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甘肃省博物馆志愿者工作的创新与发展

甘肃省博物馆志愿者工作的创新与发展

时间:2024-05-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五节博物馆的志愿者工作志愿服务作为一种自愿的、不计报酬地参与社会生活,促进社会进步的行为,正在成为人类社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特别是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博物馆志愿者工作,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国人对这一新生事物的认识还不是十分成熟。我国经济发展还达不到发达国家的水平,但在实现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博物馆志愿者工作也有了良好的发展契机。

甘肃省博物馆志愿者工作的创新与发展

第五节 博物馆志愿者工作

志愿服务作为一种自愿的、不计报酬地参与社会生活,促进社会进步的行为,正在成为人类社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博物馆工作中引入“志愿者”形式,其实质就是希望以志愿者为载体,在大众与博物馆之间建立起沟通的桥梁,更好地促进博物馆事业的社会化服务。

在我国,特别是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博物馆志愿者工作,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国人对这一新生事物的认识还不是十分成熟。

一、对博物馆志愿者工作的认识

有人这样说,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不是看它有多少高楼大厦,而是看有多少志愿者。我国的志愿者活动,严格地说,在新时期才形成和发展,才真正由“计划”走到“自愿”。志愿者活动是一件立足社会、关注国家、关心公民的社会公益事业。面对志愿者工作,我们不但要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找出制约发展的因素,更要看到今天发展博物馆志愿者工作的必要性。我国经济发展还达不到发达国家的水平,但在实现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博物馆志愿者工作也有了良好的发展契机。

1.博物馆志愿者是社会精神文明发展的一种需要

在发达国家,志愿者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很多人把到博物馆当志愿者看成是一个很光荣的事,志愿者精神深深印在人们的思想里,参加志愿者活动已是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爱尔兰,目前大约33%的成年人是志愿者,72%的人感到志愿者所做的贡献不是拿薪水的职业人士所能实现的。博物馆志愿者是博物馆联系大众的纽带,志愿者具有无所不在的传播功能,志愿者的自愿、主动、热忱,无形中提升着博物馆的形象。志愿者活动是大众参与构建社会道德体系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推进人的全面发展,促使人格升华的有效途径,是大众自愿参与的道德实践。博物馆志愿者活动的开展,既提升了博物馆的社会服务性质,又可扩大服务层面,使有限的资源与无尽的服务需求有效配合。越是经济发达的国家,它的志愿者工作开展得越好。但发达国家的志愿者工作也不是等到经济发达后发展起来的,只是在经济发达后更完善、更系统、更成熟。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只有在物质生活稳定、富足的情况下,只有在人们寻求满足多元化的精神文化需求的情况下,只有在人们重视自我人格的完善、需要众人的尊重的情况下,志愿者工作才有发展的基础。

我国博物馆的志愿者活动才刚刚起步,虽然大家对志愿者的性质有所了解,但对开展志愿者工作的重要意义还认识不够。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加快了,城镇居民的经济收入增加。加上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期存在着多层次的生活、心理需求,使目前发展博物馆志愿者遇到一个很好的契机。另外,随着计划经济市场经济的转型,城市居民的角色逐渐从单位人向“社区人”转变,这一转变意味着城市基层管理体制的重大变化,原来由国家、单位承担的各种社会职能将越来越多地从单位“剥离”出来,这就意味着“社区人”将更具有参与社会事务的权力和促进社会进步的能力,更具有促进社会进步的义务及责任。这就为博物馆志愿者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博物馆的金球化已是一种发展趋势,这对于我们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做好我们的志愿者工作具有引导性和推动作用。

