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徽州藏书文化:徽州书院藏书的来源

徽州藏书文化:徽州书院藏书的来源

时间:2024-05-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无论是刻印还是购买,徽州书院的藏书和其他书院一样,最主要的内容是儒家经典,但是它有一个最显著的特色是偏重收藏理学著作。毫无疑问,他们对徽州书院的学风和藏书都有影响。徽州书院藏书的管理大多采用朱熹编定的《白鹿洞书院揭示》,有管理人员、借阅制度和书籍保护措施,具有公共性和公开性的特点。

徽州藏书文化:徽州书院藏书的来源

二、徽州书院藏书的来源

(一)捐赠

徽州书院的教学用书一般是朝廷和官府颁赐的。据弘治《徽州府志》记载,徽州府在宋初书籍散佚,“乃即师弟子聚书院,购以九经并释文之属,又诏斋七经疏义并三史,于杭州摹传之,而后家始有书”。可见徽州学校在宋时就有官颁教学用书。到了明代,太祖高皇帝也曾给徽州府学颁赐过《大诰》、《大明律》、“四书”、“五经”和《说苑》。到了清代颁赐的官书更多,如丁申《武林藏书录》就记载有清康熙、雍正乾隆时朝廷颁赐书籍情况。如“乾隆元年,议准《律书渊源》应颁发直省所属各学。又议准,各督抚于省会书院,并有尊经阁之府州县学,应将《十三经》、‘二十四史’诸书购买颁发,交与各该学教官接管。二年,奏准《日讲四书解义》,每省各颁一部。十五年议准,《御纂三礼》甫经告成,奉旨颁发各省。二十九年奉上谕,颁《周易述义》、《诗义折中》、《春秋直解》于学宫。三十年,颁发《御制诗初集》、《二集》、《御制文初集》,恭藏学中”。从这条材料看,清廷颁赐对象不仅是府学、县学,也包括了书院。乾隆十六年(1751),乾隆皇帝第一次南巡后,即发布上谕,给视察过的几所江南名书院赐书:“经史,学之根柢也。会城书院聚黉庠之秀而砥砺之,尤宜示以正学。朕时巡所至,若江宁之钟山书院、苏州之紫阳书院、杭州之敷文书院,各赐武英殿所刊之《十三经》、‘二十三史’一部,资髦士稽古之学。”[21]这条材料中提到的苏州紫阳书院正是徽商捐资办的,和扬州徽商捐资办的梅山书院、汉口紫阳书院一样,都是当时著名的书院,均建有御书楼、藏书阁,藏书甚丰。

除了朝廷、官府的官颁书籍之外,徽州书院藏书的主要来源是徽商、士绅、官宦的捐献。有的地方长官主持或修复书院,往往带头倡捐。还有的官宦、士绅或著名学者创办书院,往往创院、捐书、讲学三位一体,这种情况在徽州很常见。徽商捐助往往不单是捐书,还捐钱,书院修建、建设中包含了购书。总之,官宦、士绅、徽商建院捐书,既是为了支持教育,培育人才,同时也是为了自身立名。学院为了让后人“饮水思源”,常常都留有记载此类功德的档案

(二)书院教育文书

徽州教育发达,科举昌盛,形成和留下了大量的教育和科举文书。具体说来可分为:

1.校谱、校志:主要记载学校发展历史的书册。

2.名榜:“会试中式及与贡者籍其名,榜于明伦堂左右,谓之题名”,题名榜也叫“名榜”。

3.文稿:生员们读书做学问或举行文会所形成的论文、著作等稿本。(www.xing528.com)

4.试题、试卷。

5.学册、祭文聘书等。

(三)书院自己购置和刊刻图书

徽州书院一般都有学田,有的还有产业,如刻铺;更有徽商的大力赞助。因此,有能力不断增置和刻印图书。如:以刻书著名的书院有屏山书院、紫阳书院、柳塘书院等;以书院挂名而实为私家刻书的有郑玉师山书院,汪仲鲁的商山书塾、虚谷书院等。无论是书院出资还是私人出资,所刻之书书院必然有藏。

无论是刻印还是购买,徽州书院的藏书和其他书院一样,最主要的内容是儒家经典,但是它有一个最显著的特色是偏重收藏理学著作。朱子学在徽州书院大部分时期内处于正统地位,元代,“程朱理学”被确定为官方哲学,清康熙帝又对朱熹情有独钟,所以理学著作自然是收藏重点。其次,是经史类著作。到了清代,乾隆帝由重义理之学转而支持博习经史,朝廷在科考中逐渐减少理学内容,加大经史方面的比例,所以经史著作也是必不可少的收藏。再次,清代重视考据,以戴震为首的徽派朴学声名远播。他们中的很多人都在书院中讲过学,有的甚至当过山长之类的管理者。毫无疑问,他们对徽州书院的学风和藏书都有影响。所以,举凡天文、地理、小学、音律、语言文字、医学等各类文献也会被收藏。此外,徽州乡贤大儒的个人著作,各种官刻、院刻和私刻书籍也均有收藏。

徽州书院藏书的管理大多采用朱熹编定的《白鹿洞书院揭示》,有管理人员、借阅制度和书籍保护措施,具有公共性和公开性的特点。

总之,宋元时期,徽州书院的藏书据已知文献记载,除婺源晦庵书院藏万卷外,其余多在千卷之数,规模不是很大。[22]而清代徽州书院的藏书规模经过积累,应该超过宋、元、明三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