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电视播音副语言手段及运用

电视播音副语言手段及运用

时间:2024-05-0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更有一例足以说明电视播音员着装颜色、式样的重要。这会破坏电视新闻播音员的形象气质。下面,我们来看看电视新闻播音员口播时体态语的具体运用。

电视播音副语言手段及运用

第三节 电视新闻口播副语言手段与运用

一、副语言概说

副语言,指除有声语言以外,人体的面部表情和体态、动作,以及附属于人体的服装、发型、饰物、化妆等。它包括形象造型和体态语两部分。[6]

在人际交流与大众传播活动中,副语言的重要性并不亚于有声语言,大量信息正是由副语言传播的。如果说有声语言多与人的意识相联系,那么副语言则多与人的潜意识相联系,它能下意识流露出人内心的真情实感。因而,它的作用不言而喻。

副语言的功用,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是,传达态度与情绪。

二是,辅助有声语言表达

三是,替代有声语言。

电视新闻播音员口播出镜,他的形象直接呈现于广大电视观众面前。有声语言与副语言有机结合,才能形成完美的屏幕形象,完成好口播任务。良好的屏幕形象的形成有一定的要求和把握原则。

二、形象造型

电视新闻播音员是新闻工作者,因而,在屏幕形象造型方面,不同于文艺或其他类节目的要求。

1.服装

服装作为副语言的元素之一,具有很强的启示性与象征性,如衣服的颜色、样式甚至质地等。正如我们所见,每逢节日或过年,女电视播音员的服装颜色多艳丽,衬托出节日的喜庆气氛,有的还穿上中式唐装,显出民族特色。而遇到党和国家高级领导人去世、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恐怖袭击、非典等这样的情况,男女电视播音员便穿着深色、素色服装,以与当时的气氛相合,贴近人民的相应情感。更有一例足以说明电视播音员着装颜色、式样的重要。一次,中央电视台的一名男电视新闻播音员口播时穿了一件深色中山装,于是,人们议论纷纷猜想是不是中央的改革开放政策有变化了。其实,只是那位男播音员当天没找到其他衣服,就穿上了这件中山装。一个纯属个人行为的举动却引来了不小的波动,足以看到服装的象征性。因此,绝不能小视电视新闻播音员的着装问题。

那么,电视新闻播音员的着装有何要求呢?

一般以质地挺括的西服、职业装为好。根据不同时段、不同新闻,以及不同气氛,服装的颜色与式样可有些变化,但也要注意把握一定的原则:不能穿没袖,衣服质地过软、过透,领口开度过大,衣服上镶有亮片、亮丝或过紧、带花的服装。服装应当大方、素雅、合体。因为,电视新闻播音员是新闻工作者,不是文艺工作者和服装模特,不必用服装来包装自己。但也不能太随便、不讲究。当然,不追求新潮与艳丽,不等于不需要一定的色彩搭配与品位。例如,可以用衬衣的颜色和领子式样来与外衣相搭配,或配上不同颜色的领带丝巾,使人感觉既庄重大方,又赏心悦目、端庄舒服,很符合自己的身份。

电视新闻播音员在着装时,还应注意服装颜色应与出镜背景相区分,不应同色,也不要反差太大、色彩太多,这样会显得杂乱、不协调。

2.发型

电视新闻播音员的发型,一般女播以短发为主,显得精悍(也可有长发)。男播的发型,目前有分头、背头、寸头等。总体上讲,电视新闻播音员的发型也不可追新潮和过于复杂。电视新闻播音员庄重大方的气质,发型也是其中的一部分。

此外,发型也应注意与脸型相配,男播不能留胡子,头发不要太长。电视新闻播音员的发型应给人整体感觉:整洁、大方、美观。

3.饰物

电视新闻播音员一般在工作时不应戴戒指、手链,女电视新闻播音员也不应戴大耳环,或过大、过艳的各种项链。因为播音员的饰物太夺目会分散观众的注意力,同时也不符合新闻播音员的气质。