2.博物馆志愿者是博物馆自身发展的需要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博物馆的非营利性公益事业的性质应该更加强调,作为非营利性机构,博物馆更要注意社会效益。开发利用好丰富的资源是当前博物馆努力的方向。而志愿者工作是开发利用好社会资源的途径之一。志愿者所提供的服务可以说是包罗万象,从一般性的咨询讲解到一些专业性工作,如协助研究及收藏等。志愿者不计报酬是一个方面,而更重要的一方面是他们怀有强烈的兴趣和社会责任感,认真、严谨、热情的工作态度,能让观众获得满意的服务。另外志愿者服务本身能进一步缩短博物馆和参观者的距离,增强参观者的亲切感和参与感,在平等交流中实现教育和传播的目的。博物馆能够有效地开展志愿者工作,不仅可以弥补现有专职人力的不足,并能间接地节省馆内开支。目前,北京各大博物馆的志愿者发展已走在全国的前列,在首都博物馆的志愿者中有知名的老教授,他们凭着渊博的学识,丰富的人生阅历,成为馆里“答疑解惑”的专家。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的几位志愿者对馆藏历史档案进行认真地研究分析、科学分类,做出了580余份珍贵的档案资料,该馆的志愿者中有退休的外交官、在读的外交学院学生和外籍人士,他们成为该馆外事活动的主力。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博物馆志愿者活动开展得如何,是衡量这个博物馆工作的重要标准之一。如果说一个博物馆的建设和发展是一个城市经济和文化的缩影,那么一个博物馆志愿者的多少,也是这个博物馆管理理念、开放意识、员工素质的具体体现,它从一个侧面反映着博物馆的综合效益和品质。在日本和欧美,有些地方性的博物馆完全是社区居民自己创设和经营管理,平常的运作也由居民轮值做志愿者来维持。志愿者服务对于博物馆来说,既是一种免费的资源,也是宣传自己、展示自己、树立自身形象,达到使大众在自觉自愿中接受和传播文化科学信息、受到教育的方式。

3.博物馆志愿者是博物馆开放自己的标志

走向社会,走向公众,走向市场,博物馆的发展是一个开放的动态过程。在开放的思想意识下,博物馆发展自己,壮大自己,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大众对博物馆的需求。博物馆的开放意识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展品对外开放,而是综合性的开放,是从思想意识的开放到一些具体工作他人参与的开放。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志愿者活动,就是在博物馆的开放动态过程中应运而生的。博物馆志愿者工作的开展,使博物馆在开放自己的过程中不断汲取社会的力量,不断提高自己和服务意识。从一定意义上说,一个博物馆能不能真正地开展志愿者工作,是它有没有自信心的表现之一,也是它是否真正地走向社会、服务社会的标志之一,更是它是否真正地开放自己的标志之一。从外国志愿者工作开展的情况看,志愿者活动的开展,与社会的开放意识和经济发展及文明程度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国外的大博物馆等文化机构,除了研究、保管者外,几乎所有的职务都是靠志愿者承担的。日本的志愿者活动开展较早,日本总理府的调查表明,有50%的日本国民参加过志愿者,其中有40.9%的人受过大学教育。调查还发现,人员学历越高,参加志愿者活动的比例越高。这也就是说,志愿者活动与人们的文化素质、开放意识有直接的关系,博物馆能吸引这些高素质和具有开放意识的人们来从事志愿者工作,那么博物馆必定具有发挥他们才能的条件和环境。也就是说,博物馆本身就具有了很高的社会综合素质和与社会发展同步的开放意识。志愿者那种不计任何物质报酬、促进社会进步的精神,是文明社会人的精神状态的体现,是人从小我走向大我、从封闭走向开放的体现。如果说一个城市的志愿者多少是这个城市文明程度的标志,那么,一个博物馆志愿者工作开展情况,应该是这个博物馆品质和开放意识的标志之一。

二、让博物馆走近大众

教育功能是博物馆的主要功能之一。博物馆教育功能的发挥,不仅依赖于博物馆及博物馆工作者本身,还要依靠社会的力量,而开展志愿者工作不啻为一条有效的途径。博物馆志愿者工作不仅有利于人们对博物馆的了解和支持,也有利于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向深度和广度拓展。要想让志愿者真正认识博物馆、走进博物馆,博物馆就必须先以开放创新意识、大众意识和自我宣传意识走近大众。

1.开放创新意识是博物馆开展志愿者工作的前提

陈列、开放、传播是博物馆的本质特征之一,如何实现这些特征所要求的,真正达到传播文化,教育大众的目的,和馆舍、展品、手段密不可分,但我认为最主要的,是博物馆工作者观念更新的意识。

近年来,很多人都在研究全球化下的中国博物馆,一些理论和思想具有创新性和前瞻性,而创新的理论被认为是博物馆发展的关键。对处于发展阶段的志愿者活动,博物馆工作者必须用新的观念、新的精神状态来开展这项工作,努力创造条件、开放自己、欢迎并吸引志愿者走进博物馆。现在一些博物馆已经使用了一些志愿者,但也只是局限于讲解服务。如在陈列设计、文档整理和修复一类的,又会认为志愿者不够专业,如果对志愿者进行培训,还要付出人力和物力,就是有适合这类工作的人,博物馆也舍不得拿自己的东西给别人研究。所以,我们在发展志愿者工作中,提高博物馆工作者的开放创新意识尤为重要,应该认识到,志愿者工作的发展,不但是博物馆品质提升的标志,也是创新意识的体现。

