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楼兰密码:兵家必争之地的转变

楼兰密码:兵家必争之地的转变

时间:2024-05-0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西域五十国全部归属汉朝统治,然而班超回朝之后,匈奴残余势力继续猖獗,西域再次出现动荡。楼兰城不攻自破,楼兰王唯唯诺诺,在汉军的强大威慑下,识时务为俊杰,表示愿意归顺汉朝,免遭刀兵之祸,并将自己的大儿子作为质子由汉军带回长安。

楼兰密码:兵家必争之地的转变

一、兵家必争之地

楼兰虽然在西域三十六国中是一个人口不多、国力不强的小城邦,可是在早期的丝绸之路上却处于非常重要的地理位置。当时西域的大部分地区被匈奴控制,从中原西出玉门关进入西域所见的第一个国家就是楼兰。尤其在茫茫沙海苦旅的煎熬中,看见一座有人烟的城池,可想而知,无论是商贾僧侣,还是官吏士卒,无不喜出望外,大有绝处逢生之感。所幸,终年生活罗布泊的楼兰人朴实善良,尤其是对待远道而来的人们,从不欺侮刁难,任凭往来之人自由出入城池。

由于对外界毫不设防、不争世事、安于现状的性格,楼兰人连城池的防御设施都没有,所以他们经常受到列强民族的侵扰。楼兰国在公元前3世纪的时候,已经建立了政权,是一个以经营粗放农业渔业为主的小国。在匈奴尚未强大起来之前,整个北方草原和广大的西域地区,都为大月氏所统治。匈奴首领冒顿灭了大月氏,大月氏在匈奴的打击下,被迫西迁至伊犁河谷。

楼兰刚刚摆脱了大月氏的控制,又被匈奴所奴役。他们剽悍的骑兵疾风一般地冲进城内,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而楼兰人息事宁人,从不抗争,小国臣服于大国,每年向匈奴进贡,缴纳赋税,形成了逆来顺受的习惯。

史学家班固将当年的战争武帝封禅并举,他在《汉书·武帝纪》中有“最大将军青凡七出击匈奴”和“最骠骑将军去病凡六出击匈奴”的记载。“青”是卫青,他曾7次出击匈奴,将兵几十万出征西域。“去病”是指霍去病,曾6次出击匈奴,他最大的功劳是擒得休屠王祭天金人。

歼灭匈奴大战

汉朝与匈奴之间的征战将近持续了三百年的历史河西走廊、西域是他们争夺政权的舞台。由于匈奴屡屡侵扰,汉武帝于公元前140年登基之后,连续大规模地发兵出击匈奴,战火更迭,狼烟四起。汉武帝在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和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分别派卫青、霍去病等大将三次征战西域,并都取得胜利。右地浑王率领四万人归汉,平定了河西走廊的硝烟,匈奴于是将自己的活动迁徙到天山东部的西域一带。

茫茫沙海,楼兰难觅

匈奴在中原和漠南与汉朝交锋失利,将中心转移至西域。善于骑射、以游牧为主的匈奴以草原为根据地,很快又发展壮大,继而对西域各国的控制和对西域人民的剥削,日甚一日。匈奴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在西域设立了僮仆都尉府,牢牢控制焉暨盆地和龟兹绿洲,并对楼兰、龟兹、焉暨、和阗等国实施人质制度,用以控制各国王室。

汉朝当时实行联合西域打击匈奴的战略

公元前101年,汉武帝施行“断匈奴右臂”的战略,联合乌孙,东西夹击匈奴,屯田尉犁和轮台。起初在被匈奴控制下的楼兰、姑师地区,汉朝使者遭到了强烈地抵制,每前进一步,都充满了你死我活的殊死搏斗和血与火的考验。

公元前73年,匈奴攻破车师,胁迫车师随其进攻乌孙。第二年,乌孙与汉朝联合击败匈奴,匈奴损失惨重,一段时期一蹶不振。

汉明帝永平11年(公元73年),东汉政府派四路大军出击北匈奴。公元75年春,北匈奴派骑兵2万攻车师,被戍校尉耿恭击退;同年夏天,不服输的匈奴再次攻打金满城;隆冬时节,匈奴指使其统治下的焉暨和龟兹发兵攻打西域都护,北匈奴围困戍校尉耿恭数月,最终东汉救兵前来援助。

