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爱尔兰,凯尔特之虎的人才战争

爱尔兰,凯尔特之虎的人才战争

时间:2024-05-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这一令人黯然的变化,来自于近10年爱尔兰在产业政策上的变化。

爱尔兰,凯尔特之虎的人才战争

3.凯尔特之虎的奇迹:爱尔兰

脱离轨道的凯尔特之虎

如果在10年前,你跟欧洲人谈论经济,经常要听到这样几句话:“爱尔兰的信息产业发展得太快了,大批的爱尔兰人才从海外回来了”;“一个欧洲最穷的国家十几年就变成欧洲最富的国家之一,真是一种奇迹,我们要向爱尔兰人学习”。这就像21世纪初期人们在亚洲谈论中国和印度的崛起一样,欧洲人也经常谈论“凯尔特之虎”与“爱尔兰奇迹”。

不过,如今“虎威”已经不再。金融危机爆发后,爱尔兰成为欧洲经济滑落最快的国家。房价下跌50%,银行股下跌90%,失业率高达10%。爱尔兰是欧盟第一个宣布正式进入经济衰退的国家,也是全世界第一个政府出手宣布在两年期限内保证银行存款百分之百安全的国家。

这一令人黯然的变化,来自于近10年爱尔兰在产业政策上的变化。

爱尔兰在1995年到1999年缔造了平均年经济成长率高达9.3%、为当时世界之最的“奇迹”。从1994年到2003年,爱尔兰的平均经济增长率也达到7%。不过,这种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高新技术产业,爱尔兰一度成为了世界第一大软件出口国,大约占欧洲套装软件销售的1/3。

成为知识经济的主要玩家需要的是人才。成千上万从海外回流的爱尔兰高级人才,连同那些在英特尔、微软、IBM、摩托罗拉等跨国公司受训的本国人才一起,共同帮助了这个国家的经济在20世纪90年代快速发展,在全球竞争中脱颖而出。一位叫玛丽•科科伦的爱尔兰国立大学社会学家说,回国的业务娴熟的侨民将爱尔兰改造成了“凯尔特之虎”:“这是历史性转变,我们总是认为自己是移民国家,90年代的故事是人们回家。”

但是,进入21世纪之后,因为过去成功的经济腾飞,因为财富的累积,爱尔兰政府鼓动着银行和个人把资金大量投进房地产,让房地产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爱尔兰奇迹”的驱动力已经不是科技和信息产业,房地产热潮在经济神话中扮演了主角。政府和企业在海外最紧迫引进的也不再是高技术人才,而是建筑工之类的蓝领,因为整个国家目前急缺的是这类岗位的工作者。

爱尔兰成为欧洲过去10年房地产升值最快的国家,房地产股在股市比例中由5%升到14%。房价的升高不只是卷走了大多数中产阶级几十年工作的积蓄,还使银行积累着大量危险的贷款。没有国民愿意指责一个多年来把1/10的民生产总值、1/4的政府开支用于社会保障与福利的政府。但是,经济危机不是因为高福利造成,而是不应该把国民经济的基础建立在一个本应是民生项目的产业上。

2006年,爱尔兰新建的地产项目可以为每1 000个爱尔兰人提供超过20栋新房子,这一数字是欧洲大陆的4倍。然而,浮动于人均工资上下的全国大多数人,包括蓝领和中产阶级却越来越买不起房子,因为房价涨得太高了。是年爱尔兰银行一家下属机构发布了一份报告,就预测爱尔兰的经济增长将从2008年起开始减缓,爱尔兰经济与社会研究院也得出了同样的结论。某些政府官员也承认,爱尔兰的房地产业不能再这样下去了,我们不能让大多数国民连房子都买不起却自称富裕。

金融危机还是在政府真正采取行动之前光临了。位于都柏林的爱尔兰智库——“经济社会研究中心”的经济学家费兹格瑞德感慨说:经济学家早就针对爱尔兰这种不正常的楼市成长提出了警告,可是政府一直未能及时处理,才造成今天的惨痛局面。

纽约时报》曾做出生动的描述。凌晨3点,爱尔兰的房地产大亨、过去有名的亿万富豪史恩•唐恩在都柏林一家名流出入的酒吧,被人看到弯腰捡起地上的一块钱。许多人都怀疑他企业的资金链将断裂,并可能陷入破产。而在2005年7月,唐恩还以3.79亿欧元买下位于都柏林市中心的7英亩土地,创下全欧洲最昂贵土地价格的纪录,计划建造商住两用建筑。如今,只有35%资金的唐恩将有可能遗留下全欧洲最贵的“烂尾楼”。

一种日渐流行的看法是,爱尔兰如果希望延续过去经济强劲上升的势头,就必须重拾10年前对人才和知识经济重视的态度与做法。10年前的爱尔兰发展局为了吸引在美国的海归们回国,打出这样一则广告:“人才对于爱尔兰,就好像石油对于得克萨斯州。”

“爱尔兰奇迹”

