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人才战争:应对有量低质的人才资源

人才战争:应对有量低质的人才资源

时间:2024-05-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中国社科院发表的有关统计,截至2005年,中国的人才资源总量世界第一。因此,国内许多研究者认为:中国的人力和人才资源总量可观,只是每万人当中平均人才拥有量不可观而已。美国人才资源看上去总量不如中国,但因为严格把关,层次完全不同。

人才战争:应对有量低质的人才资源

2.“有量低质”的人才资源

从1995年以来,中国的研发投入一直保持着19%的年增长率,在2005年已经达到了300亿美元,却并没有取得应有的成效。在世界经济论坛全球竞争力评比中,中国大陆2007年排名为第34位,甚至落后于香港地区(12名)与台湾地区(14名)[9]。在瑞士洛桑管理学院2007年对55个国家和地区进行的全球竞争力评比中,中国研发人员总量第一,研发经费总额世界第六,企业研发经费总额世界第六。中国的科研投入与人力总量都世界名列前茅,但专利产出率却排在第23名,基础研究是否增强长期经济发展的排名则为第17。

因此,中国的全球竞争力以及科研实力之所以逊色于西方,并不是因为政府的财政投入以及相关人员不足,而是因为相关人才缺乏竞争力或有量无质,以及资金并没有得到合理的分配与使用。中国注意到了科研设备的更新以及研究人员的增加,却没有注意到提高研究人员的质量。或者说,中国缺乏合理公平的选拔、评估、使用人才的制度,并没有把资金分配给真正优秀的人才,并建立独立机构来监督和评估创新项目的成败。

这也反映了当今中国在人才战争中一个致命的问题,中国为美国等发达国家免费输送如此大量的人才,并不是因为本国人才过剩。相反,中国的情况是:人力资源总量庞大,人才资源却非常不足;受过高等教育的中低端人才数量可观,但高端人才却远远供不应求。这种情况与中国经济总量世界第三的地位是不相称的,却与目前中国在全球产业链当中是以低端制造业为主、知识与技术产业多是跟踪模仿的现状相一致,这也说明了中国的人才培养与教育体系,以及在人才战争中的表现,正在拖中国崛起和经济发展的“后腿”。

根据中国社科院发表的有关统计,截至2005年,中国的人才资源总量世界第一。其中,中国的科技人力资源总量达到4 246万人,比美国4 200万人略多,总量也是世界第一[10]。另外,中国每年毕业的博士生数量在2007年也已经超过美国,数量自然也是全世界第一。因此,国内许多研究者认为:中国的人力和人才资源总量可观,只是每万人当中平均人才拥有量不可观而已。

但事实是,这些所谓“人才”的层次和质量需要打个引号。美国没有中国这么多科学家从事科研工作,但是,经合组织的报告却称全世界62%的“顶尖科学家”都居住在美国。美国大学似乎也没有能力培养出比中国更多的博士,但是,世界大学排名前50名的一半都在美国,美国的大学还培养了世界1/3的诺贝尔奖获得者。

中国人才的评估、选拔、使用制度显然不够“高标准”。有一次,我在哈佛商学院与一位教授共进午餐。教授提到了哈佛选拔商学院教师的严谨与高要求,招收助理教授都需要有很好的专业背景和学术研究能力,助理教授申请做副教授除了教课以外,还需要看研究能力和在学术圈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学院会成立教授评估委员会,院内有15位教授参加评估,同时还要有校外15位教授的评估。被评估者并不知道这些校内外评估者是谁,因此即使想走“后门”也不知从何着手。即使在哈佛商学院做了助理教授,也不等于在这里能长期做下去。如果评不上副教授,就只好换工作了。评上了几年后拿不到终身教授,将来也只有另谋高就。(www.xing528.com)

“兵不在多,贵在精”。美国人才资源看上去总量不如中国,但因为严格把关,层次完全不同。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饶毅、清华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研究院副院长施一公就曾经联合在《光明日报》发文称:“从大多数情况来说,我国的正教授平均水平尚未达到世界一流大学助理教授的水平。”

人才“重量不重质”,以博士为例,中国目前只有两所大学能进入世界前百名之列,本土至今没有培养出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世界级科学家,然而每年培养的博士总量却是世界第一。这一数量的背后正是博士的过度扩招。

这是一种广受批评的做法,因为博士的增多如果不是因为教育实力的提升,就失去了高等教育承担人才培养的意义。高等教育不是以提高全民素质为主要任务的大众教育和义务教育教育部甚至可以全民普及博士教育,对13亿中国人都发一个博士文凭,但这不意味着13亿中国人全都是高端人才,教育部也可以出台一个与国际标准不同的文件认证他们都符合博士的学识要求,但这不会得到市场认可,因此,这样的扩招只能说是把大学当做赚钱的产业而非培养人才的教育机构。

在90年代提出大学扩招是正确的主张,尽管中国教育实力并没有得到根本性提高,但过去大学生工作包分配,政府只考虑公立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的用人需求,而外资企业、私有企业已经大量涌现,市场出现了极大的人才缺口。但是,2001年,中国毕业的大学生还只有115万人,而到了2008年已经达到610万人。7年之间增加4倍多,与此同时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不过平均每年10%,就业增长率大约4%。哪个行业对高等教育人才的需求能持续有如此大的缺口?

这也导致了另外一个令人费解的问题:高校过度扩招是因为产业升级完成,市场需要?还是因为教育水平提高?或者中国变成了发达国家,需要普及高等教育?如果以市场为导向,它在利用政府的帮助和纳税人税收,就不应该不根据社会、市场、企业的需要来培养人才。大学生就业早已经是个严峻问题,大学招生是否应该稳定在一个合适的数字,而非逐年增加?然而,2009年,教育部甚至计划增加录取5万名研究生,原因却是因为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

如果以培养人才为目的,就应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学生素质的提高而逐步扩招。但事实上,即使是美国也无法轻易谈普及大学教育。在任何一个高等教育不等于大众普及教育的国家,高等教育都主要用来培养人才,大众教育用来提高全民素质。美国的大学不但能够自主招生,甚至宁愿把1/3的博士学位给了外国学生,也不愿意降低录取的门槛,砸毁自身的招牌。中国教育体系过于重量而不重质的做法,只能是自降声誉,也让更多对中国大学硕士文凭等不予承认的国家有借口可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