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电视播音与主持艺术:社教节目主持人的素质

电视播音与主持艺术:社教节目主持人的素质

时间:2024-05-0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三、自觉的服务意识、创新意识在突出社教类节目主持人业务素质中的“学有专长”的同时,我们特别要强调的是主持人的“服务意识”和“创新意识”。

电视播音与主持艺术:社教节目主持人的素质

第二节 社教类节目主持人的素质

社教类节目主持人的思想素质、语言素质、心理素质,应当说与新闻评论类、文艺类节目主持人基本相同,这里我们主要对主持人所应具备的专业素质进行讨论。

一、复合型的知识结构

进入21世纪的大众传媒由于各种媒介日趋激烈的竞争,必然导致受众需求的细分化和传播者的专业化。在这种变化和发展趋势中,“科教、文卫、法律经济”这类几乎无所不包而又分门别类的社教类节目,其专业性特点更是显而易见。至于节目的主持人,观众往往青睐那些权威性强、可信度高的主持人,希望他(她)们对所谈的知识有较大程度的信息占有和较为透彻的理解。人们常常谈论对“专家型”、“学者型”主持人的渴求,实际上并非要求让某一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来专职主持节目,而是希望主持人是该栏目学科方向的“知情人”。因为真正具有可亲可信的传播魅力的主持人不能靠背稿子来主持节目,他应掌握这个领域的“ABC”及其新动向、新信息,熟悉有关的学者专家,并且有与他们对话的资格,能主动积极而又迅速正确地收集节目所需要的信息,善于把握节目的策划立意,能调动自己有关的知识储备,以颇具个性的观察及叙述方式向观众进行传播。

当前,这种在某一方面“学有专长”的专业化的主持人已经脱颖而出,并将大量涌现,这是节目深入发展的需要。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栏目主持人之一撒贝宁,是北大法律系硕士生,别看他年轻,主持起节目来自然大方、剖析问题清晰明确,法律专业方面的底蕴使他与嘉宾的谈话丝丝入扣,重点突出,不抢不堵,恰倒好处,因而颇有“台缘”,深得观众好评。以青年观众为主要收视对象的栏目《12演播室》的主持人张泽群,在大学期间学习新闻学、播音学,工作后又根据主持节目的需要攻读社会学硕士研究生,复合型的知识结构使他对栏目的把握以及与嘉宾的访谈渐入佳境,走向成熟。其他如证券金融节目的主持人,显然不经过有关专业的培训或是上岗后的自学深造是不可能称职,更是与“胜任愉快”无缘的。

主持人节目在美国有较长时间的发展,至今他们的主持人水平依然良莠不齐,然而优秀的主持人总是得到赞许,其中不乏可借鉴之处。据网上下载的资料,美国CNN电视台一个以报道时装首饰室内设计为主要内容的栏目《风格》的女主持人埃尔莎・克伦施(译音),被誉为“空中电波里的时装女王”、“杰出的时装电视报道工作者”。她及时地从世界时装名城发回最新的时装新闻,对时装模特、时装设计师、室内设计师进行深入而有趣的采访,还给观众带来大型艺术展览和经典家居的报道。1980年创办该栏目之前,她曾在美国《时髦》、《哈波斯市场》、《女装日报》等报纸和杂志任过记者和编辑。现在每周一次为洛杉机报业辛迪加撰写时装专栏,她的专著《时装》多次获奖,她对时装、模特、首饰业的报道赢得了人们对时装业的尊重和数以百万计的观众。