但女电视新闻播音员可以戴细的项链,项坠尽量要小;也可以在颈部系上一条薄丝巾,以不使颈部太空;或在胸上部一侧别一造型雅致、单色的小饰物,起到点缀作用。佩戴饰物的原则是:不夺目、雅致、和谐

4.化妆

电视新闻播音员的化妆,一般不宜太浓艳,以自然为好,区别于舞台表演妆。大体讲:

眉毛,不应太细、太长或太粗,不应过于夸张,似舞台妆,应与自己的眼型和脸型合比例,相适应。

嘴唇,不宜太红、太艳、太抢眼。因嘴是人的脸上仅次于眼睛的最引人注目的地方,说话时,它本身就具有动感,很抢人眼,再化妆过艳,就会分散观众的注意力,影响其对新闻内容的关注。同时,也有损于新闻播音员的形象气质。还应注意使口红的颜色与服装、光线相适应,酌情使用。此外,嘴形不应画得太大或太小,应与脸型、五官成比例。

眼睛,一定要画眼线,显得有神。假如眼型较好,化妆可不用假睫毛

底色,脸的底色最好不要太白,显得不够健康,应与自己的肤色、灯光性质等来综合考虑、合理使用,适合自己的肤色以及冷暖光源与亮度。

至于具体如何化妆及化妆的要领,在后面的“电视播音员、主持人形象造型”章节中会专门详细讲解。以下提示两点:

(1)男电视新闻播音员每次出镜一定要化妆,这也是对工作、对观众负责的态度。不要怕麻烦就不化妆了。但注意男播的化妆应区别于女播,不要凑合,也不应女性化,把握好度;否则,不是脸上黑乎乎一片发暗,就是色彩太艳、女性化而引人发笑。这会破坏电视新闻播音员的形象气质。

(2)为了工作方便和需要,电视新闻播音员一定要学会自己化妆。目前国内有些电视台是专门有人化妆。当然,有高水平的专职化妆师的化妆效果会很好。然而,实践证明,新闻播音员由专人化妆要受时间限制,与其等着别人来画,还不如自己画支配时间方便,也不用等着着急。在专家的指导下,自己的妆一旦定型,每天画来并不困难,自己最了解自己的缺陷与特点,化妆可以熟能生巧,画得更好。同时,也避免有的化妆师来自文艺化妆,妆画得比较浓艳和夸张,不适合电视新闻播音员。再者,一名电视播音员不会自己化妆,就不能称其为合格的电视播音员,因为,化妆也是电视播音员表达的一部分。

以上谈了电视新闻播音员形象造型的几个方面。下面,我们来看看电视新闻播音员口播时体态语的具体运用。

三、体态语运用

1.头

电视新闻口播时,播音员的头部动作分两种:一是无提示器的抬头动作,二是有提示器的头部动作。

无提示器新闻口播时,播音员要由低头看稿到抬头看镜头与观众进行交流,由此构成抬头动作。这个动作不宜过大或过小。过小,会形成播音员的头基本不动,只往上翻眼皮的情形,令人十分不舒服;过大,会使人感觉不稳定,影响播音员的表达与气质。播音员低头看稿时,不应头过低,头顶正对镜头。一般口播抬头交流时,只稍微扬起头,眼睛直视镜头中下部即可,头不应忽起忽落动作过大。此外,看稿时,头不要横向移动过大,尽量用目光扫文字而控制头部动作。然而,无论是抬头的纵向(上下)动作,或看稿的横向(左右)动作,播音员都应有头的动作,不能僵持不动,否则太死板、不自然。也不能在播音时用头打拍子。应当既对抬头动作有所控制,又不能没有,注意度的把握。为此,电视新闻播音员应当专门练习此项技能,并使其与身体、面部表情、内心融为一体,分寸得当,恰到好处。