爱尔兰过去是有名的“欧洲乡村”,20世纪60年代从事农业的人口高达36%,而从事工业生产的比例仅为25%。人才外流让19世纪人口曾达到650万的爱尔兰在1961年全国人口一度只有260万。爱尔兰人也经常自嘲:“我国最大宗的出口就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

爱尔兰科技和软件产业的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政府自70年代末开始的产业倾斜政策、对教育投入的增加,以及海外爱尔兰人的大量回流。“科技显然是我们发展的驱动力。”毕业于伦敦经济学院、海归出身的伯蒂•埃亨如此概括“爱尔兰奇迹”——他在1997年2月还当选了爱尔兰总理:“它给了所有新一代爱尔兰人以信心。它帮助创造就业机会,给人们希望,遏制了巨大的人才向外移民的浪潮。”(www.xing528.com)

爱尔兰把最大的赌注压在了科技上,并把资金投入到几个关键的部门。爱尔兰的国家财政预算支出连年向计算机、软件、电子通信生物制药等产业倾斜,并实行税率优惠、政府扶植。另外爱尔兰还大幅增加教育经费,并开始普及大学教育。1999年,爱尔兰当时的教育部部长马丁就指出:“政府将确保爱尔兰在世界技术发展前沿占有一席之地,为此,教育投入是关键。”

为了吸引人才回流和外商投资,爱尔兰政府也不遗余力。例如成立“企业爱尔兰”(Enterprise Ireland)非营利组织,专门向本土以及海外族裔提供政府贷款和投资,帮助这些爱尔兰人回国建立高科技企业。同时,也放宽移民政策大量吸引外籍人才到爱尔兰投资与工作。2006年,爱尔兰企业、贸易与就业部针对受公共资助的研究机构的人才引进还实行了“快速通道”制度,并提出针对非欧盟国家的高技能人才实行“新绿卡”制度。

爱尔兰科学基金会(SFI)由爱尔兰政府创建于2000年,掌控着7亿多美元,大约一半的费用用于生物技术。科学基金会总干事威廉•哈里斯在2001年9月搬到都柏林之前,是在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工作的美国化学家。他指出SFI的核心任务就是吸引世界各地重要的研究人员到爱尔兰工作:“我们设定的目标是招募至少50名在他们的专业领域处于顶级的研究人员或研究团队”,当然,哈里斯知道,并非每一位科学家都能长期留在爱尔兰。为了安顿那些不愿意长期留在爱尔兰的学者,SFI给国际研究人员慷慨地提供了时间长达一年的“访问学者奖”。

当然,爱尔兰是个小国,可能不能独立提供许多重大科学研究所必需的财力资源。因此,爱尔兰还特别注意开展跨国合作。欧盟是爱尔兰开展国际合作研究的首要舞台,爱尔兰参加了欧洲许多重要的研究计划,例如欧盟框架计划、尤里卡计划、欧洲空间局和欧洲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等等。

美国跨国公司包括微软、英特尔、惠普赫兹花旗集团,已经在爱尔兰雇用了13.8万名员工。微软在欧洲的总部设在都柏林,爱尔兰微软公司的销售额几乎可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和出口的4%。另外,尽管美国主导了生物技术产业,但现在世界前十大医疗产品公司有9家可以在爱尔兰找到。

“许多公司有在爱尔兰扩大业务的兴趣,但他们需要高技能的人才。”爱尔兰副总理玛丽•哈尼2003年在曼哈顿一次海外会议上说:“我们不能再与低工资国家竞争。我到过印度,我见过他们能做什么。我们的未来是和脑力劳动联系在一起,是和你们联系在一起……我们需要你!我们希望你回家!我不指望所有人回来,但回家的大门始终敞开。”

这位副总理花了大量的时间在海外招募回国者,向与会者(其中许多人已经离开爱尔兰超过20年)宣讲爱尔兰目前的发展形势,能够提供多少资金或资源的帮助,他们的返回对祖国将意味着什么。最后,她对着广大海外爱尔兰裔人才发出了召唤:“首先,我赞赏和钦佩热诚的态度,正是这种态度使你们在美国获得了成功。我们希望你们把同样的态度和精神带回家。”

最终,在20世纪90年代,爱尔兰由人才外流国变成了每年净流入超过2万的人才流入国。30年前的“欧洲乡村”,在世纪之交跃升为经合组织第四大具有影响力的国家,第三产业比重在国内生产总值构成中高达60%以上。

【注释】

[1]引自《人才庸才赏罚不明,日本面临人才外流》,作者中本美智代,载自2005年2月18日的《金融时报》。

[2]引自《犬与鬼》,阿列克斯•科尔,中信出版社2006年出版。

[3]引自《日本教育界欢迎中国留学生》,载自2008年12月12日的《人民日报•海外版》。

[4]参见以色列2007年8月22日的《新消息报》。

[5]参见《以色列这样走过60年》,载自2008年5月23日的《环球》杂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