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海外华人:现状与发展,人才战争

海外华人:现状与发展,人才战争

时间:2024-05-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新闻社发布的《2008年世界华商发展报告》则估计,截至2007年海外华人总数大约为4 800万。目前,海外出生的华人大多集中在东南亚,这些华人不但大多数已经归化当地,而且相当一部分是第三代以后的移民。表14 2005年前20名海外华人人口国家资料来源:中国台湾地区侨务委员会的统计。

海外华人:现状与发展,人才战争

1.海外华人的现状与发展

5 000万海外华人

由于没有全球的统计数据,海外华人总数有多少,一直没有公认的结论。1997年,一位台湾学者统计各国官方所公布的数据,估算当时的海外华人总数在3 800万左右[3]。2003年,第七届世界华商大会的文献资料估算为4 106万。中国新闻社发布的《2008年世界华商发展报告》则估计,截至2007年海外华人总数大约为4 800万。总体来说,海外华人总数保持着迅速增加的态势,仅仅中国大陆平均每年送出去的留学生都已经超过20万,还有40万人移民到海外。加上官方统计一般忽略了难以估算的非法移民,我个人认为目前海外华侨华人总数应在5 000万以上,加上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华人,非大陆地区的华人总数当在8 000万以上。

散布全球的5 000万海外华人(其中许多人已经成长为世界一流的科学家、工程师、高级管理人才),掌握着超过3万亿美元的资金,无论技术实力还是资金实力都全球罕见。但是,引进这些海外华裔人才还需要有针对性。华裔社会其实关系非常复杂,华人移民的历史已有几百年,也有新侨和老侨、土生和移民之分。我们首先应该将人才引进的重点放在改革开放30年来出国的在海外成长起来的高层次人才和海外华人中的杰出人士上。

目前,海外出生的华人大多集中在东南亚,这些华人不但大多数已经归化当地,而且相当一部分是第三代以后的移民。在非洲、俄罗斯、拉丁美洲,华人大多数都是以劳务移民的形式出去,数量不大,而且多属于暂时滞留。本土出生通过移民与留学出去的海外华人,大多数都集中在发达国家,多数分布在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等环太平洋地区,其次是西欧发达国家。

表14 2005年前20名海外华人人口国家

资料来源:中国台湾地区侨务委员会的统计。

在发达国家的海外华人群体有两大特征:一是接近超过一半的人起码具有本科学历,并从事专业或管理方面的工作;二是超过一半是在中国(包括大陆、台湾、香港)出生。简单地说,这些新移民多是新时期通过技术、经济移民以及留学流失的人才,我国人才战争需要争取的海外华裔高级人才也主要集中在这些国家,其中超过一半待在美国。

20世纪70年代以前,华侨华人中的第一代,多从事传统的手工业和服务业,被形象地称为“四把刀”:菜刀、木工刀、剪刀、理发刀。另外,老华人喜欢自我封闭成一个圈子,不大干涉政治,但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大多数老华人华侨是自发移民、劳工移民。在新时期,移民政策为人才战争服务,新华人华侨基本上是通过留学和技术移民的方式来到海外。尤其是海外的留学生,都在海外受过高等教育,综合素质的提高也使就业领域发生了根本性的扩大,华人开始大量进入科技、工程、商贸、法律、文化、教育、医学、金融、经济、政治和军事等行业,主要从事技术性或管理性的工作。

创业领域,新老华人华侨也明显不同,新华人多集中在高科技、新经济领域。在美国高科技产业中心硅谷,80年代华人参与创立的企业大约为9%,90年代达到13%。在2005年度根据营业额评选出的硅谷150大上市公司中,就有18家华裔企业。例如华裔参与创建的北美著名高科技企业有:杨致远创建的全球最大网络公司雅虎、黄仁勋创建的全球最大显卡芯片厂NVIDIA、孙大卫和杜纪川创立的全球最大内存模块制造企业金士顿。硅谷是世界高科技产业的中心,而来自中国的高科技人才则在硅谷扮演重要角色。

在改革开放30年来从大陆走出的600万新华人华侨当中,留学生是最重要的构成部分。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如今留在海外的留学生已经超过百万。在地理分布上,截至2005年,我国在外留学人员的地域分布主要集中在北美的美国、加拿大,欧洲的英国德国、俄罗斯,亚洲的日本、新加坡,大洋洲的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其中只有0.5%的留学生是在最落后的非洲。

