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学生不良心理表现
一、认知失衡,缺乏客观性和合理性
当代学生涉世不深,生活单一,在思想上,很多学生往往对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认识不清。学习考试的压力、激烈的竞争、就业的压力,这种现实与美好理想之间的差距,使很多学生无法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
典型案例
劝退通知让梦破灭
案例描述:刘某,男,认为只要把计算机学好了,将来就不愁找不到工作,所以就一头扎进计算机房。两年时间过去了,他的计算机水平虽有较大提高,有一家公司还同意他一毕业就聘用他,但同时他也接到学校的劝退通知,该生旷课率达80%,有六门基础课亮红灯。
案例分析:学生对学习的计划、时间的安排一定要整体化。既要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又要遵守学校的规定。完全脱离教师的指导是不可取的。很多学生心理渐趋成熟,开始积极地思考人生,不断反省自我,探索自我,经历着种种内心自我评价与认知的矛盾和迷惘。对于学习为了什么,将来想要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希望得到什么样的人生等问题的思索使学生心理起伏很大,如果没有适时的引导,很容易诱发心理障碍。
人际交往是人健康成长的基本条件,亚里士多德说过,能独自生活的人,不是野兽就是上帝。人际关系在人的发展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自然也不例外。人际关系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个敏感问题,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常常处于矛盾之中,有些学生在老师和同学面前不敢敞开心扉、自我封闭,缺少与老师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同时又迫切希望得到周围的师生、朋友的理解、支持和关爱,这种情况使学生长期处于矛盾之中,造成人际关系紧张,同时引发冲动、焦虑、急躁和不安,甚至对周围人造成攻击和伤害。震惊全国的云南马加爵杀人案起因就是不能正确处理同学关系,长期人际关系紧张导致了这一场本不应该发生的悲剧。
典型案例
跳楼悲剧带来的思索
案例描述:某医科大学学生小王由于来自农村,缺乏体育、音乐才能,别人去踢足球、跳舞,他不好意思向人请教,自傲与自卑发生冲突,最终跳楼身亡。
案例分析:这个学生的问题属于交往过程中出现的回避型人格障碍,其特点是:心理自卑,面对挑战采取逃避态度或无力去应付。想与人交往,又怕被人拒绝、嫌弃。想得到别人的关心与体贴,又害羞不敢与人接近。不与人交往并非出于自愿,内心矛盾重重。
消除社交障碍主要是学会正确评价自己,增加自信,消除自卑和恐惧。否则,对自己的神态举止特别敏感,生怕在别人面前出丑、失态,反而使自己在别人面前感到异常紧张。社交障碍是一种恐惧心理的自我加强过程。恶性循环一旦形成,恐惧愈演愈烈,最后会严重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有这种问题的同学要大胆一些,多参加集体活动,并敢于抛头露面。
三、缺少健康的爱情观,应对压力和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差
由于学生生活在人际关系比较单纯的象牙塔内,大多数学生经济上依靠父母,缺乏对社会真实、深入的了解,恋爱时过于理想化,对未来生活的设计盲目乐观,对未来将要面临的困难、挫折等逆境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心理的不成熟、价值观和人生观的不完善、缺少主见等给大学生的恋爱带来了阴影。有些学生面对失恋、失去朋友等,缺乏独立的心理承受能力,因而遇到困难和挫折往往束手无策,从而造成焦虑、烦躁、自卑等不良心理,甚至造成自杀等严重后果。
典型案例(www.xing528.com)
求爱遭到拒绝时
案例描述:林某,女,22岁,三年级大学生。对于能到省城上大学,林某感到万分高兴。到校后,她学习刻苦,成绩优异,大一时曾被评为三好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异性的倾慕与日俱增,并盼望早日有位白马王子出现。当她把自己的想法向本专业一男生诉说时,遭到婉言拒绝。事发后,林某夜不能寐,觉得丢了面子,做了件丢人的事。由此经常剧烈头痛,胃中憋闷,度日如年,无法集中精力学习,最终产生自杀念头。她写完给系领导、父母、同学的信,便吃了大量的安眠药。由于老师、同学发现及时,送到校医院被抢救过来。
