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制造业各行业产业转移趋势分析
1.制造业分布格局回顾
通过把握制造业在各地区间的分布特征,我们来更加全面、科学地看待产业转移问题。
(1)主要制造业空间分布趋于集中。
通过计算集中度指标,可以得出,2007年与1997年相比,主要制造业[2]的地理集中程度都有比较明显的提高。分行业看,2007年,纺织业和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CR3都在65%以上;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和通用设备制造业的CR3接近50%;CR3最低的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也接近30%。
2007年集中度最高的是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CR3为68.3%,比1997年提高了15.43个百分点;最低的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的CR8也达到了29.16%,提高了5.44个百分点。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CR8达93.53%;最低的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的CR8也达到了62.83%(见表5)。
表5 2007年主要制造业的CR1、CR3、CR8地区一览表
(2)制造业集中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
2007年,我国主要制造业集中分布在东部的广东、江苏、山东、浙江、上海、河北等沿海地区;总产值规模排在前四位的地区除了因为石油加工及炼焦业的山西和因为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的河南之外,其余的都是东部地区和东北地区。
从制造业的空间集中趋势来看,自然资源条件对产业布局的影响逐渐减弱,而交通位置、产业基础、经济活力和经济战略等都成为影响工业布局的主要因素。不仅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工业向东部地区集中,而且资源型产业也逐渐向东部地区集中,中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没有充分地转化为产业优势。东部地区的资源型产业不仅挤压了中西部地区资源型产业的发展空间,也在一定程度上挤压了以高端技术为依托的现代装备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空间。(www.xing528.com)
2.地区间产业转移的衡量方法
根据付保宗的分析[3],产业转移分为绝对转移和相对转移,前者是指产业从一地转出到异地,使转出地产业规模绝对下降,使转入地产业规模绝对增加,从统计的角度看应与投资统计上的迁建投资密切相关。而后者是指不同区域间的产业规模相对比例发生变化,从统计的角度看体现为区域间产业重心的转移。近年来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各产业的产业增加值都在不断扩大,产业规模都处于扩张状态,因此我国东部地区产业并未发生绝对转移,而是仅仅发生了相对转移。
本章在借鉴范剑勇[4]的区域产业转移衡量方法中的相对比较思想的基础上,拟利用各地区相应行业增加值占全国该行业增加值的比例的变化,对地区的产业相对转移状况进行衡量。该方法具有两个优点:一是可以克服只用产值份额最高的地区的变化进行衡量所带来的准确性不足的缺陷;二是有利于揭示产业转移的承接地区的分布特征。
3.东、中、西部地区间产业转移的趋势和特征
表6的分析结果显示东、中、西部地区间发生产业转移的产业数量以及产业转移的规模都不大,在20个制造业行业中,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只有9个,剩余11个仍不断从中部和西部地区向东部集中,东部地区向中部和西部地区进行的产业转移尚处于起步阶段。
从转移的行业看,相对转移有以下三个特征:首先,东部地区发生相对转移的产业,主要是在全国具有绝对规模优势的产业(行业增加值占全国同行业的比重超过50%)。从东部地区发生相对转移的产业看,2001—2006年间发生转移的9个行业中,有7个在全国占有绝对规模优势,占绝对规模优势的产业数量占转移产业总数的78%。其次,大多数转移产业为资源依赖型产业和资本密集型产业,它们率先发生转移,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如纺织业、造纸业等却并未发生相对转移。2001—2007年间发生产业转移的9个行业中,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只有食品制造业和专用设备制造业,只占转移产业总数的22%。最后,部分技术、资本密集型产业先于劳动密集产业开始往中西部地区转移。近年来,东部地区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纺织业,不仅没有发生产业转移反而出现大幅增长,产业绝对优势进一步加强。与此同时,属于技术密集型的医药制造业却发生了产业转移,东部和西部地区集中向中部地区转移;而属于资本密集型的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则从东部地区向中部和西部地区扩散。
表6 2001年和2007年三大地带各行业增加值占比(%)
为考察我国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区位选择特征,本章还对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目的地分布和转移的相对规模进行了分析(统计结果见图4)。在2001—2007年间,东部地区转移产业主要倾向于向中部地区转移。首先从承接的相对产业转移的数量上来看,中部地区比西部多4个;其次从承接的相对产业转移的相对规模来看,中部地区也比西部地区产业转移的规模大;最后从图4中可以看出,中部地区吸引东西部的部分产业向其集中。未来中部地区作为承东启西的枢纽,将成为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重点承接地。
图4 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相对规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