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学生网络心理问题的表现形式及解决方法

学生网络心理问题的表现形式及解决方法

时间:2024-05-0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六、网络依赖网络依赖主要表现为上网时精神极度亢奋并乐此不疲,获得心理满足且不能自制,通宵达旦上网,对现实生活无兴趣。

学生网络心理问题的表现形式及解决方法

第二节 学生网络心理问题的表现形式

由于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尚处于形成阶段,因此他们在充分享受网络带来的大量有益信息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形成了具有时代特色的学生网络心理特征。

一、网络恐惧

新生特别是来自经济落后地区的农村学生,面对色彩斑斓的网络界面,看到层出不穷的各种网络书籍电脑软件,周围的同学熟练地使用电脑,自由地浏览、聊天时,一部分学生感到害怕和迷茫,由此产生对网络的畏惧感。一些对网络比较熟悉的学生害怕跟不上网络的快速发展,怕掌握不了新的网络技术被淘汰也会产生畏惧感。这种恐惧会伴随学生走过人生的四季。

二、网络依恋

网络依恋是指长时间地沉溺于网络游戏、上网聊天、网络技术,醉心于网上信息,网上猎奇,造成对网络的过度依赖和依恋,导致学生生理受损,正常学习、工作、生活社会交往受到严重影响。

三、网络交往障碍

网络交往障碍是指因使用网络而引发的现实生活中的社交障碍。很多学生因上网忘记了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角色,整日沉溺在网上,心甘情愿地退出现实生活。他们在网上畅所欲言,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变得沉默寡言、不善言谈,产生孤独感,从而诱发了现实生活中的交往障碍。

成长烦恼

“亲爱的,你在哪里?”

案例描述:据报道,一位大学生在其“网络妻子”突然掉线后,终日不进食,心情焦虑地苦等了五天四夜后,不顾同学的劝阻和老师的教育,不辞而别到另一个城市去寻找其“网络妻子”。

案例分析:学生从网络世界的虚拟婚姻得到的快感又迫切希望在现实中也同样得到,这样的理想容易破灭,于是,学生又不得不回到网络世界,造成空虚的心理更加空虚,以至于导致学生在现实情感交往中出现冷漠与抑郁,在交往上自我失落,造成心理上自我脆弱。

四、网络孤独(www.xing528.com)

网络孤独主要是指希望通过网上人际交往来提高或改变自己,但未能解除孤独,或反而因为触网而引发孤独感这样一类不良心理状况。一些学生由于性格内向、自卑,心思敏锐,不愿意或不善于与他人交往,甚至厌恶社会上那种虚情假意的人情来往。他们青睐于网上交往这种匿名、隐匿性别和身份的形式,常向网友发泄自己的不良情绪,排解忧虑,讲自己的“心情故事”。这样,他们的心情会得到一定的放松。可下网后他们发现自己面对的依然是四壁空空的孤独,这使得他们感到网络对孤独抑郁的排解只是“隔靴搔痒”。

五、网络自我迷失和自我认同混乱

网络自我迷失和自我认同混乱又称网络人格心理失真。表现为脱离现实、退缩、孤僻、幻想等行为特点。很多学生在网络中迷失了自我,在网络情景和现实生活情景中交替出现两种或多种不同的性格特征,表现为网上网下缺乏同一性,行为判若两人,人格缺乏相应的完整性、和谐性,从而形成虚拟角色与现实角色相混淆的二重人格冲突。此外,某些学生对一些社会现象感到不满,他们想通过上网发泄不满,逃避社会,希望在网上有一个“清洁”的交往环境,构建一个良好的自我。然而网上充斥的色情图文、脏话、无聊的帖子、庸俗的话题,使他们在对社会产生失望之后又对网络产生了失望。

六、网络依赖

网络依赖主要表现为上网时精神极度亢奋并乐此不疲,获得心理满足且不能自制,通宵达旦上网,对现实生活无兴趣。“网络依赖”可造成人体植物神经紊乱和体内激素水平失衡,使免疫功能降低,出现食欲不振记忆力减退、焦虑、忧郁、情感淡漠、行为怪诞等症状。

成长烦恼

变色龙

案例描述:某高校有个大学二年级学生,生活中的他内向,表现得有些孤僻,不善言谈,不善交往,却特别喜欢泡在网吧里聊天会友。在网上,他口若悬河,成了人见人爱的“大众情人”,但是,他在网上越是感到得意,在现实生活中就越是木讷笨拙,平时躲避着同学老师,被同学称为最古怪的人。

案例分析:这位大学生属于网络性心理障碍。网络性心理障碍的典型表现为日常生活中情绪低落、无愉快感或兴趣丧失,睡眠障碍、生物钟紊乱、食欲下降、体重减轻,容易激动、自我评价降低,严重者社会活动减少,有自杀意念。

七、网络越轨

网络越轨又称网络自我约束力降低。随着上网时间的增加,一部分学生将猎奇和追求刺激作为网上生活的主要内容。他们会将破译别人系统的密码、进入禁止一般网民进入的区域、偷阅机密资料看成自我成功的象征。他们会制造网络病毒去破坏网络,并视此为人生的一大乐事。长期在这种环境中生存,必然使部分学生的自我约束力下降,行为变得越来越无所顾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