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徽州藏书文化:清代徽籍藏书家与藏书楼

徽州藏书文化:清代徽籍藏书家与藏书楼

时间:2024-05-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中国藏书史上,清代私人藏书历来公认江苏、浙江为翘楚。因此,这一时期徽州藏书家可分为本地藏书家和旅外藏书家,他们的活动地域分布在徽州本地和旅居地。(一)清代徽州本地藏书家徽州本地私家藏书之丰首推歙县,婺源、休宁次之。程氏是清代徽州百年巨族,著名藏书家。家藏图书数千卷。

徽州藏书文化:清代徽籍藏书家与藏书楼

二、清代徽籍藏书家及藏书楼

清代徽州私家藏书活动从徽州本地扩展到淮、扬、苏、杭等地。在中国藏书史上,清代私人藏书历来公认江苏、浙江为翘楚。其实,江浙众多著名藏书家均是徽州籍人士。因此,这一时期徽州藏书家可分为本地藏书家和旅外藏书家,他们的活动地域分布在徽州本地和旅居地。

(一)清代徽州本地藏书家

徽州本地私家藏书之丰首推歙县,婺源、休宁次之。

1.歙县

(1)汪梧凤不疏园。

汪梧凤的“不疏园”是徽州本地最著名的藏书楼。

汪梧凤(1726~1771),字在湘,号松溪,歙县西溪人。出身于富商之家,书香门第。汪梧凤中秀才后不再应试,在不疏园中专心读书12载。汪家所建不疏园,是很典型的徽派园林,园中建有数处藏书之所,收藏图籍极富。汪梧凤将江永请至不疏园中,以师礼事之,又邀戴震、汪肇龙、程瑶田、郑牧等诵读论学其中,世称“五友”。不疏园实际上成了徽派朴学的研究基地。汪氏还著有《诗学女为》26卷、《松溪文集》2卷、《屈原赋戴氏注音义》3卷等。

汪梧凤的儿子汪灼,号渔村,能继承父志,日以读书著述、藏书刻书为事。著有《毛诗周韵诵法》10卷、《渔村诗集》23卷、《渔村文集》8卷、《诗经言志》26卷等。

不疏园还是乾嘉年间重要的家刻坊,刻印了汪氏父子8种百卷之书,还为戴震刊刻了《经考》、《屈原赋注》。

(2)曹文埴、曹振镛父子藏书。

曹文埴(1727~1789),字竹虚,号近薇,歙县雄村人。乾隆二十五年(1760)传胪,选庶吉士,授编修,入直懋勤殿,历充日讲起居注官、右春坊右庶子,后任翰林院侍读学士,命在南书房行走,教习皇子。乾隆四十二年(1777)父丧归里。归丧期满后返京,历任左都副御史,刑、兵、工、户部侍郎,兼顺天府尹。曹家原是扬州的大盐商,乾隆皇帝6次南巡,都落脚扬州,曹文埴承办差务十分稳妥,深得信任。乾隆开设四库馆时,曹文埴就任总裁官之一,还参与修纂了《一统志》。他在主持地方科举考试,视学江西、浙江等省时,采取了很多方便考生的举措,颇有清誉。乾隆五十二年(1787),因不愿与和珅共事,以母老为由乞求归乡,得到乾隆的恩准,并加太子太保衔。曹文埴为官机敏干练,醇厚得体。作为学者他博览群书,一生著述颇丰,著有《石鼓砚斋文钞》20卷、《诗钞》32卷、《直庐集》8卷、《石鼓砚斋试帖》2卷。曹文埴家中建有“非园”,园中布有十二景,巧夺天工。袁枚游历黄山时,曹文埴在非园款待他,家中徽昆戏班为之演出《闹天宫》,袁枚大为叹赏。曹氏退休后,在家乡主持复建“古紫阳书院”,积劳成疾,在建成的两年后去世。他所题额的“古紫阳书院”石坊,撰写的《古紫阳书院记》和《古紫阳书院续记》留存至今。曹文埴建的直庐、石鼓砚斋、带星草堂,多有藏书。他还亲手抄写了一批佛经

