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徽州藏书文化:私家藏书衰落的社会因素

徽州藏书文化:私家藏书衰落的社会因素

时间:2024-05-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其他徽商藏书楼也均程度不同地走向了衰落。咸丰五六年间战火延到徽州地区,战争持续了10年之久,战事激烈,徽人受害惨烈。徽州私人藏书可谓从此一蹶不振,再也不见乾嘉间那样的名楼迭起了。(三)“化私密为公开”的藏书趋势近代社会的动荡变迁,使诸多的私家藏书难以守护。

徽州藏书文化:私家藏书衰落的社会因素

一、近代徽州私家藏书衰落的社会因素

(一)徽商的衰落

徽商衰落的过程,大体上可以道光三十年(1850)为界限,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徽商的中坚是盐商,盐商全靠纲盐法维护他们行盐的专利权,从而得以坐享厚利。由于纲法日趋败坏,两江总督兼理两淮盐政的陶澍于道光十二年(1832)奏准朝廷,在淮北废除纲法,全面推行票法。道光三十年(1850),两江总督陆建瀛奏准朝廷,将票法推行于淮南。至此,两淮盐商的财源日益枯竭。扬州是徽州盐商麇集之地,纲改票之后,他们的繁华岁月自然也成了昔日黄花。至于徽商经营的茶、木、质铺,“左宗棠增质铺岁月,而当商几败”。[33]茶市也连年亏耗,徽商因此全面衰败。而徽商中的藏书家们痛失经济支撑,也就难以保住自家的藏书了。江春当年有多座园林,富比王侯,可到了晚年只能靠贷款做生意。两浙盐商命运大抵相同,鲍廷博到了晚年卖书换药,汪启淑的家藏部分流散到家乡,后竟被村妇贱卖。瓶花斋、知不足斋、拜经楼、振绮堂、开万楼、文瑞楼和马氏丛书楼的藏书均有部分流向杭州丁氏八千卷楼。其他徽商藏书楼也均程度不同地走向了衰落。

(二)“咸同兵燹”与藏书的厄运(www.xing528.com)

咸丰同治年间(1851~1874),清朝为了绞杀太平天国起义军和捻军,进行了一场为时17年的国内战争,波及面之大、损失之惨重是有清一代前所未有的。历史上把这次战争称之为“咸同兵燹”。咸丰五六年间战火延到徽州地区,战争持续了10年之久,战事激烈,徽人受害惨烈。陈去病《五石脂》载:“然徽人谓曾国藩驻师祁门,纵兵大掠,而全郡窖藏一空,故至今谈湖湘者,尤为切齿。”连埋在地窖里的财产都不能幸免,可知图籍书画和古玩焉得幸存。太平军也多次使用火攻,如咸丰十五年(1855)正月二十八日,太平军将黟县县堂中的六科鳞册付之一炬,然后撤离。总之,兵燹后的徽州,面目全非。宗族和私家收藏珍品损毁惨重,侥幸留存下来的图籍书画,又被书贾贱买而去。在旅外的徽籍藏书家中,汪启淑开万楼、吴骞拜经楼、胡珽的琳琅秘室保存下来的部分藏书都毁于这场战火,吴焯的瓶花斋部分藏书归汪宪振绮堂,后也受损于“咸同兵燹”。徽州私人藏书可谓从此一蹶不振,再也不见乾嘉间那样的名楼迭起了。

(三)“化私密为公开”的藏书趋势

近代社会的动荡变迁,使诸多的私家藏书难以守护。同时,随着科举制度的终结和“西风东渐”的影响,全国逐步建起了公共藏书楼和公共图书馆,私家藏书逐步从私密走向了公开。在徽州,最早有绩溪人胡培翚于道光十七年(1837)创建“世泽楼”,与族人购置大批图书藏之,成为胡氏族人的公用图书馆。祁门人倪望重于光绪十年(1884)耗银万两,在家乡渚口村兴建藏书楼,其子倪启佑又增购了大量近代图书,又称“万卷楼”,供人观览。在旅外的徽籍藏书家中,前述的诸多藏书名楼藏书流归杭州丁氏八千卷楼,后部分卖予南京江南图书馆,也算物有所归,泽德世人。潘氏滂喜斋藏书捐赠给了上海合众图书馆,鲍氏安素轩藏名帖捐赠给了安徽省博物馆。总之,受“化私密为公开”的藏书潮流影响,徽州的私人藏书也都程度不同地汇入了公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