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工作是博物馆的中心工作之一。在当今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的形势下,博物馆的宣教工作应随形势而有所变化,这种转变的前提就是社会的需求。而社会需求是推动观众进行参观的直接原因,这也体现了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的重要性。
一、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
博物馆为观众提供展览、娱乐等服务,服务质量的好坏最终由观众评价,评价的标准就是观众的满意程度,建立良好的关系有利于提高观众的满意度。博物馆利用优质的服务手段、过硬的接待水平来提高声誉,吸引更多的观众前来参观,不断扩大客源市场,从而提高博物馆的经济效益。博物馆对外宣传是博物馆社会教育工作的另一重头戏,它对提升博物馆的社会地位、开展博物馆的各项业务、赢得更多观众、获取丰厚的社会效益乃至一定的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多年来,博物馆特别重视全面展示博物馆陈列文物的知识内涵,运用展出的文物教育现代人。随着博物馆陈列由以展品为中心向以陈列主题为中心的变化,博物馆讲解工作也发生了变化,讲解手段除传统的文字说明、口头讲解之外,还有影视、操作、制作等观众可直接参与的手段,这就为博物馆讲解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规范。近年来,我国各地博物馆在宣教活动方面创造了大量成功的范例,对此进行探讨和总结,有利于促进今后博物馆宣教活动更好地开展。
二、博物馆的社会需求态势
1.博物馆社会需求的多样化
目前,我国的经济水平整体提高了,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丰富了,自然对文化和博物馆的需求也趋于多样化、个性化了。博物馆的市场化需求要求博物馆要特色化,即个性化。这一点对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工作也毫无例外。一个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工作只有具备了自己的特色,才有可能为观众提供个性化服务,这样才能长期占领观众市场。宣教个性化的服务取决于本馆的可利用资源和目标市场定位以及服务对象的定位,要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
2.博物馆社会需求的生活化
很多观众希望博物馆走出神圣的殿堂,走进人民群众中,能让全社会读懂,能让普通老百姓看明白。博物馆不能“高高在上”、“孤芳自赏”,特别是陈列展览、讲解以及各种宣教活动都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我国博物馆发展的市场化趋势主要由三个方面的因素决定:一是文化产品的特殊商业属性,二是博物馆的社会服务功能,三是当前我国文化市场的发展现状。博物馆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终要体现在观众的多少和收益的多少上。(www.xing528.com)
3.博物馆社会需求的要求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物质生活的提高,观众的欣赏水平也在提高,当代博物馆社会教育工作是一种完全不同于传统博物馆的讲解工作,讲解人员已不再是单纯、孤立地介绍博物馆陈列展览的基本内容,还要介绍博物馆的陈列主题,既要介绍博物馆,又要讨论博物馆与观众共同感兴趣的社会、文化课题。讲解人员在介绍博物馆展品知识内涵时,不能只从纯客观角度介绍学习研究成果和科学发展。
三、博物馆社会需求与社会教育工作的结合
结合宣教服务工作的特点,博物馆必须加强对服务质量的控制,在如何提高员工的素质上“做文章”。同时,还要采用正确的策略和制度,加强人员管理,满足观众的要求和愿望。
首先,博物馆的理论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其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社会实践,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工作更是如此。其理论发展水平一般与社会的发展水平成正比,在社会发展水平较低的情况下不可能产生较高的博物馆宣教理论。因此,博物馆要有开拓精神。博物馆拥有大量的潜在观众群,需要不断地拓宽宣传渠道、加强宣传力度和持续性,向公众展示博物馆文化蕴涵的知识力和影响力,这也是博物馆融入现代社会的积极行为。比如博物馆可以通过媒体工具传播信息,报道展览内容及讲座等活动,也可通过与企业、学校、社区等方面建立良好的外联关系,保证博物馆与社会各界之间沟通渠道的通畅,还可以通过与旅游联姻等方式来扩大博物馆的观众市场。作为博物馆社会教育工作者,必须有开拓精神,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拓市场要有新举措。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争取更多的观众,博物馆的宣传功能才能有效地发挥。
其次,要提升人员素质,使博物馆社会教育工作趋向多元化与专业化。随着观众对博物馆服务要求的提高,作为博物馆的服务部门只做到令观众满意已经远远不够,取而代之的是“观众愉悦”。只有有效地了解来博物馆参观的观众需求预期,才能以独特的服务使观众感到愉悦。而观众来博物馆参观接触面很广,从服务的角度看,主要包括参观时与博物馆服务设施的接触、参观者与有关规章制度的接触及参观者与服务人员的接触,但最重要、最直接、最频繁的接触则发生在观众与接待员、讲解员、看管员等一线服务人员之间。虽然观众参观的动机不尽相同,但就总体而言,参观品位越来越高。加之博物馆是传承文明和精神文化的窗口,更承担着对公众进行终身教育的责任,所以,宣教人员的素质和形象至关重要。开发人力资源,提升人员素质,首先,要从各馆的实际出发,合理利用本馆人员,发挥博物馆专家和业务骨干的传帮带作用,做到人尽其才,以培育博物馆的新生力量和中坚力量。
最后,博物馆宣教服务是无形的,看不见摸不着,观众在参观之前很难判断其好坏和质量的高低。不同历史时期的观众对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工作有不同的需求,博物馆要寻求多种宣传渠道,以长期、有效、深入的宣传来激发观众的参观动机。人的行动无论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都受大脑支配,大脑里的意识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外界信息刺激的结果。既然如此,博物馆则可以通过向公众传播有关博物馆活动、历史和文物知识、陈列展览甚至大文化的系列信息,久而久之,这些信息由量的积累达到质的飞跃,让信息的接受者自然而然地对博物馆产生兴趣,进而萌发参观博物馆的冲动并最终付诸行动。现在,尽管有不少观众把参观博物馆作为接受教育和汲取科学文化知识的一种方式,但是,参观博物馆主要是出于娱乐性动机和目的的观众则为数更多,而且后者所占的比例随着社会物质水平的提高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这就需要博物馆工作者工作要规范、讲究程序,并能积极适应社会变化,进取创新,有的放矢地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以强化观众的参观动机。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工作更需要丰富多彩,以此满足多方面的社会需求。
总而言之,博物馆社会教育工作是博物馆的重要组成部分,博物馆社会教育职能要以社会需求为出发点,只有搞清了观众的社会需求并有的放矢地进行应对,才能使社会教育工作富有生命力,使博物馆真正融入现代社会生活。这是博物馆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