曹振镛(1755~1835),字怿嘉,号俪笙,文埴次子。乾隆四十六年(1781)进士,官至军机大臣、太子太傅。历任《会典》、乾嘉两朝《实录》、《河工方略明鉴》、《皇朝文颖》、《全唐文》等御纂类书的总裁。著有《纶阁廷辉集》、《话云轩咏史诗》,辑《宋四六选》等。他家中建有云轩、话云轩、一罫轩、春草轩,除藏书外,还刻了一批其父曹文埴以及他自己的著作。

(3)程氏铜鼓斋。

程氏是清代徽州百年巨族,著名藏书家。

程振甲(1759~1826),字篆名,号也园,歙县人。乾隆四十九年(1784)召赐举人,授内阁中书,升吏部考功司主事,后与权臣和珅不合,遂告老还乡。程振甲精于词翰,尝聘请同乡经学家凌廷堪教授其子,凌殁后,又嘱子将凌氏遗著刊刻出版。程氏好收藏,家有“铜鼓斋”,藏有三代彝器不下千种,又多宋元明古墨。其子程洪溥,字丽仲,号木庵,进士出身,亦好古博学,又通金石学,一生承父志,尽力搜藏古籍和金石书画,曾聘请海宁白马寺僧人金石学家达受替他拓印家藏钟鼎彝器成册,辑有《木庵藏器目》1卷。

其他藏书家有:

程哲,歙县岑山渡人。家有“七略书堂”,收藏图书、金石、字画甚富,刻书多种。

汪洪度,家有“春草阁”,藏书颇富,著名的有宋版《六臣注文选》、明版《海录碎事》,后均流入清大内。

汪立名(~1703~),歙县瞻淇人。家有“一隅草堂”,藏宋元经说尤多,刻书多种。

方骞,歙县岩寺人。乾隆元年(1736)进士,积书几万卷。

黄修溥,歙县潭渡人。家有“黄山楼”,蓄书数万卷。

鲍倚云、鲍桂星(1764~1826)父子,歙县岩寺人。家有“清誉堂”,藏书颇富。鲍桂星亦是文学家、刻书家。

方椿,歙县岩寺人。蓄书万卷,皆手自雠校,考其得失,订其讹误。

吴墀,癖嗜抄书,家有抄本近千种。

此外,尚有吴瑞鹏、吴其贞、鲍雯、程弘志、许志古、程杏芳、黄启高、黄鼎瑞、胡庚善、鲍士贞、吴大冀、鲍康、汪宗沂、项源、程基、吴束三、程斯觉等亦都家富藏书,惜其各人具体藏书数量和藏书特色已无法考订。

2.休宁

姚叶,休宁荪田人。蓄书万卷。

叶良仪,休宁小东门人。家有藏书楼,贮书万卷。

戴震(1724~1777),休宁忠义里人。校勘学大家和考据学大师,四库征书时曾献书数种。

汪和,休宁汪村人。广蓄金石书画,商彝周鼎,杂置左右,日吟咏其中。

另有方塘、程洪绪、戴泰来、汪端闻、吴雯清、程应旄、程锡类等亦富藏书。

3.婺源

金均,婺源延村人。筑有读书楼,藏书数千卷。

潘士瀛,婺源桃溪人。家藏图书数千卷。

洪庭梅(1650~1732),家藏经史千余卷。

汪勋,婺源城西人。网罗群籍,收藏甚富。

齐彦槐(1774~1841)、齐学裘父子,婺源冲田人。精鉴古,工书法,收藏颇富,刻书多种。

又有朱烈、俞琪珖、程均、金鸿熙、董国英、程式、王应奎、朱钦爵、戴学鹏等,亦家富藏书。

4.绩溪

葛士光,绩溪市西人。藏书万卷。

葛士韬,家藏书甚富。

章策(1792~1841),绩溪西关人。积书至万卷。

胡澍(1825~1872),家有“长守阁”,藏书颇富。

胡嗣运(1835~1915),家传藏书3万卷。

5.黟县

程云翔(1769~1854),家有“敦和堂”,藏书7万卷。

俞正燮(1775~1840),藏书处为“四养斋”,藏书7万余卷。

汪文台(1796~1844),藏书数万卷。

又有胡德藩、程洪业、王以宽、舒之翰、胡积堂、汪鼎铭等均富于藏书。

6.祁门

倪望重(1834~1874)、倪启祐父子,家有“求我斋”,藏书150余柜,中多宋元旧本。后耗银万两建藏书楼。倪启祐增购大量近代图书,对族人开放。

以上列举徽州本地藏书家75人,其中歙县32人、休宁11人、婺源15人、绩溪5人、黟县10人、祁门2人。[20]

