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霓裳羽衣美如画
头戴尖顶护耳毛织帽子,帽子上插着几根雁翎,还有草编篓筐是楼兰美女的三大经典标志。有关专家分析,除了遮体、保暖、爱美之心,这种典型的服饰应是一个部落族人的象征。是远古的契,还是益,或是少昊氏之西方神蓐收,从这些装束判定,一支古老的部落曾在西部远行时留下了历史活动。
远古的罗布淖尔地区,曾是一片水域泽林,遮天蔽日的水鸟栖息在芦苇荡里,那些水鸟美丽的羽毛雪片一般飘落在水面上。罗布人把那些美丽的羽毛捡起来,插在腰间或者头上,他们自古以来崇尚飞鸟,崇尚翅膀,男人们会将最美的羽毛献给最爱的女人。
女人们将雁翎直插发髻,用羽毛编成短裙围在身上,用羽毛织成披风系在肩上,她们用玉石或者骨质穿成项链、手链作为装饰品,用树胶梳头发滋养黑发,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自古即是如此。
楼兰人喜欢用芨芨草秆和香蒲草叶等原料编成各种篓筐,用来盛装食物,在墓葬的篓筐里还能找到残留的米粒。他们会用最简陋的办法加工处理羊皮,粗捻毛线,并会用毛线编织毛布。如今我们看到的这些出土的毛布是平纹的,粗糙如我们现今使用的麻袋片。
据鸟部族之后的一千多年,楼兰才真正地进入汉朝的视野,汉灵帝对于西域的风土人情很是喜欢。“好胡服、胡帐、胡床、胡坐、胡饭、胡箜篌、胡笛、胡舞。”所以“京城贵戚,皆竞为之”。
楼兰美女再现
汉灵帝喜好“胡床、胡坐”,指的就是西域少数民族游牧时用的坐卧工具。在汉灵帝的倡导下,中原普遍使用床榻桌椅的风气盛行起来。经过中原能工巧匠的不断加工改造、雕镂美化,逐渐发展成形形色色的质料各异的床榻桌椅。帝王的龙床龙座,百姓的板床矮凳,花样翻新,成为了人们不可缺少的家庭用具。
由于唐太宗之子承乾太子全盘效仿西域生活习俗,所以当时在唐朝胡服盛行,着胡妆成为一种时尚。在长安,颜色鲜艳、翻领窄袖紧身的胡服受到女人们的青睐。大唐盛世,女子以丰腴为美,衣着喜欢宽博。为了体现腰肢之纤袅,曲线之动人,就把紧身窄袖翻领的胡装与宽松飘洒华丽的唐装揉合起来,把长裙束在胸前腰下,造成“粉胸半掩疑暗雪”、“长留白雪在胸前”的审美效果。
宫廷妇人学胡人骑马,更是一身胡装,头戴帷帽或裙帽,面容外露,三面垂裙纱。紧身窄衣袖,足蹬软筒皮靴,显得格外潇洒英武。
妇女化妆也出现了胡化的趋势。在眉间贴花钿,俗称“花子”,所谓“脸上金霞细,眉间翠钿深”;在鬓畔画斜红,用西域出产的植物染料在眉尾处涂上红色;在脸上施胭脂,胭脂原名焉支,产于河西,是用一些色彩艳丽的植物研制成的化妆品。匈奴人在河西被汉军击败,失地后首先想到的是胭脂,痛心疾首地叹曰:“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可见西域人少不了胭脂。
用石黛画娥眉,用朱红点额头或者面颊,西域的化妆原料和化妆技法,使得中原佳丽更加美艳妩媚。用唇膏涂口红,色彩艳丽,引人注目,西域女子喜欢涂满整个嘴唇。而唐朝女子则喜欢樱桃小嘴一点点的娇小美唇。用天蓝色、深蓝色的植物膏涂抹眼睑,是西域、印度乃至波斯的化妆方法。即使如今,女人们依然沿用这种美的方式装扮自己,女为己容为悦己者容。
唐朝的宫廷舞蹈《霓裳羽衣舞》最有名的舞者是杨贵妃,唐兴宗赞赏道:“看了杨贵妃的《霓裳羽衣舞》,才知道回雪流风,可以回天转地。”之所以取名为《霓裳羽衣舞》,是与它的舞蹈服饰有关,舞者上衣缀满了羽毛,即称为“羽衣”。下身着彩虹般的闪光花纹或月白色的裙子,曰为“霓裳”。衣裳色彩艳丽,质地轻薄,犹如霓虹。舞蹈的女子手执蟠节,头上或身上戴满了璎珞珠玉,缀饰着艳丽的羽毛。这种舞蹈中原之前不曾见过,而在印度和西域的佛教艺术壁画中却可以找到。喇叭裤、百褶裙,做工精细的乳罩、紧腹带以及大沿帽等服饰及饰品,在龟兹石窟的汉唐壁画中都可以找到原型。