公元91年,龟兹、姑墨、温宿等国自动归属汉朝。公元94年,班超发兵攻杀焉暨王,焉暨、尉犁、危须等国也归降汉朝。西域五十国全部归属汉朝统治,然而班超回朝之后,匈奴残余势力继续猖獗,西域再次出现动荡。直到汉延光四年(公元125年)班超之子班勇率西域诸国大破车师后部,后又猛攻匈奴呼衍王,呼衍王逃遁。公元127年,班勇再次击降焉暨,东汉王朝再次统治西域。

在这片风云激荡的土地上,汉朝与匈奴经历了无数次的交战,最终以匈奴败北。有多少豪杰勇士在这里叱咤风云、出奇制胜、名垂青史,他们创造了战争史上的一幕幕奇迹。而楼兰始终是汉匈之争风暴的中心,在这三百年中演绎了多少关于楼兰的战争!

丝绸之战

张骞凿空西域,丝绸之路的开通,连接了东西方文明。尤其是楼兰,因为丝绸之路的繁盛而变得热闹非凡。张骞在西域生活多年,他认为楼兰的战略位置十分重要,要通西域,先通楼兰。汉朝通西域,如果得不到楼兰国的支持,必然会遭其攻击和反对。虽然楼兰臣服于匈奴,可是楼兰经常遭受匈奴贵族的威胁,吃尽了掠夺之苦。因为国小民弱,力单势孤,故不敢反抗。但是,楼兰人并不是没有骨血的,一旦拿起刀剑,也是非常英勇善战。

张骞希望把楼兰作为汉朝与西域诸国通商贸易的中转站,因为楼兰国地处交通枢纽,西域诸国的各类物产都在这里汇聚,和田美玉、金银铜器、胡桃葡萄酒,还有珍稀兽类、宝马良驹。波斯、印度及罗马的物品在这里也可以见到,可谓物品丰泽。

源源不断的丝绸从中原经过丝路南道重镇楼兰城,由于楼兰王对丝绸的渴望,又有匈奴挑唆,使得楼兰萌发了一个不计后果的想法:劫掠汉使。被劫的第一个汉使首领叫王恢,是一名身经百战的武将,由于随行人员只有不到二十余人,在几乎没有任何防备的情况下,被楼兰人偷袭,最终只得在仓惶交战中被迫丢下财物保全性命逃跑了。

此后,在楼兰掠劫汉使的事经常发生。那个叫王恢的汉使,在往来的途中,经常遭到楼兰人的袭击,极为恼火,他发誓一定要给楼兰人一点颜色看看,予以教训。

公元前108年,汉武帝以“主击匈奴,旁敲楼兰”,派兵向匈奴发起进攻。由汉将军赵破奴督率数万大军,西出阳关。进军的第一站就是楼兰,大军直奔毫无防御措施的楼兰城。楼兰城不攻自破,楼兰王唯唯诺诺,在汉军的强大威慑下,识时务为俊杰,表示愿意归顺汉朝,免遭刀兵之祸,并将自己的大儿子作为质子由汉军带回长安

出征西域大获全胜,赵破奴被封为浞野侯,王恢封为浩侯。当汉军班师回朝,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却不曾料及,匈奴在西域复辟的行动与他们班师回朝的速度一样快。汉军前脚回朝,匈奴得知消息紧跟其后,即刻占领了楼兰城。他们听说楼兰王归顺汉朝,遂将怨恨撒在了楼兰王身上,可怜的楼兰王又被迫答应臣服匈奴。这一次,匈奴将楼兰王的另一个儿子带回了匈奴作为质子。迫不得已的楼兰王只好在匈奴和汉朝之间玩着两面派的伎俩,以保身家性命。

金戈铁马,征战沙场

汗血宝马之战

张骞自西域返回长安后,向汉武帝汇报他在西域的见闻,说到了大宛国出产一种宝马。据说这种宝马飞奔起来像插上翅膀一样快疾,因为流出的汗像鲜血一样红,故称为“汗血马”。汉武帝得知很是喜欢,于是就派使者携带千两黄金及一匹金马去大宛国,以换取汗血宝马。孰知,却遭到大宛国王的拒绝,还借口汉使出言不恭,把汉使杀掉了。汉武帝闻讯大怒,遂于公元前103年,派贰师将军李广利率领10万大军经楼兰,西去攻打大宛。(www.xing528.com)