(二)徽州旅外藏书家

1.苏州

苏州府属下有长洲、元和、吴县、常熟、昭文和昆山、新阳诸县地。苏州是当时江苏的文化重心,在此侨寓的徽籍人士甚多,其中著名的藏书家及藏书楼有:

(1)朱之赤正气堂。

朱之赤(?~1686),字守吾,号卧庵,别号狂奴,休宁月潭人。或云明宗室之后,入清曾一度为南京朝天宫道士,后侨寓苏州。朱氏学问淹博,通天文术数,嗜藏法书名画和名人手写书稿,宋椠元钞轫橱充栋。家中建有“卧庵”、“正气堂”等藏书处。藏书中不乏精品,如明钱谷手抄影宋《西昆酬唱集》,康熙三年(1664)某月,毛扆、叶奕造访朱家,在榻上乱书中窥见此书,为之一惊。后为叶奕买去,冯班、毛扆闻讯而至,“仓忙索观,陈书于案,叩头无数,而后开卷,朗吟竟日,索酒痛饮而罢”。朱氏家藏的精品后来有不少流落到皕宋楼、天禄琳琅、滂喜斋、涵芬楼等处。

(2)徐乾学传是楼。

徐乾学(1631~1694),字原一,号健庵,原籍歙县,寄籍江苏昆山。康熙九年(1670)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充《明史》总裁官,后擢内阁学士,官至刑部尚书。曾奉命编纂《大清一统志》、《清会典》,任副总裁官。徐氏学贯古今,最精经史之学,著作繁富,为当时儒学名臣。徐氏酷嗜藏书,家中建有“传是楼”为藏书处,藏书数万卷,约7000余种,所藏宋元本据顾维岳考有429部,精品数量惊人。徐乾学卒后,传是楼藏书归其子徐炯继承。

徐炯,字章仲,官至直隶巡道,也和其父一样酷爱藏书,他不仅保存了其父的收藏,还有增加。徐炯死后,传是楼藏书逐渐散出。

徐乾学的大弟弟徐秉义(1633~1711),康熙十二年(1673)探花,官至吏部侍郎、内阁学士。其家建有“培林堂”,收藏图书3800种,有元版书多种。

徐乾学的二弟徐元文(1634~1691),顺治十六年(1659)状元,官至文华殿大学士、户部尚书。建有“含经堂”,藏书约5000种,有宋元本200余种,抄本尤多。

清初著名学者和藏书家万斯同在《传是楼藏书歌》中有诗专咏徐氏兄弟:

玉峰当代盛人物,君家昆弟真英杰
论才宇内原无双,积书寰内亦第一。(www.xing528.com)

(3)吴翌凤古欢堂。

吴翌凤(1742~1829),字伊仲,号枚庵,休宁商山人,侨居苏州。家贫而笃好典籍,孜孜搜书20年,储书12000余卷。吴氏一生穷儒,家无恒产,蓄书非常艰难,经常大量抄书,江浙一带有名的藏书家他都曾去借抄过。他自叙说:“迩年来传抄颇广,于吴则青芝堂张氏、滋兰堂朱氏、抱蜀轩王氏、甫里严氏,于浙则抱经堂卢氏、知不足斋鲍氏、拜经楼吴氏,俱不吝以善本相饷,早夜矻矻,遂成目眚。近惟督门徒馆竟或出资请人书之。”吴氏抄书双目长满了白翳,遂出资请人抄。他的同乡好友、著名藏书家吴骞说他家贫好书,手抄秘册极多,吴氏亦常和他互相传录。石韫玉在为其所撰的墓志铭里赞他:“获一未见之书,必手抄,所抄书盈笥箧,皆雠校精核,无一讹字。”另一同乡潘曾沂赞他:“生平喜蓄卷帙,爱惜如护头目。老见异书,虽病必起,殚力抄写,夜尽一烛为率,精致完整,冠诸收藏家。”吴氏抄写质量很高,在当时很有声誉,因他以苦为乐,故特将藏书之处命名为“古欢堂”。

