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电视播音与主持艺术:探析电视节目主持界

电视播音与主持艺术:探析电视节目主持界

时间:2024-05-0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节目主持艺术就是由反映主持人活动规律的“关系”内核,以及丰富的创作方式方法的操作外壳这样两个层面的总和构成的。要处理好主持人与节目的关系,首先要求主持人有敬业精神。

电视播音与主持艺术:探析电视节目主持界

第四节 电视节目主持艺术界说

一、概念

节目主持艺术:节目主持人作为节目与观众的中介,以自身的学识及智慧为根基,通过语言(含体态语)驾驭节目进程,有效地实现传播目的的活动规律和创造性的方式方法。

我们知道,一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属性的总和,即此概念的内容。节目主持艺术不单纯只是方法技巧问题,主持艺术首先是主持人对节目构成中种种关系恰如其分的把握。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规律就是关系,规律所表现的是事物之间在一定条件下具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主持人在节目中的位置和作用、主持人与节目的关系、主持人与嘉宾的关系、主持人与观众的关系,反映着主持艺术内在的根本规律,是制约主持艺术高下优劣的关键因素;主持人驾驭节目的手段技巧是操作层面的创作规律,有其一定的独立性,然而所有具体的主持方法技巧都直接受到主持人所处置的种种关系的支配和影响。节目主持艺术就是由反映主持人活动规律的“关系”内核,以及丰富的创作方式方法的操作外壳这样两个层面的总和构成的。

二、主持艺术的基本规律

1.主持人在节目中的位置和作用

由于各地、各台乃至同一个电视台各个节目的工作机制不同,包括有的制片人或编导对主持人节目传播特色认识不足,也由于主持人水平良莠不齐,实际上我国主持人节目发展是不平衡的,被冠之以“主持人”名衔的人,他们在节目中的位置和作用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大约有三种类型:

▲统领型:主持人兼制片人,掌握节目制作权、栏目的财权,有的还有用人权,该类型亦称“主持人中心制”,主持人在栏目制作集体中起着统领作用,而当主持人面对观众进行传播时,则处于节目与观众之间的“中介”位置,起着主导驾驭节目的作用。

▲主创型:主持人除了主持播出驾驭节目进程之外,还参与节目策划构思或采访编辑等主要创作环节,主持人不仅在节目传播中处于“中介”位置,而且在节目整个生产过程中处于主创地位。

▲单一型:主持人只担负面对观众主持的最后一道工序,并不介入其他制作环节。有的主持人只是以所谓“亲切的”语调、模拟“谈话”的口吻背出串联词,他们不参与节目的前期制作,甚至对节目的具体内容不甚了解。严格地说,这样的主持人无法体现主持人节目“个性化”、“人格化”的传播特色,他们仅仅是“赶时髦”的“形式”上的主持人,而非本质意义上的主持人。有的主持人在多个不同类型的栏目里客串主持,观众看到的仅是一个声音相貌不错的“某个人”,或者是“跑码头”的“艺员”,他跟“主持”的栏目没有紧密的联系,更甚者其心中所在意的仅仅是他“自己”,而非节目内容和观众。

及至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一批在节目播出中把握好自己的中介位置,同时在节目后期或前期生产过程中处于主创地位,抑或领导地位,即主创型和统领型的主持人脱颖而出,这恰恰揭示出电视事业及主持人节目发展的趋势,这样的主持人是电视文化市场的需求,同时也是观众对主持人的期望。可以预见,在21世纪,主创型和统领型的主持人,尤其是在节目生产过程中处于主创位置的复合型人才标准的主持人,将是节目制作机构的“首选”,是观众的“最爱”,同时也必定是主持人队伍中的主流。

2.主持人中介位置的把握

主持人是传播中最为活跃的因素,是观众认可并欢迎的栏目形象的代表,主持人处于节目传播和受众终端这个传播渠道的中介位置。主持人应当善于通过自己的桥梁作用把节目内容传播给观众,吸引和帮助观众更好地接受节目,不管“统领型”、“主创型”还是“单一型”主持人,在节目传播过程中他们都应当是沟通节目与观众的中介,以节目的“主人”、观众的“朋友”的身份进行传播,他们在面对观众的节目传播过程中都处于中介位置。这种中介位置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主持人与节目的关系——深入参与,主创位置,整体把握,主导作用