2.大众意识是博物馆开展志愿者工作的基础

庄重严肃的馆舍,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是人们对博物馆的基本认识,也是人们对博物馆所藏所展内容的尊重与认可。但是,伴随着这种尊重与认可的还有大众对博物馆是高雅艺术的殿堂而产生的一种高不可攀的“敬畏”感,这种“敬畏”感的形成,有历史的原因,也有博物馆自身的原因。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文化意识、精神追求,无论从内容还是方式上都有很大的变化,也就是说博物馆受益群体的需求发生了变化。对于这种变化,就要求博物馆调整办馆方针,放下“架子”,走近大众,改变过去那种展什么、怎么展是我的事,看不看是你的事的工作方法。就目前来讲,不少博物馆大部分展览的主题过于严肃,手段过于生硬。有些展览虽然着重科学性、逻辑性,强调层次分明,而对审美与娱乐的功能、对艺术感染力、对大众的可接受性考虑的较少。博物馆首先是本地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忠实代表,从这方面讲更要求它具有平民性。英国北部一座小博物馆的做法对我们应有所启示,它将馆藏本世纪初日常用具集中于当地的养老院复原展出,让那些老人的精神世界回归到他们的青年时代,并在这种复原的氛围中安度晚年。在人们的眼里,博物馆已不再是殿堂,而是自己生活的一部分,是人们的精神家园,大众不仅是博物馆的常客,也是博物馆的主人。这种大众意识,让人自愿走进博物馆,自愿为博物馆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这就是博物馆开展志愿者工作的基础,也是开展志愿者工作的源泉和动力所在。

3.自我宣传是博物馆开展志愿者工作的目标之一

在现代社会,博物馆要发展,要搞活,必须加大对自己的宣传力度,应该说这也是博物馆的一大使命。作为文化公益机构的博物馆要想吸引社会的广泛关注,让大众以极大热情关心我国博物馆的发展,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上提升博物馆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就必须充分宣传自己。

“酒香不怕巷子深”的传统观念和只会“门里”宣传的印发小册子做法已不能适应今天博物馆的发展,应充分借助报纸、广播电视、因特网的宣传优势等多种途径来扩大博物馆的影响,而发展志愿者也是宣传自己的最好途径之一。志愿者来自各行各业和各社区,他们的语言和行为必然会对他们周围的人产生影响。由于志愿者是出于热爱和兴趣,在平时生活中,他们也会特别注意与博物馆有关的信息,而他们的工作内容也会成为其与朋友、家人和邻居谈论的话题。正是这种对博物馆相关信息的反复谈论和转述,使得博物馆得以广泛而持续地宣传,这种宣传更具有亲切感和说服力。

三、让志愿者走进博物馆

在发达国家,志愿者活动是一种正常的社会工作,既能满足实际的社会需求,又使参与者获得精神价值。志愿服务会推动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立,继而增强公民对社会的责任感,加快公民社会的形成。志愿者活动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博物馆应顺应这个潮流,切实重视这项工作。

1.逐步建立志愿者工作的管理机制

志愿者活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运作能否有序地进行,是否落到实处,与管理密切有关,为组织与管理好志愿者的发展,在博物馆内部应成立主管机构,以统一进行注册、接受志愿者申请、开展培训、推介和拓展志愿者服务业务、评估志愿者业绩及管理志愿者服务档案数据库等。

必须的机构,是开展志愿者工作的保证。在美国的博物馆内,设有志愿者协调员,负责志愿者工作的分配、调遣、管理和考核。在台湾,大的博物馆都有专门的机构负责志愿者的各项工作。香港在1970年就成立了志愿者工作发展局,承担志愿者事业的枢纽角色,致力于推广、组织发展持续的志愿者服务。而我国大陆地区博物馆的志愿者工作刚刚起步,有关机构及规章制度还没有正式订制。我们需要仔细规划出志愿者人员可以有效工作的范围和责任,检验它们并考察我们自己领导这些的工作能力。我们还需要评估志愿者制度的有效性以及随之给我们带来的变化。关于规章制度的建设,一方面可以参考发达国家的经验,另一方面还要结合自己的实际,结合本地本馆的特点,制订相应的规章制度。这种制度既要有利于志愿者工作者,也要有利于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在制订规章制度时还应充分考虑我国现阶段经济还不是太发达这个实际,考虑大众的义务付出程度,考虑不同层次志愿者的文化素质。

