景,这也是一样的道理吧?

蔡杰:对,就是这个道理。

主持人:同学们,蔡叔叔告诉我们,泥浆水倒进这个过滤袋之后呢,要让它自然阴干。如果天气好的话,大概要一个星期左右,时间还是蛮长的。那么现在呢,这里有一袋泥巴已经阴干好了,下面我们就要把它拿到真空炼泥机去炼泥。

蔡杰:你看,这就是真空炼泥机,现在我们把泥巴扔进去。

主持人:我看这个真空炼泥机很象一管大炮啊。那么下面把泥巴分成两半,先扔一半吧。

蔡杰:这泥巴就炼成了,就像我们平时的橡皮泥似的。

主持人:就像橡皮泥一样,和我们刚刚采回来的泥巴可是截然不同的,这泥巴非常细腻。(www.xing528.com)

第三,富于感知特色和动态的描述非常贴近孩子的心理,形成与电视机前的小观众真切、细腻的交流,使小观众如同身临其境。例如主持人下面这些描述,既有视觉、触觉又有动觉、温度觉,活灵活现地传达自己的感知,巧妙地调动了小观众的兴趣和参与感:

蔡杰:现在泥浆打好了,我们把泥浆打一桶。

主持人:用这个大木桶舀一桶浓浓的泥浆水。

……

蔡杰:这泥巴已经很均匀了,然后把它揉成泥团的形状。

主持人:哎呀,揉了这么久,舒华姐姐觉得揉泥巴的感觉有一点像揉面,那么北方的同学一定有这样的感受了,不过呀比揉面是要累多了。

……(拉坯时)

主持人:不行,不行,感觉泥巴在手里要跳舞了!

……(烧制时)

主持人:第三步——烧制。同学们看,在舒华姐姐身后有一个大炉子。我们把炉门打开。呀,这个炉门真是很重呀!把它放在里面。

蔡杰:你看,这就是我们的窑具,把它架起来以后就可以多放一些。现在我们就可以把门关上,开始烧制了。

主持人:我想问一问,这个大炉子里面它的最高温度可以达到多少度呢?

蔡杰:要烧到一千多度。

舒华:要烧到一千多度!那我赶快走开。(边说边跳到一边去了)

三、能动地发挥主持人的串联作用

串联,应当说是杂志型节目形态最基本的主持形式,当然也是社教类主持人节目最为常用的主持形式。由于节目形态各异,有的由一位主持人串联,有的由两位职业主持人共同主持,有的职业主持人与特约嘉宾共同主持,但是他们的串联作用都是相同的,概括起来就是两点:一是以个性化的表述方式对子栏目做出恰如其分而又妙趣横生的推介和阐释;二是以平等的交谈方式与观众有情感或观点的沟通和交流。主持人的具体操作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加大信息量,引导收看

首先,主持人要从多种角度、不同层面来理解、感知所传播的节目;其次,主持人要尽量占有资料,并调动自己相关的知识积累和储备,补充有关知识和信息,以开阔的视野方便观众的理解接受。

2.激发兴趣,吸引收看

主持人要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努力寻找能够触发观众兴趣和审美的细节,选择贴近观众生活和接受心理的“话头”引出节目。从观众的“已知”引出观众的“未知”,由近及远、由此及彼的“联想”是主持人常用的串联衔接方式。

3.在交流中推介,在沟通中阐释

“交流”、“沟通”正是主持人以“人际方式”进行传播的特点所在。一方面,主持人不能只是机械地罗列一些相关资料,而应当非常细心和灵敏地预测观众具体的收视心理,并把自己的感受、观点说给观众,进入与朋友一起交谈共同感兴趣的话题的情境。在实际操作中,把阐释和沟通结合起来,是观众易于接受的方式,补充背景知识,可以帮助观众了解节目内容,谈谈感受,也许在“共鸣”中延伸了主题,而且还体现了一种平等贴近的服务、一种亲切平易的引导,同时还增加了节目的知识含量、个性特点及人文色彩。

中央电视台的《环球》是一个介绍外国历史、文化艺术、风土人情、经济科技的,兼有知识性、趣味性、欣赏性的杂志型栏目。我们以《环球》1998年第1期的串联为例,说明以上谈到的3个方面的串联思路。这一期由《远方的人们》、《电影魔术》、《神奇的世界》、《科技传真》、《金唱盘》5个子栏目组成,子栏目之间以片花间隔,以主持人的对话衔接。王雪纯和杨柳的串联有较高的文化品位,有年轻人活跃新锐的思维,语言生动形象、个性鲜明,交流真挚亲切,与栏目总体风格及具体节目特色和谐一致,相得益彰。栏目伊始,二人兴致盎然地从春节中国人的吃食聊到外国人的年节食品中的调料,于是从时间的“近因”跨越地域的距离,引出第一个子栏目《远方的人们・种蔓越橘的人》,继而两人简洁地介绍了做调料的蔓越橘的用途、产地、产量、市场等背景资料之后引出片子。