主持人必须深入参与到节目的制作过程当中,参与或了解节目策划意图,或者直接采访报道新闻事件和人物,或者组织观众和嘉宾讨论,或者用自己的学识和感受来串联、介绍、评说、组织节目,他们以热情巧妙的语言调动观众的注意力及兴趣,平等真挚地与观众沟通交流。一句话,主持人应能动地组织、串联、协调节目的各个部分,而主持人必须有深入的参与,才能在在节目生产过程中处于主创位置;同时主持人还要熟悉传播对象的心理与需求,并与栏目风格相融合、相协调,对栏目有整体的把握。总之,只有实实在在地处于主创位置,对栏目及具体的一档节目有整体的考虑和把握,才可能在节目传播过程中发挥真正的主导作用。

要处理好主持人与节目的关系,首先要求主持人有敬业精神。主持人要在“深层次参与”的意义上成为节目的主持人,一个称职的主持人应积极投入每一次节目的制作,能提出深刻准确并且是有创意的见解,对体现节目主题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仅能被动地按编导口授笔写的提纲“采访”,提不出有价值的见解或建议,这样的主持人当然要被讥为“话筒架子”。其次,需要主持人的协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能够与栏目群体各方面人员精诚合作。心理学家荣格曾提出一个成功的公式:I(个别我)+We(团体我)=FullyI(完整的我),它完全可以作为主持人的参考。主持人在节目中的这种“主人翁”的工作状态,及其与节目本身、节目创作群体融洽积极的关系,应该说是我国节目主持人能够达到的理想状态,因为它符合我国国情,符合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实际,它对主持人素质有较高的要求,同时也能很好地发挥主持人节目创作群体的作用。此外,从主持艺术角度看,主持人的主导作用并非“主角”之意,尤其有嘉宾、观众参与的节目,主持人最高明的主导作用应当是“暗线”的主导,一方面巧妙地而非生硬地驾驭节目内容,推进节目进程,一方面又让嘉宾和观众在自然和谐的气氛中积极发挥作用,而不是把嘉宾、观众只作为一种陪衬,或充当现场“看客”走走形式。

(2)主持人与观众的关系——尊重,理解,真诚,服务

在节目中,主持人的存在是为传播服务、为观众服务的,尊重观众,以诚相待是根本宗旨,主持人的观众意识一方面体现在节目内容的贴近性上,一方面表现在主持人对观众的言语态度中。主持人的待人处事,来自其做人的信条,来自其文明教养,来自其对主持人职业角色的内心把握。例如有的主持人不谙语言交际的礼貌规则,介绍某些知识时很不得体地拿观众打比方,什么“你中风不语,你口眼歪斜,可以服用……”,什么“假如你触犯了法律,假如你做伪证”,言语十分唐突;有的主持人自以为是,喜欢说:“我想,你应该同意我的观点。”一个“我想”,似乎有与受众商量的意思,然而紧接着的一个“应该”,便把平等、亲切丢得远远的;有的面带笑容然而择词欠妥:“我要警告青年朋友交友应当慎重”,活像主持人竖起一根食指点到观众的鼻子尖上教训人。

心里装着观众的主持人则不然,我国第一位电视栏目主持人沈力一次修改解说词,看到这样一句话:“您懂得了膳食营养平衡的道理,就应该举一反三”,沈力在旁边批道:“什么叫‘就应该’,这是命令式,如果把它换成‘还可以’,不是更好嘛!就三个字,感觉很不一样。”

更有的主持人没有真正把观众视为服务的对象,恰恰颠倒过来,他们把观众当成衬托自己“智者”、“完人”形象的“工具”“摆设”,甚至把观众当“阿斗”,自己充当全知全觉的“救世主”、“引路人”。要么把轻松愉快的,融知识性、娱乐性、竞技性于一体的节目,弄成严肃的“考场”,自己俨然是惟一正确的考官、裁判,当观众的发言与自己是所期望的不一致,便生硬打断,让观众觉出了轻漫和冷落,于是观众不满地嘀咕:“看来,我说的不是主持人想要的”,进而抱怨:“主持人是让我们来当陪衬的”。引起观众这样的反应,不用说,什么“积极平等、真实自然”的交流就不复存在了。更有甚者,在节目录制现场呵斥观众,言谈话语、举手投足流露出高人一等、颐指气使的“贵族气”。与此相反,有的主持人在观众面前卖好,不惜降低格调迎合一些低级趣味……凡此种种,叶圣陶先生的话用在这里可谓是一针见血:“礼貌不是外表,不是脸上笑嘻嘻,话说得天花乱坠,要‘诚于中而形于外’。”[5]

