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是一个公共性的文化建筑设施,它集文物的收藏、研究、展示于一体。博物馆建设所涉及的诸如建筑结构、式样、消防、安全保卫、恒温恒湿、强弱电以及陈列布展等,要求都非常之高、之复杂,与一般建筑的要求有较大的差别,因而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建筑。现在各地因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的需要,纷纷新建或改扩建博物馆,建设中或建设后,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与遗憾。对博物馆建设的相关问题的研究有助于解决在建博物馆遇到的类似难题。
一、设计阶段
博物馆建筑的灵魂,体现在它的设计思想上,可以这样说,没有一个好的设计思想,就不可能有一个好的建筑,更不可能达到一个好的使用效果。所以,博物馆设计的指导思想非常重要,而指导思想最终又体现在它的方案设计任务书里。因此,第一步应有一个好的方案设计任务书,它将决定今后建造出的博物馆是一个什么模样?功能如何?好不好用?若干年后有没有升级或拓展的余地,为可持续发展留有多少空间等等。设计人员是按照方案设计任务书的要求而进行设计,是设计的主要依据。在编写设计任务书时,编写人员应从博物馆的功能、性质及其发展战略的高度,慎重地考虑这些问题,稍有闪失,都将对今后的博物馆建设及使用产生深远的影响。
博物馆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是编写设计任务书的前提和依据,是“大”设计的一部分,只有建立在“可行”的基础之上,才谈得上“可设计”。而设计任务书,又是博物馆建设实施的具体体现和落实。可行性研究阶段,应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特别是新建和异地建设的博物馆,在选址上,要充分发扬民主,征求文博、建筑、规划、环境,以及政府方面的财政、计划等各方意见,优劣对比,综合考虑,最后予以确认。
一个比较全面完整的方案设计任务书,主要应包括以下九个方面的内容:(1)前言综述;(2)建筑工程的概况;(3)设计的依据、原则、要求、标准、深度、功能以及设计的承接、组织等;(4)设计的成果归属问题,无效设计的确认;(5)招标的要求;(6)经济条款;(7)招标的评审原则或方式、方法;(8)联系单位和人员、电话;(9)附件。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建筑方案设计任务书的编写,固然首先是以规划部门给出的设计条件,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为基础,但这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具体的编写人员和决策者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本着对博物馆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要有前瞻性,要有敢于开拓创新的胆识和魄力,根据总体规划要求,结合周边环境、本馆特点、需要及该博物馆所处的社会地位,加以调整,修改,使之达到最佳效果和最佳状态。因为,只有具体的操作者即基建人员,才最清楚哪些是不可更改的,哪些经过做细致的工作是可以变通的。总之领导有领导的考虑,群众有群众的想法,专家有专家的认识,设计人员有设计的规范要求,而规划却有规划方面的约束,所有这些的最后归结点,都落在了具体操作人员的身上,这就需要操作人员,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工作态度、工作方式和对博物馆事业的热爱,以及用独到敏锐的眼光去综合、去协调,尽一切力量避免遗憾或落后工程的建设。
办理过基建手续的人都知道,在规划部门,办理规划手续时,首先需要通过的是总平面布置规划。它是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准后,具体办理规划建设手续的第一步。一般可行性研究报告里,不会对所有的建设,包括建筑的总高度、楼层数、设施设备的预留、道路走向,绿地率、发展战略等作出具体的安排,而总平面规划,却要对此有基本的落实。如甘肃省博物院新馆建设,在可行性研究报告里,只对新馆的总面积、总投资和该馆各项功能面积提出了总的控制和要求,没有也不可能提出外部设施设备等方面的要求,那么在总平面设计时,就必须结合实际,把遗漏的和今后可以预见到的情况,尽可能地加以弥补。比如该报告里总控制面积中,居然不包括建筑面积和公共部分(如走廊、大厅、观众停车库)等的面积,只包括一个单纯的为满足各项功能使用的面积。在实际设计时,为满足对各项使用功能的要求,当初确认的总面积必然大大突破,而这个总面积是已批准和认可的了,不能突破。怎么办?最后采取的对策和办法是:分两步走,在国家确认的总面积范围内,先满足博物馆开馆的基本需求,如展厅、库房和为这些服务的设施设备等。其次,把一些附属的功能设施,如办公、服务、培训、科研等配套设施暂时缓一步,放在第二期解决,这样既满足了博物馆的基本需要,弥补了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不足,又符合国家批准认可实施的总面积和总投资控制的要求。
