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徽州官府藏书处所
徽州官府藏书处所一是州(路、府)、县行政管理机构,二是官办学校。
宋代徽州官府藏书处所,据弘治《徽州府志》记载,官衙内设有书库。[3]另有一条材料可从侧面说明当时州、县还建有“敕书楼”。据南宋初期大藏书家王铚在《燕翼诒谋录》中记载:
令县邑门楼,皆曰“敕书楼”。淳化二年六月癸未,诏曰:“近降制敕,决遗颇多,或有厘革刑名,申明制度,多所散失,无以讲求,论报逾期,有伤和气。自今州府监县应所受诏敕,并藏敕书楼,咸著于籍,受代批书、印纸、历子、违者论罪。”则是敕书楼州县皆有之也,今州郡不闻敕书楼矣。
这条诏令在《宋会要辑稿·方域》中亦有记载。说明北宋时各州府监县均有敕书楼,专藏朝廷颁赐的御书御札。徽州当然也不例外。
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朱元璋明令“置天下诸司架阁库,以度案牍”,[4]保存黄册、鱼鳞图册等。可知“架阁库”是收藏档案图书的处所之一。据《太平府架阁库记》:“建库三连各五楹,左藏黄册,右藏案牍。布地以沙,防鼠侵也;覆沙以板,寝气蒸也;贮籍以度,分支以区,便检阅也;旁启多牗,日暮道畅,使之常燥而无润也……莅视有厅,出入有门,誊录有庑,翼然伟观。”[5]徽州府与太平府相邻,且政治、经济、文化都比其兴盛,架阁库在规模和库藏上应不会比太平府差。清代徽州官府藏书处所基本沿袭明代制度。(www.xing528.com)
由上可知,架阁库、书库、敕书楼都是官衙内收藏档案图书之所。
徽州官府藏书的另一个重要处所是州(府、路)、县所办的官学。
徽州府学始于唐,设在府治所在地歙县城东北。宋宣和初年(1120),为方腊义军所毁,绍兴十一年(1141)知州汪藻重建,左为先师庙,右为学宫,中设知新堂,辟殖、懋、益、裕、毓、定、觉、浩八斋,藏有御书。此后,淳熙五年(1178)知州陈居仁创御书阁;十五年(1188)知州许昌期重修府学藏刻书版片;嘉定间(1208~1224),歙县令彭方捐俸购书数百卷于学宫。元初,府学生徒解散,书版祭器俱毁。至元十五年(1278)、二十八年(1291)两度修复。大德四年(1300),府学教授徐拱辰重建讲堂,裒助书籍并重刊《九经要义》等书以备教授。元至正十二年(1352)府学遭兵火后,屋宇皆毁,只剩大成殿。后屡建屡毁,至清康熙、雍正、嘉庆三朝,均有修复,并建有尊经阁为藏书之所。
府学之外六邑各有县学。县学均建有尊经阁,讲学于堂,藏书于阁,通常是一种固定形式。
府学和县学之外,徽州还有官办书院。如紫阳书院,南宋时由太守韩补奏建。并有宋理宗亲笔御书“紫阳书院”四个大字榜其门首。“六斋并设,书楼立其前,披云阁峙其后”。[6]紫阳书院亦为徽州规模最大的书院,延续了1000多年。又如歙县嘉靖年间的崇正书院、崇祯年间的天都书院等,它们实际上是州学、县学的附庸。这些书院内都设有藏书之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