(3)主持人与嘉宾的关系——认真准备,找到“结合点”

许多主持人节目为了内容的深入,为了及时提供最新的信息,常常邀请有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或权威人士做嘉宾主持。如体育比赛中主持人身旁的顾问、新闻评论类节目中做政策分析的政府官员,以及专业性强的各类节目中的嘉宾。主持人不可能做到“万事通”,即便是有某方面专长的复合型主持人,也敌不过该领域中的专家,这是人人都明白的道理。嘉宾是主持人请到节目中的贵客,主持人应善于调动嘉宾的积极性,帮他们排除对播出环境的生疏感,突出嘉宾的权威位置,发挥他们的专长,为观众做出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的解释。为此,主持人一方面要对节目中涉及到的专业问题有认真而充分的准备,了解事物的重点和难点,比一般观众“略高一筹”;另一方面,还要摸准观众的“脉搏”,了解他们的不知、欲知和应知,从而找到观众“盲区”与嘉宾“专业”之间的结合点,发挥好自己的中介作用。

例如,中央电视台对1999年12月飞机穿越张家界天门山洞的直播节目中,主持人康辉与嘉宾航空专家的配合十分默契,身份感、分寸感把握得恰到好处。康辉的提问既是观众的代言,又抓住了知识点,为嘉宾搭好了回答问题的梯子,给嘉宾让出了深入浅出、生动精彩地讲解专业知识的空间,从而轻松流畅、从容不迫地驾驭直播的进程。请看下面一段对话:

主持人:(手持一飞机模型,边比画边说)您告诉我们,将要穿越天门山洞的飞机的翼展是8米,天门山洞最窄处是28米,上午有位观众给我提出一个问题,按这样的情况穿越天门山好像挺简单?我不知道怎么回答他,好像他说的也挺有道理。

嘉宾:光从它们的宽度看似乎不难,实际上可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飞机本来是在辽阔的天空运动,来到狭小的石洞,虽然只有4秒的时间,但是飞机那么大的速度,稍有偏差就会失败,飞行员心理上承受的压力是非常大的。拿开车打个比方,把车开进车库是很容易的事,但是,如果是几百公里的速度往里开,心里是很恐怖的。

主持人:(连连摇头)反正我是不敢!那它的难度是不是还跟天门山洞这种特殊的形状有关?(手指天门山地貌模型)这笔直的山体是否会对气流有影响?

嘉宾:是这样,这直上直下的山体产生了气旋现象,也就是说,气流到这里受到阻碍形成了涡流(略)……

主持人:听了您的分析,穿越天门山洞确实有相当大的风险,不然,这么多人到这里来兴师动众地搞直播,不是小题大做了嘛!

但是,有的主持人却不能很好地发挥嘉宾的专家作用,有的借助权威来增加自己的“高度”和“威仪”;有的实行“拿来主义”——把从专家学者那里“临时抱佛脚”趸来的通俗形象的解释全都武装到自己嘴上,专家学者只不过充当了主持人“学养深厚”的“印证人”;有的在专家学者面前“不甘示弱”夸夸其谈,开起了学术研讨会,全不顾观众是否能接受;有的采用“进攻战术”——咄咄逼人地不断向嘉宾提出刁钻艰涩的难题,结果嘉宾成了主持人显示水平的“陪衬人”……总之,主持人喧宾夺、卖弄炫耀,只能让观众反感,而全无主持艺术可言。

三、主持艺术的操作层面

1.主持节目的手段

从根本上看,主持人的学识与智慧是主持艺术的内隐部分,“学识”指主持人的知识结构与修养,它需要孜孜不倦学习与积累,“智慧”指运用学识进行创新的能力,它需要对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深入认识和思索,需要转化知识服务于电视这个特定媒体的悟性和能力。主持节目的手段相当丰富,然而具体到主持人最直接把握的便是语言,主持人的语言(含体态语及服饰化妆等)是实施主持的显性手段,是主持艺术的外显形式。