规章制度作为行为准则和工作依据,具有一定的约束力,但由于志愿者还是一个较新的事物,既要考虑这些规章制度所能起到的规范约束作用,也要考虑到对志愿者的扶持和推动作用。建立制度时除运用传统上所使用的精神鼓励的方法在对志愿者服务方面有贡献的志愿者进行奖励外,还可将志愿者服务活动与社会互助结合起来,设计并制订有关社会援助性质的具有实质性的回报制度,以有效调动大众投身志愿者服务的积极性,做到以人为本,有情操作。

2.面向社会逐步扩大志愿者的甄选范围

志愿者活动是推动人的全面发展,促使人格升华,是由大众自愿参与的伟大道德实践。社会的进步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每个人都有参与社会事务的权力和促进社会进步的能力,同样每个人都有促进社会繁荣进步的义务及责任,参与志愿者工作是表达这种“权利”、“义务”和促进社会进步能力的积极而有效的形式。所以,开展志愿者活动,最大限度地发现和甄选志愿者是社会赋予我们的责任。

从一些资料可以看出,英美两国志愿者人员有在校的大学生、公司职员、退休学者、专家、社会名流的夫人等,志愿者甄选也延伸到社会的各个领域。社会是一个大的范围,而新博物馆学派主张博物馆应该深入社区,为社区和特定的群体服务,社区的居民应该成为博物馆的主人等理论和观点不仅为志愿者工作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更起到了推动和促进作用。

目前,我国大陆地区博物馆的志愿者已有一批省级重点博物馆面向社会广泛招募,这与博物馆领导的意识有关,也与大众对博物馆的认知程度有关。应该认识到,博物馆的志愿者领域蕴藏着广大的市场有待明智的博物馆领导去开发。面向社会招募志愿者是发展方向。博物馆工作者应该走出博物馆,宣传志愿者的意义,因为有不少人想作志愿者,但是找不到做志愿者的渠道,加之中国人不善张扬的个性,主动找地方做志愿者似乎有点“没有面子”,如果有这样的场所、这样的机构,相信有很多人会积极参与志愿者工作的。

任何事情的发展都需要一个过程,志愿者工作也是如此。开始我们应主动地“请”大众来做志愿者,应该意识到我们现在从事这项工作,具有发动、引导、奠基的重大意义,随着时间的推移,条件的成熟,会变成大众涌进来做志愿者。由于我们的志愿者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招募志愿者的途径首先从大的行业,大的系统,大的单位抓起,再由局部到社会逐步推开。要加强和大专院校、党政军及企事业单位、社区的沟通联系。志愿者的队伍结构应该有各行各业,各种知识结构、各种年龄层次的人员,志愿者的工作范围也不应局限于讲解和导览服务。总之,面向社会、扩大甄选志愿者范围,大胆使用志愿者,是博物馆事业发展的要求。

3.为志愿者提供学习交流研究的平台(www.xing528.com)

博物馆的志愿者是为博物馆服务的,而作为博物馆,我们应该感到,我们为志愿者所做的与志愿者为我们所做的是一样多的。我们以有效的和有意义的方式给他们提供施展专长、兴趣和爱好的机会。只有这样,才能推动志愿者工作长久地发展下去。

我们认为,志愿者工作应该从这几个方面着手:一是提供能发挥志愿者最大能力的工作岗位。做志愿者之前,本人对自己的能力水平及要从事的岗位基本上有明确的定位。博物馆工作者应该根据志愿者的年龄、文化层次、职业特点和个人意愿,协商并提供适合本人的工作岗位。二是为志愿者提供学习研究的条件。一些志愿者是抱着学习的动机来做志愿者的,增强自信心,学习新知识,是他们的目的。而一些对博物馆有一定研究的人也希望在做志愿者的同时接近并了解研究的对象。对此,博物馆要尽可能提供有利条件。三是为志愿者提供交流和沟通的机会。不少志愿者期望在服务他人的同时,扩大自己的交际面,丰富自己的生活。博物馆可通过杂志、网络提供书面的交流和探讨,也可通过组织文娱活动的方法提供面对面的交流与沟通,还可以通过电视专场晚会等多种形式实现这种沟通。这种种形式不但能加强志愿者间的沟通交流,同时也宣传了博物馆、宣传了志愿者工作。四是为志愿者提供展示成就的机会。志愿者的工作成绩、研究成果得到肯定与承认,是志愿者较为关切的问题,也是他作为志愿者价值的体现。博物馆应有专门的阵地、专门的渠道,对成绩突出的、表现优秀的、有研究成果的志愿者予以表扬、展示和奖励,既鼓励了志愿者工作的热情,也会吸引更多的人走进博物馆。

