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国在全球人才战争中脱颖而出

中国在全球人才战争中脱颖而出

时间:2024-05-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九章全球人才战争中的中国中国拥有世界上最为庞大的外汇储备和雄厚的资金,但是,一旦掌握资金的人才运用这些靠廉价劳动力赚来的“血汗外汇”到海外展开“脑力竞争”,无论是政府机构对海外的投资,还是中国大型企业的海外扩张,基本上多以“失败者”或“冤大头”的结局告终。——稀缺人才从何而来中国缺乏顶尖人才的同时,美国却聚集了许多中国出生的顶尖人才。这与向美国输送留学生的国家当中印度第一、中国第二相一致。

中国在全球人才战争中脱颖而出

第九章 全球人才战争中的中国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为庞大的外汇储备和雄厚的资金,但是,一旦掌握资金的人才运用这些靠廉价劳动力赚来的“血汗外汇”到海外展开“脑力竞争”,无论是政府机构对海外的投资,还是中国大型企业的海外扩张,基本上多以“失败者”或“冤大头”的结局告终。2008年中铝出资128.5亿美元收购力拓集团9%的股份,一年后股价暴跌加汇兑损失导致巨额损失;深圳平安对富通的海外投资如今只剩下零头;中投参股黑石也蒙受巨大浮亏;在海外并购上,TCL集团至今的融合都未见成功。而目前中国外管局持有约1 600亿美元海外股票,亏损已经超过800亿美元。

——中国有着令全世界羡慕的外汇储备,却没有拥有全世界都羡慕的人才去运用这一切

2007年,在瑞士洛桑管理学院对55个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全球竞争力评比当中,中国的研发人员总量世界第一,研发经费总额世界第六,企业的研发经费总额世界第六,无论科研投入与科研人员总量都名列世界前茅。但是,中国专利产出率却排在第23名,基础研究是否增强长期经济发展的排名则是第17名[1]英国《自然》杂志建立的科学网站发表文章就直接称:“中国并没有获得创新投入增加的收益。”

——人才缺乏国际竞争力同样出现在科研领域

国际知名公司麦肯锡的调查报告指出:中国大学生所受的教育,没有全球化工作所需的实用和团队协作技能,大学毕业生中只有不到10%的人拥有为外企工作的国际化技能,相比之下,印度为25%。今后10年,中国将需要7.5万名具备国际化素质的经理人,国内却仅有大约5 000名此类管理人才[2]。2004年,中国总共有博士点1 900多个,而2005年高校就申报增设2 700个二级学科博士点,一年申报量达到已有数量的1.4倍。即使以2004年的博士点来计算,我国平均每4.2个硕士能出1个博士,而美国则是每10个硕士才能出1个博士[3]

——稀缺人才从何而来

中国缺乏顶尖人才的同时,美国却聚集了许多中国出生的顶尖人才。据美国“全国科学理事会”统计,美国本土约有220万个外国出生的科学或工程学位获得者,其中16%约35.2万人来自印度;11%约24.2万人来自中国。这与向美国输送留学生的国家当中印度第一、中国第二相一致。但是,如果讨论的是占美国总量大约1/3起码具有博士学历的高级科学家与工程师,那么情况就是:22%来自中国大陆,还有4%来自中国台湾,来自印度只有14%。

——中国是没有人才还是人才大量流失了?

并不只有清华北大的学生前往海外并留下。2007年,美国各院校录取的国际研究生也以来自中国的学生居于首位。从1978年到2008年,我国先后派出世界最多的近140万留学生,回归率却不到三成。加拿大有研究估计每名留学生为其就读的学校和社区带来大约2.5万加元(约合2万美元)的收入,英国计算每个非欧盟国家留学生平均每年带来的收益是2.44万英镑[4]。目前中国每年输送的留学生超过20万,正在海外学习的留学生接近50万。一旦这些留学生不回国,这些教育投入就意味着无法收回,即使不谈此前的教育投入以及此后所能做出的贡献,以每人为外国每年贡献2万美元计算,中国每年仅留学一项就为国外贡献100亿美元外汇。

——百万留学生流失直接带来了非常巨大的经济损失

流失的渠道不只是留学。改革开放30年来,移民海外的新华侨华人已经达到600万,2000年以来,中国每年大约有40万人移民国外,与此同时,却没有多少海外人才归化中国。中国一直没有开通外国顶尖人才入籍制度,2004年出台绿卡制度之后,也只有几百人取得绿卡。而在美国直接申请绿卡的职业移民“杰出人才”类别,每年都有4万个名额。(www.xing528.com)

