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甘肃省博物馆建设:创新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甘肃省博物馆建设:创新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时间:2024-05-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博物馆发展文化产业的必要性公益性文化事业是指不能实行产业化和非盈利的文化成分,主要是为公众服务。

甘肃省博物馆建设:创新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第二节 博物馆发展文化产业的对策和思路

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报告要求“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第一次明确提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分类发展的概念。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进一步提出要促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的协调发展。中共甘肃省委十届十一次会议通过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若干意见》中要求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形成富有活力的文化体制和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优先安排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文化建设项目,发挥文化资源优势,实施精品工程,优先发展文化旅游、出版发行、现代传媒、文娱演艺等文化产业,逐步形成富有活力的文化产业群。树立品牌意识,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知名文化品牌。加强对外文化交流,推动更多的文化产品走向世界

在新的形势下,文化行业已经不是以往那种单一事业性质,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都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相互联系,缺一不可。所以,我们必须坚持做到“两手抓”、“两加强”,即:一手抓公益性的文化事业,加强政府对文化公益事业的扶持力度;一手抓经营性的文化产业,加强市场机制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这既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也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博物馆来说,已经明确属于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在这种情况下,能否发展文化产业,怎样开办文化产业,如何处理事业和产业的关系,是一个值得重视和思考的问题。

一、博物馆发展文化产业的必要性

公益性文化事业是指不能实行产业化和非盈利的文化成分,主要是为公众服务。而文化产业是指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行业。虽然社会主义文化产业要求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但必须努力通过市场实现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经济价值。博物馆的性质属于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必须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保护工作方针,搞好文物的收藏保管、陈列展示和研究宣传工作。因此,发展博物馆事业,主要靠政府扶持、社会赞助,并通过深化内部改革、增强活力、改善服务,来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要,在提高国民素质方面进一步发挥独特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博物馆只能依靠政府增加投入,不能从事经营性活动,不应该通过自己所掌握的藏品资源提高运营效率。20世纪后期以来,一些国家的政府为了减轻财政负担和提高博物馆的运营效率,把博物馆管理权和部分营运权租让给商业企业,甚至采取将博物馆私有化的举措。有鉴于此,国际博协2001年颁布的《职业道德准则》专门设置了“外来资金支持”、“创收活动”两节条文,用以规范博物馆的经营行为和坚持博物馆固有的非营利公益性质。对博物馆的定义并将博物馆非营利性作为本质属性的界定写进国际博协,是由博物馆经营活动最发达的美国首先提出的,有识之士希望通过这样的定义确保博物馆经营活动的正确方向。当然,只有政府负起保护遗产、扶持博物馆发展的主要责任,才能从源头上遏制博物馆商业化、企业化的趋势,博物馆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目标与使命。

从实际情况看,博物馆特别是中外一些大型博物馆作为文物旅游景点,同时兼有一定程度的休闲功能,博物馆从各自实际出发,为游客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休闲娱乐服务,提供具有本馆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则是不可或缺的。当然,为游客提供如茶道表演、餐饮等休闲娱乐服务和开发生产具有自身特色的旅游纪念品,无疑属于经营性文化产业性质。现实情况表明,游客期望在博物馆得到更多更好的服务,博物馆也期望通过这些服务延伸博物馆功能,扩大社会影响。为此,博物馆应该在坚持社会公益性事业性质的前提下,重视办好文化产业的开发,并将此作为博物馆事业发展的有益补充而做出成效,则是十分必要的。

二、博物馆发展文化产业存在的问题

应该看到,多年来,一些博物馆从自己实际出发,在文化产业的发展方面积极探索和大胆实践,取得了一定成绩,积累了一定的成功经验,也有一些失败的教训。特别是在过去全国大办第三产业的热潮下,不少博物馆脱离自身实际和特长,到社会上开酒店、办歌舞厅等,加之管理松懈、经营不善,给单位造成不良后果,有的经济损失惨重。从现实情况看,不少博物馆在文化产业经营上存在以下问题:

