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甘肃省博物馆建设实践:安全防护体系应用

甘肃省博物馆建设实践:安全防护体系应用

时间:2024-05-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4.防护区域根据甘肃省博物馆的具体情况,我将各展厅的观众参观区域以及进出口作为防护防范区域。由于甘肃省博物馆展出文物数量多、级别高,因此,展厅大部分区域为一级防护部位。

甘肃省博物馆建设实践:安全防护体系应用

第三节 甘肃省博物馆安全防护体系的应用

甘肃省博物馆是国家一级风险防范单位,也是甘肃省安全防护等级最高的系统工程。因此,在安全防护系统建设中,甘肃博物馆严格遵循了《文物系统博物馆风险等级和安全防护级别的规定》(CA27-2002)、《文物系统博物馆安全防范工程设计规范》(GB/ T16571-1196)以及其他相关国家标准规范规定,采用各种技术防范手段,形成一个可靠的纵深防护体系,在“物防”和“人防”的有机配合下,确保馆藏文物的安全。

一、纵深防护体系形成

1.建筑概况

甘肃省博物馆是一座综合性地志博物馆,位于兰州市西津西路南侧,博物馆正面临路,左右及后面为居民区和马路市场,环境较为复杂。总占地面积72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8500平方米,其中展区面积10000平方米,库区面积7600平方米。

在安全技术防范工程建设中我们采取整体设计,分区分步实施的办法,对整个博物馆所有区域进行了防范区域的划分,以纵深防护的概念,将防范区域划分为周界防范区域、监视区域、防护区域、禁区4个层次。以禁区及一级防护目标为重点,对各重点部位与目标以入侵报警、图像复核、声音复核、门禁等多种防范技术相结合进行全方位防护。

2.周界防护区域

周界防护是建立纵深防护体系最前沿的防护。由于甘肃省博物馆整个馆面积大,建筑较分散,并且采用了较低矮的铁栅栏围墙,因此,从这一实际出发,在四周栅栏设置主动红外对射探测器,个别死角地带设置室外幕帘式红外探测器,在尽可能降低误报率的前提下,建立一套严密的、经济的周界防范,使其发挥触角作用。一旦入侵者侵入,便触发报警。该报警信号不仅可告知中心控制室值班人员有入侵者出现,还可自动启动监视区内的声音复核、图像复核等设备,进行录像、录音,有效地寻查跟踪入侵人员,从而起到“预警”和“取证”的作用。

3.监视区域

根据相关规范定义,甘肃省博物馆监视区域为周界栅栏内室外游人的休息区域、停车场区域等,由于本区域主要为绿化区域,也是游人休息活动区域,面积比较大,因此实现手段主要靠监视范围大的球型摄像机实现。根据建筑布局结构,分别在每个建筑内、外侧各安装20倍以上变焦彩色转黑白智能球型摄像机,依靠这些球型摄像机可完成整个栅栏内绿化、游人活动休息区域、各个大门口以及主馆大平台区域范围内的全方位监控,一旦非法入侵通过周界防范区域触发报警,利用智能球型摄像机的快速以及预置位功能,实现对非法入侵周界报警的图像复核,

监视区域和周界防护区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如果只设周界防护,没有与之相对应的监视区作配合,一旦周界报警,因无图像复核,值班人员不能迅速果断判断出是险情报警还是误报警,因而失去了周界防护触角效应的预警作用。如果是险情报警,因无监控手段,值班人员无法马上知道入侵者的人数,是否携带武器或凶器,入侵后的奔向目标方位,因而丧失快速出击的时机。反之,如果只设监视区而没有周界防护报警的配合,监控设备即使发现入侵者,由于没有报警信号的提示,而且值班人员对监视器是宏观观察,在没有高度警觉的情况下,一般不容易做到及时发现入侵者。因此,周界防护和与之配套的监视区域的建立,是御敌于门外,在入侵行为尚未得逞,对防护目标未构成威胁的情况下,及时发现和消灭入侵行为的有效技术手段。

4.防护区域

根据甘肃省博物馆的具体情况,我将各展厅的观众参观区域以及进出口作为防护防范区域。并且根据规范要求,对一级防护部位采用室内周界探测技术、空间复合探测技术,配置声音复核、图像复核和出入口控制与实体防护装置的技术防范措施。(www.xing528.com)