主持艺术的外显形式与内隐部分的关系:一方面,主持人的学识与智慧是制约语言运用的主导因素,显性的语言手段(言谈话语、举手投足)时时处处反映着主持人的内涵;另一方面,语言手段包括语言内容及语言形式两个层面,其表达形式层面又是由主持人内涵外化而来的可视可闻的物质形式,因而从这一角度看,主持手段的外显形式与内隐形式之间还存在着相辅相成,互为因果的关系。

2.主持人的语言是主持艺术的核心

(1)主持人的语言功力

主持人的语言应用水准直接关系到主持人节目的整体质量。每档节目的开场白、结束语,承上启下衔接转换的串联词,采访中的提问,谈话中的引导、插话及打断,临场的发挥与应变,夹叙夹议的小言论……主持人驾驭节目主要靠各种情态的语言来实施,主持人语言承载着传播信息、组织结构节目、调动沟通观众、控制现场情绪、驾驭节目进程的重要功能。主持人语言运用水准的优劣高下正体现出主持艺术的水平,语言内容导向是否正确、信息是否准确、文化含量是否丰厚、语言形式是否得体、表述是否新颖生动、表达是否动心感人、交流是否真切及时……其中都有许多具体的方法技巧,既有基本的规律存在,又有任你创作发挥的空间,语言运用的创造性恰是主持艺术的魅力所在。

随着主持人节目的深入发展,节目形态的日益丰富多样,主持人语言处在一个动态系统和动态过程中,仅仅能准确清晰、声情并茂地说好串联词,很难说就能够“胜任愉快”了。实践的发展对主持人的语言功力提出了全方位的要求,尤其在语言功力的形式范畴中,主持人的语言功力应包括:有声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即兴口语能力、写作能力、有声语言表达能力、即兴口语能力,恰似鼎立的三足,支撑起融主持人思想素质、业务素质、个人魅力于语言“一炉”的一只大鼎。

我们对主持人的有声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即兴口语能力三者之间的关系做如下分析:

首先有声语言的表达能力在主持人语言功力中居于首要和显性的位。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艺术活动中,有声语言蕴含着巨大的能量,有声语言的艺术感染力是客观存在的。在以有声语言为重要传播手段的电视节目中,尽管主持人在节目中的言语活动多种多样——有稿、无稿;“照稿”、背稿;脱稿、半脱稿;自己撰稿、他人撰稿;“一字不动”、修改润色;等等,但是,最终都归结为一种方式——说话——“独白”或“对话”。无论在哪一类主持人节目中,无论主持人在节目制作群体中处于何种实际地位,也无论主持人在节目中的参与程度怎样,主持人语言所负载的功能都是直接经由有声语言传达的。观众对节目传播信息是否听清楚了、接受了、理解了、受到感染了?节目意图是否达到了?在相当大的程度上都系于主持人的语言传播。至于主持人语言表达的清晰度、表现力、感染力,要求不是降低了,反而因主持人节目语体“返璞归真”的风格追求,所以对“明晰性”和“分寸感”的要求更高,技巧运用的艺术性在于“不见雕琢痕迹”,在于“有意无意之间”。这种“无技巧的技巧”,光靠真情实感还不够,必须有基本功与分寸得当的表达技巧相结合,才会产生让观众无障碍接受、乐于接受并带来审美享受的声音形式。也正因为这样,有声语言传情达意的清晰性、交流性、表现力、感染力,就在节目主持人语言功力结构中,占据了首要的位置。

其次写作能力居于根本的和隐性的位置。写作,是指从观察社会和体验生活,积累素材,一直到动手写作和修改成文的过程。从广义上讲,写作能锻炼人的观察力、感受力、思维能力和文字表述能力。从具体写作过程看,写作需要理论联系实际,需要细心观察,深入思考,写作中一应拟题的考量、立意的审视、选材的衡量、布局的推敲、词语的选择和修改的斟酌,都使人的抽象思维、形象思维活跃起来,能进一步推动你对生活的深入观察和思索,深化你的看书学习,使原来的想法更为准确、周密和深刻。也就是说,写作使思维有序化、深入化,久而久之能够磨练出敏锐的洞察力、深邃的思辨力和缜密的逻辑力;同时,写作练笔,实际上锤炼了规范地、熟练地、创造性地运用语言的能力,对词汇、语法、句式、修辞的驾驭能力及谋篇布局的把握能力都能得到全面的锻炼和发展。

