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对劳动要素价格变化的进一步讨论
在前面,本章从劳动的边际产出角度出发,对单位新增劳动的产出增量增长率进行了分解。但是,需要说明的是,这一分解过程虽然可以直观地反映TFP变化、产出对劳动和资本要素的弹性变化以及资本和劳动投入变化与劳动要素价格增长率的对应关系,但是还不能直接由此推断引起劳动要素价格上升的根本原因。为理解这一点,只需考虑劳动供给曲线呈水平状态的情况。在此情形下,只要劳动供给曲线不发生变化,那么单位新增劳动的产出增量的增长将只会引起就业的增加,而实际工资的增长将只可能产生于劳动供给曲线的整体上移,或者说保留工资的增长。因此,为讨论劳动要素价格变化产生的原因,还需要对前面的计算结果做进一步的分析。
由上述分析可知,单纯对单位新增劳动的产出增量变化进行的考察只能体现均衡时的需求状态,而无法体现劳动供给曲线的性质。因此,为进一步分析引起劳动要素价格变化的原因,显然需要在之前的分析中引入对劳动供给曲线性质的判断,而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有两个:(1)保留工资本身的变化将引起劳动供给曲线的平移,从而改变劳动要素价格;(2)劳动供给曲线是否水平也将直接影响分析的结论。
为展开分析,假设劳动供给曲线是水平的。此时,劳动要素价格的变化只可能来自保留工资的改变。如果保留工资本身并没有发生变化,而技术进步或者资本投入的改变使单位新增劳动的产出增量上升,那么可以预计的结果是均衡时的劳动投入将会上升,直至完全抵消技术进步或资本投入变化对单位新增劳动的产出增量的促进作用。而如果劳动投入改变,但均衡时的单位新增劳动的产出增量仍然上升,那么这只可能是由保留工资上升所造成的,并且保留工资的增长率将完全等于单位新增劳动的产出增量的增长率。这一分析显然给出了一种判断劳动供给曲线状态的方法:如果测算所得的单位新增劳动的产出增量增长率为正,且超过保留工资的增长率,那么劳动供给曲线将不可能是水平的,而只可能向上倾斜。这也表明,如果单位新增劳动的产出增量增长率超过保留工资增长率,那么技术进步或资本投入变化所引起的单位新增劳动的产出增量增长将成为决定劳动要素价格变化的主要因素;如果与此同时保留工资增长率为正,那么保留工资的增长也将成为引起劳动要素价格变化的原因之一。(www.xing528.com)
遵循以上分析思路,分析劳动要素价格变化原因的关键在于比较单位新增劳动的产出增量增长率与保留工资增长率的大小。从保留工资的含义来看,它等价于刘易斯二元经济理论中劳动无限供给状态下的生存工资。从实际的生存工资的决定因素来看,它不仅取决于维持基本生活需要所需的支出,还与劳动供给的机会成本有关。在中国劳动力市场中,被认为存在无限供给可能的主要是由农村剩余人口转移所形成的低端劳动供给。因此,本章将以农村劳动力平均收入的变化率来反映保留工资的变化。其中,农村劳动力平均收入数据等于各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农村家庭人均收入与平均每个劳动力负担人口的乘积。相应的计算结果与单位新增劳动的产出增量变化情况的对比,如表3所示。
表3 单位新增劳动的产出增量增长率分解与农村劳动力平均收入增长率对比(%)
表3的前4列数据依次描述了1996—2006年间技术进步、资本投入变化以及劳动投入变化所引起的我国单位新增劳动的产出增量的变化率。这三项数据的总和即为单位新增劳动的产出增量的增长率。从表3可以看出,除1998年和2003年外,其余各年农村劳动力平均收入增长率均为正,因此在这些年份,均可以断定劳动要素价格的上升受到保留工资上升的影响。与此同时,对比各年单位新增劳动的产出增量增长率与农村劳动力平均收入增长率可以看出,除1996年、2004年和2005年之外,其余各年单位新增劳动的产出增量增长率均超过农村劳动力平均收入增长率。由这两点可以推断:(1)在1998年和2003年,由于保留工资呈下降趋势,因此劳动要素价格上升的唯一影响因素是单位新增劳动的产出增量;(2)除去1996年、1998年、2003年、2004年和2005年,其余各年劳动要素价格上升是保留工资上升和单位新增劳动的产出增量上升共同作用的结果;(3)在1996年、2004年和2005年,单位新增劳动的产出增量增长率小于保留工资的增长率,因而无法断定何者是劳动要素价格变化的主要原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