另一方面,建筑的位置、方向,进出道路的位置、方向,强弱电、给排水的进出位置的方向等,为什么要设在这里?理由和利弊是什么?在可行性研究报告里也不可能一一列出。而这些是关系到今后博物馆的使用、维修,是否方便、可靠,是否避免了今后的重复建设。只有在总平面设计时,予以具体确认落实,才能为下一步主体建筑的设计铺平道路,也为今后其他项目的规划建设手续报批,各建筑设施接口的对接,减少不必要的麻烦。
二、建设阶段
施工招标完毕,确定了施工队伍,施工单位开始进场施工。正式开挖前的设计交底,建设方应尽可能地创造条件,协助施工单位有关技术人员对图纸的理解和认识,不清楚,拿不准的地方,一定要向相关的设计人员问清楚,不能想当然。由于博物馆建筑不同于一般的民用建筑,不论是在结构上,还是在设施设备方面,都要复杂得多,因此,要尽可能地理解、搞清楚设计人员的设计意图,避免或减少今后施工中的失误。
由于施工单位不了解建设单位的建设总体布置、安排,甚至第二、三期建设时间的打算和安排,因此,施工组织安排中的临时设施搭建,会根据自身施工方便的需要,搭建临时设施,而一旦条件成熟,建设方可能追加某个新项目,因而临时搭建的设施,也许就会影响新项目的实施。如不事先沟通安排好,将造成不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因此,建设方在临时设施的搭建前,应主动向施工单位提出临时设施搭建的建议和要求,以及注意事项。
建设阶段的事项千头万绪,现就主要的四个方面,予以简单地阐述。
1.隐蔽工程阶段
所谓的隐蔽工程,指的是诸如基础、结构等看不见的这部分。现在的建设施工,全程都有监理公司的监理人员,对工程质量进行现场监督。监理公司和监理人员的素质、品行,有时可决定该项工程质量的优劣。因此,对监理公司和监理人员的事前挑选,事后监督,是建设方义不容辞的责任,选择得好,监督得力,可保证工程的质量、进度,并为建设方节约可观的建设费用,选择得不好,后患无穷。我们不否认大多数监理公司和监理人员的个人素质是好的,也是敬业的,但是,我们也不排除少数监理人员甚至监理公司,有时在利益的诱惑和驱动下,与施工单位、建设单位有关人员相互勾结,欺上瞒下,虚报、瞒报、谎报建设工程质量与建设工程数量,不负责任地乱签字,乱画押,致使建设工程投资预算不断突破,而建设质量却大打折扣,这将对博物馆建设事业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所以,对监理公司的招标,应视同设计、建设施工、装修及大宗设备、材料的招标一样重要,甚至比这些还要重要的地位看待。因而,必须置于公开、透明、可监督之下,避免建设方被监理公司牵着鼻子走。在隐蔽施工过程中,建设方也应派出懂土建的人员现场跟班巡视,并做好隐蔽工程施工的记录、验收。
隐蔽工程阶段,建设方除正常的工程现场巡视、检查外,还应做好对监理人员的监督、检查,施工日志记录要尽可能详尽,每批次的建材质量抽查,要做到数据准确可靠,施工人员的施工操作应熟练规范等。
2.设施设备安装阶段
博物馆建设投资中比较大的一部分就是空调、消防、高低压配电柜、电梯等大型设备。由于博物馆的展厅、库房对温湿度、消防等设施设备有特殊的要求,因而选用优质的设备是很有必要的,但我们应本着节约、够用的原则进行选购,不要一味地求大求全,追求高档。我们知道,不是所有的文物对温湿度的要求都很苛刻,比如瓷器、玉器类的文物在常温下也能很好地保存。所以,没有必要把所有的展厅、库房都搞成恒温恒湿。我们不但要建设好一个博物馆,还要考虑建成前的投资成本和建设后的运行费用。我们选择的设备不可能是百分之百先进,所谓先进的东西相对而言,随着时间的推移,当时先进的东西,现在完全有可能落后、甚至该淘汰了。事实上,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而国家对有些设备的安全、质量标准,根据实际使用中出现的问题,也在不断地优化,调整。如消防设备中的二氧化碳气体灭火设备,前几年就有一些新建的博物馆选用,如南京博物院、上海博物馆等的书画、珍品展厅或重点库房,选用的就是二氧化碳气体灭火设备,2003年之后公安部就下文对今后新建建筑中凡采用气体灭火消防系统的,不准在“有人的房屋”内使用二氧化碳气体灭火系统,在有人环境里,推荐的是被评为“七佛丙烷”、“烟落尽”的相对比较安全的气体灭火消防设备。
设备的选用安装上,我们往往有一个误区,就是品牌越响亮,就一定越是好东西,这个看法不完全正确。应该多比较,看看内在的配置,以及今后的维修服务等。因为,现在的这些设备,国家都有质量标准,出厂时都是符合标准的合格产品。关键是如何选择。比如,空调设备的制冷、制热系统,采用的是什么方式?主机、冷凝塔的大小、功能如何?噪音控制技术如何?配电设备中的变压器是需维护或是免维护的?控制部分的自动化程度如何?电梯的控制器、电机、钢缆是什么厂家的?是否变频?变频器是什么厂的等等。这些内在的问题没有搞清楚,只知道这东西是某某名牌,那将是非常的盲目。而这些问题必须澄清,基建人员有责任和义务做过细的工作,弄清楚搞明白,为决策者提供决策依据。(www.xing528.com)
3.安全保卫监控