志愿者把关怀带给社会的同时,传递了爱心,传播了文明,志愿者是一项事业,是社会的一面精神旗帜。作为博物馆来说,应该为志愿者事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氛围,创造便利的条件,使这项事业进一步完善起来,壮大起来,服务社会,推进社会的文明发展。

四、甘肃省博物馆的志愿者实践活动

从世界范围内来说,志愿服务作为一种自愿的,不计报酬和收入而参与社会生活,推动人类发展和促进社会进步的行为,正在成为人类社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博物馆志愿者工作在中国的兴起,借助了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的东风和中国政府对上海“世博会”的全力支持。这是两件在中国当代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大事,改革开放的中国通过这两个盛举,更好地与世界开始接轨和交流。在博物馆工作中引入“志愿者”形式,其实质就是希望以志愿者作为载体,在大众与博物馆之间建立起沟通的桥梁,更好地促进博物馆事业的社会化服务。世界范围内,被生动地概括为“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志愿工作已有近百年的历史,现在它已经发展成具有多种服务功能的社会团体,博物馆的志愿者就是其中重要的一支。志愿者是一个城市乃至国家文明的重要标志,博物馆志愿者是美的桥梁,它让展品和希望了解展品文化信息的人们靠得更近。从另一个视角观察,志愿者活动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爱国主义精神和改革开放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中国共产党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已经初步形成,价值体系既包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价值观的因素,也包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革命价值观念,也包括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形成的大庆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建设型价值观念,还包括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形成的“六十四字创业精神”、“九八”抗洪精神等新型价值观念。其中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这种时代精神中的核心内容就是中华民族社会的时代价值观。发展、富裕、民主、法治、公平、和谐、文明以及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成为绝大多数中国人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的基本价值追求和价值取向,由此形成了一系列新的价值观念,例如自立意识、市场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治意识、科学意识、生态意识、公平正义意识以及改革意识、开放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等等。这些新的具有鲜明时代特性的价值观念是促进中华民族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因此,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一项基本内容。博物馆志愿者活动就是在这样的国际国内背景下形成的具有时代特色的一项值得关注的活动,是一项集国际理念和当代中国精神于一体的值得研究的活动。

2009年,甘肃省博物馆志愿者窦冬城被中国博物馆学会评为中国博物馆志愿者“十佳”,窦冬成的入选,体现了中国博物馆学会对西部博物馆事业的高度关注,也是甘肃省博物馆志愿者工作的可喜收获。自2006年甘肃省博物馆新的展览大楼建成,《丝绸之路文明展》等基本陈列展览荣获2007年国家文物局“十大精品展”及博物馆免费开放以来,甘肃省博物馆注重社会效益,在实施贴近社会、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三贴近”工作中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志愿者工作的成绩是甘肃省博物馆发展探索中取得的成绩。我们认为西部地区博物馆志愿者工作是中国当代博物馆发展中出现的必然现象,博物馆志愿者工作是博物馆总体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志愿者和这项工作的出现并兴起高潮,是博物馆与社会发展及社会道德环境的适应和磨合的必然,同时也启示博物馆管理者和从业人员:博物馆的发展从来不是孤立的,既要求博物馆内部的合乎实际的科学规划和发展,做大做强自身,又要求博物馆不断适应快速发展的当代社会和信息化、全球化浪潮。作为西部地区的一个以收藏和展示历史文物、自然标本、动植物化石为重点、地理位置处于城市中心的省级大型博物馆,对迎面而来的新生事物应以春风扑面而来之势热情拥抱,对志愿者活动的发展方向等问题应作出积极的思考。