李广利统领装备精良的5000骑兵,浩浩荡荡,直奔大宛。可是这次汉军忽略了后勤供应的问题。一般来说,军队过分依赖后勤,就无法奔袭;突袭的速度太快,势必会造成与后勤供应的脱节。汉军一踏上西域的土地,西域诸国按照匈奴的要求紧闭城门,拒不给汉军提供粮草。一路征尘的汉军抵达西域,可谓历尽艰险,已是疲惫不堪,加之缺粮短草,战斗力减弱。一经交手,溃不成军,落花流水,损失过半。

汉军退至玉门关,而汉武帝有令:“军有敢入,斩之。”李广利明白,除了战而胜之,别无办法。所以就在敦煌安营扎寨,屯垦戍边,招兵买马,养精蓄锐。经过一年的休养生息,李广利已经熟知西域的地形情况,并对官兵进行了严格的训练,而且还准备了充足的后勤粮草保障。汉军一进罗布泊,就遭楼兰兵卒袭击。而同仇敌忾的汉军个个如猛虎下山,他们把上次败北的惨痛都归罪于楼兰人身上,给予了楼兰最残酷的报复,楼兰国在这次战役中损失惨重。

楼兰王再次被俘,因为楼兰失信,出尔反尔,且为匈奴的帮凶,袭击汉军。汉军将他押送回京城,听候汉武帝的发落。在汉朝与匈奴征战中苟且偷生、忍辱负重的楼兰王,将自己作为小国国君的屈辱和左右为难之境倾诉给汉武帝。作为楼兰国君,楼兰王权衡利弊,与汉朝通好实为上策,只是汉朝与楼兰距离太远,鞭长莫及,无法及时保护楼兰国民的安全。匈奴则虎视眈眈,说来就来,兵临城下,伤及百姓,凶狠至极。

身为大国之君的汉武帝从没料到,楼兰国君居然处于如此尴尬的境地,当即表示,不过分要求楼兰必须要与匈奴绝交,为了百姓社稷,与匈奴的来往交流还当继续,只是如有重大军情,必须密报汉朝。楼兰王感激涕零,回到楼兰城。

让楼兰王欣慰的是,当他回到楼兰时,屯田的汉军已进驻西域。为解决汉军西征远程奔袭中的军事给养,汉军开始屯垦戍边,他们选择在距离楼兰不远的尉犁、轮台驻扎屯田。从玉门关到通往楼兰的罗布淖尔盐泽路上,汉军已经修建了坚固的新长城,还有无数瞭望塔和烽燧,也就是《汉书》中所说的亭障,并派有汉兵把守。

从河西走廊通往塔里木盆地东部,堡垒烽燧布列甚密,几乎是五里一燧、十里一墩、百里一塞。如今这些曾经狼烟滚滚的烽燧,经过二千多年的风雨洗礼,依然还矗立在荒原之上,默默地诉述着那些在楼兰发生的金戈铁马、惊心动魄的战事。

鏖战姑师

汉军和匈奴的征战再次在西域拉开帷幕,据上一次李广利出征只有十几年的时间。公元前89年,战火蔓延至楼兰城下,楼兰王的两面派策略玩不下去了。形势严峻,必须要及时作出决策。汉军攻打为匈奴占领的姑师,快马送来急件要求楼兰援助配合,攻打匈奴。

这让楼兰王着实为难,召集群臣商议未果,只得将赌注压在预测吉凶的巫师身上。海头巫师认为双方势均力敌,楼兰援助哪一方哪一方就能取得战争的胜利。楼兰王绞尽脑汁,最终决定站在汉军这一边。派出了增援部队毫不犹豫地站在汉军一边,与汉军并肩作战,向匈奴发起猛烈进攻。

刀光剑影,战马嘶鸣,鲜血飞溅,天昏地暗的一场争斗厮杀,直至将士沥血倒地,匈奴军队被击败。当楼兰将士占领姑师城池的时候,汉军已经将匈奴首领的头颅挂在了城头上,而姑师国王被迫自杀身亡。汉军大摆庆功宴庆贺战争的胜利,而楼兰人则悲凉地清点着惨不忍睹的尸体。

这场战争虽然楼兰王积极地站在了胜利的汉军一方,然而也为自己埋下了祸根。匈奴虽然退败,可是仍然虎视眈眈,寻找时机滋事寻衅,以教训楼兰的背叛。

楼兰王去世了。他的两个儿子被汉朝和匈奴作为质子分别留在长安和匈奴阵营,原定继承王位的大儿子在长安触犯王法定为死罪,不能回楼兰作国君。小儿子在匈奴一直过着半监禁式的生活,最终不知去向。两个王子都不能回来继位,楼兰国一时群龙无首,频频遭受外族侵扰,处于混乱状态。楼兰国只好推举由楼兰王的亲戚继承王位,新王一继位,汉朝和匈奴的使者就到了楼兰,要求将新的质子送至他们的国都。新王的两个儿子,兄安归被送往匈奴,弟尉屠耆则被送往汉朝。

