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海外“人才军团”的评估
中国的人才移民到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等发达国家的故事,虽然比移民美国的规模要小许多、但情况却几乎是完全一样的翻版。截至2005年,加拿大大约有160万华人,是仅次于印度裔的第二大少数族群,华人31%拥有大学学历,高出加拿大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以上,其中只有1/4的华人是加拿大出生。
留学人才的流失也是如此,并不是只集中在美国一个国家。在海外的百万留学大军先后分布于世界上的109个国家或地区,因此,可谓“有太阳升起的地方,就有中国留学生”。截至2005年,只有大约31.1%的留学生是在北美。如果不谈论质量和层次,日本、澳大利亚接纳中国留学生的总数,如今都几乎可以与美国相提并论。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从1991年到2005年进行的学位认证统计,甚至是博士毕业于日本的海归最多,其次才是美国。
表19 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的海归回国学位国别分布
资料来源: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从1991~2005年认证44 565个海归回国学位国别分布时的统计。
关于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华裔人才的认定,2005年3月,人事部、教育部、科技部、财政部联合发文,确立了8项条件:
1.在国际学术技术界享有一定声望,是某一领域的开拓人、奠基人或对某一领域的发展有过重大贡献的著名科学家。
2.在国外著名高校、科研院所担任相当于副教授、副研究员及以上职务的专家、学者。
3.在世界500强企业中担任高级管理职务的经营管理专家,或在著名跨国公司、金融机构担任高级技术职务,在知名律师(会计、审计)事务所担任高级技术职务,熟悉相关领域业务和国际规则,有较丰富实践经验的管理人员或技术人员。
4.在国外政府机构、政府间国际组织、著名非政府机构中担任中高层管理职务的专家、学者。
5.学术造诣高深,对某一专业或领域的发展有过重大贡献,在国家著名的学术刊物上发表过有影响的学术论文,或获过有国际影响的学术奖励,其成果处于本行业或本领域学术前沿,为业内普遍认可的专家、学者。
6.主持过国际大型科研或工程项目,有较丰富的科研、工程技术经验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
7.拥有重大技术发明、专利等自主知识产权或专有技术的专业技术人员。
8.具有特殊专长并为国内急需的特殊人才。
中国到底“储蓄”了多少人才在海外,这是个难以估算的问题。根据国家对海外高层次人才的鉴定,我个人对海外华裔人才分为3类进行简单的估算,必然有所不足,欢迎指正。
高精尖人才
高精尖人才属于有较高学术知名度与社会影响力,掌握关键技术并能有所创新,同时能带领一支团队,并且具备发展成为国家相关领域领军人才的潜力,因此还应在专业和学术上具备领先国际同行的能力,而不仅仅只是国内顶尖。这批人包括在国外较高水平的大学被聘为副教授以上职务者(拥有终身教授资格),在国外重要科研单位取得主任研究员以上职位,获得了创造性的科研成果者,在有影响的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了具有重要意义的学术论文或获得了重要奖项。行政与管理方面的人才则在国外政府和非政府机构中担任重要的职务,并颇有建树。(www.xing528.com)
按照上述标准,这些人才应主要在政府部门、大学、科研机构以及世界著名的高科技公司实验室。至今为止,美国有7位获得自然科学领域诺贝尔奖的华裔,超过60位的国家科学院与工程院的华裔院士,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工作的华裔顶尖科学家就有300多位,其中许多科学家像2008年前的钱永健一样不为人熟知。据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统计,截至1997年,就有大约29 300名中国出生的理科与工科博士在美国工作,其中进入美国大学或四年制专科学院、政府机构工作的超过1.2万人。这些人目前都已经奋斗了10年。同时,在硅谷高科技公司的技术主管和实验室主任有35%可能是华人。
另外,在欧洲、日本、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数百所一流大学当中,起码也有成百上千位中国出生的终身教授,而且至少又有1万名高精尖人才在此范围。而在其他机构,也有许多中国出生的人才。例如世界500强公司的研发机构以及许多著名高科技公司当中,也有很多中国出生的科学家。个人估计,海外华裔高精尖人才中国出生者总数都应在1万以上,总数最多可能达到3万。
这些人能获得目前的地位,都经过了艰苦奋斗,年龄一般在40~60岁,已经走向管理层。概括地说,家庭方面可能举家都在美国,配偶可能不是中国人,孩子已经进入中学和大学阶段。在事业上,可能正在领导一个富有朝气的团队与一个具有可观发展空间的项目,这也正是他们多年的追求。因此,无论基于家庭原因还是事业原因,很多人可能很难下定决心毅然放弃国外的一切,即使愿意回国工作,也很难做到放弃外国护照以及举家回国。因此,政府人才抄底之时,有时候需要灵活地运用“不求所在,但求所用”的人才环流方式来争取人才。
优秀人才
这部分人才和高精尖人才没有严格的界限,但在国外尚未取得永久性职位,处于向永久性职位发展的阶段。这部分人包括在国外较高水平大学被聘任为助理教授(或相当)以上的职务者,在科研单位获得高级以上职务,在政府和非政府机构中任一定职位者。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优秀人才还包括一部分已获得博士学位仍在做博士后研究,成果出色、产出颇丰者。
中国出生具备博士学历的海外人才,2003年仅在美国就超过6万人。甚至有研究指光在美国太空、军事等敏感部门工作的中国专家都有2万多人,这些中国人才的非凡贡献甚至经常得到美国各界的赞扬。而散布在世界各地的华裔人才更是不计其数。因此,笔者最保守地估计,符合这些条件、中国出生的这类海外人才都应该在10万以上。
这些人正处于事业的关键阶段,或者做出了成就还未得到完全的承认。他们与高精尖人才的不同之处在于,这个阶段的人还必须在事业上不停地奋斗,才能够获得终身的头衔与名誉,但也许也因此更有事业发展心。如今中国经济发展迅速、社会进步,加上金融危机震荡世界而中国受影响相对较小,如果能提供更好的人才发展环境,许多人才即使是海外出生的第二代移民,都肯定会考虑回国发展。再加上年龄多值壮年,中国出生者甚至父母基本上还健在于国内,因此,这些人应该会成为人才回归的主流。
特殊人才
谈到特殊人才,可以做个粗泛的界定,即不完全以学术、学历、职位划分,而是更多地强调实际技能。这些人可以是专家、教授等专业型人才,也可能是工商管理类、金融法律类以及经营型的人才,也可能是学历不高但富有商业才华的创业型人才。此外,还应包括一部分相当优秀的高技能人才。
在加拿大、澳大利亚的技术移民以及美国H-1B工作签证当中,中国移民一直能在总额当中占到10%~20%之间的比例。在美国,中国出生获得科学或工程学位的人都接近30万,接近7.5%的理科与工科博士学位发给了中国留学生。另外,截至2002年,华人在美国都一共创建了大约28.6万家华裔占51%以上利益的企业,再加上其他国家的华人企业主以及活跃于跨国公司的职业经理人,仅仅华裔企业经营人才都在10万人以上。个人估计,海外华裔特殊人才的总量应该不少于30万人。
【注释】
[1]引自《武夷山:高层次科技人才回归仍然不足》,载自2009年1月15日的《科学新闻》杂志。
[2]参见科技部发展计划司总第403期的《科技统计报告》。
[3]参见《华人教会新世纪》,林安国著,华福1997年出版。
[4]参见美国人口普查局2008年公布的《2007年美国社区调查》。
[5]参见美国国家统计局2006年8月发布的《企业主状况调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