有提示器新闻口播时,电视机前的观众会感觉播音员就是看着他的眼睛与之交谈,更有利于播音员同观众的交流。这种播音方式,虽然没有抬头动作,但也要有相应的头部动作。头部动作的原则也是不能没有,不能失度。具体要依所播新闻的不同内容、时段、语言样态而定。一般午间、晚间新闻的播法要比新闻联播的播法活些,头的动作可适当大些;说新闻比播讲新闻活些,头的动作也可大些。即使在一组新闻中,不同内容与基调也会有不同的表现:比如,播指令性、公报等重大严肃内容的新闻时,头的动作就不能大,只能微动;而播离人民群众生活近或一些奇闻轶事的软消息时,头部动作就可大些,但也要有度。

为什么有提示器播音还要有头部动作呢?原因有两个:一是,有提示器口播时,如眼睛一直盯着提示器,头却一点不动,会给人呆板僵直之感。二是,有提示器口播头的动作,从某种意义上讲,也会辅助有声语言表达,传达一定的信息,例如强调等。

从电视新闻口播的实践来看,播音员的头部动作主要有这样几种:纵向、横向、斜向。具体讲,有单线、复线、综合式之分:即只有上下、左右、斜向为单线;既有上下、又有左右为复线;以上诸种都有的为综合式。表现为扬头、点头和摆头动作等。有机、合理的头部动作可以透出播音员的自信、潇洒、端庄、大方。口播新闻时,切忌头部只平行左右晃动,似歪头,显得小气;也不应在镜头前左点一下头,有点一下头,或一说话一点头,显得动作单一、贫乏,使人厌烦。电视播音员对此应多对镜自我观察与练习。因为,人对自己平时的习惯下意识动作往往不了解,只有通过发现问题,才能纠正自己的不良习惯,适应工作需要。也可以说,电视播音员是从镜子与屏幕上才重新认识了自己的。

总之,电视新闻播音员的头部动作多种多样,它无形中透出播音员本人的性格、气质、习惯。在使用上也无一定之规,一切依播音员对所播内容的理解感受与播音要求而定。但要遵循一条基本原则,即和谐、自然、大方。

2.眉(www.xing528.com)

眉毛,也是人面部表情中的一环。在电视新闻口播中,眉毛不宜大动,更不应一个动、一个不动,一高一低不和谐,或是皱眉头、挑眉等,这些大多是个人的习惯动作,是下意识所为,但也要有意识地自我控制。在这方面可多做练习,从镜子和镜头中来认识自己,改掉不符合屏幕形象的个人毛病。

总之,在电视新闻口播中,眉毛不宜大动,与文艺、生活类节目有别,否则会削弱新闻播音的庄重性,同时,也会干扰观众的注意力。因为,电视新闻播音员口播出镜大多占屏幕的二分之一,任何面部动作都极为醒目,所以,更应杜绝不必要的面部动作,去掉干扰源。

3.眼

眼睛,在电视新闻口播中具有双重功能,口播时,既要通过它来看稿(提示器与文字稿),也要通过它来传递所播内容与主体心态,因此,它具有生理与心理双重功用。

电视新闻口播时,与观众进行交流是眼睛的重要功用。比如,播庄重的内容时,眼睛透出严肃、沉凝的目光;在播轻松的内容时,眼睛中透出欢悦、活泼的神气;在与观众打招呼时,目光又充满热情、亲切之感。这些目光的表现与变化,都是随着对节目内容的理解感受和对观众的真诚之心自动形成的,而绝非人为表演。

从整体上讲,电视新闻口播时,播音员的眼神应是集中、热情、充实的。

◇集中,是指电视新闻播音员面对镜头口播时,应在目中无人的情况下做到心中有人。将镜头当作自己与之交流的对象的眼睛,平视于它,用自己的眼睛与之真诚交流。这样,播音员的眼神就会集中、不散、不死,因为他心中有人,眼中就有神。