二、丰富的生活阅历和人生感悟

社教类节目以知识性、科学性、服务性为主,以实用性、贴近性、针对性为特色,但是不管哪一种社会教育节目都不能搞简单的课堂搬家,知识传播中的科学精神、人文精神,服务中的道德评价、理想导向都蕴涵着人类普遍的生存价值和精神理念,并能引起观众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感受。随着观众对社教类主持人节目文化含量需求的增强,社教类节目表现出越来越多的人文化倾向,因此,其主持人应具有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博大胸怀,有对人生细腻深刻的感悟和思索。这一方面取决于主持人较丰富的人生阅历,一方面在于主持人积极向上、坚韧宽厚、善于思索、勤于学习的人生态度,这样才能敏锐地体察生活中的道理和乐趣,才能在与嘉宾、观众的接触中挖掘出生命的意义,弘扬人性的光辉。否则,主持人虚假的热情会给人“变相广告”的不良印象,苍白的语言更会暴露主持人内心的空虚,从而根本谈不到社教类节目主持人应有的可信性和亲切感。

中央电视台《半边天》的主持人张越,好读书、善思考、勤于笔耕,对多彩的人生有深入细致的观察和独到的体验与理解,她思维敏捷、性格爽朗、言辞犀利而风趣,她做的人物访谈常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一次,张越把新华社摄影记者唐师曾请到节目里一起讨论“沧桑感”,张越这样介绍唐师曾:

提起“唐老鸭”这个外号,新闻界的同行们都知道他就是新华社战地摄影记者——唐师曾。(对唐师曾)你好!

长久以来很多年轻女性都被这么一个问题困扰着,她们觉得现在的男性越来越女性化,越来越没有男子气,越来越缺乏沧桑感。好多女孩子苦于找不到自己心目中的高仓健,所以我们一直想找一个有资格来谈这个问题、来谈沧桑感的男性跟我们来谈这个问题。于是,我们就找到了唐师曾,为什么呢?别看他年龄不大,可经历非常丰富。他毕业于北京大学,曾经在秦岭的深山里拍过野生的大熊猫,曾经在神农架寻找过野人足迹,曾经在藏北高原可可西里无人地带与野狼共舞,曾经经历过无数次的大火、地震水灾,曾经在中东战火纷飞的地带多年奔波,曾经采访过阿拉法特卡扎菲、加利、拉宾、纳尔逊・曼德拉这些非常具有神秘色彩的政坛风云人物。而且据说他曾经独自一人不借助武力突破以色列军的防线,使得以军不得不派直升飞机去抓他……关于他的传奇故事,我早就听朋友们讲了很多,所以您应该是一个饱经沧桑的男人了吧?

张越以她对唐师曾其人其事的感悟,满怀兴趣和激情地侃侃而谈,简洁生动而又赞誉有加的介绍,把唐师曾“立体”地引到观众朋友面前,从而使观众对唐师曾的关注和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三、自觉的服务意识、创新意识

在突出社教类节目主持人业务素质中的“学有专长”的同时,我们特别要强调的是主持人的“服务意识”和“创新意识”。观众喜爱高素质的主持人,但是他们不希望主持人在他们面前摆出“专家”、“权威”的架势,“居高临下”、“谆谆教导”。我们倡导“专家”、“学者”型的主持人,是强调其应有的专业知识结构,“学有专长”是成为一个栏目学科领域“行家里手”的需要,是走近观众获得观众信任的“基石”。但是,我们不赞成主持人“突出自我”,把“亮点”都集中到自己身上。从传播学的角度看,从我国观众的反应看,以“朋友”的身份出现在观众面前,是社教类主持人定位的最佳选择。主持人在节目中的位置和职责,就是以自己的学识和才能为观众提供认真的、健康的、负责的、便于接受的服务。CNN《司法园地》栏目一位拥有40年法律经验的主持人认为:“如果你了解体育的竞赛规则,或是驾驶规章,你就能了解法律的规定。如果法律规则能用简单明了的英语被解释得清清楚楚,而不是过分法律专业化,那么就易于被人们理解接受。我们只是设法使法律更简单明了,一如它本来面目,法律应能使每个人都理解明白,所以不应对它产生恐惧。”[2]

1.服务意识。只有真正树立起为观众服务的意识,主持人才能在节目中摆正自己的位置,也才能激发出创新精神,想方设法、苦心孤诣地精办节目。主持人只有把自己的才华与为观众着想结合起来,才能创作出众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精品节目。(www.xing528.com)