(1)经营商品缺乏特色。各个文博旅游景点所经营的商品大同小异,基本上都是社会上的“大路货”,品类单调,有的商品粗制滥造。

(2)购物环境不好。虽然国家采取不少措施,但导游回扣问题未能有效解决,有的回扣高达商品售价的40%~50%。直接导致商品价格虚高,宰客现象严重。

(3)管理机制滞后。现在不少博物馆采用经营承包的方式,这种办法虽然基本能够保证博物馆收益,但有些承包者为了谋取自身更多的利益而抬高价格,损害消费者利益,博物馆对其未能实施有效临督,从而造成不良影响。

(4)经营人才缺乏。目前,各馆都缺乏既了解博物馆工作,又懂经营的人才,这也是造成博物馆没有经营特色的重要原因。

三、博物馆发展文化产业的基本思路

按照党的十六大关于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精神,促进与文物旅游相关的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我们认真思考怎样以博物馆为依托,把满足游客文化需要和促进文博事业发展作为出发点,积极探索发展文化产业的新路子。应该看到,尽管博物馆文化产业发展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但是也存在得天独厚的文物藏品资源优势,拥有发展文化产业的良好基础,需要我们认真挖掘和利用。

文物藏品是博物馆的基础,藏品数量和质量决定博物馆的地位和影响。一是藏品资源。通过藏品的展示,也是吸引游客和开发各种旅游纪念品的基础。二是品牌资源。由于博物馆的地位和影响,开发带有博物馆标志或具代表性的文物纪念产品,无疑会满足游客的纪念心理而受到欢迎,从而促进产品销售。三是人才资源。博物馆有大量专业人员,可以组织发动他们编印出版物、制作音像制品以及文物鉴定咨询等工作,既发挥了专业人才的作用,又扩大了博物馆的影响。四是场地资源。博物馆从各自实际出发,都划有一定的经营场地,通过自己的场地,面对来博物馆参观的游客,销售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产品,是其他经营场所无法比拟的。

显而易见,资源只有在充分利用开发的情况下,才能体现出它的价值。文物资源丰富是甘肃的一大优势,博物馆完全可兼顾教育和经营功能,以文物藏品资源为重要依托,积极设计开发文化产品,大力发展相关的文化产业流。博物馆应面对游客需要,着力开发与藏品、展览等有关的衍生性服务项目,增加服务的内涵,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具体应做好以下五方面的工作。

1.占领博览市场

如今,世界会展业的发展势头正猛。有关资料表明,我国在国外举办的各种展览,文物展览的效果最好,影响最大,回报也最高。如近几年在法国、美国、日本、墨西哥等国举办的一系列中国文物精品展,都产生了巨大的轰动效应,获得了圆满成功。国内文物展览市场也是如此,如秦兵马俑上海石家庄、南京、天津以及长沙等近十站的巡回大展,上海博物馆的“国宝展”,山西的“古代壁画精品展”等都是很好的成功范例。要以“入世”为契机,把文博会展作为一个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做大做强。要大力整合资源,研究市场,精心策划,科学运作,搞好综合性和多种主题性文物展览,同时引进、承揽国内外各种展览和博览会,获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互动双赢。

2.打造出版精品

中国文物出版物在境外也深受欢迎。博物馆占有地上、地下馆藏等最全面、最准确的文物资源资料,我们应当充分利用这些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进行深度发掘,全面、系统地推出反映悠久的中华文明、灿烂的历史遗存、深厚的文化内涵及深刻的思想精髓的印刷、音像、网络等多媒体产品,通过优质便捷的社会化服务和市场化运作,凸现品位价值,形成产业布局,产生规模效应,获取经济效益。

3.开发相关产品

(1)编辑各种图书和音像制品。目前,对大多数博物馆而言,观众通过展览看到的展品仅是其馆藏文物的一部分,要想让观众对博物馆有比较全面的了解,编辑出版各种图书和音像制品是非常必要的。还应看到,到博物馆来的观众历史文化素养高低不同,有些人对博物馆陈列的展品或主题有可能是完全陌生的,如果缺少必要的说明引导,通常难以凭借其经验的联想来理解文物展品的真正内涵意义。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即便是专业工作者,由于专业及分工等原因,也并不是所有的人对所有展品的价值和意义都十分了解,他们仍然需要借助讲解或各种层次的出版物来理解展品的内涵和展览的主题。对一般观众来说,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出版物就显得更为重要。当这些出版物被观众带回家、带回国,就会成为一种扩大博物馆影响的有效宣传品;将陈列展览内容制成音像制品出售,观众既可以把它当作参观博物馆的纪念品,又可以当作进一步了解博物馆、学习历史文化的教材。这些出版物和音像制品可以在馆内出售,也可以在其他书店、商店或旅行社出售,不仅参观者可以买到,其他社会爱好者也可以获得。(www.xing528.com)