——中国流失人才的总量世界第一

“中国已不满足于被当成世界工厂。这个亚洲大国正在把年轻的人才与大型技术和通信企业结合在一起,让自己成为世界最大的人才工厂之一。”

法国《世界报》在2008年11月发表文章说:“忘记过去的工人大军年代吧,今天的中国正迎来一场革命,一场人才的革命。上海既是革命的发源地,也是战场,那里经历着中国最引人瞩目的变革。一座座科技园区和实验室的建立,吸引了微软、诺华制药和IBM等大型跨国企业在此设立研发机构。短短的一年间,上海建立起了多个研发中心,许多海外学子揣着各种文凭回到国内。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懂得快速扩张的一块教育市场。”[5]

法国人观察到了中国产业升级对人才渴求的趋势。但是,中国情况却并没有如其所说的那样乐观——“中国人不再谈论人才流失,世界工厂变为人才工厂”。中国还并没有成为一个人才大国和知识经济大国,尽管看上去获得了巨大的贸易顺差。2007年,一次全国人大会议结束之后的记者招待会上,时任中国商务部部长的薄熙来针对中美贸易之间的巨大顺差就概括说:“顺差在中国,利润在美国。”[6]

我们大家都非常熟悉美国苹果公司的个人影音工具iPod,每台定价299美元,苹果公司没有生产线,但负责研发、创意、品牌宣传获得163美元。科技含量最高、最贵的零部件由日本东芝公司等提供,日本共获得73美元,其他国家和地区供应零部件获得60美元。而产品最后在中国组装,因此中国仅收入近3美元,但由于产品是从中国运到美国,结果每一台个人影音工具运到美国,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就会增加150美元。

前美国亚太事务助理国务卿帮办谢淑丽也在美国《华盛顿邮报》撰文称:近2/3的中国出口商品是由主要来自美国、日本、欧洲的外资企业作为外国品牌生产。每个售价20美元的芭比娃娃,只有大约35美分的利润留在中国。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黄亚生也认为:“尽管中国从全球化中获得了工资上的好处,但它没有留下全球化带来的利润。”

中国因此获得了世界最庞大的外汇储备,但是,这有时候反而成为了一个价值并不确定的包袱。中国的外汇储备2/3是美元资产,并大量持有美国的国债,如美国遇到重大危机,单方面让美元贬值,就像当年罗斯福总统使美元与金本位脱钩而让美元债券贬值75%那样,中国30年的积蓄就将化为乌有。美国正在使用中国的人才(通过移民和留学引进)为它发展科技和经济,再借中国的钱为这些人才支付经费和工资。

“中国制造”已经席卷世界,登峰造极。然而,除非中国普通劳动者的收入与经济增长继续脱节,中国未来几十年内的廉价优势就只会越来越薄弱,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会把工厂转移到中国的中西部,接着转移到交通比中国西部更方便、土地和劳动力更廉价、社会比较稳定以及暂时也不在意环保的国家,例如越南。因此,中国需要寻找到长期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在知识经济、科技创新、制造业高端环节等领域开拓新局面,进行产业升级,同时向占据大部分利润的“脑力生产”进军。否则,中国将来可能陷入经济停滞或低增长。

知识经济就是人才经济。但是,人才尤其是全球化时代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高端人才,却又正是中国最急缺的资源。这一软肋在中国企业“走出去”以及海外竞争当中已经无数次显现。这也是人们对于中国崛起的一个担忧:中国经济能否依靠“脑力”而不仅仅是“体力”来实现“经济奇迹”?中国制造能否依靠提高产品的质量以及科技、知识、创意、品牌的含量来席卷世界?中国进入世界500强的领头羊企业是否能不仅仅依靠垄断国内资源来完成壮大?

这也是许多外国人都看不懂的情况:中国拥有13亿人口,每年培养的博士、硕士世界第一,研发人员总量世界第一,国家经费总额和企业研发经费总额世界第六。即使中国本土教育实力不济,中国还输送了上百万留学生,清华和北大成为了美国博士生来源最多的院校,在日本的外国留学生超过六成来自中国。但偏偏就是这样一个国家,竟然出现了人才危机?

这一问题的出现,不仅仅是因为中国人才培养体系滞后于国家的国际地位与经济发展,中国的大学不是国际顶尖,急需提高培养具备国际竞争力人才的能力,还因为中国在全球人才战争当中被动挨打,处于“为他人做嫁衣”的严峻局面,即使官方研究机构也承认,中国是当今世界上数量最大的人才流失国。在全球化时代如何应对人才战争,也是中国走向世界以及未来能否实现复兴与崛起的关键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