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人与生命:哲学新思维

人与生命:哲学新思维

时间:2024-05-0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生命基础的哲学意义现在,我们谈一谈关于人与生命的物质基础问题。大多数哲学真理主义者也同样认为生命本身就具有共同的生命来源,尤其是宗教唯心主义者更认为生命具有共同的自然物质基础。也就是说,在自然主义开始科学认识以前,宗教很早就已经以宗教的形式阐明,生命从一开始就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除了思想以外任何关于人与动物的研究并没有多大的哲学意义。

人与生命:哲学新思维

生命基础的哲学意义

现在,我们谈一谈关于人与生命(包括植物)的物质基础问题。我们之所以谈这一问题是因为我们经常看到“生命都有统一的物质基础”这样一个结论性的观点。对这一命题本身,人们也许并没有太多的异议。因为,自然科学已经可以证明构成生命的物质属性具有一些共同的物质元素。但却由此而过于轻率地得出了“由此可知,每一种高级的生命是由低级的生命发展而来的”这样一个略带武断的结论,并进而由此推断出人是由比人更低一等的动物演化而来的结果,对此,人们又不得不表示强烈的怀疑。其实,生命都有统一的物质基础与高等生命必须由低等生命发展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由此认为哲学精神主义也被驳倒了的结论是过于牵强和自信了。

首先,从哲学而言,生命具有统一的物质基础并不能说明什么。大多数哲学真理主义者也同样认为生命本身就具有共同的生命来源,尤其是宗教唯心主义者更认为生命具有共同的自然物质基础。古希腊人、古埃及人及中国古人都认为一切有形的物质都具有生命,一切物质都具有灵魂,即“万物有灵论”或“泛神论”的思想。柏拉图认为物质世界都是从“理念”这一唯心主义精神实体中“分有”出来的;黑格尔认为存在的事物是“绝对观念”自身以绝对辩证的方式演化的结果;朱熹等人认为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是“理”的映照。他们都认为存在的事物都有共同的“始因”即共同的“实体”基础。如果自然主义者对这些哲学思想并不能从哲学的角度进行理解,那么宗教信仰主义则更直接,许多宗教在几千年前就已经明确地“启示”了生命之从来,揭示了生命就是从无机物中来的。基督教的《圣经》和伊斯兰教的《古兰经》等许多天经也非常明确地“启示”人类从“泥土”中产生的信条,这要比自然主义遥远而精确多了。这是一种具有宗教特色的物质主义思想。比如,《圣经》和《古兰经》等许多宗教信仰主义的经典记载:造物主从泥土中造化了人类和一切的生命。也就是说,在自然主义开始科学认识以前,宗教很早就已经以宗教的形式阐明,生命从一开始就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www.xing528.com)

其次,一般而言,高等生命就是以猎捕低等生命为其延续生命的,尤其是人,本来就是以各种食物为生的,其身体中存在着所有生命共同具有的相同的物质成分或物质元素,并不一定就说明所有生物种类来源的共同性,不仅不能说明其来源的共同性,相反,如果高等的生命其构成生命的元素与低等的生物不同,那才叫违反科学。因为一旦有高等的和低等的生命构成成分不同时,即高等的物种中,不具有低等的物种所具有的物质元素时,可能产生动物和植物的元素不被高等的物种所吸收的问题。举一个特别的例子,也许能够帮助自然主义者理解这一问题的实质。例如,牛吃了草,草就会转化成牛肉、血液或骨骼,因为杂草中包含有与牛身体中一致的生命成分,因而经过生物转化,从而被吸收,但是如果牛身体中没有与草相一致的元素,即没有生命的转化基础,生命不可能成为事实,即假如把杂草放入某种机器内的话,无论如何杂草也是不会转化成牛肉、血液或骨骼的,因为机器不会有生物的作用。以此我们说明,高等的生命和低等的生命有着共同的物质成分,并不意味着高等的生命就是由低等的生命进化而来的问题。可见,有共同的物质基础才符合生命延续的规律。更重要的是,事实上,人之所以为人,不在别的,不在于与其他生命的物质成分是否相似,而仅是因为思想意义,只有这一点能说明问题,也才能说明人与动物的区别,其他任何相同性的研究都说明不了问题。但科学恰恰证明,除了人类,没有一种生物具有像人一样的思想,也就是说,虽然人与其他生命有着共同的物质基础,但人却有着其他任何生命所不具有的精神,即使许多生命可能都具有同样的食物,却不具有同样的思想状况,这就是人不同于动物的绝对迹象,因而自然地会出现“一切不同的生命和事物都是按照一定的意志创造的”理念,对这一意义,古人好像比现代人更懂得思考。除了思想以外任何关于人与动物的研究并没有多大的哲学意义。人与其他动物最根本的区别在于人是有思想的动物,人会思想,会把在不同时间、地点、条件下发生的事情按照一定的方式连接起来,构成一定的思维形式。人的思维是很神奇的,思维可以追溯过去、反映现实、憧憬未来;可以有意识有目的有选择地创造生活;可以改变这个世界,也可以改变自己;还可以创造自然界中原来没有的东西,人创造了电脑手机,创造了各种卫星和飞船,人已经把自己的触角伸向了宇宙,人类可以用自己制造的科学仪器看得见极其遥远的星体,但人类并没有看到宇宙的尽头,也永远看不到宇宙的尽头。

由此,自然主义从这一科学发现出发,得出了又一个具有倾向意义的结论,即哲学实体在宇宙中没有立足之地。因为,在自然科学如此发达的今天,并没有看到这一实体存在的任何证据,证明物质以外的精神实体存在是不可能的,这一曾经被自然主义用来证明宇宙无限的“证据”是违背科学精神和逻辑关系的。自然科学家也曾经指出,在自然科学看来,自然界永远是有限的,科学的领域内不能有这样一种证明。其实,对于真理的哲学而言,自然主义哲学并不只是理解褊狭的问题,对于精神主义哲学而言,自然主义哲学从哲学这一角度来说,还没有“入门”,因为精神主义哲学所讲的“实体”是一种“融合”于事物中的“永恒固有的活的灵魂”,它并不存在于宇宙之外,也并不存在于宇宙之内,这一存在只是用心灵来认识和把握的,而不是用物质性的器官或同样是物质性的仪器来“观看”的。如果眼睛或仪器能直接观察到这种存在,那又是一种星云世界所主张的存在,而不是哲学的存在。那么,哲学的精神是怎样认识的呢?这毫无疑问是通过对星云世界的观察来认识的,哲学的精神不是通过同样物质的感官来认识的,而是通过理性的思维,也就是说用同样具有精神力量的“心”的力量来认识的。物质的力量只能认识物质的世界,精神的力量才能把握精神的实体。正如唯心主义哲学所主张的:用心去观察,可以发现在感官之后的哲学实体,即我们所讲的绝对真理,感官只能把握可以感知的世界。正如古希腊哲学家阿那克萨哥拉所说:“由于感官的无力,我们才看不到真理。”[1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