1.甘肃省博物馆志愿者工作的基本情况

甘肃省博物馆免费开放之后,我们对在传统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为社会和群众服务的意识始终坚持着,没有放松,展览接待中提倡人性化和高度热情服务的宗旨没有变。所以当博物馆志愿者开始一出现,我们就以积极的姿态表示了欢迎和接受。在工作的实施上采取了“结合实际,稳步推进,讲求实效,注重效果”的步骤和方法。

(1)起步和动员

2008年8月份,甘肃省博物馆第一次通过媒体向社会发出了招募志愿者的消息,一时间在那些富有爱心、又乐于奉献的人们心目中引起极大的反响。在短短的7天内,就有400多人前来报名,甘肃省博物馆从中选拔了60名有一定的文史知识基础、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和学历的人,作为甘肃省博物馆首批志愿者。他们中有教师、大学生、新闻工作者、以及银行、石化等多个行业的有识之士。

为了做好志愿者工作,甘肃省博物馆首先向志愿者配发了《博物馆志愿者服务守则》,对博物馆志愿者工作的性质、内容及要求进行了详细说明,让志愿者自觉遵守《博物馆志愿者服务守则》,并与甘肃省博物馆签订《工作责任协议书》,保证每周能抽出专门时间进行义务讲解服务。甘肃省博物馆抽调了业务水平高的专业讲解员,专门负责培训志愿者。馆领导为志愿者授课,授课主要内容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及相关文物法律知识、博物馆的发展历史、博物馆文化传播教育理念、博物馆开放管理工作流程、礼仪规范与讲解技巧等等,特别对文物安全上应注意的事项作了系列介绍。其次,甘肃省博物馆还安排博物馆的高级专业人员和资深讲解员在展厅内进行实地授课,对重要文物的发现过程和文物背景故事做了翔实的解说,授课之余,与志愿者采用互动的形式面对面地交流,资深讲解员也将自己多年的讲解经验和掌握的历史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志愿者。这些都让志愿者受益匪浅。

(2)组织和管理

为了加强组织管理,在志愿者中建立了健全的组织机构,选举出队长、组长,层层负责,由队长负责志愿者队伍的组织管理,组长负责每天每组志愿者的出勤和服务情况。同时,又在每个展厅设一位讲解代表,督导志愿者的服务态度和讲解质量,承担了对新加入的志愿者进行讲解基础培训。志愿者每月定期或不定期,由队长、组长组织召开会议,将一个月的服务情况归纳总结,针对讲解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交流与探讨,不仅增强了志愿者团队的凝聚力,也有利于志愿者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的提高。

与此同时,还为志愿者制订了工作规则,工作规则包括志愿者服务宗旨、志愿者的义务、志愿者的规章制度、志愿者享受的权益等。在考勤制度上,由于招募的志愿者人数有限,所以没有效仿其他博物馆的考勤方式,而是安排志愿者每周来馆至少服务一次,服务时间必须保证为6小时左右。另外,制度中强调了志愿者的行为仪表一定要符合规范,特别在着装方面作出严格要求。例如:夏季不能穿无袖衬衣,不能穿短裤,不着凉拖,起初个别年青志愿者不能理解,认为志愿服务是个人行为,没必要要求这么严格,对此甘肃省博物馆们耐心解释,当他们明白志愿者的一切行为都代表着甘肃省博物馆的形象,同时,也代表着志愿者团队的形象时,他们都开始自觉执行,每次来馆服务时都会穿着整洁,上岗服务时面带微笑,给国内外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实践和服务

经过两个多月时间的系统培训,志愿者开始陆续实习上岗服务。今年“五一”期间,观众流量大增,在此情况下,志愿者正式挂牌在不同的展厅免费为观众义务讲解,每个志愿者都能独立完成自己承担的讲解内容,一些志愿者在熟练讲解的基础上,通过各种途径查找资料充实讲解内容,逐步形成了自己的讲解风格。他们在讲解中注重与观众的交流和沟通,把自己掌握的知识传播给来参观的八方观众。