◇热情,是指播音员在口播时,眼神中透出热情的目光。这绝不是指表层的微笑状,而是指目光中流露出的一种热情、真诚、积极的神气,它蕴涵着播音员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以及对所播内容的热衷态度。它不应是播音员本人的性格特点与个人喜好的心理反映,而是站在新闻工作者作为党的宣传员位置上的从“大局”角度所表现出来的精神风貌。那种目光木然、冷漠、无精打采都是极不可取的。同时,也要摒弃那种从头至尾始终瞪着眼、提着劲,或一笑到底的所谓有新鲜感、积极热情状,因为,那只是一种表面形式,并不是真实、具体的内心反映。

众所周知,有什么样的内心感受就会有什么样的眼神透出,眼神作为副语言元素之一,它反映人的内心往往比有声语言更直接、更真实、更迅捷、也更细微。所以,人们分辨一个人的真实内心,首先从他的表情,尤其是从眼神中体察。比如《列宁在十月》这部影片中,当卫队长这位老练的布尔什维克在会上听到敌人要刺杀列宁时,他立即不由自主地站起身来,并且眼中透出一种茫然的神色,而这一表现马上引起敌人的怀疑,尽管他为了掩饰这种下意识的反应忙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了那把常用的小梳子吹吹,又习惯地梳梳头,眼神中还透出一丝笑意,但还是被对方识破了,立刻有几个人扑上来掐他的脖子。又比如,学生在回答完老师的提问之后,往往依据老师的表情,尤其是眼神来判断自己的回答正确与否。凡此种种,都说明眼睛作为副语言中的重要元素,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眼睛作为人心灵的窗子,许多心理信息是通过它传递出来的。电视新闻播音员虽然在口播时不能像演员那样面部表情丰富,甚至夸张,但眼神却可以极具体地透露出主体心态:有情与无情、热情与冷漠、赞成与反对、真诚与假意等等。从这个角度讲,我们看到有些电视新闻播音员的工作状态不尽如人意。他们有的似木偶,只有嘴的动作,眼神永远是木然、懒散无神,显得欠热情、积极;有的过于紧张地盯着提示器,从他们的眼神中看不出是在与有血、有肉、有心、有情的人在交流,只觉得,他们或是不自信地被动念稿,或是提不起神地在干“熟练工种”。试想,一个感觉对机器说话的人,或对自己所播的内容不感兴趣的人,他的内心何来热情?他的眼神也更无热情可言。

◇充实,是指口播中,电视新闻播音员的眼神具体、有内涵。即有随所播内容而来的具体、真切、深刻感悟的饱满感觉,而不是空泛、散乱、肤浅之感。同时,还要去除播音员表演口播之感,即作出一种“播音科”,心却不往所播内容深入进去,无真正感悟,这种心态势必导致口播时眼神发飘、发空、不充实。正确的感觉应为口播时始终沉浸在所播的具体内容中,使自己的感语与态度情感交织在一起,形成真情实感,变为内心充实的眼神与观众交流。

总之,有了集中、热情、充实的眼神,就能反映出播音员正确的新闻口播意识与心态。有了正确的口播意识和心态,才能产生集中、热情、充实的眼神。

此外,眼睛的运用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电视新闻口播时,应尽量控制自己不要总眨眼。否则,会给人主体内心紧张、不稳之感。

(2)无提示器口播时,抬头看镜头要真看、看到镜头深处,这样,有利于眼神的集中。不可假看、眼神朦胧、眼神不定、发虚、发飘;或不敢看镜头,眼睛匆匆一瞥,马上低下头;或眼神发怯;或眼睛斜视镜头,这些都显得拘谨而小气。要看镜头就大胆地看,显得沉稳、大方。

(3)有提示器口播时,眼睛不应总死盯着屏幕上的文字看,应眼神稍虚一点,自然一些。不要一个字一个字地看,应一句话一句话地扫,要做到这一点,就要非常认真地备稿。否则,心里没底、怕错、死盯文字看,眼神就发死、发直、不自如。

