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甘肃省博物馆:创新与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甘肃省博物馆:创新与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时间:2024-05-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因此,加快博物馆人才培养,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十分紧迫的任务。一次学术研讨会,只研究一个专题,提前通知准备,各博物馆推荐专业人才与会。

甘肃省博物馆:创新与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第三节 博物馆人才培养

培养人才,是博物馆事业的智力投资,是一项长期的、最基础的、也是最重要的任务,是直接关系到博物馆事业的兴旺发达和后继有人的大事。

一、博物馆人才培养的状况

在我国,对文物和博物馆人才的培养,正逐步得到重视并向正规的高等教育发展。20世纪40年代,北京大学开办博物馆学专修科,60年代南开大学开办博物馆学专业,并于1980年招收博物馆学本科生,1984年国家学位委员会批准南开大学博物馆学硕士学位授予权。此后,上海大学杭州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吉林大学兰州大学等也陆续设立博物馆学专业。同时,文化部、文物局先后在河北、江苏、四川、山西、陕西、湖南、河南、浙江、山东等地建立了培训中心。一些省级以上的大型博物馆,又利用本馆藏品和专家的优势组织培训本馆和本地区文博专业人员。这样,中国的博物馆人才培养机制不仅适应了博物馆事业迅速发展的要求,而且为文博人才的正规化奠定了基础。

但是,由于博物馆归属部门不一样,领导体制也不尽一致,所以,往往缺乏长期建设规划。从组织结构、文化结构、年龄结构上看,都还存在一些不适应博物馆事业发展的问题。因此,加快博物馆人才培养,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十分紧迫的任务。

二、培养人才的方法和途径

只要认识到人才的重要,培养的方法和途径自然就也会有的。方法也会灵活多样,多渠道,多层次地进行。上下一起重视人才和培养人才,人才就会在你身边出现。

1.大学培养。除在有关院校设立博物馆专业,招收本科生以外,还应招收博物馆专业的研究生博士生。用“高起点”正规教育的办法培养专业人才。

2.专业培训。国家教委发文,鼓励举办各类专业证书培训班,这样的培训班优势在于时间短,见效快,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有授课,有调查,有研讨交流;信息量大,各馆直接见面,便于馆际交流和联合行动,促进博物馆工作全面开展和提高。

3.以会代训。中国博物馆学会主持召开的各专业学术年会、学术研讨会,实际上也是学习、交流、培训工作会。一次学术研讨会,只研究一个专题,提前通知准备,各博物馆推荐专业人才与会。会间有专家讲授,有各地的经验交流,又有实地考察,对培养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这种以会(必须是专业会)代训的方法,也是培训人才,发现人才,提高专业知识和交流经验的好方法。(www.xing528.com)

4.攻读其他专业。我们的博物馆学,涵盖的知识面相当广泛,有天文、地理、艺术历史文学经济建筑、信息化等等。有的说读了“电大”、“函大”、“职大”、“夜大”成人自学高考专业不对口。我们认为关键是运用。只要有事业心,都会有用武之地,我们的博物馆事业需要多方面多学科的人才。因此,不能认为只有学考古才是文博专业,这样就很难使“博”字名副其实了。我们需要专家,也需要“杂家”,需要管理人才。我们的博物馆事业,需要文博专业的支持,也需要其他专业的配合。

5.以老带新。过去叫师傅带徒弟,现在有导师带研究生和助手。各地都有一批事业心强,自学成才,练就一手“绝活”的土专家,不可忽视他们的作用。他们在文博岗位上工作几十年,走遍了本地区的山山水水。我们要尊重这些老同志,要让他们的专业技能传承下去,还可以请社会上有独特技能的人来博物馆传教。要像抢救文物那样,抢救专业人才。