中央电视台资深主持人沈力的主持生涯与社教类节目难解难分,从第一个主持人栏目《为您服务》走到《夕阳红》,始终心系观众,从来都是悉心体察观众的心情,永远平等谦和地以商量的口吻面对观众,她从不抬高自己,更不对观众指手划脚,她处处为观众着想,尊重观众,理解观众心理,真诚地为观众服务。从沈力老师修改润色的播出稿中,不难看出她真诚而强烈的观众意识。一次节目里播放了一段老年人扭大秧歌的节目,编辑撰写的串联词是这样的:

老年朋友,看了这些由老年人自编自演、自娱自乐的舞蹈节目,您觉得开心吗?

沈力老师把它改成:

观众朋友,我们看到了刚才跳舞的这些老同志,论身材吧并不那么苗条,论动作吧也不那么规范。可当他们操劳一生重新迸发出一种热情的时候,身材、动作又算得什么哪!他们不是在追寻青春的脚步,而是在讴歌幸福的晚年。让我们的心伴着他们那欢快的舞步,一起跳动吧![3]

我们看到,沈力老师不是只站在一边,局外人似地蜻蜓点水地念编辑写好的串联词。对这个新鲜事,她一方面用心体会跳舞的老同志的感情,并被他们所感动;另一方面,她似乎体察到电视机前老同志的各种心理反应:有的羡慕、有的跃跃欲试、有的可能不理解,于是她“将心比心”,在屏幕上跟观众做了心灵的碰撞和沟通。她这一改,不光口语化了,还把观众与片中老人的心情联系到了一起。

沈力为人真诚谦逊、质朴善良、善解人意,尤其是那种真诚为观众服务的深情,点点滴滴渗透在她的语言中,润泽着观众朋友的心。比如一次编辑提供的串联词:

我们每个人都在寻找幸福,人间的幸福在哪儿呢?它不在金钱里,也不在显赫的地位中……

沈力认为这些感受“不是我们告诉老年朋友,而是老年人自己的体验”[4],于是她提笔加了一句话,改为:

我们每个人都在寻找幸福,人间的幸福在哪儿呢?很多老年朋友都有这样的感受,它不在金钱里,也不在显赫的地位中……

2.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主持艺术的重要前提,“电视业的竞争焦点是节目的竞争,背后是人才的竞争”[5]。社教类主持人节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与观众有着某种天然的联系,这是优势,但是如果不深入考虑节目定位、观众定位,悉心揣摩观众的需求、接受心理、接受习惯,特别是这些方面新的变化,节目就很难有吸引人的力量,更不要说形成为观众所认可并喜爱的风格特色。

比如,做一个少儿节目主持人,首先要有一颗童心,对孩子充满真诚的爱和理解,善于与孩子们交朋友,摆正自己与孩子们的关系,能平等地面对孩子,言谈话语、举止行为都能尊重孩子、信任孩子;其次要掌握儿童心理学、儿童教育学的科学知识,策划构思的节目应适合孩子们的口味,让知识性、教育性巧妙地隐身于趣味性、娱乐性当中。过去,有些少儿节目急功近利,简单地强调知识性、教育性,少儿节目成了“课堂搬家”,参与到节目中的小朋友只是拖长了声音齐声回答“是——”、“好——”的“小陪衬”,要么就一本正经地说“大人话”;有的儿童节目简单地照搬成人知识竞赛的节目形态,只见主持人在那里兴高采烈、大呼小叫,做活泼兴奋状,而参加节目的孩子却表情木然,不感兴趣。这样的节目连小听众、小观众都觉得假。现在我们看到很多少儿节目主持人能够遵循少儿的身心特点,特别注意开发孩子的智力,激发孩子们的想像力,让孩子真正成为节目的主体。上海卫视的《欢乐蹦蹦跳》的主持人经常和孩子们展开平等而有趣的谈话。例如:一次,主持人与孩子们聊安徒生的童话《皇帝的新衣》,边讲故事边提问题,启发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最后问道:“皇帝出了丑以后会怎么样呢?”那些三四岁的孩子们开动脑筋,有的认真地说:“他以后就让小孩子做宰相了。”有的说:“他再也不穿新衣服了。”有的说:“他再也不听宰相的话了。”孩子们认识和判断中的童趣与童真,让电视机前的观众忍俊不禁。还有一次,主持人问小朋友:“生日是什么意思?”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回答:“可以吃生日蛋糕!”“吃长寿面!”“能收到生日礼物!”“爸爸妈妈带我去公园!”后来一个孩子说:“是妈妈生下我的日子。”……这种启发式、参与式的儿童节目,孩子是真正的主体。我们还看到当主持人豆豆唱起结尾的栏目歌曲时,场上的小朋友全都和着节拍忘情地又唱又跳,用各自的方式尽情地抒发心中的快乐……节目观念和形式上的更新使主持人真正与孩子打成一片,循循善诱,让正直和善良,让知识和智慧如涓涓溪流滋润着小朋友的心田。

