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丝绸之路的枢纽
在欧亚大板块之中,蜿蜒起伏着一条金色的路,这条路是无数先祖的脚印走出来的,它连接着人类的文明。由于这条路上曾经源源不断地将东方的丝绸货运输出到西方,所以又被形象地称为“丝绸之路”。
华夏文明与欧、亚、非三大洲的古代文明很早就有联系,而这些古文明之间的交往路线一直没有概括性名称。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他的著作《中国》里首次提出“Seidenstrassen”(丝绸之路)一名。他对丝绸之路的经典定义是:“从公元前114年到公元127年间,连接中国与河中(指中亚阿姆河与锡尔河之间)以及中国与印度,以丝绸之路贸易为媒介的西域交通路线。”这个说法很快得到东西方众多学者的赞同。
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相互引证,说明张骞通西域不久,罗马帝国首都罗马城就出现了中国丝绸。因此,一般把罗马视为丝绸之路的终点,并把汉唐时期中国古都长安和洛阳视为丝绸之路的起点。
陆上丝绸之路最初东以中国长安(今西安)为起点,沿渭水西行,过黄土高原,经河西走廊到达敦煌。由敦煌西行则分成南北两条道路:南路出阳关,沿今塔里木盆地南沿、昆仑山北麓,经古楼兰(今新疆若羌一带)、且末、民丰、于田、和田、墨玉、皮山、叶城、莎车,到达喀什。北路出玉门关,沿今塔里木盆地北沿、天山南麓,经过吐鲁番、库尔勒、库车、拜城、阿克苏、巴楚到达喀什。南北两路在喀什汇合后,继续往西,登帕米尔高原。这一程是丝绸之路最难走的一段,险境迭起。然后经阿富汗、伊朗和中亚诸国,过地中海,最后到达丝绸之路的终点——罗马城和威尼斯。后来,又开辟了一条北新道,从敦煌经哈密,沿着天山以北的准噶尔盆地前进,渡伊犁河西行到古罗马帝国。
也有学者认为,这条路向西伸展到意大利的威尼斯,向东延伸至日本的奈良。因为威尼斯是马可·波罗的故乡,而奈良正仓院珍藏的染织遗宝,超过了10万件,如果加上法隆寺保存下来的丝织物,据说可以囊括中世纪出品的各类丝绸。
丝绸之路绵延千里,在这长达7000多公里的路上,各主干线之间有无数“间道”相连,构成了一个纵横交错的交通网络,有草原之路、唐蕃古道、中印缅路、交趾道等分支线路。某些时期,分路线的重要性不亚于沙漠之路。最早的丝绸贸易是在玉石之路的基础上从草原之路开始的,而唐代以后,东西方的交往逐渐改走海路,并在公元15世纪人类进入大航海时代以后,最终取代了传统的陆路交通。
在古代交通工具简陋的条件下,中外商人和使者们行走在这条丝绸之路上,可以想象得出旅程之艰难。罗布泊附近有一个叫做“雅丹”的险峻山丘地带,晋朝高僧法显去印度取经时,曾路过这里,差一点送了性命,他用极为恐怖的笔调,心有余悸地描述了这段行程之艰难,并说世间最苦之事不过如此。
生自西域的大诗人李白这样描写丝绸路上的恶劣天气:“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在极端艰难的条件下,我国古代的先驱者早在2000多年前就已经开拓了这条具有世界意义的通道。
日本学者长泽和俊把丝绸之路在人类历史上的作用归纳为三点:一,丝绸之路作为欧亚大陆的命脉成为世界历史发展的主要轴心;二,丝绸之路是世界主要的文化之母;三,丝绸之路是东西方之间文化交流的桥梁。
汉代的天山南北,即狭义地被称作西域的地方,参差错落分布着许多国家,后被总称“西域三十六国”,其实实际数量远不止此,这儿先后曾出现过五十余个国家。这些所谓的“国家”是以城邑为中心的大小绿洲,势力范围相对独立,行政管理比较松散,故又称为“城廓之国”。如果把这些国家比作撒落在广袤西域的明珠,那么楼兰无疑是其中璀璨夺目的一颗。
历史上楼兰是西汉时西域三十六国之一,位于罗布泊西部,与敦煌邻接,处于西域的枢纽。张骞通西域后,楼兰即成为东西方交通的重要通道。中原的丝绸、茶叶,西域的马、葡萄、玉石珠宝,最早都是通过楼兰这个中转站进行交易的。许多商队经过这一绿洲时,都要在那里暂时休憩。楼兰王国从公元前176年前建国,到公元630年消亡,共有800多年的历史。
