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徽州藏书文化与印刷技术的创新

徽州藏书文化与印刷技术的创新

时间:2024-05-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六节徽州印刷技术的创新对徽州藏书的带动印刷术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它的不断创新给中国的刻书、藏书事业带来一次又一次的革命。由此可见徽州(新安)地区对当时刻书及藏书事业的贡献。套版印刷是徽人对世界印刷技术的重大贡献。后经过毕昇发明泥活字、元王桢发明木活字,至明,徽州雕版印刷技术已相当精湛,又经过套版印刷、饾版、拱花的不断创新,至明万历年间徽州地区终于一跃而成为全国刻书的中心之一。

徽州藏书文化与印刷技术的创新

第六节 徽州印刷技术的创新对徽州藏书的带动

印刷术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它的不断创新给中国的刻书、藏书事业带来一次又一次的革命。与此相关,徽州地区的徽纸、徽墨和套版印刷都曾取得辉煌成就,对刻书及藏书事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早在五代时,徽州就已生产出质量在全国第一的“澄心堂纸”。罗愿《新安志·纸》记载说:“纸,李主澄心堂为第一。其物出江南池、歙二郡,今世不复作精品。蜀笺不堪久,其余皆非佳物也。”并且说明这种澄心堂纸“长者可五十尺为一幅,自首至尾,匀薄如一”。[20]当时,“澄心堂纸”作为贡品仅供封建统治者使用,后来南唐覆亡,宫中所藏数千幅“澄心堂纸”流落到北宋的一些诗人、画家文学家和刻书家手中。它们除被用于写诗绘画之外,还被用来制作成数部为历代藏书家们奉为至宝的“宋版书”。叶德辉书林清话》有“宋刻书著名之宝”一节,其中云宋版书中最珍贵的有三种:其一,“两汉书”;其二,《文选》;其三,《杜诗》,均为元代赵子昂松雪斋收藏。其中宋版《汉书》、《后汉书》,明代为大藏书家王世贞所藏,后归新安富人,钱谦益以一千二百金购得,后又售于门人谢象三,乾隆时流入内府。书上有乾隆帝御题:

雕镌纸墨,并极精妙,实为宋本之冠。

又《文选》23卷后亦有赵子昂就此书小行楷书跋云:

霜月如雪,夜读阮嗣宗《咏怀》诗,九咽皆作清冷气,而是书玉楮银钩,若与灯月相映,助我清吟之兴不浅。

另有王世贞跋云:

余所见宋本《文选》,亡虑数种,此本缮刻极精,纸用澄心堂,墨用奚氏。旧为赵承旨所宝。往见于同年生朱太史家,云得之徐太宰所,几欲夺之,义不可而止。

乾隆帝御题云:

此书董其昌所称与《汉书》、《杜诗》鼎足海内者也。纸润如玉,南唐澄心堂法也。字迹精妙,北宋人笔意。《汉书》见在大内,与为连璧,不知《杜诗》落何处矣。

通过以上诸条可知:其一,“两汉书”、《文选》、《杜诗》是宋版书之冠;其二,前二书用的是澄心堂纸、李廷珪墨,二者均出自徽州;其三,《汉书》的递藏过程中,在明代曾归新安富人,据《天禄琳琅书目初编》(卷二)记载,叶氏所提之“新安富人”乃是徽州藏书家黄正宾;其四,在中国藏书史上,嗜宋之风历久不衰,宋刻的精美之处正在于纸、墨和笔意,而宋刻中的至宝便是用澄心堂纸、李氏墨所刻之书。由此可见徽州(新安)地区对当时刻书及藏书事业的贡献。而上述宋刻三宝之一的“两汉书”明代归新安富人黄正宾收藏,由此亦说明当时徽州藏书的重要地位。

北宋时提倡佛教,歙县还生产一种专门抄写、印刷藏经的纸,名“金粟笺”。藏经的刻版大多亦出于徽州。[21]由此,也推动了佛教史籍的传播。南宋时,歙人潘谷又仿制出新的澄心堂纸,歙县、绩溪、休宁、黟县以及池州等地都能生产出上等的纸,当时统称“江东纸”。王安石在《再寄权子满诗》中叹道:“有钱莫买金,但买江东纸,江东纸白如春云。”据不完全统计,宋代时,歙州刻书50起、45种,其中亦有一批算得上是名刻本。