吴氏中年曾应湖南巡抚姜晟之聘,主讲浏阳南台书院,后又游于楚中,晚年返家,不料旧藏书籍已散佚过半。然吴氏达观安命,继续抄书,直至逝世。其子吴宝芾(晋斋)谨守家藏,但后来藏书仍然散佚,黄丕烈所得最多,吴骞、鲍廷博、陈鳣亦有所藏。

(4)吴蔚光梅花一卷楼。

吴蔚光(1743~1803),字悊甫,号竹桥,又自号湖田外史,休宁人,寓居昭文(今江苏常熟)。乾隆四十五年(1780)进士,选庶吉士,分校四库馆,散馆改礼部主事,后因病归养。为学专古文,诗词最为擅长。家中建有藏书楼,因得到王冕(元章)的《梅花长卷》,故名之为“梅花一卷楼”,收藏图书万卷。另建有“古金石斋”,专门收藏金石书画。

汪谷,休宁汪村人,寓苏州。收藏之富几与项元汴相埒。

吴铨,歙县璜源人,居木渎,璜川书屋主人,蓄书数万卷。

潘祖荫,歙县大阜人,居吴县。滂喜斋主人,收藏金石古籍甲于吴下。

此外,尚有江声、朱继譻、孙原湘、戴远等人,亦富藏书、多善本。

2.杭州

杭州自南宋以降便是私家藏书汇集之地。丁申在《武林藏书目》中说:“武林为浙中首郡,天水行都,声名文物,甲于寰宇。士多好学,家尚蓄书,流风遗韵,扇逸流芳。”同时,丁申在书中还列举了杭州几十位藏书家,其中有数位就是徽籍藏书家。

(1)姚际恒好古堂。

姚际恒(1647~约1715),字立方,号首源,歙县人,侨居杭州。少年时博览群书,后专研经学,精于考证。敢于批评前人不敢怀疑的经书,与崔述同为清代经学大师中的怀疑派。50岁后,摒绝人事,闭户著述,历时14年完成《九经通论》170卷,著有《庸言录》,末附《古今伪书考》,考证详细,是一部辨伪目录,开启清代的辨伪之风。

姚氏家有“好古堂”,为藏书之所。收藏图书约1500种,宋版15种、元版8种。又有“海峰阁”,收藏金石书画甚富。

(2)汪宪振绮堂。

明末黟县宏村汪元台经营盐业,迁居杭州,至汪宪(1721~1771)时已成名门望族。汪宪擅长经学,亦精通诗文。又极喜藏书,建有“振绮堂”为藏书之所,遇有善本,求购不惜价钱,当时杭州的藏书楼,只有赵昱小山堂和吴氏瓶花斋堪与其家相埒。

(3)汪沆小眠斋。

汪沆(1704~1784),字西灏,号槐塘,歙县槐塘村人,后定居钱塘(今浙江杭州)。少聪颖,曾受学于著名学者厉鹗。乾隆十二年(1747)举博学鸿词。工诗文,与杭世骏齐名。家有书屋名为“小眠斋”,收藏书籍500余种。曾纂修《浙江通志》、《西湖志》等书。自著有《槐塘文稿》、《汪氏文献录》、《新安纪程》等十数种。

特别需要提出的是吴焯之“瓶花斋”、汪启淑之“开万楼”、鲍廷博之“知不足斋”、吴骞之“拜经楼”均是清代全国著名藏书楼,后面有专门介绍,此处从略。

此外还有汪由敦、汪继昌、吴颖芳、金芬、朱恭寿、董炼金,亦是杭州小有名气的藏书家。

3.嘉兴

嘉兴府属有嘉兴、嘉善、秀水、平湖、桐乡海盐等县地。清代也是藏书家荟萃之地。其中徽籍藏书家藏书楼有:汪森“裘杼楼”、金檀“文瑞楼”、陈昂“承雅堂”等。此外尚有陈维岳藏书2万卷。

