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甘肃省博物馆建设:创新与发展实践

甘肃省博物馆建设:创新与发展实践

时间:2024-05-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博物馆需要尽快解决信息资源在广域网上应用的技术难题以及尽可能地实现信息资源数字化、集成化、系统化和网络化,这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各级领导的充分重视和财力上的极大补充,同时还要不断增强文物藏品资源共享意识。

甘肃省博物馆建设:创新与发展实践

第五节 博物馆藏品信息资源建设

博物馆的价值在于可以有效地使藏品及其研究成果为社会公众所服务。藏品是博物馆的信息资源,博物馆信息资源的开发建设是博物馆在信息社会里的未来发展方向。国际博物馆学委员会前主席、荷兰学者冯·门施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博物馆学属于信息学。”我国目前有2400多座博物馆,藏品达1200万件,这些藏品就是博物馆的信息资源,如何解决有效挖掘文物资源、利用文物资源的问题迫在眉睫。

一、文物藏品数据库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近20多年来我国数据库建设从无到有,已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和一般发达国家乃至有些发展中国家相比,差距还是相当大。虽然我国数据库的数量已占世界数据库总量的l/10,但其容量却仅占世界数据库总容量的1/100,数据库产值只占世界的1/1000,其中博物馆的数据库建设总量、容量和产值则更难与国外博物馆数据库相比拟。我个人认为,我国博物馆的文物藏品数据库建设的水平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数据库规范性差。我国博物馆因各自藏品种类的不同,导致所建设的文物藏品数据库标准大都不统一,符合现有国际、国家标准的不多,兼容性差,从而造成博物馆藏品数据库影响力小,覆盖面低,藏品信息资源共享性差的现状。

(2)数据库建设速度慢、规模小、门类少。由于博物馆属于文化教育宣传、非赢利的事业单位,所以其财力、人力上的不足,使博物馆已有的藏品数据库大多规模小,建设速度缓慢,真正大型的、公用的全国性博物馆藏品数据库寥寥无几,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藏品数据库更是少见,难以真正地形成博物馆发展之规模效应。

(3)数据库联网水平低。通讯网络、计算机和数据库是构成现代信息网络的三个基本要素。我国博物馆界目前所建成的藏品数据库大多数是建立在微机上,处于一种“各自为战”、“自给自足,分散经营”的状态,能够为馆内相关部门提供服务,而少有与国内外博物馆相互联网,致使所建成的藏品数据库没有发挥应有的、潜在的利用价值。反过来,也造成了网上博物馆藏品信息的匮乏,从而影响博物馆信息资源网络建设的发展。

(4)数据库利用率低。由于各博物馆缺乏广泛的联网以及耻于谈及文物藏品资料使用收费等敏感问题,使得不论是国内自建的数据库还是从国外引进的数据库的利用率都很低,鉴于非共性数据的大量存在,也是造成难以形成有效利用和再开发局面的原因。

(5)数据库更新速度慢。由于博物馆藏品的回溯性数据居多,现时性少,完整性差,故造成可提供的信息方式和可利用的方式滞后。再加上不少博物馆文物藏品数据库的建设过程是重建设,轻维护,以致有些藏品数据库建成后,又在逐步变为“死库”,从而失去真正地利用价值。

二、文物藏品数据标准化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谈及博物馆的信息资源建设,人们常认为就是要建设藏品数据库,这种认识是不错的,但还有些片面。我们对信息资源的开发建设,要有一个对信息生命周期的认识和对信息生命周期进行过程管理的概念。博物馆在对藏品资源进行建设过程中的方针、政策、规划、分析、评测等都应该包括在藏品信息生命周期的全过程里,从而在宏观上把握藏品信息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当建设具体信息资源系统时,要把藏品数据库的建设和上述各个环节都考虑在整个系统架构和系统设计中,从而进行有效的藏品信息资源开发。因为在建设藏品数据库之前、之后,还有很多很重要的工作要做,如从采集信息到使用信息这一个完整的生命周期里,在使用信息的过程中,了解到有新的资源信息时,就要进行新的资源信息采集,从而开始新的生命周期。我们要重视每一个环节,才能在需要信息的时候,以对我们最为有利的时间、地点和方式,顺畅流利地获取信息和使用信息。

虽然许多博物馆已经实现了文物藏品信息管理自动化,建立了自己的藏品检索系统,但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在某种程度上给文物藏品的利用与开发带来一定的障碍,如出现数据冗余、混乱、分散等情况,只有解决标准化的问题,才能更好地促进藏品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利用。(www.xing528.com)