(2)配合陈列展览,开发具有代表性的文物复仿制品。随着社会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观众来博物馆已不满足于单纯看陈列展览,他们还希望购买一些自己喜爱的文物的复仿制品,带回去继续观赏或收藏。另外,一些科研院所由于展示研究工作也需要购买一些文物复仿制品;博物馆一些具有代表性、社会影响大、观赏性强的文物复仿制品也可作为政府及各部门的馈赠礼品,这都为博物馆制作文物复仿制品提供了更多更大的市场空间。当然,文物复仿制品必须在国家政策许可范围内开发生产。

(3)以藏品为基础,设计具有特色的旅游纪念品。每一个国家、民族和地区都有各自特有的文化,旅游者正是为了探寻其奥妙而踏上旅游的征程,异地文化的巨大吸引力促使各国努力把旅游业发展成自己的支柱产业。就一般而言,旅游活动给旅游者留下的绝大多数是回忆,能够物化而购买带回的只有旅游商品,旅游商品的主要构成是旅游纪念品。旅游者大都有一个共同的心理特点,即购买有特色的旅游纪念品,或留作长久纪念,或馈赠亲朋好友。虽然从理论上讲,旅游购物是旅游产业“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之一,但也应该看到,购物支出在旅游活动中不属于必须消费的支出,它不是随着旅游者的人次变化而变化,而是随着购物资源的开发程度而变化,即要通过有特色的旅游产品刺激观众的求购欲望。在国外,一些博物馆不但把开发具有本馆藏品特色的旅游纪念品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还作为传播历史文化信息的新途径。在国内,由于越来越多的观众在参观博物馆时都想寻找到能反映博物馆特色和代表博物馆文化品位的旅游纪念品,不少文博景点开始认识到开发特色旅游纪念品在更有效地发挥博物馆传播功能和提高传播效果方面的重要作用。但除少数博物馆在这方面做出明显成效外,大多数博物馆的纪念品仍然品种单调、雷同,且文化含量低,不能满足观众的购买需求。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博物馆通常是一个城市或地区历史文化的代表或象征,以其丰富多彩并具有代表性的藏品资源为依托,开发兼具实用、欣赏和收藏价值的纪念品,最能彰显地方历史文化的个性,也最能吸引观众并激发观众求购的欲望。在这方面,博物馆具有自己的特殊优势,大有文章可做,应该付出努力。

4.增加服务项目

目前,不少博物馆仍然固守旧有思路,只重展览,忽视甚至抹杀休闲娱乐功能。有些游客在参观展览中易产生疲劳感,需要一定的场所和方式加以舒缓。很多游客反映,现在去一博物馆除了一两个小时的参观,再没有别的活动。现实情况表明,努力把博物馆建成集参观、餐饮、购物、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文化活动场所,满足游客多方面的需求,是我们的重要职责。因此,博物馆应从自身实际出发,在不影响博物馆参观环境和总体氛围的情况下,可以开些茶座、咖啡吧和快餐店以及画廊、文博书店等,有条件的还可以举办一些小型乐舞演艺活动。通过增加休闲服务,延长观众在博物馆的逗留时间,还可为旅游纪念品的销售创造更多的机会。

5.扩大鉴定咨询

一般的收藏爱好者由于缺乏必要的文物鉴定知识,往往上当受骗,迫切需要专业人员的指导。在这方面博物馆既有一大批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员,又有丰富的实物藏品,可以适当搞一些有偿的文物鉴定培训、鉴赏讲座以及咨询活动,评定文物价值,划分文物等级,既可普及历史文物知识,满足民间收藏爱好者的需要,又可通过鉴定,收取合理的费用,获得一定经济效益。