为了更好地为观众服务,每个志愿者充分利用业余时间进行了精心准备,查阅大量的文物资料,耐心解答观众的疑问,受到观众一致好评,也得到了博物馆同仁们的认可。一些观众反映:以前来到省博物馆,隔着玻璃橱窗欣赏文物时,只是走马观花,随便看看,对历史发展状况、文物背后的故事以及相关知识了解得很少,通过志愿者的讲解,他们对甘肃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先民的聪明智慧有了更多的了解。甘肃省博物馆馆还筹办了一个“文物精品图片流动展”,每月有计划、有组织地去学校、部队展出,志愿者主动要求参加,每次讲解时,都要回答学生和战士们提出的许多问题。志愿者付出的辛劳,常常会换来大家的热烈的掌声。另外,志愿者除了讲解,还承担着展厅内的各种事务,例如:协助文物看馆员疏导观众、扶助老人和残疾人朋友等等。

截至2009年底,志愿者为甘肃省博物馆接待观众已达10万多人次,博物馆志愿者的出现,对博物馆事业和志愿者本人都大有裨益。一方面博物馆扩大了宣传教育的范围和有利于一些工作的开展;另一方面,志愿者从中获得知识,并以传播知识为己任,无偿地为社会公众服务,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获得社会对个人能力的认可。

(4)交流和学习

2009年,甘肃省博物馆志愿者同其他省、市博物馆的志愿者进行了交流和学习。在听了甘肃省博物馆志愿者讲解后,兄弟馆志愿者感触颇深,认为甘肃省博物馆馆志愿者不仅服务态度好,而且讲解有深度。他们还与甘肃省博物馆馆工作人员就博物馆志愿者的工作做了深入的探讨,向甘肃省博物馆咨询了许多有关志愿者的管理和时间、岗位上的安排问题,比如:如何做到每天都有志愿者来服务,因为志愿者大部分都是在职职工或在校学生,除了双休日和节假日有时间外,平时几乎没有时间来服务,对此,甘肃省博物馆将平时只有一天或半天时间的志愿者安排在双休日以外担任讲解,但有时候也会因请假而岗位无人,这也是许多博物馆志愿者工作存在的问题对于岗位的安排,主要以志愿者个人兴趣定岗位,以便他们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

甘肃省博物馆还为志愿者建立了QQ交流平台,几十名志愿者可以在网络平台上畅所欲言,针对博物馆陈列内容、历史文化知识以及讲解技巧进行全方位交流。对一些表现突出的志愿者,甘肃省博物馆们也会经常在这个平台上给予表扬和鼓励。

甘肃省博物馆志愿者出色的讲解和热情的服务,不仅受到社会公众的喜爱和好评,也引起了甘肃省各大新闻媒体的关注,先后有甘肃电视台、兰州电视台、甘肃日报、兰州晚报以及多家新闻媒体进行了专题采访报道,对这些不计报酬,无私奉献的志愿者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许多市民知道甘肃省博物馆有志愿者服务的消息后,还特意来找志愿者讲解,甚至点名让志愿者讲解;其中也有前来报名准备加入志愿者队伍的。

甘肃省博物馆馆志愿者队伍建立已经一年了,这期间也有个别志愿者因种种原因离开,但同时也不断有新的志愿者加入。9月份,甘肃省博物馆志愿者团队来了一位美国志愿者荣麟,为了尽快熟悉讲解内容,他每天来馆不是听其他志愿者讲解,就是拿着书仔细的阅读,如今他不但为甘肃省博物馆接待了大量的外宾,还能用汉语为国内观众讲解。甘肃省博物馆还准备选拔六位有英语基础的志愿者,培训外语讲解,希望能为更多的国外观众服务,让世界人民了解中国辉煌的历史和甘肃悠久的丝绸之路文化。观众参观淡季,甘肃省博物馆计划专门安排时间,在志愿者之间开展专业知识讲座,以提高志愿者业务和讲解水平。

以前甘肃省博物馆留言簿上的观众留言总是质问博物馆为什么没有免费讲解,而如今有了志愿者的参与弥补了这一缺憾,现在甘肃省博物馆的留言簿更多的是感谢之言。

为了感谢志愿者为甘肃省博物馆做出的贡献,馆里也让志愿者免费使用博物馆提供的业务书籍及学习资料;邀请参加本馆举办的讲座及其他活动;打折购买本馆的商品及本馆出版物;每人每次讲解享受10元的误餐补贴;赠送珍贵图书资料一套,提供马甲一件,服务手册一本;工作表现优秀者在年终总结时予以表彰,工作满二年者根据本人意愿可发展为“博物馆之友”会员,参加博物馆组织的各种参观及联谊活动等。

