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徽州藏书文化:宗族社会的推动效应

徽州藏书文化:宗族社会的推动效应

时间:2024-05-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五节徽州宗族社会对徽州藏书的推动徽州是中国宗族制度最为完备、宗族势力最为强盛的地区之一。由于徽州地区山重水复的自然阻隔,受外界战乱的影响较少,所以社会较为安定,中原文化在此得到了充分发育,宗族制度也得到充分发展。宋代以降,程朱理学在其故乡徽州影响至大,宗族伦理被提到“天理”的高度。朱熹亲订的《家礼》等书,被徽州人奉为宗族行为的指南,徽州的宗族组织发展更加严密,宗法制度更加完善。

徽州藏书文化:宗族社会的推动效应

第五节 徽州宗族社会对徽州藏书的推动

徽州是中国宗族制度最为完备、宗族势力最为强盛的地区之一。

徽州的宗族有两个来源,一个来源于土著的山越人;另一个是外来移民,徽州的大姓几乎都是从外地迁移而来的。其迁移的原因主要有两种:一是因为被朝廷派往徽州出任地方官员,爱上此地的山清水秀、风景绮丽而留居于此;另一种是因为逃避中原战乱而迁徙于此。徽州大姓避乱入迁时期主要是汉末建安之乱、晋末永嘉之乱和唐末黄巢之乱三个阶段。据明程尚宽的《新安名族志》载,从汉至宋,相继迁入徽州的名族有88个宗族,这些迁入徽州的中原“衣冠巨族”带来了浸透着宗法思想的中原正统文化和先进技术,从而使徽州宗族社会风俗“益向文雅”。

由于徽州地区山重水复的自然阻隔,受外界战乱的影响较少,所以社会较为安定,中原文化在此得到了充分发育,宗族制度也得到充分发展。(www.xing528.com)

宋代以降,程朱理学在其故乡徽州影响至大,宗族伦理被提到“天理”的高度。朱熹亲订的《家礼》等书,被徽州人奉为宗族行为的指南,徽州的宗族组织发展更加严密,宗法制度更加完善。清人赵吉士在《寄园寄所寄》中这样描述道:“新安各姓,聚族而居,绝无一杂姓掺入者,其风最为近古,出入齿让,姓各有宗祠统之。岁时伏腊,一姓村中,千丁皆集,祭用文公《家礼》,彬彬合度。父老尝谓,新安有数种风俗胜于他邑:千年之冢,不动一抔;千丁之族,未尝散处;千载之谱系,丝毫不紊。主仆之严,数十世不改,而宵小不敢肆焉。”族谱、祠墓和族产,成为宗族尊祖、敬宗、睦族的三大要素。按照朱子伦理思想制定的族规宗法成为至高无上的规范。各宗族大姓人丁繁衍,日渐形成“聚族成村,尊卑有序”的制度。

尤为重要的是,移住徽州的中原大族一直秉承诗礼治家的传统,重文重仕,自宋代起他们就抓住了朝廷科举改革的机遇,纷纷培养宗族子弟获取科举成功,从而使宗族势力得以不断扩张,“尚文重教”成为徽州宗族的优良传统。赵汸在《商山书院学田记》中指出:“新安自南迁后,人物之多,文学之盛,称于天下。当其时,自井邑田野,以至于远山深谷,居民之处,莫不有学、有师、有史书之藏。”明清时期,徽州大族“以才入仕,以文垂世”者越来越多,出现一派“人文郁起”的兴盛局面。

自明代中叶起,徽州宗族又抓住第二次机遇,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经商致富,徽商崛起。入清以后,徽商更是雄霸天下,这些致富后的宗族商人和科举入仕的宗族官宦,在“亢宗”、“大族”的宗法思想和观念的指导下,对建祠堂、修宗谱、办学校等公益事业的投入,从不吝啬,因而使徽州宗族日益繁荣发达,徽人的文化素养不断提高,以振兴宗族为宗旨的宗族教育(含宗族教化)越来越受到重视,因而大大地促进了徽州宗族藏书文化的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