陈昂,字书厓,休宁人。旅居秀水。官至同知,家有藏书楼名“承雅堂”,藏书甲于一方,所藏多宋元旧本。

汪氏、金氏均是承沿数代的藏书世家,后有专节介绍。

4.扬州

扬州在清初属于江南省,和徽州同属一省。扬州徽商最多,徽商藏书也最多、影响最大。

(1)郑侠如丛桂堂。

郑侠如,字士介,号俟庵,歙县人。祖景濂、父之彦均业盐于扬州,遂寓居于扬。侠如为崇祯十二年(1639)副贡,授工部司事,入清后辞官居家,建有“休园”,集楼台亭阁之胜,为清初扬州名园,园中建有“丛桂堂”为其藏书处,藏书极富。其时名人文震孟、徐元文、董其昌等常往来其家,为其题跋图书,整理古籍,著名学者兼大藏书家黄宗羲亦曾向郑家借抄珍本秘籍。

(2)张潮诒清堂。

张潮(?~1695),字山来,号心斋,歙县人,其父张习孔顺治乙丑(1649)进士,官至刑部郎中,山东督学佥事,侨居扬州。张潮,康熙初年岁贡士,授翰林院孔目(管理图书的官员)。张氏好学能文,广交天下名士,所著小品杂剧影响很大。家中建有“诒清堂”。张氏在所刻《昭代丛书》自序中说:“仆赋性迂拙,于世事一无所好,独异书秘籍,则不啻性命以之。”又在所刻《檀几丛书》自序中说:“天下非无书可读之为难,而聚书为难;非徒聚书为难,而聚而传之为难。”张氏一生专注于藏书,同时,因他管理翰林院图书,得以综观博览,从而编刻了《檀几丛书》、《昭代丛书》两部大型丛书,保存了清前期的大批文献资料。

张潮还是一位多产作家,著作有数种,其中《幽梦影》是一部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盛誉的散文集。张氏又是一位出版大家,以新安诒清堂、霞举堂号刊行了大批图书,广为流布。

(3)程梦星筱园。

程梦星(1679~1755,一说1678~1747),字午桥,号香溪,歙县岑山渡人,其家业盐大富,寓居扬州。程梦星康熙五十一年(1712)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后以亲丧归养扬州,不复出仕。与当时名彦多所交往,天下文人名士频至其家,诗酒之会,风雅一时。程氏曾主东南诗坛数十年,自身颇有诗名,著有诗集《今有堂集》附《茗柯词》、《香溪集》1卷,还有《程午桥集》等及《李义山诗集笺注》、《平山堂志》,程氏还编印了《江都县志》32卷附《舆图》1卷、《两淮盐法志》16卷、《图》1卷等。

程梦星既好文,又豪富,家里建有“漪南别墅”,专门接待文友,吟诗论学。又另建有“筱园”,专藏图书字画。还聘请文士方世举、韦谦恒等对家藏图籍进行整理鉴别校勘,请鉴赏家张鉴鉴定书画。而且还刊刻了一批著作。

(4)黄氏兄弟藏书。

黄履晟(约1684~1753),字东曙,号晓峰,又号退庵。二弟履暹、四弟履昊、六弟履昴四兄弟,歙县潭渡人。业盐致富,皆寓居扬州,时人称之为“四元宝”。

黄氏兄弟家资豪富,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构园林、蓄典籍、校刻书。履晟家藏书刻书处有“趣园”、“易园”和“槐荫草堂”。曾以千金购书一卷,尝校刻《太平广记》500卷、《三才图会》160卷、《水经注》40卷、《山海经》18卷等,是乾隆前期重要的藏书刻书家。二弟履暹,字仲升,号星宇,家有“十间房花园”,亦校刊有《圣济总录》200卷和《叶氏指南》。四弟履昊家有“容园”、六弟履昴家有“别圃”,皆为扬州名园。黄履昊刻过《御制耕织图》和《御制耕织图诗》,皆精美。