博物馆内所陈列、存放的是国家珍贵文物,是博物馆赖以生存的“命根子”,因此,有效保护文物的安全是博物馆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建设中应充分考虑好监控设备的安装位置,避免安全死角的出现。除听取当地公安部门的意见和建议外,还应尊重文博保卫人员的意见,因为他们是最终的使用者,保证文物的安全,他们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现今的电子技术突飞猛进,各类先进的高科技技术与手段不断地应用到安全保卫上,因此,我们选用的安全技防设备,不但要够用、好用,而且还要可靠,便于维护维修,并且为软件升级和技术改造换代留有余地。避免一遇到设备升级换代,就将旧的全部淘汰,造成很大的浪费。选择的生产厂家应是有一定规模的、信誉度好的大厂,以免设备用几年需维修或维护时,却找不到生产的厂家了。
4.强、弱电等方面
首先是供电量要充分留有余地,不但要保证现在的需要,即使今后的用电量增加也不会再改造线路。这就需要基建人员在第一次向电力部门申报用电负荷时,就要提出来。有条件的地区,最好是申请双电路,避免因停电,影响文物的安全监控系统、空调系统的运行和展厅的正常开放。
为安全起见,在变压器的选用上,最好应选用可靠的干式变压器,尽量避免选用充油式变压器,因充油式变压器故障率高,漏油易燃易爆,对文物的安全有潜在的影响。如果选用充油式变压器时,最好安装在远离文物库房、展厅等的地方。
弱电的安装预埋,要多留一部分位置、接口,为今后博物馆的数字化、网络化,办公、服务自动化打下基础,避免建成后,又穿墙打洞,影响建筑结构和陈列布展效果等。这也同样适用于消防设施、空调设施、水、电等管线的预埋上。
三、陈列设计阶段
博物馆的三大基本功能就是:收藏、研究、教育,对博物馆自身来讲,通过陈列展览,向观众传播信息发挥其教育功能的。因此,陈列展览是新建博物馆的首要任务和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
博物馆是公益性质的单位,它与公众交流的媒介就是文物,陈列展览离不开文物的陈列设计,而一个好的能吸引观众的陈列展览,是衡量一个博物馆建设最终是否成功,是否被观众接纳和认可的“验金石”。陈列设计不是一挥而就的事,它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设计人员艰辛的构思创作过程,因此必须与建设同步进行,甚至早于建设,不然博物馆建设好了,而陈列设计没有相应跟上,将造成有馆不能开放得情况,或因陈列展览质量不高而影响新建馆的形象和效益。所以,要尽可能提早做好陈列设计方面的工作。
在陈列设计过程中,建设人员应主动与陈列设计人员沟通,让陈列设计人员充分了解展厅面积的大小、高低、采光、结构、梁柱的位置、消防设施的位置、强弱电的位置等等,只有对这些硬件设施的了解和掌握,陈列设计才能避免失误。陈列设计应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现代博物馆非常注重这方面的设计、安排,注重观众与博物馆的和谐、融洽,为每一位参观者营造一个轻松、祥和的参观氛围。
其他还有诸如文物的搬迁、运输、库房内的文物存放柜(架)大小、尺寸确定的方式方法等,以及今后文物如何存取,新建馆舍后的数字化建设、人员培训等,对于新建的博物馆来说,不能什么都等到新馆建设好以后再考虑这些问题。总之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系统工程,作为决策者,应做到事前心中有数,事中有条不紊,事后不留遗憾,最后顺利按时建成开馆。
四、基建人员的素质和管理问题
基建人员的素质水平高低,是关系到博物馆建设成败的关键之一,因此,博物馆的建设,首先是基建队伍的建设。
在基建人员的选择上,要慎之又慎,一般的要求是:具有热爱博物馆事业,熟悉基本建设工作流程,拥有实际操作基本建设的工作经验,有一定的文物、博物馆学知识,富有开拓创新、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精神的人员,才能从事博物馆建设的管理工作。
现今的社会是商品经济社会,不可否认,在基本建设中,对基建人员的诱惑实在是太多了。我们在报刊、电视上经常看到、听到:建好一条路,倒下一批干部,修好一栋楼,垮掉一帮人。所以除了在人员的选择上,严把入口关,还应该在制度建设上,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杜绝和避免建设过程中各种腐败事件的发生。制度上墙后,还要抓执行力度并做好监督检查工作。
因此,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和监督机制,严格报批程序和奖惩措施,并予以切实地落实,是保证博物馆建设事业顺利进行,保证基建队伍不变质的有力法宝。无数实践证明,制度健全、组织措施得力,监督到位的地方,一定是团结和睦、建设进展顺利,办事效率高、工程质量有保障的地方,而有章不循,管理混乱,搞“一言堂”,建设不透明,监督不力的地方,腐败就容易滋生,建设进度和质量就可能大打折扣,国家投资就有可能成为无底洞,国家财产也将会蒙受巨大的损失。所以,监督的方式和力度大小,直接关系到腐败案件发生的概率,因而对建设过程的全程监督检查,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各级部门和有关领导只有切实地负起责任,才能防止腐败案件的发生,才能保证建设的顺利进行。
对基建人员的管理,应制订出严格的基建管理办法,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杜绝哥儿们义气,家长作风,用有效的制度去管理人。只有奖罚分明,制度落实到实处,博物馆事业才能蒸蒸日上,兴旺发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