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工资形成机制下的劳动边际产出变化和价格趋势

工资形成机制下的劳动边际产出变化和价格趋势

时间:2024-05-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表1和表2的测算均表明,资本投入的增长是推动劳动要素收入的重要原因。由于我国新增劳动投入的产出增量的增长主要受到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和资本要素积累的影响,而它又是影响劳动要素价格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可以推断,我国劳动要素价格上升的趋势在未来一定时期内还会持续。

工资形成机制下的劳动边际产出变化和价格趋势

五、劳动边际产出变化成因与劳动要素价格变化趋势

总结前面的分析可知,单位新增劳动的产出增量的增长是促进我国劳动要素价格上升的主要动力之一。而表1、表2和表3的分析均表明:(1)技术进步对劳动要素价格增长率的影响主要包括TFP变化的影响以及产出对资本和劳动投入弹性变化的影响,而在1996—2006年间,它对劳动要素价格变化的贡献作用在1996—2005年间总体上呈现出递减趋势,并且作用方向由正转负,但在2005—2006年又出现上升趋势;(2)资本投入变化对劳动要素价格增长的影响作用在1996—2001年间较为稳定,但在2001年之后有逐年上升的趋势;(3)劳动投入变化的影响作用较小,并且始终为负,但其负面影响基本处于递减趋势。

以上变化趋势的形成,与我国技术进步的整体趋势和特征紧密相关。本章附录的计算结果表明,产出对劳动和资本投入的弹性变化直接反映了技术进步的要素偏向性质。从技术进步整体影响作用的构成来看,TFP的变动为中性技术进步影响;而产出对劳动和资本弹性的变化方向则正好相反,它们共同反映了技术进步的要素偏向程度。图5反映了我国技术进步的资本偏向程度的变化趋势。

图5 我国技术进步的资本偏向程度

图5中的资本偏向程度实际上就是产出对资本投入的弹性,它可以由式(1)所界定的产出对劳动投入的弹性进一步计算而得。在1995年,我国产出对资本投入的弹性约为0.39,而截至2006年,该指标数值上升至0.53。从图3可以看出,在1995—2002年间,我国技术进步的资本偏向型程度总体呈现出上升趋势,但在1995—2001年间上升速度较为缓慢,而在2001年之后则迅速上升。在1995—2001年间,我国技术进步资本偏向程度的年均增长率大约为0.3%,而在2001—2006年间,其年均增长率则达到5.6%。由于资本偏向程度和劳动偏向程度的变化方向相反,因此由图5也可以判断出在1995—2006年间我国技术进步的劳动偏向程度呈下降趋势。这些分析结果均表明我国技术进步具有显著的资本偏向型特征。

与技术进步资本偏向型特征相对应的是资本存量的高速增长以及资本—劳动比率的上升。图6反映了我国1996—2007年间资本—劳动比率的变化趋势。

根据单豪杰(2008)对我国资本存量的估算,在1996—2007年间,我国实际资本存量的年均增长率为11.15%,而就业人口的年均增长率则为1.3%,因而在此期间,我国资本—劳动比率迅速上升。[3]图6表明,在1996—2001年间,我国资本—劳动比率的增长率虽然缓慢下降,但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上,而在2001—2007年间,资本—劳动比率的增长率则出现了先增后减的变化过程。

图6 我国资本—劳动比率的增长率

我国技术进步的资本偏向程度以及资本—劳动比率与劳动要素价格增长中技术进步和要素投入的作用有较强的对应关系。总结前面分析的基本结论,其中的对应关系和内在机制主要表现为:(1)技术进步的资本偏向型程度与劳动收入比重以及资本收入比重变化对劳动要素报酬的影响之间的关系。由本章附录的分析可知,技术进步的资本偏向程度的上升等价于产出对劳动投入弹性的下降或者产出对资本投入弹性的上升。因此,随着技术进步资本偏向程度的不断提高,我国资本要素收入占总产出的比重逐渐上升,而劳动要素收入占总产出的比重则逐渐下降,这将分别对单位新增劳动的产出增量的变化产生正向和负向的影响。(2)资本—劳动比率的上升强化了技术进步资本偏向程度上升对劳动要素收入的影响。一方面,正如前面所提及的,资本偏向程度的提高会降低劳动投入的产出弹性,从而对单位新增劳动的产出增量产生负面影响。但另一方面,技术进步资本偏向程度的上升等价于资本投入的产出弹性的上升,从而可以通过提高资本要素的生产效率来促进单位新增劳动的产出增量的上升。当资本—劳动比率不断增加时,显然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的重要性会随之增强。除此之外,资本要素投入的迅速增加也可以直接提高劳动的边际产出。表1和表2的测算均表明,资本投入的增长是推动劳动要素收入的重要原因。(3)劳动投入增长速度较低,因而它的改变对劳动要素收入的影响不大。(www.xing528.com)