(5)江氏藏书。

旅居扬州的江氏有多人藏书。江春(1721~1789),字颖长,号鹤亭,歙县江村人。祖父江演、父江承瑜皆以业盐侨居扬州。江家至江春时已为扬州巨商,乾隆时被推为两淮商总,授布政使衔。江春富埒王侯,一掷千金,曾捐金30万两。乾隆六下江南,两次亲临江家,从而获得“以布衣上交天子”的殊荣。

江春家中建有“康山草堂”、“秋声馆”、“随月读书楼”,皆为扬州名园。康山草堂收藏极富,其中就有宋版《古玉图谱》及元版《周易会通》。江春工诗善画,诗名与程梦星齐名。又喜广结天下名士,与杭世骏、钱陈辟、曹仁虎、蒋士铨金农、陈辛、郑燮、黄裕、戴震、沈大成、江立、吴烺、金兆燕等常相唱和。江春子江振鸿,从弟江昉,侄江振鹄、振鹭,皆一门风雅之士。

江昉,字旭东,号砚东,候选知府,家有“紫玲珑馆”,收藏文物图籍甚多,师兴化陈晋,友任大椿、齐召南、厉鹗、王又曾。工词,其作品意境清远,与宾友和其兄江春联吟觅句无虚日。子江振鹭,能诗,亦好收藏,有其父之风。

另有江氏族人江立(字玉屏)、江士相(字得禄)、江观涛(字绎堂),均为歙县江村人,盐商出身,均喜藏书。江士相还精于鉴别书画古器。江观涛平生嗜藏清人诗作,收藏清人诗集有2200种,可谓专藏。

扬州的江村人还有江恂、江德量父子,江恂官至徽州知府,家藏图书和金石书画甲于江南。其子江德量乾隆四十五年(1780)进士,官至江西道御史,能守家藏,又多蓄精本,家有藏书处“蟫藻阁”。江恂兄江昱也好藏书,家有“凌寒竹轩”藏书楼,拥书万卷。

(6)鲍志道安素轩。

鲍志道(1743~1801),字诚一,号肯园,歙县棠樾人。自曾祖起即经商,至志道时家道中落。志道初从学徒做起,后独自经营成为巨商,被推为两淮商总。鲍氏豪富时,曾多次在家乡捐款,曾捐银3000两修紫阳书院,又捐银8000两助山间书院修复。鲍家建有“安素轩”,不惜重金收藏图籍和文物。其弟鲍方陶亦喜收藏。志道长子鲍漱芳(1763~1807),字惜芬,继父职为两淮商总。又因为捐饷有功,升为盐运使。漱芳能继父志,风雅好古,极力搜藏晋唐至明代各书法大家的真迹和早期拓本,计有唐8册、宋22册、元24册、明8册,汇刻为《安素轩法帖》,事半而殁。其子鲍均兄弟继之,于道光九年(1829)夏完成。费时30载。原刻石现藏扬州市博物馆。1985年,鲍氏后人将家传拓本捐献给了安徽省博物馆。

鲍志道的次子鲍茂勋官至通政使,亦有父兄之风,慷慨好施,曾捐银千两给紫阳书院,家藏书画名迹亦甚多。

(7)巴慰祖藏书刻印。

巴慰祖(1744~1793),字予籍,号隽堂,歙县渔梁人,居扬州。家庭富有,从小就喜好刻印,为歙中“四子”之一。家中藏钟鼎款识秦汉石刻甚多。范寿金在《抱经楼藏书志序》中称其一生无他好,唯殚精古书画,以是家仅中人赀,而聚古籍旧图至值数千金。其子巴树谷,亦工刻善画,继续搜藏钟鼎款识、汉唐名刻等古器古物,虽断缣零纸亦珍同如其父。