虽然从节目制作群体的优化组合或实际需要来说,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全部由主持人撰稿,虽然现在主持人自己撰稿的还不多,但是,从写作能力对一个人的语言运用的重要性来看,尤其是从主持人节目的发展趋势看,从体现主持人节目“个性化”“人格化”传播特点看,主持人自己动手写稿、改稿的分量定会有所增加。一个有出息、有追求的主持人定会十分重视写作能力的提高。总之,有一定的写作基本功,思维和语言组织能力能得到较好的锻炼,才不会“离了稿子不会说话”;有一定的写作基本功,在即兴口语状态下,一般不会“脑子一片空白”,不会辞不达意,不会病句迭出;有一定的写作基本功,在文字语言向有声语言的转化中,往往对稿件理解感受更迅捷、更深刻、更精细、更独特,因而有助于有声语言的表达。所以说,写作能力在主持人语言功力结构中居于基础的、根本的地位,并且直接影响和作用于主持人的有声语言表达和即兴口语的水平。

第三即兴口语能力居于特殊的、显性的位置。说它特殊,一是因为并非所有的主持人节目都处在有及时反馈的“开放模式”中,不过,当你面对采访对象、面对随时都可能向你提出问题的观众时,即兴口语便是无可逃避的现实了;二是固然现场直播这种形式并不是所有的主持人节目都采用,所有的主持人都碰到,但是,今后现场直播的节目肯定有增无减,我们并不能因其“特殊”就忽视它,或因为它的难度就回避它。即兴口语能力体现人的语言急智,亦称“语智”,它显示一个人的口语表达的能力和智慧。即兴口语,实际上又是写作能力和有声语言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它比写作要“来得快”,说出来更需要感染力,能立即说服人,打动人,能准确明了、生动形象地“见证历史”,能轻松平易地激活参与者的谈话欲望,能自然巧妙地“力挽狂澜”、“化险为夷”,因此,即兴口语应该是主持人语言功力结构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2)主持人有声语言表达特点(www.xing528.com)

首先,我们必须承认,播音学理论为主持人有声语言表达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科学的基本功训练体系和丰富的可操作的创作规律及方法。播音学基础理论是在几十年广播电视实践中形成的,它反映了广播电视口语传播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对于主持人有声语言表达来说,她不存在“过时”的问题,更不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仅就主持人的声音形式而言,它同样表现为声音的音高、音量、音色、语速的变化和组合,同样通过语流的抑扬顿挫、松紧疏密的千变万化来传情达意,同样需要停连、重音、语气、节奏等技巧运用,只不过应当根据主持人节目的总体特色,对“用气发声”、“停连、重音、语气、节奏”等表达技巧做出适度的调节,使自己的语言表达到位。

关于主持人语言表达上的特点,概要地说有两点需要特别注意:

①以谈话体为主的语言样态。以谈话体为主,是主持人节目“人际性”传播特色的要求和体现。电视主持人的口语传播毕竟是在广播电视节目这种特殊语境中进行,不是纯粹意义上的人际传播语境。相对于非主持人节目,他们虽然拥有较多的与受众面对面交流的语境,但还是要兼顾不在演播现场的广大受众,况且很多时候,甚至直播状态下也没有可直接交流的对象。从语言心理和语言样态看,在有交流对象的主持人节目语境(如专访、谈话等有嘉宾、观众参与的节目)中,谈话的语境是现实的,语言样态也是真实的,除非主持人在“背词儿”根本没有进入谈话状态;在没有交流对象的节目语境里,谈话体实际上处于“仿拟”的“类交流”状态。由于“类交流”不是生活当中的语言常态,掌握它有一定难度:一方面体现在面对摄像机的侃侃而谈,失去了交流对象的支撑,虚拟的谈话状态极可能成为一种貌似热情流利的“作科”,实则是“不过脑”、“不走心”的“主持腔调”;另一方面,在没有交流实体的语境中,即便写成谈话体的文稿也可能变得毫无谈话的味道的“背稿”。