四、博物馆发展文化产业的主要对策

在大力繁荣文化事业的同时,积极发展文化产业,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和《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文化部下发了《关于支持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甘肃省政府先后下发了《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意见》、《甘肃省“十一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上述文件,对发展文化产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政策措施、组织领导等进一步做出了明确规定。当前,博物馆发展文化产业,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与时俱进,不断在以下几方面探索和实践我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之路。

1.转变思想观念

几十年形成的包括博物馆在内的事业单位,面对不断深化的市场经济,在体制上、观念上、经营上和管理水平上,都不同程度地暴露出诸多不相配和不适应的现象。为了积极有效地推动博物馆文化产业的发展,必须认真了解当前国内外同行业文化产业发展的状况,认真学习研究国家关于发展文化产业、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积极培育文化市场、强化财税政策扶持、加大投资融资力度、实施人才兴业战略等一系列规定和要求,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开发工作,从自己的实际出发,不断实践和探索发展博物馆文化产业发展的新路子,从而促进博物馆事业的全面发展。

2.明晰管理关系

由于博物馆公益性事业单位的属性,决定了它不宜直接从事经营活动。所以,必须根据国家政策许可,从博物馆实际出发,一是研究确定哪些业务属于文化产业开发范围,并将经营性业务从博物馆分离转制为企业;二是从博物馆产业经营规模情况出发,合理确定从这些企业得到的收益。在此基础上,在保证博物馆投入(如场地、资金等)保值增值的前提下,逐步实现博物馆从直接管理经营转变为宏观管理指导,做到事企分开。博物馆在两者关系上,要做到事业为主,产业为副,产业从属并服务于事业。事业发展要努力争取政府支持,产业发展要积极参与市场竞争

3.创新企业机制

博物馆在文化产业发展中,要认真吸取以往大办第三产业的教训,分析承包经营的利弊,按照国家政策,对现有经营体制进行企业改制,实施公司制改造,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事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并以此促使企业尽快成为合格的市场主体,即具有独立财产权利、自主决策、自负盈亏的市场参与者,并在市场竞争中谋求更大发展。可以从实际情况出发建立股份制公司,通过股份制改造,创新管理机制,调动经营者的积极性。对于博物馆从事经营的人员,可以保留原有身份,以解除后顾之忧,促使其积极投入经营活动。

4.打造特色品牌

博物馆在发展文化产业中,要鼓励支持企业在产品开发经营中实施品牌化,从而吸引游客的购买,扩大博物馆的影响。同时,博物馆文化企业要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法制观念,经营的文化产品和服务要及时进行专利申请、商标注册等必要工作,以取得法律保护并依法正确使用。

5.积极培养人才

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集聚人才,奠定文化产业开发基础。要发展文化产业,必须有一支文化产品原创队伍、文化产品生产和复制的技术队伍、文化产品营销队伍,因而须建立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和集聚机制。一要鼓励从本馆选聘一些善管理、懂文物、会经营的工作人员专门从事有关文化产业开发;二要从一些大学选调一批既具经营头脑,又有文化素养、懂理论、重实践的复合型文化产业人才;三要从外地引进一批既精通文博专业,又懂得经营管理的人才;四要有计划地对经营人员进行培训,逐步树立职工经营文化的理念,增长文化市场经销知识,提高经营文化产业的技能,从而提高文化产业的发展活力和核心竞争力。

6.建立激励机制

博物馆要大力支持企业公司挖掘和利用本馆资源,企业在人事管理和利益分配上可有相对独立性和自主权,在员工利益分配上,可与本人的业绩和贡献挂钩,拉开档次。对做出突出贡献的经营管理人才可给予重奖,有条件的可实行与绩效挂钩的年薪制,以激励他们在文化产业开发中的进取、竞争和创新精神。要充分利用博物馆现有人才资源,鼓励专业人员在不影响主业的情况下,发挥他们在文物鉴定、咨询、编写书刊音像作品等普及文物知识方面的作用,并给予适当的劳务报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