(8)黄奭汉学堂。

黄奭,字古源,歙县人。祖父黄筠(字个园),是道光间两淮盐总,遂寓居扬州,入甘泉籍。黄家建有“汉学堂”、“知足斋”以藏书刻书。黄奭精通经史,尤擅小学,一生致力搜集遗佚,辑校刊刻古书。他共刊刻了9种丛书:《尔雅古义》、《通纬》、《子史钩沉》、《汉学堂经解》、《汉学堂丛书》、《汉学堂知足斋丛书》、《知足斋丛书》、《清颂堂丛书》和《高密丛书》,计613种,保护了一批有价值的古籍。

重要的还有马曰琯、马曰璐“丛书楼”,程晋芳“桂宧”,将在下节介绍,此处从略。

尚有汪中、汪喜孙父子,黄德熙、吴绍浣、程谦、程邃、洪莹、方鼎锐、张绎等,亦都是在扬州的徽籍藏书家。

5.其他地区

除苏、杭、扬州和嘉兴四地之外,其他地区较著名的徽籍藏书家有:

(1)李绂紫藤轩。

李绂(1673~1750),字巨来,号穆堂,歙县临河人,寓居临川(今江西抚州)。康熙四十八年(1709)进士,入词馆,授编修,累官户部侍郎,内阁学士。纂《八旗志书》,杜门著述8年成书。学界尊称其为“穆堂先生”,对有关古史疑义对答如流。家有藏书楼名“紫藤轩”,搜购收藏古籍5万卷,并加以校勘。著有《朱子晚年全论》、《阳明学录》、《陆子学谱》、《穆堂类稿》、《续稿》、《别稿》等。

(2)毕沅经训堂。

毕沅(1730~1797),字硋蘅,一字秋帆,自号灵岩山人。原籍休宁闵口,后迁居江苏镇洋。乾隆二十五年(1760)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历官陕西巡抚、河南巡抚、湖广总督等职。毕沅淹通群籍,于经史、书画、小学、金石、诗文、地理之学无不贯通,著作等身。乾隆四十五年(1780),乾隆帝为其御题“经训克家”。毕沅特建御书楼,命名为“经训堂”,藏书极富。《弇山毕公年谱》记载他:“性恬淡,无他嗜好,独爱鉴别名人手迹,凡晋魏以来法书名画秘籍秘简及金石之文,抉剔搜罗,吴下诸藏家群推第一。”藏书应在20万卷以上。

毕沅的弟弟毕泷,也是著名的藏书家,有藏书处名“广堪斋”,藏品中多宋、元、明珍品。

此外尚有:胡德琳,字碧腴,先世为休宁人。因其父行商于广东,遂定居于临桂(今广西桂林)。乾隆十七年(1752)进士,官至登州知府,署山东粮储、洛东泰武登莱青各道事。后掌教曹州书院。其一生以振兴文教为己任,历官各地,皆招集当地名流编纂方志图经,如洛阳、历城、济宁、东昌各府县志乘,皆由其主持纂订。著有《西山杂咏》、《东阁闲吟》、《书巢尺牍》、《燕贻堂诗文集》等。胡氏喜读书,嗜收藏,每到一地,都尽力搜购,满房间都是书。

汪与图,字河符,歙县澹淇人。官至中书,侨居平江(今属湖南)。为人风流倜傥,好与名士交游,四方学者往来平江,常常住在其家。尤侗、彭定求、朱彝尊和他最为亲密。汪氏家财富裕,建有藏书楼名“一隅草堂”,藏书甚富。

姚胤华(1624~1667),歙县荪溪人,侨居娄县(今属上海市)。性嗜藏书,搜购约有数千卷。其子姚升、姚震,能继父志,收藏更多,建藏书楼保藏之。

黄之隽(1668~1748),字若木,号費堂,休宁高仓人,随父侨居华亭(今属上海市)。康熙六十年(1721)进士,授编修,官至福建学政,后被罢官。黄氏罢归之后,专以撰述、藏书为业,家藏20000余卷,其中杂书880余册。王中安曾为其题有“拥书万卷图”,赠诗曰:“万卷书随杖履还,至今手笔忆杨班。”

黄叔琳、黄登贤父子著籍顺天大兴;鲍廷爵居常熟,建“后知不足斋”藏书楼;洪亮吉寓居江苏阳湖,他们都是当时有名的藏书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