要突破这个难点,首先是获得类交流的心理依据:播音学理论关于对象感的确立是实现类交流效果的重要基础,主持人只有对自己所要谈的内容心中了然——目的是什么?重点在哪里?层次如何展开?针对性何在?观众在哪些地方会有怎样的反馈?等等——才能从根本上牢牢抓住谈话者的心理依据,再加强面对镜头虚拟交流的实践,就能够建立起类交流的心理感觉和自信。其次要掌握类交流的语言样态,其关键是要掌握即兴谈话状态那种“边想边说”的语言状态,从而产生具有鲜活的交流感的谈话效果。

“边想边说”是自然谈话的典型状态。一个人在正常的谈话状态中都要经过这样几个环节:理清思路——选词造句——表情达意——收集反馈——调整思路——选词造句——表情达意……这是一个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边想边说”,是由思维到说话的心理活动在声音形式上的外化;“边想边说”又是说话人思想感情亦即“语言目的”在表达上的内心驱动和强调;“边想边说”还是对受话人的观察,并依据反馈调节语言的心理反应。这是一种说话目的十分明确同时又十分注重交流的谈话状态。“边想边说”的谈话状态在声音形式上是通过句子的松紧疏密及抑扬顿挫的变化表现出来的。

在人们自然谈话的语流中,有两种停顿能集中反映思维过程及主动交流的意向:一种是句群之间的停顿;一种是句子里重点词语、关键词语前的停顿。所谓句群之间的停顿,指出口前有说话人思索和内部语言的展开过程,出口后,有让对方“消化”或说话人观察对方反应的心理过程,这种由思维到话语的心理过程外化为声音形式时,诉诸听觉的特征:句群之间往往有较长、较明显的停顿,而句群内部一般语速较快,语流紧凑,语气连贯,语势顺畅。这是“边想边说”的语言状态在语流松紧疏密形式上的一种规律性表现。这种规律的运用,有助于克服四平八稳地“照本宣科”或开机关枪式地“快速背词”的弊病。不过,如果语句切得很“碎”,停顿过多,“啊吧呢吗”的语助词随意嵌入,就会弄巧成拙走向反面,表现为一种思维的阻塞、迟缓,以及语势的贫乏、单一,或者给人一种造作、矫情的感觉。

另一种具有反映“边想边说”状态的停顿则体现在句群内部语句的某些重音上。人们在谈话中总要为突出语言目的特别下点儿功夫,于是在表情达意的关键部位就会因选择词语、斟酌分寸,掂量语言色彩的思索,出现一些稍长的停顿,有时还辅以“嗯”之类的语气词,或下意识地伴以停顿前音节的低声延长,对关键的词语或生疏的概念还会放慢语速。语言学家赵元任在他的研究中曾细致地观察和分析各种状态中有声语言表情达意的规律,指出:“语调跟速度跟嗓音是典型的情态元素”,“在一个句子里的速度跟音程,凡是不要紧的字么,总要快一点儿,它的音程的范围窄一点儿,其余要紧的字就慢一点儿,音程大一点儿”等等。[6]不难看出,语流松紧疏密、高低起伏的变化,源于人们说话时的心理活动,是思维的需要、是感情的流露、也是语言交流的实际。对于自然谈话语流中的客观规律,主持人应有意识地加以留心,分析日常谈话中这类规律在声音形式上的表现,并运用停连和重音的技巧把它灵活地移植到主持语言中来,以使虚拟语境中的“独白”或现实语境中的话语都能符合并反映语言和思维关系的客观规律。

[7]多种语言样态的适应能力。主持人节目形态多样,且节目制作既有演播室语境,也有外拍的各种特殊语境,主持人的语言样态更是丰富多样。根据节目的需要或语体本身特点,有不脱稿的播报、有半脱稿的播讲、有脱稿的讲说、有即兴的交谈、必要时也有朗诵或其他有声语言形态。此外,从交流状态看,主持人的语言样态实际存在着单向传播和双向传播、虚拟语境和现实语境、单一语境和复合语境的转换与交叉,并不时有交流指向的变化。倘若不了解其中的差异,不掌握应有的心理技巧和语气变换,就可能造成语言对象感的漂移或错位。有的主持人“播”、“说”分离,“有稿”与“即兴”跳跃大,有“两张皮”之感,听来很不和谐;有的语言“书面化”,有的“自说自话”缺乏交流感,导致主持人语言本应具有的鲜活的交流感就有可能荡然无存,从而变成了开机关枪似的“背词”、小声嘀咕的“自说自话”或夸张造作的“单口台词”。因此,主持人必须具有调整语言状态和表达方式的技巧,如若没有经过一定的训练和实践中的揣摩,很难在不同语境中使受众得到双向传播的收听效果。