四、采、编、播多方面的业务能力

社教类主持人节目不仅内容丰富,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人文科学无所不包,而且节目形式、传播形态多种多样,不拘一格,有的栏目采用杂志型节目形态,有的栏目采用专题型。再进一步看,主持人在节目中所起的作用、所承担的任务、所处的节目制播语境都不尽相同,且不是一成不变的。例如,演播室里没有现场观众时主持人面向摄像机的串场主持。演播室对嘉宾的访谈及与现场观众的讨论、外景的采访与外景的主持等等。在各种节目形态中,主持人承担所有的与观众、嘉宾之间的交流、与不在现场的电视和前的观众的“类交流”,一方面他(她)应有把握不同语言样态的播音基本功,另一方面他(她)需要主持人具有采访提问的能力与技巧,有驾驭节目进程、组织现场观众的能力。而这些体现在屏幕上展现在观众眼前的主持人的语言活动及主持水平,无不与主持人屏幕后投入的热情和深度有关。过去有些专题型主持人节目,主持人只要说好编辑写好的串场词就可以了,于是有的主持人也就只让自己处在最后一道工序的位置上,不去主动地对节目做整体的深层的理解和把握,一旦栏目要改变形态,比如加入演播室访谈的板块,主持人的作用和分量增加了,那些只是满足于镜头前演播的主持人就显得捉襟见肘、无法适应。显然,随着主持人节目形态日益丰富的发展,无可争议地把主持人推到一个起主导作用的位置上,具有采、编、播综合能力的“多面手”的主持人将格外受到青睐。

当然,我们并非主张节目主持人“十八般武艺”全拿下,“采编播一肩挑”,这是不现实的,尤其对于电视节目来说更是如此。然而一个优秀的节目主持人,会以其敬业精神、团队精神热情关注并投入节目的制作,以其深刻的领悟力、洞察力及个性化的创作方式为节目增添光彩。中央电视台《环球》的主持人王雪纯就是一位被同事誉为“勤奋而充满灵气”的主持人,她曾与一位法国男青年共同主持一期“法国专辑”,在前期准备中,她一方面深入领会编导的意图,调动自己有关法国文化的积累,一方面积极与法国主持人沟通,挖掘法兰西民族感受生活、表达感情的活生生的细节,把储备的知识与刚刚挖掘到的第一手材料融合在一起充实到串联当中,中法两位主持人热情默契的外景主持自然和谐,生机勃勃。该专辑中还有一部纪实片,主人公是一位热爱中国的法国女画家,王雪纯集采访、撰稿及解说于一身,她张开富有艺术感受力的眼睛,为观众娓娓动听地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显然,王雪纯在创作中全身心的投入、与节目创作群体的通力合作、她的才情与采编播多方面的综合能力,以及她在个性化与节目风格之间恰到好处的分寸把握,是《法国专辑》堪称精品之作的重要因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