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学生网络依赖的心理因素
虽然影响学生网络成瘾有多方面的因素,但学生网络成瘾一般都有比较明显的起因,如恋爱受挫、考试不顺、父母离异等。另外网络成瘾的学生在心理上存在的问题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主要表现在:
一、好奇心理
网络极大地刺激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出他们学习和掌握网络知识和应用技能的欲望。同时,学生生理机能的发展自然会产生性的冲动和欲望以及心理的需求,但因缺乏科学性教育的引导,他们不能从有效途径接受科学的性知识和心理调节的方法,盲目地寻求感官刺激和猎奇的感觉,满足心理生理的需求。由于监管不到位,目前互联网上的色情信息极其泛滥,一些具有猎奇心理的学生由于自控力差,对一些不健康的网站也常常抱着好奇心去看,结果沉溺于网络上的色情内容而难以自拔。
二、依赖心理
由于网络可以满足学生的多方面的需求(如人际交往、自我实现、游戏等等),容易使得学生对网络形成依赖。当学生陷入网络以后,会觉得网络有极大的吸引力,会身不由己地去接触网络,而且接触越久就会产生越大的依赖性,最后发展变成一种强迫性的行为。
三、焦虑心理
现代社会对学生提出的高要求使他们需要通过宣泄来及时减轻现实生活中的焦虑情绪,而网络正好给他们造就了一个宣泄情绪、放纵冲动的场所。因为具有社交焦虑的学生一般缺乏自信,回避现实,而网络的虚拟社区能够提供给他们进行深层次交流的空间,有利于他们的精神慰藉,增强其自信心。
典型案例
“太累了,我要走了”
案例描述:梁某是电影学院导演系的研究生,求学几年下来他有了一个很悲观的想法:做导演需要出名,而真正出名的导演又有几个呢。而且自己家是外地的,从本科到研究生一路走来实在太累了,要协调各方面的关系,这种压力压得他喘不过气来。最终,他办理了退学手续。学校的老师、同学无不为他感到惋惜。
案例分析: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让一些学生在上学的时候就对毕业后的就业问题产生焦虑。另外,自我和家庭对学生前途所定的目标过高,这些都可能导致学生产生很大的心理落差。这需要学生找准自己的位置,正确评价和认识自己,脚踏实地一步步走好自己的路。
四、寄托心理
学生对网络的迷恋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其对“理想”生活空间的追求,特别是对于自信心不够的学生。在他们看来,上网就是生活,网络世界就是“理想”的现实世界,只有在网络中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失意和缺陷才不会被别人知道,才不会被别人嘲笑,才会真正“无忧无虑地生活”。
五、抑郁心理
学生一旦遇到挫折或遭遇消极生活事件如失恋、失亲等,往往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可能产生抑郁、焦虑等情绪,表现出情绪低落、思维迟缓、郁郁寡欢、了无生趣、丧失信心。若他的社会支持系统关心不够没有及时干预的话,有的学生就会到网上去寻求安慰和支持。很多心理学家通过研究后认为,网络的使用与个体抑郁、孤独和受到打击高度相关。
典型案例
“我是骄子!”(www.xing528.com)
案例描述:小林以当地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北京某重点高校,第一学期期末,本来踌躇满志准备获取奖学金的她未能如愿。她的情绪从此一落千丈,变得郁郁寡欢,无心学习,也无法处理好与同学的人际关系,还整夜失眠。最后不得不去医院精神科检查,结果诊断她是患了抑郁症。
案例分析:学生中有抑郁现象的比较多,究其主要原因,是由于自我价值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对自己进行了一些否定。时间长了,容易造成心理情绪积聚,对学习、生活造成影响,严重的则会患上抑郁症。如果没有找到正常渠道发泄,可能会沉迷于网络。这就需要周围的人群关注他们,给他们温暖。生活中有这种情绪的大学生也要多和身边的朋友谈心、交流,释放出自己的压力,以缓解这些症状,从而恢复到正常状态。
六、孤独心理
孤独是指孤单寂寞已被社会遗弃的消极心态。孤独的人会被网络中一些具有交互作用的社会活动所吸引。许多学生每天花费大量的时间,通过聊天工具、网站聊天室进行人际交流,沉迷于网络聊天交友而不能自拔,将网络上的朋友看得比现实生活中的亲人和朋友更重要,追求网络浪漫经历,包括“网恋”。
七、从众心理
学生在外界的诱惑下很容易产生从众心理和模仿心理。比如有的同学本来对网络世界并不感兴趣,但经常听同学议论上网如何有趣,不会上网则如何遗憾,为了和他人保持一致,也开始学习上网,有的逐渐上瘾甚至不能自拔。
八、自尊与自我实现心理
心理强烈的自我意识是学生群体的一个显著特点。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和学生心理的单纯性,常使部分学生在交往中遭受挫折,使他们的自我价值感得不到满足,而网络却为大家提供了一个重建自我认同的机会;网络游戏的高技巧性、复杂性也可以使学生取得在现实生活中不易取得的成就感、力量感和自尊感。所以缺少自信、自尊和自我稳定感,正是一些学生沉湎于网络的内部动机。
九、补偿心理
学生如果在现实中与他人沟通受到阻碍,能够从网上获得心理补偿。因为网络可以使学生产生在现实中不易取得的成就感、力量感和自尊感;宣泄学生潜在的攻击、愤怒乃至仇恨的情绪;使学生卸掉伪装展示自己人格另一面,自我充分地张扬。这些“高峰体验”,令一些学生“心向往之”,不能自拔。
十、宣泄心理
不少学生在学校的各种活动中难以获得成功,不能很好地适应在学校的角色转变,自信心下降,价值感和自我成就感更无从谈起,他们被由此而产生的失落感和自卑感缠绕。无拘无束的网上冲浪无疑是他们宣泄压抑较为方便的途径。他们在网络世界获取的快乐和自我成就感会逐步强化他们参与网络的行为,使他们沉湎于此而不能自拔。
十一、自卑与求助心理
很多学生在群英荟萃、强手如林的新环境中,以往的优势不复存在,从天之骄子一下子变成了沧海一粟,很容易走进自卑的深渊。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的反复体验容易使他们产生失落心理和失败心理,他们经常将自己封闭起来,性格逐渐变得内向,在人际交往中时往往表现出被动、退缩、回避,不愿意与同学交流,以避免别人看出自己的缺陷和不足。迷恋上网实际就是他们内心寻求理想化状态的一种途径。
十二、现实逃避心理
学生普遍面临来自学业、生活、竞争等各方面的压力,部分学生又不愿意向同学、父母倾诉,而网络正好成了他们逃避现实生活、寻求自我解脱的一个良好渠道。他们把自己内心的痛苦到虚拟的网络空间去倾诉,借助上网摆脱烦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