由于甘肃省博物馆展出文物数量多、级别高,因此,展厅大部分区域为一级防护部位。在展厅区域各种探测器的覆盖率均在80%以上,而且形成了覆盖交叉的防护区域,并使用了多种探测器,包括被动红外探测器、双鉴探测器、微波探测器、玻璃破碎探测器、幕帘式红外探测器、震动探测器、门磁开关探测器、紧急按钮探测器等。针对展品的目标防护,在展柜内安装有多维驻波探测器、压力探测器等等。在防护区域除采用多种探测器外,均对应采用了声音、图像复核手段,并在报警系统发生报警时联动现场灯光辅助图像的摄像(有的区域夜间留有保证图像摄取基本要求的灯光)。因此,在防护区域形成以多重探测防护的报警系统为主导,声音复核、图像复核为辅的安全技术防范体系。

在进入展厅的出入口处或个别展厅的吊顶天窗处,以及屋顶区域,采用门磁探测器、室外探测器、幕帘式红外探测器等多种探测手段,并结合门禁系统的运用,在展厅防护区域的四周建立一套完整的内周界防护区域。

根据规范要求,在展厅防护区域设置无线报警接收装置,作为有线报警系统的补充,一方面可实现系统日后灵活扩容需要,以适应不同的布展要求,再者,通过展厅工作人员随身配备的无线紧急按钮,一旦在开展期间发生暴动、抢劫事件,危及人身和文物的安全,工作人员可在不法分子不易察觉的情况下随时随地发出紧急报警信息,从而提高了防护区域的防抢劫等紧急事件防护能力。

5.禁区防护区域

根据甘肃省博物馆功能布局,整个藏品库房及库房通道区域、科技保护区文物功能房间、文物修复室、安防控制室以及展厅展柜及布展通道作为禁区防护。

对于禁区防护,首先必须建立一套有效的内周界防护体系,具体实施办法是在能进入禁区的各个出入口、通道、四周墙壁、窗户等处采用适宜的探测手段,作为禁区防护的首道屏障。

在禁区区域内,按照一级风险等级的要求应设置两种以上由不同技术组成的探测器进行全方位的覆盖防护。并且多种探测器形成交叉覆盖,大部分禁区内探测器为24小时布防,并辅以图像复核和声音复核手段。

在禁区区域的出入口,大量采用门禁系统。门禁系统作为一个主动防御的技术手段,具有严格的身份识别、进出门的身份实时记录储存、紧急情况下的报警功能等。采用门禁系统,加大内部安全系数,同时也为智能化管理创造了条件。

二、安全防范体系综述

上述为根据甘肃省博物馆的具体情况而建立的纵深防护体系,仅仅为安全防范系统工程中的“技防”一个方面。作为一个完善的安全防范系统工程,仅仅有“技防”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加强“物防”和“人防”两方面的建设与管理。“物防”主要是针对防护目标和防护区域的物理防范措施,比如:防盗门窗、防盗栅栏、防弹玻璃等的应用,靠物理防范手段有效地阻止和延缓入侵的进入。“人防”主要为建立一个有效的、科学的、完善的安全保卫管理体制,发生入侵或紧急事件时能具有快速有效的应急处理能力。

无论何种先进的技术,最终要取决于人,取决于管理者与使用者如何运用。运用得当,所采用的技术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否则,如果过分依赖予“物防”与“技防”技术,对其僵化的、不得当的使用,不仅不能充分有效地发挥技术的作用,甚至会造成不良的后果。比如:在纵深防护体系的某一层次出现报警,应该采取哪种应急预案与人防措施,安全警卫人员出击、跟进、以最快的速度到达事发地点,及时制服入侵者,并与地属公安部门的协同配合、协作等,都应具有合理、有效的管理制度。只有在严格有力、行之有效的管理之下,物防、技防才能充分发挥其最大的、有效的防护作用,只有“技防”、“物防”和“人防”三者辩证统一,三位有机地融为一体,用其所长、避其所短,才能构建成一个真正有效实用的安全防范体系,才能达到防范严密、常备不懈、无懈可击的防范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