魏晋时期,西域长史驻楼兰城,使之成为西域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中心。古丝绸之路南、北两道早期是从楼兰分道,楼兰城作为亚洲腹部的交通枢纽城镇,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曾起过重要作用,汉朝、匈奴和周围一些游牧民族国家经常为争夺楼兰进行大规模战争。(www.xing528.com)
丝路中段几乎都在西域地区,又称西域段,它以玉门关或阳关为起点,西至葱岭(今帕米尔高原及喀喇昆仑山和兴都库什山的总称,因山上生野葱,故名),涵盖整个新疆地区。西域段地域广阔,自然环境严酷。
进入丝路南道,首先要经过的就是塔里木盆地中一个广袤的地区——罗布泊地区,这一带也是自南道进入西域时所遇到的第一个西域国家——楼兰国的辖地。
古代楼兰的记载以《汉书·西域传》、法显、玄奘等人的记录为基础。《汉书·西域传》记载:“鄯善国本名楼兰,王治扦泥城。去阳关1600里,去长安6100里。户1570,口14100,有胜兵2912人……西北去都护治所1785里,至山国1365里,西北至车师1890里。”唐代高僧玄奘在其西行旅行经过古城且末的时候,记曰:“复此东北行千余里,至纳博波故国,即楼兰地也。”
楼兰原是一个随水而居、半耕半牧的小部落,通过发现的楼兰古墓及在罗布泊地区发现的大量细石器表明楼兰人本为游牧土著人,丝绸之路开通后,尤其是汉文明传入楼兰更加速了楼兰人发展城市文明的意识。
楼兰是丝绸之路南北两道的分界点,走丝绸之路必经楼兰。《史记·大宛列传》称楼兰为“当空道”,从敦煌之西的阳关出发,越三陇沙,过阿奇克谷地和白龙堆,经楼兰,沿孔雀河岸西至西域腹地,可见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西汉时期,天山东部被匈奴占据,从敦煌经伊吾向西行的路线不通,楼兰道便成了内地行之西域的主要通道。从玉门关西行,无论到天山南麓的北道诸国,如车师前国、焉耆、龟兹、姑墨、温宿、疏勒等,或是去昆仑山北麓的南道诸国,如于阗、莎车等,楼兰都是必经之地,作为连接中原和西域的交通枢纽,它在世界文化史上起到的作用无可估量。
罗布泊地区的古道旁,每隔数公里就有一座烽火台
早在2100多年前就已见诸文字的古楼兰王国,在丝绸之路上作为中国、波斯、印度、叙利亚和罗马帝国之间的中转贸易站,当时曾是世界上最开放、最繁华的“大都市”之一。
东晋后,中原群雄割据,混战不休,当局政府无暇顾及西域,楼兰逐渐与中原失去联系。到了唐代,中原地区强盛,唐朝与吐蕃又在楼兰多次兵戎相见。
最早介绍楼兰的人是汉武帝年间出使西域建功勋的外交家、探险家张骞,张骞带着随从曾寄宿于楼兰城中,作为汉朝使者他是第一个到达楼兰国出访。一直以来,楼兰人在罗布淖尔的海子间过着悠闲散漫、与世无争的生活,他们单纯善良的性格,对外人从不设防。来往的商贾僧侣使者进出自由,从不刻意为难过任何路人。然而,当匈奴用蛮横的武力,使得楼兰臣服于他们之后,楼兰人不得不忍气吞声,过着仰人鼻息的生活。
起初臣服于匈奴的楼兰王,对待汉使并不十分热情,看着衣衫褴褛,一口流利胡语的张骞,楼兰王无法将他们与遥远的中原王朝联系在一起。但允许他们在罗布淖尔地区游玩,借此机会,张骞将楼兰城内外作了细致详实的记录,并在返回汉土之后,向汉武帝作了详尽的汇报,也正是这一份报告为汉朝统一西域奠定了基础。
鼎盛时期的楼兰王国,东起古阳关附近,西至尼雅古城,南至阿尔金山,北到哈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曾处于丝绸之路枢纽的王国逐渐在世界上消失了。究竟为什么会消亡,直到现在仍然是一个众说纷纭的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