总之,一年来通过以上活动,拓宽了志愿者的路子,增加了志愿者的知识,提高了志愿者的知名度,志愿者队伍也在实践中不断成长,伴随着讲解经验的不断积累和讲解技巧的熟练,志愿者也越来越多地得到社会、观众的认可,有的观众来馆就问有无志愿者,有的直接打电话预约志愿者。这种认可,对于甘肃省博物馆,对于志愿者都是最大的满足,也给今后志愿者事业面向社会、面向公众,提供了一个更为有利的基础和平台。

博物馆志愿者在世界上诞生已经有半个多世纪,与此相比,甘肃博物馆的志愿者还属于新起步阶段。任何新生事物都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出现,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随着对志愿者工作的不断探索、总结、完善,经过共同努力,甘肃省博物馆志愿者工作一定会做得更好。

2.对西部地区博物馆开展志愿者工作的认识和体会

甘肃省博物馆的志愿者工作的开展让我们认识到:作为博物馆工作中出现的一种新现象,志愿者活动在我国西部地区的开展还处于初始阶段,如初开的蓓蕾,破土的嫩芽,需要呵护和精心关爱,也促使我们对这一工作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

首先,西部地区博物馆志愿者工作与北京地区、长三角地区存在着差距,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余地。北京地区、长三角地区处在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博物馆数量多,品位高,近年如宁波等地博物馆得到大力的发展,因此这些地区博物馆志愿者工作的大气候已经形成,博物馆在社会和民间的影响力正大幅度提升,博物馆的志愿者活动的某些理念和举措已经与世界接轨。而甘肃省博物馆的志愿者工作和活动尚未能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在组织管理、培训机制、相互交流等方面还缺乏长期的规划。甘肃省博物馆所处的省会城市兰州是我国西北地区陆路交通的枢纽,仅大专院校就有20所,是西安之外西北地区拥有高校数量最多、在校学生最多的城市,有着志愿者活动开展的得天独厚的条件,但现有活动与丰富的人力资源培植仍是不相适应的,这也促使我们要加大工作的力度,进行更广泛的动员和宣传。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西北民族大学、兰州理工大学、兰州交通大学等都是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有特色的高校,人文资源和学生资源丰厚,我们将主动动员和鼓舞这些院校的志愿者,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将志愿者活动从博物馆逐步推向社会。要进一步扩大志愿者活动的公众参与度,把更多职业领域的志愿者吸收到博物馆活动中来。如,甘肃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信仰伊斯兰教和藏传佛教的少数民族学生和市民在兰州占有一定的比例,要充分吸收少数民族大学生参加到志愿者活动中,这可以扩大博物馆的社会影响和感召力,从而为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进步做出积极贡献。

第二,发挥省级博物馆的龙头作用,带动甘肃全省博物馆系统志愿者活动的开展。甘肃河西走廊地区是我国西部旅游业发展的黄金地段,从各市到县博物馆基础设施完善,但包括志愿者活动在内的博物馆社会教育活动的开展相对开展薄弱,我们准备建立博物馆志愿者活动联席制度,将甘肃省博物馆志愿者资源丰富的优势首先扩大到河西地区博物馆,从而进一步扩展到全省范围。我们将组织甘肃省博物馆的志愿者深入甘南藏族自治州、临夏回族自治州等地进行文化扶贫,并主动为各少数民族地区的志愿者活动提供培训材料和师资力量。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才能春满园,只有全省博物馆系统的的志愿者工作开展好了,甘肃省博物馆的志愿者活动才能上新台阶。

第三,作为西部地区博物馆,在发展博物馆志愿者活动的同时,还应考虑到志愿者活动的开展要结合各自博物馆的实际。大城市博物馆与中等城市、小城市的博物馆志愿者活动开展的形式和内容都应该有所不同,但志愿者的理念却是相同的。志愿者的自愿、主动、热忱,无形中提升着博物馆的形象。志愿者活动是大众参与构建社会道德体系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推进人的全面发展,促使人格升华的有效途径,是大众自愿参与的道德实践。博物馆志愿者活动的开展,既提升了博物馆的社会服务性质,又可扩大服务层面,使有限的资源与无尽的服务需求有效配合。博物馆的管理者要密切关注国内外博物馆志愿者活动开展的新理念和新动态;博物馆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社会意识要进一步提升;国内发达地区与西部地区博物馆的交流工作要更加密切,我们也期盼具有标准作用的志愿者活动准则的制定和规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