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学生人际交往中的安全问题
学生在校园内的人际关系,包括正式的关系和非正式的关系。有正式的同学关系、同志关系、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也存在着非正式的心理相容,情投意合的友伴关系或其他关系。作为社会的人,应该懂得交往,善于交往。但是,与谁交往?怎样交往?这类问题本身是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知识,其中也牵涉安全问题。
一、明确最基本的交往关系
校园的人际交往是具有多样性的。班集体是校园中最基本的组织形式。在班集体内,客观存在着共同的学习目标、系列的教学计划和大体一致的活动方式。这样,在这个特定的环境里形成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就成为最基本的人际关系。
二、不要用感情代替理智
有些学生在交往中受骗上当,往往吃亏于感情用事,一味“跟着感觉走”,而缺乏理智,因此,特别要学会区别对待不同类型的人。
(一)对于熟人或朋友介绍的人,要学会“听、色、辨”,即听其言、观其色、辨其行。态度诚恳而不失轻浮,三思而后行,不要“一是朋友,都是朋友”。
(二)对于“初相识”,要谨慎,在不了解对方的时候,不要轻易露出自身的底细。“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三)对于那些“来如风雨,去似微尘”的上门客,态度要热情,处置要小心。要避免单独行事,必要时可在集体环境中接待。
三、交往要有选择
(一)择其善者而从之。真正的朋友关系首先是志同道合的,应该建立于高尚的道德情操基础之上,是真诚的情感交流,而不是一个简单的利益和利害关系。要记住:了解、理解、谅解。(www.xing528.com)
(二)注意“四戒”。戒交低级下流之辈,戒交挥金如土之流,戒交吃喝嫖赌之徒,戒交游手好闲之人。
典型案例
交友不慎陷泥潭
案例描述:十六岁的中学生杜某,学习成绩一直很好,有一次认识了在社会上混的李某,看到李某比自己只大两岁,却比自己潇洒得多:李某出手大方,经常带他到网吧、游戏室等地方玩,带他吸烟、喝酒、跳舞、吃摇头丸,杜某觉得很刺激,也很感激李某。不久,李某就叫他一起去搞钱,杜某觉得为朋友两肋插刀,非常仗义、非常光荣,就跟着李某一起去抢劫,结果第一次就被抓住了,后来因为犯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两年。
案例分析:这是个因交友不慎而导致严重后果的典型案例,这位学生的命运一下子就发生了根本的改变。由于未成年人自我意识较强,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模仿能力强,但由于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容易把坏的当做好的,把打架当成勇敢,把赌博当成刺激,把酗酒当作豪爽,把挥霍当作潇洒,把吸毒当成探索,把坏人当成好朋友,把一起干坏事当作讲义气。
四、意识到相对公开性
这种公开性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有些人习惯于把交往看作是自己的隐私,这是个人的权利。但是,既然是交往,就不存在绝对的保密。有些交往关系,在自己认为合适的范围内透露或公开,更适合安全的需要。
(二)交往中察明对方的疑点或已经受骗上当,应该及时处置,向老师或学校保卫部门报告,切勿“哑巴吃黄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