4.嘴

嘴在电视新闻口播中也是很重要的器官

嘴的动作,不但可以形成不同的字音,也可以形成不同的口形。

电视播音员的口形为了美观,一般不能动得太大。但也不能因此而不敢张嘴。这样,非但口形不好看,显得小气、不大方,而且也会使字音发不到位,影响口播质量。正确的做法是,保持口腔内部的开度,使字立起,咬字有一定力度。口腔内部不开,会严重影响字音的饱满与力度。口腔外部要注意颧肌微提,两嘴角稍撮,在发与唇有关的音时,意念上以上唇为主,双唇中部集中于一点,不是三分之一处,并以上唇中间一点,用力地去点碰下唇中间一点处。这样,既可保证口形的美观,也可使咬字到位。嘴角不可下拉,应为上翘之势。不可不提颧肌或上下嘴唇一起用力,更不可为了追求口形美观总横展嘴唇而让口腔内部呈扁、塌状,以上种种情形必定严重影响口形的美观和咬字的准确到位。因为嘴角下拉,不提颧肌,撤了撮住的力量,上下唇一块用劲力不集中,会使字音欠清晰,又显满嘴用力,咬字笨拙,且变化不灵、不快。

注意,为追求口形美观而咬字器官不着力,致使播音有气无力、毫无生气的做法是非常不可取的。要想改变这种状况,一是端正电视新闻口播意识,认识到并牢牢记住:电视新闻口播是以有声语言为主的,形象只是其辅助手段,千万不可主次颠倒;二是正确了解播音口形与吐字发声要领的关系。其实,口形的美观建立于正确的吐字发声要领之上。

比如,有的学生看到自己屏幕上的形象口形动得很大、不好看,就请教笔者这个问题如何解决。笔者细致地辅导了吐字发声的要领,结果,他再看到自己的屏幕形象时,的确感到美观、舒服多了。同样,有些学生注意到某位著名电视新闻播音员的口形非常好,遇到机会便专门请教她口形是如何练的。那位播音员讲,她从没专门练过口形,只是严格按正确的吐字发声要领去做,再把握住小实声的吐字发声要领,就会有好的口形。口形与吐字发声要领,这二者实在是紧密相关,而正确的吐字发声要领又居首位,是问题的关键。

嘴是电视播音员脸上最具动感的器官,它最能引起人的注意,所以播音员在实际工作中应去除日常生活中的不良习惯,而符合屏幕和节目需要,体现大众传媒的特性。例如,有的播音员在口播时,忘掉区分生活与工作状态,他在播完一条新闻之后总习惯地抿一下嘴或舔一下嘴唇,更有甚者,在播错时竟撇一下嘴角。以上这些都不应存在。因为,现在电视新闻口播绝大多数是直播,你的一举一动和所有表现都直陈于电视观众,一经播出,无法改变,你的这些不经意的小动作会影响电视新闻播音员端庄、自信的新闻气质与形象。因此,电视新闻播音员为了自己的工作和事业,应当全方位律己,严格按照工作要求塑造自己的形象,以致深入心灵与意识。

5.身

电视新闻口播中,一般来说,播音员的身姿应当挺拔,这既可使发声通道畅通,又可表现新闻播音员良好的精神风貌和屏幕形象。

电视新闻口播时,播音员不能塌腰、缩脖、窝胸。应当坐于椅子前端,脖颈、脊背、腰部挺直,但不要僵持,要自然、舒服。两肩平直,胸部微含,下颌与腹部微收,两臂自然弯曲,小臂平放于桌上,胳膊不应外拉大于两肩距离,也不应内收小于两肩距离,应与两肩距离垂直放下。这样的口播身姿既自然又挺拔。