由于我国新增劳动投入的产出增量的增长主要受到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和资本要素积累的影响,而它又是影响劳动要素价格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可以推断,我国劳动要素价格上升的趋势在未来一定时期内还会持续。得出这一判断的理由有如下两点:

(1)引进与模仿国外技术所造成的资本偏向型倾向还会持续。对技术后进国家而言,实现技术进步的方式不局限于自主研发,还包括对国外技术的模仿、购买国外技术专利、获取专利许可或者与外资合资。在我国技术进步的各项费用之中,尽管R&D支出增长迅速,但是其在总支出所占的比重还处于较低水平。图7描述了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R&D支出在全部技术活动支出中所占的比重。

企业的技术活动经费支出包括R&D支出、引进国外技

图7 大中型工业企业R&D支出占技术活动总支出的比重

术支出、购买国内技术支出、技术改造支出和消化吸收支出。其中,购买国内技术支出和消化吸收支出在总费用中所占的比重较小,而R&D支出、引进国外技术支出和技术改造支出则构成企业实现技术进步的主要途径。从图7可以看出,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R&D支出占技术活动总支出的比重呈现出快速上升趋势。在1998—2008年间,该比重年均增长速度约为9.40%,从1998年的14.45%上升至2008年的35.46%。与此同时,引进国外技术支出的比重从1998年的15.75%下降至2008年的5.82%,而技术改造支出的比重则从1998年的67.40%下降至2008年的55.11%。

然而,尽管R&D支出及其比重出现了较快的增长,但是图7表明,自主研发并未成为我国企业的主要技术进步方式。从支出构成上来看,我国企业实现技术进步的主要手段是技术改造,而这又以对国外技术的模仿和改造为主。因此,从技术进步特征上来看,技术改造与引进国外技术有较大的相似性。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引进和模仿国外技术所面临的一个问题是技术的适宜性。通常而言,国外技术的开发是以发达国家资本密集型特征为背景的,因此相应的技术更加适宜于在资本密集型环境下使用。当中国这样的技术后进国家主要依靠改造和引进国外技术来实现技术进步时,将会出现技术进步与资源禀赋不相匹配的情况。由于至今技术改造和引进国外技术仍然是构成我国企业技术进步的主要手段,因此我国技术进步的要素偏向型特征将不可避免地受到国外资本偏向型技术的影响,而这又会反过来影响着要素的使用偏向:由于资本偏向型技术倾向于更快地提高资本要素的使用效率,因此会产生对资本要素使用的偏向。

(2)随着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下降,资本要素投入逐渐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而这一增长模式在短期内不会改变。尽管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TFP增长率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但是之后其年均增长率及其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均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根据Zheng和Bigsten(2008)的测算,在1978—1995年间我国TFP的年均增长率约为3.72%,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37%。但在1995—2005年间,TFP的年均增长率则下降至1.77%,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则下降至19%。与TFP变化相对应的是要素投入结构的改变。在1978—1995年间,中国GDP年均增长率约为10.11%,而资本存量年均增长率为9.19%,低于GDP的平均增长速度。但在1995—2005年间,GDP年均增长率约为9.25%,而资本存量的年均增长率则达到12.38%,高出GDP增长速度3.13%,资本增长对GDP的贡献率也由1978—1995年间的45%上升为1995—2005年间的67%。这种资本要素投入的快速增长不仅受到上面所提到的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的影响,也是中国政府以投资推动经济增长的战略的直接体现。资本要素的快速积累不仅大致抵消了TFP增长率下降对GDP增长的影响,而且也推动了劳动边际报酬的上升。

综上所述,由于我国技术进步的基本特征仍以技术改造和引进国外技术为主,而经济增长又日益依赖于资本要素的快速积累,因此可以预计前面所讨论的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和资本投入综合作用下的劳动要素收入的变化趋势仍将在未来的一定时期内持续下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