(3)主持人节目语体特征

了解和掌握主持人节目的语体特征,是主持艺术中应有之意。语体“是适应不同交际功能,不同题旨情境需要而形成的运用语言特点的体系”,这里有两层含义:语体是因为交际目的、内容、方式、语境不同而产生的;每一种语体在语言材料、语言手段的选择和运用上都有自己的特点。

主持人节目语体当然从属于广播电视语体,具有广播电视语体的一般特征,但同时又因主持人节目的传播格局发生了一些变化,具有“个性化”、“人格化”、“人际性”、“参与性”的传播特色,此外,主持人不仅仅有口语表达层面的创作活动,还较多、较深入地参与语言“编码”的创作活动,还有临场发挥和即兴应变的语言活动,总之,主持人的身份特色、传播语境特色、语言活动特色及参与程度的语体特色反映在主持人语言运用上便产生了一些新的特点,形成了体现主持人节目传播规律的语体特征。主持人节目语体是口语体,但是它不应当与生活中“大白话”的初始口语完全划等号,它是经过加工的口语,主持人节目语体在“语言材料、语言手段的选择和运用上都有自己的特点”。为了更具体、更准确地把握主持人节目“口语体”特征,我们从比较的角度,以辩证的眼光对主持人节目的语体特征做如下的概括:汲取书面语的精粹口语、强调规范性的大众口语、讲究艺术性的传播口语、突出交流感的鲜活口语、富于个性的正式口语、应对得体的机智口语。[8]

3.各类节目主持艺术的规律

如果说主持人应具备的语言功力是主持艺术的基础和共性的要求,那么不同类型、不同形态的主持人节目的主持方法,则是实际操作层面的主持艺术的特殊规律的反映。

以内容归属和节目功能分类主持人节目是最基本的划分标准。按照传统的划分标准有:新闻类、社教类、文艺类、服务类,对应到主持人节目划分则有新闻评论类主持人节目、文艺(综艺)娱乐类主持人节目、社教类主持人节目、服务类主持人节目。其中社教类主持人节目的情况最为复杂,从公众性角度说,以社会教育为主的如文化类、法制类、科技类等,以专题为主的如健康类、旅游类、证券类等;从对象性角度看,以年龄段划分的如学龄前、少儿、青年、老年;以观众性别、专业或身心特点划分的如为女性、工人、军人、残疾人设立的主持人节目等等。

还有一些十分有特色的主持人节目在内容上极富综合性和交叉性,如拥有广大观众的体育类主持人节目,其中既有以新闻传播功能为主的,又有以服务功能为主的,还有以娱乐欣赏功能为主的;再如内容上归属经济类的主持人节目,具有新闻性、教育性、服务性、文艺性、娱乐性、竞赛性功能,当然,这类主持人节目与其说是节目类型,不如说是以传播内容的类别来划分更妥当。至于服务类主持人节目,在功能上兼具信息性、教育性和服务性,在内容上则越来越丰富,如气象服务类主持人节目、医药信息服务类主持人节目、衣食住行生活服务类主持人节目、金融证券信息类主持人节目、经济信息类主持人节目、房产信息类主持人节目等等,不一而足。