电视新闻口播时,播音员的身体不应晃动,如果播音员播音时自我感觉良好,身子随着头的动作晃动起来,观众会感觉眼晕,心乱。因为在电视新闻口播时,播音员的图像是半身,人的形象很大,占整个屏幕的二分之一,头部的动作足以显现其播音的生气与内心感受,已有动感,再加上身子的晃动,观众便会感觉整个屏幕都在动,很影响接收者的生理与心理状态。此外,播音员也会显得浮躁、不稳,与节目的风格要求不相符。

当前,随着电视新闻口播的形式多样化,播音员也应掌握不同口播样式,如各种站姿、坐姿等。

站姿口播,目前国内有些电视台与香港凤凰卫视中文台的一些新闻节目就采用这种方式。它的优点是,播音员站着播报新闻,更显得有神,很符合新闻的特性,尤其是早间新闻更青睐这种方式。主持人站在镜头前,出大半身或全身景,身体动作都在我们的视野里。

站姿的下半身也要站直。正确的做法是可稍一腿前,一腿后,前腿为支撑腿,后腿可脚虚点地。这样,姿势潇洒、自如。另外,口播时,随着头和手臂的动作,可以有些身体动作,如转体或身体前倾等。由于站姿时播音员的出镜是全身或大半身,因而,只动头不动身就不舒服、不自然,显得死板、僵硬。当然,为了保持新闻播音的稳定感、庄重性,身体也不能有太大的晃动,应有度的把握。

当前,电视新闻口播的坐姿,除了以上提到的以外,还有别的坐姿方式稍有不同,也需要把握与适应。

一种是谈话式坐姿,它的不同在于,播音员面前无播音台,镜头切播音员大半身。一般播音员正对或稍侧向镜头。播音员可以一条腿架至另一条腿上,胳膊自由动作,也在观众的视线之中。这种坐姿,可给人亲切、自然、随意之感,比较适合新闻主持形式。这种坐姿,身体不必坐得笔直,可以随意些。

另一种口播新闻坐姿,它的不同点是,镜头切至播音员的中半身,看不见腿,却看得见手臂的动作,双臂动作自由。有时可以一条胳膊前伸,小臂平放于桌面,另一条胳膊小臂横过胸前用手扶住前伸胳膊的小臂;有时可以一条胳膊横放于胸前,另一条胳膊收时,小臂侧伸斜前方于桌面;有时可以双臂交叉互扶肘部,横抱于胸前,两肘支于桌面。几种动作交叉使用,给人以潇洒、大方、美感。这种坐姿适于午间新闻、晚间新闻和说新闻。

以上诸种口播姿势虽有不同,但把握的原则都是端庄、自然、协调,与镜头、景别相适应。

6.手

在电视新闻口播中,手的功用也有两个:一是操作提示器、翻文字稿件;二是发挥体态语的辅助作用。

就手的体态语功用而言,在电视新闻多样化口播中,手的动作可以有很多种,如双手相握或摊开;单手点指;或双手一前一后、一上一下形成多种姿式。但应注意,电视新闻口播中,不应用手为自己的有声语言打拍子。坐姿的手势动作不应太大、大多,站姿手势动作可以大些、多些。原因如前所提,景别不同,给人的感觉不相同。同时,新闻播音的手势应少于文艺、生活类节目,显得稳重。

另外,手的动作应当与头部、身体的动作方向相应、协调,否则会让人感到生硬、滑稽。

综上所述,电视新闻播音除了存在与广播新闻播音有声语言表达处理的不尽相同之外,还有大量副语言参与,它涉及人的多种器官。对于电视新闻口播而言,副语言的辅助作用如何,直接关系着口播新闻整体质量好坏。因为电视具有视听双渠道刺激和整体效应的特点。

为此,电视新闻播音员也应当进行必要的形体训练和一定的表演基础训练,目的是使自己的身姿、动作舒展、谐调,同时,增强人体各个器官的表现力。实践证明,缺少这些素质的电视播音员,工作上力不从心,也不会得到满意的播出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