营盘遗址中出土的几件服饰,若不是被岁月腐蚀的残缺不全,那时尚的款式与今人的时尚又有何不同?胭脂红和米黄相间的大喇叭口裙,高腰样式定会显出女子纤纤细腰,盈盈一握。筒腰下部呈百褶状,裙摆装饰有编织毛涤,面料是毛布,经纬线两根拼股织出来的毛布显得结实而厚暖。米黄色的毛布灯笼裤,若不是斑驳残缺,其式样与曾经流行街头的时尚品牌女装几乎没有什么差异。(www.xing528.com)
毛纺织品的丰富证明了当地的畜牧业发达,畜牧业为楼兰人的皮草加工提供了丰富的材料来源。早在4000年前的沙漠绿洲里,孔雀河附近的畜牧业是相当发达的。而与畜牧业相关联的羊毛纺织,则成为当地人一项非常娴熟的手工技艺。当时的人们不仅能擀毡织毯,还能织出平纹、斜纹的细毛布。丝绸是丝绸之路的重要商品,是王公贵族、国与国之间的馈赠佳品。轻薄、柔软的锦衣绢深受楼兰人的喜爱。西域和亲的传丝公主将珍贵的蚕种带到西域,西域的织工很快学会了养蚕、缫丝,在营盘及其他的墓地都有当地产的丝绸品种出土。
中国与西方的纺织品历来就有所差别。在丝绸的发明地中国,由于蚕丝强韧光滑不易扯断,可以拉得很长很长,甚至可以长到一公里,所以中国的纺织技术是建立在以经线为基础,不需要用力捻的S形织法上的,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经线起花的平纹织法。
古楼兰人的饰物
营盘遗址中出土的粗毛毯
而西方的纺织品,由于普遍使用的是纤维较短、易断的麻和羊毛。所以他们的纺织技术是以纬线为基础,需要用力上捻的Z形织法,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纬线起花的平纹织法。
当东方的蚕丝传到中亚、西亚,粟特人和波斯人在中国经线起花的斜纹织法的基础上,发展了自己独特的纬线起花的斜纹织法,使得丝织物品呈现出色彩鲜艳、厚实、平挺、不掉色的独特品质,体现了高超的制作技术,丝毫不亚于中国本地的丝绸,甚至在不易褪色等方面超过了中国,从而使中亚、西亚生产的丝织品有返销中国的可能。
远去的楼兰背影
那匹红底白色菱形图案的扎染绢发出雅致隽秀的光泽,草绿色的暗花绸上的图案已经辨不清了,透出怀旧的水藻色。方格状的动物纹锦,即使用了红、黄、绿这样鲜艳耀目的颜色,在时光的濯洗下依然显得古朴而典雅。
那些铺满了楼兰人文明和价值取向的纹样,一方面装饰着他们的生活,另一方面亦是多元文化的一种体现。云纹是汉代丝织品纹样的主要图案,三足鸟的表现手法是云气纹理惯用的舒卷萦绕,这与当时神仙崇拜的思想有关。有翼人像、有翼马等题材是古希腊、罗马艺术中常见的表现形式,在汉代有翼兽应用于石雕和织物纹样中,与中国神话中的“麒麟、辟邪”等灵异神兽的含义相近。游牧民族对于马的崇拜更是由来已久,马被视为兴旺、发达、尊贵、瑞祥的象征。
忍冬纹也称卷草纹,由希腊传至东罗马及伊朗,在古波斯、罗马艺术中是主要的装饰纹样,之后又传入印度。忍冬纹是张骞通西域之后,与葡萄纹样一起带入中原的。汉代铜镜背面多有忍冬卷草纹样,其纹理是由动物或云气纹演变而来的。卷草纹有长久美好和吉祥的象征意义,在南北朝时期盛行,佛教装饰中常用它来象征佛教中所说的人的灵魂不灭和轮回永生。
在吐鲁番出土的高昌骑士对兽纹锦中,可谓是吉祥物的一次聚会。纹锦上动物互成对称形状,几个人物点缀其间,形成了一个人与动物共聚的宏大场面。联珠纹锦这种形式更是将动物的形象发挥到了极致,一个个圆圈形的纹理细致地刻画了动物的形态,画面采取人物与动物穿插组合的方式,表现了骑士和动物之间的融合关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