三、藏品信息建设网络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博物馆要发展,就一定要突破局域网的限制,以立足于广域网上的应用为目标。目前,虽然每个博物馆都有自己的文物藏品信息资源系统,但大多数是以在局域网上应用为主局面,甚至是在单机上使用。因种种情况,除藏品信息自身的一些因素外,系统所采用的存储、管理结构和处理、传输技术不满足广域网环境要求,使其不能在广域网上充分运行。博物馆需要尽快解决信息资源在广域网上应用的技术难题以及尽可能地实现信息资源数字化、集成化、系统化和网络化,这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各级领导的充分重视和财力上的极大补充,同时还要不断增强文物藏品资源共享意识。要丰富网上信息资源,除了要不断开发新的信息资源外,还要有效利用现有信息资源,使其在网上得到合理应用,这也是信息资源建设的重要途径。文物藏品数字化后可上网共享,不仅丰富了网上信息资源,还可以避免重复投资,为博物馆节约大量资金。此外,实现馆际间藏品的交流甚至是交换,实行有偿的联网服务,不但可以降低成本,丰富各自的藏品信息数据库,更为重要的是可以使博物馆的研究人员得以深入地对藏品进行研究,挖掘藏品内在价值。

四、服务观众是博物馆信息资源建设的关键

观众是一个博物馆实体和博物馆文物藏品网络资源的直接承受者,其群体特征及发生变化直接影响到博物馆和其网络资源建设,是博物馆信息资源建设的目标群体,也是信息资源建设存在和发展的土壤。怎样吸引观众的眼球?这也是我国博物馆在信息资源建设时所不容忽视的一个核心问题。1948年,传播学者,国的拉斯维尔于《传播的社会职能和结构》一书中提出著名的5W模式,即:谁(传播者)——说什么(信息)——通过什么(渠道)——给谁(接受者)——效果如何(效果)。这一模式揭示了传播的基本过程和一般规律,多年来一直被奉为传播学理论的经典,这在肩负着教育职能、宣传职能的博物馆界同样适用。

如果观众能够把博物馆视为接受教育、得到娱乐、享受休闲的高雅地方,就说明博物馆的文物藏品在内容设计和形式设计上得到了观众的认可。其中,实体博物馆、虚拟博物馆或是数字博物馆的互动功能是吸引观众的主要因素。因为一个博物馆办得好坏,除了藏品文物的数量、级别和展览设计的水平以外,观众人数和观众的满意程度更是不可缺少的一个衡量标准。

五、文物藏品信息资源建设过程中,应当应注意和遵循的原则

一是先进性原则。即整个信息资源系统的设计要充分考虑未来技术发展的需要。这不仅包括数据库所选用的结构、数据所采用的格式和分类方法等开发内容的先进性,而且也包括开发平台、操作系统、编程模式等具体开发技术的先进性。要广泛吸取国内外在该方面的成功经验,最大限度地采用当今世界先进的、成熟的、有发展前途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模式,使我们所建设的数据库系统能随着未来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升级,这是文物藏品系统获得强大生命力的根本保证。

二是实用性原则。尽可能地使用当前最流行的开发平台和软件,采用通用的文件格式、界面风格和操作规范,使系统不仅便于使用和维护,而且易于移植推广。信息资源系统还要提供完备的系统维护功能和检测手段,以确保信息资源的安全和系统的高效运行。

三是规范性原则。文物藏品信息资源所使用的分类标准(包括文件格式)要符合国家信息资源建设技术规范,这样才能最大范围地实现资源共享,从而提升藏品资源的价值。也只有依据标准而建设的数据源,才能够无障碍、不失真地在人与人之间、人与机器之间以及机器与机器之间进行流通和交换;只有数据信息是标准的,处理信息的计算机应用系统才可能实现跨系统共享数据。没有信息资源技术标准,系统设计人员就无法设计与开发藏品信息资源库、藏品信息资源管理系统和藏品信息资源共享交换系统等。

四是开放性原则。在底层技术标准上采用模块化建设模式,以适应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发展的需求。在资源开发上多采用专业与普及相结合的方法,调动多方面的积极性,扩大信息资源的来源。

网络时代的博物馆信息资源工作对技术的依赖性较强,没有技术创新意识就无法掌握和运用新技术。这就要求博物馆各类型的工作者都要敏锐跟进新技术、努力学习新技术、积极应用新技术,提高自身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通常可以采用自学与培训相结合,从根本上确保信息资源建设的良性发展。“重应用系统,轻信息资源”是多数博物馆信息化建设现状的写照,这与对信息资源重要性认识不足、“信息私有”的封闭、保守的传统观念和传统管理体制是分不开的,是我们博物馆在进行信息资源建设过程中所要极力避免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