第二个子栏目《电影魔术・〈复制丈夫〉的制作过程》,主持人选择大多数观众都知道的新闻由“双胞胎聚会”做“切入点”,贴切自然,富于情趣,又简洁地介绍了栏目的新内容,交流感很强:

王:记得有人发起过一次这样的活动,就是召集很多双胞胎、甚至四胞胎的家庭来了一个大聚会,我觉得在这样的场合中,不知道会闹出多少笑话来,因为都是长得一模一样的人。

杨:这种场合在生活中是非常难得的,但是在电影中,用电影特技就不难制作出同一个人的几个翻版。

王:是的,美国喜剧片《复制丈夫》就是运用了重叠替身和重复曝光等不同技巧,把同一演员在同一场景中的不同形象表现得妙趣横生。

杨:在我们最新引进的《电影魔术》系列,首先要向您介绍的就是电影《复制丈夫》的制作过程。

第三个子栏目《神奇的世界・小心赝品》,主持人在铺垫中设法与观众的“所知”拉近,从更广、更深的角度做了阐释,有述有评、夹叙夹议,视野开阔且收纵自如,引起观众的收看和思考的兴趣:

王:观众朋友,从这期节目开始,在我们的《神奇的世界》栏目当中,将播出系列片《小心赝品》。赝品呢,通常指并非作者原作,而是仿制原作用来乱真的艺术品。

杨:自从艺术品进入商品流通以来,就有伪造的情况出现,所以有人说,造假起源于人类追求金钱利益的贪婪。

王:在今天,制假和出售赝品已成为世界第三大非法交易,仅次于贩卖军火和毒品。

杨: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虽然被认为极难作假,但目前全世界流传的复制品仍有60幅之多。当你徜徉在世界著名的博物馆中,展现在你面前的你最心爱的一幅名画就有可能是赝品。

王:难怪人们要呼吁“小心赝品”。好,请收看这套系列节目的第一集《真的不真》。

进入第四个栏目《科技传真・“延时摄影”》,主持人从上一个栏目找到“艺术创作”作为“跳板”,推介这个栏目:

杨:其实,人类进行艺术创造,有时就是对自然景观的复制和再现,不过,其中加入了人的创造。

王:比如说摄影术当中的“延时摄影”这一手段,就是它可以控制时间,把一天甚至一年之内发生的事情都用摄影的方法完整地记录下来。

杨:本期《科技传真》介绍的《延时摄影》将为您展现大自然的许多奥秘。

最后一个栏目《金唱盘》,主持人从谈论对爱情歌曲的认识切入,并介绍了歌手的演唱特色,引导人们的欣赏:

杨:无论是几经坎坷终于品尝到爱情的甜蜜,还是彼此缘尽再也不能相聚,人们此时都愿意用歌声来表达内心的感受,所以爱情是歌中永恒的主题。

王:在今天的《金唱盘》中我们要一起来欣赏的这首歌曲《在你离开我之前》,唱的就是一对恋人曾拥有过的美好时光和对这段时光的无限留恋。

杨:歌手莫尼卡拥有一副黑人歌手所特有的富于磁性的嗓音,她的演唱富于变化,时而轻松活泼,时而忧郁低沉。好,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在你离开我之前》。

思考题:

1.从主持艺术的角度,社教类主持人节目可以有怎样的分类?

2.对社教类节目主持人的专业素质有哪些特殊的要求?

3.社教类节目主持艺术的特点主要存在于哪些方面?

4.主持人在与专家的合作中如何恰当把握自己的位置,发挥专家的作用?

5.主持人在与专家的谈话中如何发挥主导作用?

6.举例说明在节目中主持人应怎样把握和积极适应收视对象的特点?

7.主持人的串联应从哪些方面发挥积极的能动作用?

【注释】

[1]赵玉明、王福顺主编:《广播电视词典》,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9年10月版。

[2]据网上下载材料。

[3]徐敏:《荧屏之路・访主持人沈力》,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

[4]沈力修改串联词稿件原件。

[5]刘习良:《广播电视新闻改革》,《中国广播电视学刊》1999年第11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