元时,徽州修谱之风开始盛行,元代之后徽州刻书、修谱长盛不衰,使徽纸的种类越来越多,反过来又促进了刻书业并进而推动了藏书事业的发展(包括家谱的刻印)。

徽墨比徽纸的名气还要大,五代时“澄心堂纸”、“李廷珪墨”皆为瑰宝。据记载,李廷珪墨,“其坚如玉、其纹如犀”,至宋宣和年间,已获“黄金易得,李墨难求”的盛名。自宋以降,徽州制墨高手代有人出,一直为皇帝生产贡墨。徽州的刻书业在明代发展很快,达到鼎盛,固然有政治、经济、文化的因素,但徽纸和徽墨的优质和就便利用应该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条件。

套版印刷是徽人对世界印刷技术的重大贡献。我国著名版本目录学家王重民先生在他的力作《套版印刷术起源于徽州说》一文中认为,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歙人程大约滋兰堂刻的《程氏墨苑》、万历三十四年(1606)的彩印本《风流绝畅图》,是我国套版印刷术生产的代表作。郑振铎先生也认为:“《程氏墨苑》施彩者近五十幅,多半为四色、五色者。此书各彩图,皆以颜色涂渍刻板上,然后印出;虽一版而具数色。后来诸彩色套印本,盖即从此变化出。”又曰:“我人谈及彩色套版,每不知其起源于何时,得此书,则此疑可决矣。”[22]套版印刷术在徽州诞生后,很快就传播到金陵、吴兴、苏杭等地,大大提高了图书的印刷质量,为藏书家增加了新的收藏种类。

明末,休宁人胡正言又在前人套版印刷的基础上创造了“饾版、拱花印刷术”,对印刷技术进行创新,并创作出不朽之作《十竹斋笺谱》和《十竹斋画谱》,这两部彩色套印巨制,是誉满全球的佳作,在我国雕版印刷史上堪称空前,独步古今。郑振铎先生在《坊中得书记》中说:“余收集版画书二十年,于梦寐中所不能忘者,唯彩色本程君房《墨苑》、胡曰从《十竹斋笺谱》及初印本《十竹斋画谱》等三伟著耳。”可见评价之高。

雕版印刷的发明大致是在隋末唐初,徽州大约在唐中晚期开始使用。到宋代,迅速得到推广运用,士人得书大为方便,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前手抄获得图书文献的状况。后经过毕昇发明泥活字、元王桢发明木活字,至明,徽州雕版印刷技术已相当精湛,又经过套版印刷、饾版、拱花的不断创新,至明万历年间徽州地区终于一跃而成为全国刻书的中心之一。所刻经史子集教育类图书、丛书,以及插图小说、传奇、戏曲、商业用书、乡贤著作、医书、家谱等,数量非常之多。为儒商、士子们提供了极为便利的藏书条件。同时,相应增加的众多的书坊也使图书流通方便快捷,这些都对徽州藏书业的发展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

【注释】

[1]转引自鲍义来《徽州工艺》,第19页,安徽人民出版社,2005。

[2]邓广铭:《关于宋史研究的几个问题》,载《社会科学战线》1986年第2期。

[3]罗愿:淳熙《新安志·风俗》卷一。(www.xing528.com)

[4]周晓光:《新安理学》第二章《新安理学的形成》,第18页,安徽人民出版社,2000。

[5]虞集:《道园学古录·跋济宁李璋所刻九经四书》。

[6]程曈:《新安学系录》卷一三《程提举墓志铭》。

[7]姚翁望:《文物工作三十年的回顾与前瞻》,载《安徽文博——建馆三十周年纪念刊物》,第9页。

[8]嘉庆《黟县志》卷十六。

[9]谢肇淛:《五杂俎》卷四。

[10]李澄之:《淮鹾备要》卷下。

[11]民国《歙县志》卷一。

[12]绩溪《西关章氏族谱》卷二六《例授儒林郎候选布政司理问章君策墓志铭》。

[13]《休宁率东程氏家谱》卷一一。

[14]康熙《休宁县志》卷六。

[15]嘉庆《黟县志》卷一五。

[16]王廷元、王世华:《徽商》,第426页,安徽人民出版社,2005。

[17]﹝荷兰﹞宋汉理据弘治《徽州府志》卷六《选举志·科举》统计出宋代徽州中进士者620人。李琳琦根据道光《徽州府志》卷九《选举志·科目》统计出宋代徽州中进士者783人。

[18]光绪婺源乡土志·风俗》。

[19]李琳琦:《徽州教育》第六章《明清时期徽州的科举与仕宦》,第160页,安徽人民出版社,2005。

[20]民国《歙县志·杂记·拾遗》卷十六。

[21]穆孝天、李明回:《中国安徽文房四宝》,安徽科技出版社,1983。

[22]《西谛书话》第312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