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徽州书院藏书的发展
宋景德四年(1007),胡忠在绩溪创建了徽州府的第一所书院:桂枝书院。[12]继后,天禧间(1017~1021),张舜臣在婺源创建了龙川书院。[13]宋政和间(1111~1118),许润在绩溪创建了乐山书院。[14]婺源汪绍还创建了四友堂。[15]据不完全统计,北宋全国有书院38所,其中徽州有4所。
到了南宋,理学发达,出现了一个兴办书院的热潮。南宋的书院实际上是讲研理学的场所,在社会上影响很大。南宋全国有书院147所,其中徽州发展到17所,即歙县6所、休宁4所、婺源4所、绩溪3所。其中紫阳书院最为著名。
紫阳书院,南宋淳祐六年(1246)郡守韩补创建,地址在郡城南门外,建有明德堂、书楼(藏书楼)、宸奎阁、披云阁、大成殿,宋理宗赵昀赐额曰“紫阳书院”,紫阳书院向被视为朱子道学之所在,是传播理学之“圣坛”。同时,朱熹为白鹿洞制定的《白鹿洞书院揭示》也在紫阳书院施行。书院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五经”和理学,经常有硕师名儒主持讲学。
其他比较著名的有:
歙县的西畴书院,在棠樾,南宋时里人鲍寿孙建,名儒曹泾、方回讲学其中。
休宁的西山书院,在会里,南宋高宗时龙图阁学士程大昌建,“以淑学者”。
休宁的竹洲书院,在商山,南宋绍兴二十七年(1157)进士吴儆辞官归隐乡里后建。[16]
婺源的山屋书院,在许村,南宋淳祐四年(1244)进士许月卿藏书处。[17]
此时徽州书院的教学内容和形式与紫阳书院均大体相似。书院除了名儒讲学外,大部分时间靠学子自学,因此,书院比官学更注重藏书和读书。
元代统治者尊崇理学,推行官学教育与书院教育并举的政策,使得全国的书院有较大发展,书院藏书规模扩大,远远超过宋代。如成都草堂藏书竟达27万卷之多。徽州元代修复创建书院29所:歙县11所、婺源5所、休宁6所、绩溪1所、黟县1所、祁门5所。其中90%为私人所建。如师山书院,为大儒郑玉讲学之所,门人鲍元康、鲍深等捐资兴建。友陶书院,汪维岳在歙县建,常自比陶渊明,读书啸吟其中。又如大儒朱升在歙县石门建枫林书院,名儒赵汸在休宁龙源建东山精舍,汪泰初在祁门霞阜建遗经楼等。官办书院著名的有晦庵书院,在婺源文庙之侧,知州汪元圭建,有屋百楹,田六顷,书万卷。延请名师、藏书、刻书三者并重,乃是徽州书院的传统做法。(www.xing528.com)
有明一代,书院的发展颇为艰辛,前期不受重视,后期连遭禁毁。徽州书院的发展也大体一致,经历了一个由沉寂到勃兴的过程,并经过激烈而反复的纷争。
洪武年间,前期书院藏书大多毁于改朝换代的兵火之中,而明初诸帝又只重视官学,所以,明初百余年间书院很少,呈现一片冷寂荒漠。明中叶以后,理学家们为革除时弊,振兴教育,弘扬学术,纷纷修复或创建书院,收徒讲学,书院因此逐渐发展起来,至嘉靖、万历年间,达到极盛时期。徽州的大多数书院也都是在这段时期修复和兴建起来的,这些书院与前朝不同,私立书院大大减少,属地方官员创建的占多数。这时的官学受当时科举教育的束缚,教学方式趋于呆板,只有书院还保留有自由讲学之风。
正当书院勃兴之际,由于明政府内部的政治斗争,先后掀起了四次禁毁书院运动。尤其是第四次,天启五年(1625)八月,魏忠贤以“东林党祸”之罪名,上疏熹宗,“请毁东林、关中、江右、徽州诸书院”。并将婺源余懋衡与邹元标、冯从吾、孙慎行列为祸魁。这次禁毁,徽州在指名之列,受破坏严重,徽州书院和书院藏书遭受重大损失。
清代统治者起初实行严酷的文化禁锢政策,他们害怕书院的自由讲学之风,对书院活动采取严加控制的办法。到乾隆、嘉庆年间,统治者认为禁不如疏,转而大力倡办书院,但是强调积极控制,使书院逐步官学化。清代徽州书院在这样的背景下逐渐恢复元气,康熙和乾隆还先后两次给紫阳书院御赐“学达性天”和“道脉薪传”匾额。
清代徽州书院官办较多,但徽商捐资修建是其特色。如歙商鲍志道等捐银7万余两重建两处紫阳书院;绩溪商人商必泰捐资创建东山书院;婺源江溶捐资重建湖山书院;雄村曹文埴捐资创建竹山书院等等。这些书院都有相当数量的供教学使用的藏书。
光绪二十七年(1901),清政府将书院改为学堂,即省城设大学堂,各府和直隶州改设中学堂,各州县改设小学堂,标志着书院制度的终结,所有书院藏书也相继为公共图书馆接收。
明清徽州共有书院93所,详见下表:[18]
明清徽州所建书院一览表
(注:院名之下划线的为宋元始建,明清重建之书院。)
李琳琦先生通过对徽州方志的较为全面的考察,统计出明清徽州共存在书院约93所。并制出上述简表。又在《徽州书院略论》一文中认为:从宋到清,徽州书院的数量应为124所(不包括明清时期的书屋、文会),其中宋元所建者47所,明清所建者77所(不包括对前代书院的重建)。[19]这一数字目前应是最为权威的,但是可能还有所遗漏。以绩溪县为例,李文列出宋元所建书院有:桂枝书院、乐山书院、槐溪书院、云庄书堂、翚阳书院5所;明清建有:颍滨书院、龙峰书院、鹿苹书馆、石丈斋、谦如书院、二峨书院、嵋公书院(敬业书院)7所。而胡成业先生在《绩溪书院考略》一文中列出绩溪书院名录共有26所。[20]李文是以地方志为考察对象的,如果以1000多部徽州家谱为统计对象,估计会有所增加。不过,从宋至清,徽州所建书院124所,不仅在安徽独占鳌头,明正德、嘉靖年间和清乾隆、嘉庆年间的两次兴办书院高峰在全国也是很有影响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