除此之外,我们必须注意到,主持人节目的发展过程中,观念的突破以及新技术在电视传播中的开发和应用,使数十年一贯制的单调的节目形态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并且随着电视事业整体的发展,使按节目功能划分的主持人节目与层出不穷的节目形态有多种多样的渗透、组合、交叉和融合,从而不断生长出新的节目形态来。在不同的节目形态里主持人的具体作用不一样,有的只是按既定文稿串联组合节目,有的始终处在组织嘉宾和现场观众展开讨论的开放的动态过程中。特别是一些有观众参与的互动式的节目形态,像游戏娱乐型、谈话型等节目形态,已被广泛运用到各类不同内容属性、不同对象的主持人节目当中。谈话型的节目就因其制作相对简便、费用较为低廉,且观众参与性强,真实,亲切,形式生动多样,而备受节目制作者及观众的青睐,它既可以用于新闻评论类主持人节目,也大量被用于社教类、文艺类主持人节目。此外,新的通信技术在电视节目中的运用也产生了主持人节目的新形态。在大型直播节目里,实现了异地共时对话的“双视窗”技术,中心演播室和分演播室及多点现场报道的“卫星连线”(香港回归、澳门回归、祖国五十年大庆),设在现场的实景演播室作报道轴心(长江三峡大江截流),等等。在这类节目中,主持人要播报消息、做演播室专访、与异地的现场报道记者交谈、串联录制好的各个专题片,还要控制时间和节奏,并随时准备处理临时发生的情况。

显然,不同类型的主持人节目、不同的节目形态,在节目内容、节目宗旨、服务对象、节目形式等各方面都存在各自的特点,主持人所具备的相应的知识结构、气质、能力有许多不同的要求,而且主持艺术包括的层面、主持艺术的侧重点、语言交流的指向、语境的单一性或复合性、语言的复现性或即兴性、感情的分寸尺度……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别。总之,主持功能的不同侧重点,众多的相关因素的整合形成了不同类型节目主持艺术的鲜明特点,理所当然,各类节目主持艺术的特殊规律包含在“主持艺术”这一概念所确指的对象范围之内。

4.主持人对策划、采访、编辑等环节的参与

主持艺术,从狭义角度说专指主持阶段而言,也就是观众从屏幕上可以看到的主持人的主持艺术;从广义的角度说,主持艺术还包括主持人在进入主持阶段之前的准备和参与,主要包括节目策划、选题、节目创意构思、采访、编辑等环节。主持人工作的综合性要求主持人对节目有深入的了解,前期必要环节的深入参与有助于主持人在节目中主导作用的发挥,这早已成为大家的共识。如主持人的专访或谈话节目的主持,倘若主持人不参与前期的策划构思,自己不做用心细致的准备,只是背下编导提供的提问清单就上场主持了,那么节目会有什么样的结果,恐怕是不难预料的。可以断言:主持艺术的水平与前期的参与有密切而深刻的联系,日益成熟的观众从狭义的主持艺术中是完全能够察觉到主持人对节目的了解程度的。

当然,要求主持人拳打脚踢、全程包揽并不现实,电视节目本来就是多工种协调合作的产品,况且,节目的前后期制作分属编辑、采访等业务范畴,都有各自成熟的理论,诸如采访艺术、编辑艺术、策划艺术,但是,我们必须强调的是,主持人在采访或参与编辑工作时,不能停留在对采访、编辑基本理论的简单照搬上,而特别需要有针对主持人节目特点的吸收和融合,只有这样才能把主持艺术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思考题:

1.我国主持人节目在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主持人节目有哪些传播特色?

3.为什么说“个性化”是主持人节目传播特色之一?

4.如何准确把握主持人节目传播的个性化?

5.主持人职业角色的具体涵义是什么?

6.主持人如何考虑自己的栏目定位?

7.为什么说“略高一筹”、“换个说法”是主持人语言传播的区别性特征?

8.如何认识“节目主持艺术”这一概念的涵义?

9.什么叫主持人在节目传播中的“中介位置”?

10.怎样把握主持人在节目传播中的“中介位置”?

11.主持人与节目应有什么样的关系?

12.主持人的语言功力包括哪些方面?它们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注释】

[1]黄旦:《80年代以来我国大众传媒的基本走向》,《国际新闻界》1997年第4期。

[2]沈力:《四十年探寻》,转引自《中国荧屏第一人——沈力》,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年6月出版。

[3]转引自胡正荣:《传播学总论》,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7年版。

[4][美]沃尔丁・坦卡德:《传播学的起源、研究与应用》。

[5]叶圣陶:《诚于中而形于外》,北京出版社1982年版。

[6]①赵元任:《语言问题》,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7]胡裕树、宗廷虎:《修辞学与语体学》。

[8]参见吴郁:《主持人的语言艺术》的第四章《主持人节目语体特征》,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9年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