案例分析:林某来自林区,家境不好,所以上学后有报恩思想,想用学业的优异成绩回报家人的供养。但作为正值青春期的女孩,生理成熟的内部体验和其他女学生纷纷找朋友的外部影响,不能不让她分心考虑今后的个人生活问题,对爱的渴望使她不能平静。当追求被拒绝后,她一方面感到自己的行为有愧于父母,另一方面感到自尊心受到伤害,在同学中抬不起头,产生了焦虑症。
心理语录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忧郁,而且不要愤慨!不顺心时暂且忍耐。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就会到来。——普希金
个人问题,恋爱问题,在我的思想里占的地位很小,即使失恋一百次,我也不会自杀的。——奥斯特洛夫斯基
失恋再失命,是对生命的亵渎,留给亲人和朋友的只是无尽的痛苦与悲伤。
恋爱给人带来美妙的感觉,爱情就像玫瑰花,它给我们带来馨香的同时,有时也会刺伤脆弱的心灵。
四、部分学生出现择业心理危机
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把用人单位的门槛越抬越高,“人才高消费”似乎成为今天劳动力市场中不可逆转的主流趋势,很多学生怀着较高的期望值步入人才市场,结果却被用人单位的学历高平台所阻拦,只能望其项背、扫兴而归。
许多毕业生就业存在着很大的偏差,就业期望值居高不下,挑三拣四,嫌贫爱富,求高薪、求舒适、求名气的心态比较普遍。目前毕业生中以事业发展为重的并不占多数,而是普遍希望能到那些大城市、大企业等的大单位工作;希望能到单位名声好、工作条件好、生活待遇好、有出国机会等的单位工作。学生的这种就业观念往往使自己高不成低不就,给就业带来困难和压力,尤其对于那些性格内向、心理承受能力差、心理适应能力弱的学生来讲,则造成恐惧、焦虑、烦躁、抑郁等不良心理,甚至有人对生活缺乏信心、对前途失去希望,觉得生活没有意义,造成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扭曲。
就业的双向选择,使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许多学生在毕业前或毕业后都没有找到合适工作,心理问题也就随之凸现出来。但相对于城镇学生,农村学生因家庭经济状况等影响对能否就业就更为敏感,出现的心理问题也比城镇学生相对更多一些。
心理故事
十几年前,某高校一位在班上很拔尖的英语专业优秀毕业生,选择了去中学做一名普通的英语教师。当时,她的许多同学都选择了去外企或一些收入高的单位工作。对于她的选择,许多同学不理解,有的甚至说她傻,放着那么好的个人条件,放着那么多高收入的工作不选,偏偏去当中学教师。她却微笑着回答大家:“我喜欢,我适合做中学教师。”十几年过去了,现在她已经成为全国著名的中学英语特级教师。她不但培养了许多英语成绩优秀的学生,而且还经常为全国中学英语教师做英语教学培训。她的职业发展是成功的。她的成功源于她不盲目追随他人和社会潮流,她对自己、对职业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能够恰当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而另外一名英语专业的同学开始选择在一家不错的外企工作,但是工作时间不足半年,公司以工作能力不强的理由炒了他的鱿鱼。之后他又应聘到一家翻译公司,可是由于工作节奏太紧张,压力大,一年后他辞职离开了这家公司。后来他又应聘到某国家机关,但整天坐在办公室里觉得专业派不上大用场,于是,一年后又跳槽了。这样多次跳槽,总觉得没有适合自己的最佳工作,而且连着几份工作时间都不是很长,让招聘单位对他心存顾虑,到现在他还在一个自己不喜欢也不打算长期从事的岗位上工作。对于自己的职业未来,他感到迷惘。他的职业发展困惑源于他对自己缺少一个明确的定位和规划。
五、部分学生自卑现象较突出
伴随经济的发展和教育成本的提高,学费标准逐年趋升。昂贵的费用对农村学生家庭来讲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对城镇的部分学生来说,经济调整期,有的家庭经济也同样十分困难。如此看来,对一个普通的家庭来讲,要负担高额的费用并非易事。家庭的不堪重负,使不少学生在校也常为生活而发愁:学费欠着,老师要经常催缴;家中寄钱少,生活费低,在同学中不好意思,其他同学经常出入餐厅、卡拉OK,自己则一日三餐也很成问题,更不敢追求奢侈时髦的衣物。由于学生中存在“攀比风”,不少同学自尊心强,也非常容易产生自卑情绪。同时,学校管理的错位,也给不少贫困学生,带来自卑心理。由于自卑,在人际交往中也表现出沉默寡言、孤僻和不合群的特点,从而影响心理健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