表15 我国在外留学人员的地域分布比例

资料来源: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

在2007年,中国则总共送出留学人员121.17万,其中在外留学人员一共89.2万人,大约65.72万人在国外进行本科、硕士、博士阶段的学习以及从事博士后研究或学术访问。如果按照国家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从1991年到2005年认证4 565个海归回国学位的结果,这些留学人员的最高学历比例分别是:博士9%,硕士72%,学士19%。如果据此比例进行统计,65.72万名海外留学人员当中,应该是有博士学历者约为5.91万人,硕士约为47.31万人,学士约为12.48万人。

但是,这一有关留学生学历分布的统计对象是海归,众所周知,中国的海外留学生学历越高,回归比例越小,博士回归比例要比留学生整体回归率低一倍。何况中国人重视教育,继续深造的可能性远高于其他国家的留学生,由于不回国发展,也就不需要回国来进行学位认证,因此海外留学生具备博士等高学历的比例要比通常估计的大许多。我个人估计,截至2007年,具有博士学历、留在海外的中国留学生总数都可能已经超过10万。

海外留学生——也包括第一代移民——在政治领域的发展往往会受到相对的制约。一方面,许多国家和地区对外国“归化入籍”者会有所限制,例如美国限制入籍归化者竞选总统。另外一方面,海外留学生以及第一代移民除了内心可能有身份更认同祖籍国的问题之外,在行政、人脉、选民资源上也有欠缺。

不过,这些海外留学生的后代则可能弥补了父辈的缺陷,没有第一代移民的身份认同矛盾感。同时,留学生出身的父辈受过良好的教育、非常有国际视野、在非政治领域又取得一定成就,往往能够给他们许多方面的帮助。因此,研究前美国劳工部部长赵小兰、现商务部部长骆家辉、能源部部长朱棣文,以及卢沛宁、陈远美、方富宇、吴振伟等活跃于华盛顿政治高层的华人,就会发现他们基本上都是第二代或第三代移民,除了骆家辉出身贫寒之外,其余都来自海外留学生之后。朱棣文的父亲朱汝瑾还是麻省理工学院的化工博士。

相对来说,中国出生的留学生以及第一代移民华裔人才最具有跨越东西方的国际化能力,即熟悉西方又熟悉东方,如果能够回国工作,往往更容易融入祖国以及发挥作用。尤其留学人才的出国(相对移民出国者来说),本身就不一定是以留在海外为最终目的,一旦得到合适的机会肯定愿意回国效力。第二代、第三代也还富有民族情结,但在第三代移民之后的华人,父母或者爷爷都不曾拥有中国籍,按现行中国法律也不可能再恢复中国籍。所谓“亲不过三代”,这些华裔人才的后代可能从来没有来过中国,甚至连汉语都不会说,对中国文化和发展也毫不了解,甚至谈不上民族情结与认同,除了血缘关系外,跟外国人没有任何区别。

因此,除了俄罗斯和以色列等国,世界上其他国家对第三代移民以后的海外族裔,也大多当做“外国人”来看待,为了吸引人才,也实施区别对待政策。例如印度为了吸引人才回流,开放海外出生的同胞能在保留外国籍情况下申请印度籍,就限定范围为父亲或爷爷曾是印度公民,并对等承认,范围局限于美、英等十几个发达国家。

目前,中国出生的海外华裔人才主要集中在美国、日本、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几个主要发达国家。因此,吸引海外高层次华裔人才为国服务,以出生地而论,应以中国出生者为重点;以地点而论,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是主战场。(www.xing528.com)

华裔人才在美国

根据美国2000年的人口普查,当时只有大约288万华人,其中出生于中国内地的有98.8万人,出生于台湾地区的32.6万人,出生于香港地区的20.3万人。出生于中国的华人超过一半,而出生于中国内地的华人大约占到总数的1/3。2007年,美国人口普查局再次进行社区调查,此时全美已经大约有354万华人,美国本土出生者只占131万,外国出生者223万。外国出生者大约有132万人已经入籍。海外出生以及中国出生的华人比例更高,在2000年以后来到美国的华人大约为58万,只有6万华人是美国本土新增加的华人人口。

美国不仅仅是中国人才流失的第一接纳国,海外华裔人才也大半集中在美国。美国有7位获得自然科学领域诺贝尔奖的华裔,国家科学院与工程院有超过60名的华裔院士,还有无数不在院士之列的华裔科学家。例如美国2004年将火星探测车送上火星,探险车着陆系统首席工程师李炜钧与计划飞行主任陈哲辉都是中国出生者,并且是非院士。在政治领域,奥巴马的政府里已有两位华裔部长和数位华裔政府高官。企业领域,近20年硅谷创建的高科技企业当中平均每10家就有一家是华裔创建的。可谓人才济济。