这个楼兰新王继位不久就去世了,匈奴复仇的机会来了。匈奴以最快的速度将安归送回楼兰继位。安归在匈奴阵营中很受单于的喜欢,所以安归继位奉行的是亲匈奴反汉朝的政策。汉朝失去了楼兰这个西域桥头堡的支持,匈奴重新又控制了整个西域。

酒刺楼兰王

“大风起兮沙飞扬,安得猛士守边疆!”傅介子在楼兰的历史中是个传奇勇士。在那个崇尚英雄时代,有勇有谋的他艺高人胆大,醉酒一刺,惊心动魄地永远留在了后人的仰慕之中。

西域出土的汉代弓箭

傅介子最崇尚的就是“图穷匕首见”行刺秦王荆轲,荆轲虽然失败了,却把深深的遗憾留给了后人。而他勇敢沉着、慷慨激昂的英雄气概让傅介子钦佩,傅介子研究过荆轲行刺失败的细节和原因,为自己日后行刺的壮举奠定了成功的基础。古代侠士经常会有提头见义之说,那么傅介子就是这样一个提着楼兰王的脑袋,改变楼兰乾坤的人。

公元前77年,大将军霍光在汉昭帝的派遣下,志要收复西域。他总结了先前与匈奴交战的经验教训,认为在不动声色中予以奇袭是击败制服匈奴的重要策略。他选中了傅介子。

傅介子路过龟兹国的时候,龟兹王竟然大摆酒宴招待匈奴使者。龟兹和楼兰一样,对汉使均采取阳奉阴违的对策。傅介子决定采取奇袭。月黑风高夜,傅介子将还在醉酒酣睡中的匈奴使者,送上了西天,并提着人头去见龟兹王。他在给朝廷的奏折上说:龟兹楼兰,无视汉威,反复无常,阳奉阴违,如不给以惩治,就不能赏罚分明,若是别的国家予以效仿,与汉朝不利。

傅介子表示愿意再去西域,诛杀楼兰王,“以示诸国”。于是,傅介子来到了楼兰。楼兰王安归此次接待汉使显得很怠慢,而傅介子似乎并不介意。他开始布阵,故意让爱财的楼兰侍者看到他们所携带的珠宝、丝绸等贵重物品,楼兰王果然中计,并在王宫设宴款待汉使。

狡黠的楼兰王并不相信汉使,始终与傅介子保持一定距离,身旁护卫始终不离左右。傅介子依照汉礼向楼兰王敬酒,一碗一碗的酒下肚,逐渐拉近了警惕性很高的安归与傅介子的距离。傅介子始终在寻找下手的机会,醉酒的安归与傅介子对酒亲密聊天的时候,傅介子对着安归耳语说:“你有负于汉朝的事情干得太多了,臣奉皇命,送你上西天。”酒醉的楼兰王还不来及反应,一把短刀就刺进了楼兰王的脊背,血流如注。

王宫顿时大乱,傅介子抓起楼兰王,拦脖拖在前胸,高声叱喝道:“汉军就在城外,谁敢乱动,与你王同命!”声若洪钟、势如喷火的傅介子一下子将楼兰群臣给震住了,傅介子手起刀落,安归王的脑袋就提在他的手上。傅介子代汉朝天子行令:立安归的弟弟远在长安作质子的尉屠耆为楼兰王。

尉屠耆继位后,作了两个重要的举措:举国迁都且尔乞都克,改国名为鄯善;要求汉朝设立伊循都尉,防止楼兰再次被匈奴欺凌。楼兰国民在新王的带领下弃离旧城,另觅家园。

多殃的楼兰,一个又一个的战争灾难纷至沓来,除了备受汉朝匈奴的战火蹂躏之外,邻国之间的征战也从来没有间断过。由此可见,小小的楼兰国因为地处交通咽喉要道,而成为兵家必争之地。虽然一心向汉的鄯善,有西域都护的保护,然而,汉朝对于西域的经营并不稳定,可谓“一朝天子一朝臣”。所以当朝统治者的态度决定了西域包括楼兰这样一个小国家的存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