6.在实践中自学。没有条件上大学,也没有条件外出进修深造的,就安下心来,结合本职工作实际自学。我们不能轻视自学这条路,历史上有好多自学成功的例子。笔者1994年从机关到博物馆工作,在文博系统是个外行,十多年来完全靠自学,硬是挤进来了。这里所说的自学,并不是专指闭门读书,要通会博取,向专家学,向社会学,向自己的工作实践学,向一切内行的人学,善学、善记、善思考,二十年磨一剑。自学要善于点滴积累,要安贫乐道,不要见异思迁,要耐得住寂寞,不要急功近利。同时,我们的工作人员即使是从高等院校毕业,工作后也还是要走自学这条路的。只要有了好的条件,能不能成才全靠自己。希望大家都养成一个勤奋自学的好风气

培养人才的事,是国家的事,是各级领导的事,是每个博物馆的事,同时也是每个人自己的事。要主动不要被动,要抓紧,不要放松。只要是有心求学的人,处处皆老师,处处有学问。国家经济发展很快,国家提出了尊重科学,尊重人才的政策,这是很好的时机。我们深信与时俱进,抢抓机遇,博物馆的专业人才一定会很快地涌现出来,共同创建博物馆事业的历史性的辉煌。

三、人才的管理和使用

古人云,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人能一志一事,无不成焉。博物馆培养了那么多人才,对他们的管理和使用,也是值得各级领导研究的大问题。

对博物馆人才的管理,要做到:管得在理,用得适当。人才的管理,从广义上讲,是指对全馆所有人而言的,因为无论哪一行,哪一类专业,都会有人才,都有一个管理的问题。一般来说,人才管理有几个方面原则:一是合理使用,量才使用。就是发挥他的专长,使他的才能施展出来,有用武之地,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二是教育,这是领导者的责任。经常教育,正确引导,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坚强的事业心和奉献精神。教育就是培养,不能只重使用,不重视培养。根据他们自身的需求和所从事的专业工作进行培养、深造和提高。当然也可以重点培养、专项培养、多项技能的培养、全方位的培养。这就要根据人才发展的需要来确定。三是从生活上关心他们。真正的人才,往往是只注意学习、专心研究和工作,对自己的生活很不在意,也会影响人才的健康成长。四是人才的交流和调整。如果你单位的人才过剩了,而输送到别的单位会更能发挥其作用,那就要打破本位主义,把人才奉献出来。如果开始分配的岗位不适合或抑制人才的特长发挥,那就应当及时进行调整,以利于博物馆事业的整体建设。五是正确认识人才的特点。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领导者如何看待一个人的优点和缺点,是领导者的思想水平问题,把人的优点看成是缺点了,很长时间纠正不过来。所以,领导者既要用人公正,又要用辩证的、发展的眼光客观地看待人才,切不可用一个尺度去衡量人才。六是激励、鼓励、奖励措施。工作出色,有了创造发明,为博物馆事业做出了贡献就应表扬,记功、奖赏。这既是用人之道,也是管理和使用人才的主要措施之一。

博物馆人才是特别宝贵的活的资源,人的素质的高低往往决定着博物馆的面貌。因而,对人才资源的保护就显得特别重要。首先要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保证全体人员心情舒畅,能充分展现自己的聪明才智;其次,要给予培训提高的机会,包括思想素质、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的提升;第三,要借用社会人才的支持,包括吸收志愿者,聘用馆外专家等。博物馆是“生产”精神产品的,工作人员以其知识能力作为“人力资本”投入“生产”时,人的情绪和意志,始终控制着“人力资本”的开发和利用。当“人力产权”受到限制和侵害时,“人力资本”所有者可以使“人力资本”的使用价值下降或产生相反的作用。因此,人的主观动机、工作态度、敬业精神以及对工作的满意度,决定着“人力资本”作用的发挥程度。不同工作岗位的工作人员表现出来的个性特征也有些不同。一般来说,行政和工勤人员,其个性特征较强。了解这一点,对于保护那些有“缺点”的专业人才,是很重要的。

博物馆馆长对于保护人才资源负有重要责任。在人事管理上,应把调动全体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对于行政和工勤人员,强调劳动纪律性是必要的,但对专业人员来说,用时间和劳动纪律就很难度量出其智力和能力的投入量。因此,采取有效的激励方式,鼓励专业人员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充分发挥其创新能力,是保护博物馆人才资源,提高博物馆效益的最有效方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