从中国来的移民还在持续增加,仅仅2005年一年,美国就接纳69 967名中国人成为美国永久居民。2008年,一共有8万多中国人获得绿卡,占美国批准绿卡总数的7.3%,仅次于墨西哥居第二位。美国是中国人才流失的最主要目的国。在25岁以上的美籍华人当中,本科学历占25.9%,硕士或以上学历占25.7%,接受本科及以上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超过51%(全美平均为27%)。从职业分布来看,52%的华裔从事管理及其他专业性工作(全美平均为34.1%)[4]。在商业领域,截至2002年,300多万的华人一共创建了大约28.6万家华裔企业[5](这一标准是华裔拥有51%以上股份或利益的股份公司)。

需要指出的是,出生于中国的25岁以上的美籍华人,受过高等教育、成为专业人士以及企业主的比例应该比华人整体比例更高。因为除了以美国公民的亲属关系移民,以及非正常的所谓政治和难民身份入境外,合法的中国移民只能是通过职业移民当中的杰出人才、特殊人才、技能人才、投资移民渠道,或者留学来到美国。即使获得H-1B工作签证的中国人,也必须拥有本科学历,并由美国雇主来提出申请。这意味着来到美国的都是符合美国标准和需要的人才。

例如,在2005年美国接纳成为永久居民的69 967名中国人(一个国家所占美国接纳移民的总比例有最高上限)当中,18岁以下所占比例为21%,尽管美国公民的亲属移民与难民身份入境的比例分别占39%和13%,总计达到52%,因为人才的直系亲属也排在美国亲属移民之列,并位于第二优先虑在内。所以,美国的移民总额其实大部分都用在了人才战争上,移民制度已彻底蜕化为人才战争的工具。

表16 2005年中国裔与印度裔成为美国合法永久居民的人数和比例

(续)

资料来源:Dept.of Homeland Security。

美国是中国人才流失的主要目的国,这一现象并不奇怪,因为即使是加拿大、英国、德国、日本、印度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们,如果想前往外国工作也都会把美国列为首选。但问题是,中国超过了任何一个国家,成为美国近20年来起码具有博士学历的科学家和工程师的最大供应国。前一个现象只能说明美国在全球人才战争中最具竞争力,因而在世界都建立了吸引人才的“美国梦”。而后一个现象则只能说明,中国在全球人才战争当中,相对其他大国,人才流失情况最为糟糕,也最缺乏竞争力。

美国1/3具有博士学位的科学家与工程师来自海外,其中,来自中国大陆的科学与工程博士占所有外国出生者的22%,高出第二名印度8个百分点。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在一次调查当中发现,美国的大学从1988年到1996年一共培养了219 643名理科与工科博士,但其中7.5%的理科与工科的博士学位是授予了中国留学生,80%以上中国博士生都得到了大学研究助学金的资助。不过,美国人并不遗憾把他们的教育资源用来培养中国留学生,因为这些博士并不是为中国而培养的。从1988年到1996年,这些博士当中的85%都打算留在美国工作,48%在获得学位时就已经找到工作。

表17 1933~1996年中国大陆留学生理科与工科领域获得博士学位人数

资料来源: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科学资源研究部

这一趋势还在日渐加强,美国是中国最优秀学生深造的首选,并且中国留学生的人数在美国仅次于印度,是第二大国际学生群体,深造博士的比例则居于第一。2007年,据美国研究生院理事会报告显示,被美国高校研究生院录取的中国留学生人数也居世界各国留学生之首。

当然,最关键的是这些中国最优秀的大学生在世界名校深造到最高学位后,却接近九成的人都会选择留在美国工作,然后申请绿卡,最终入籍美国。

这些留在美国的中国最优秀的留学生,也为美国的经济、科技、教育甚至政治领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一项针对1997年前中国理科与工科留学生在美国就业分布的调查显示,在美留学生不只是进入企业工作,在美国的高等院校以及政府机构工作的比例也非常高,并且中国留学生进入美国政府机构的比例,还超过了非官派归国留学生进入中国政府机构的比例。

表13 中国出生具有理科与工科学位(截至1997年)留学生在美国就业情况

资料来源: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科学资源研究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