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真实需求:富裕的定义与选择

真实需求:富裕的定义与选择

时间:2024-05-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真实的需求有什么东西可以或应该来替代这金犊?到目前为止,富裕主要由尽可能多的物质财富组成,在这种方式结束之后,人们还有一个很接近的选择,就是尽可能少地追求财富,即遵循这一格言:“富有并不是拥有很多,而是需求很少。”这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正如每个人的特点都不同,绝不能一刀切地统一对待所有人的需求。

真实需求:富裕的定义与选择

真实的需求

有什么东西可以或应该来替代这金犊(1)?尽管它要求西方工业国家几代人作出很大的牺牲,但同时也促使人们大量付出,并给生活带来了意义。在今后几年乃至几十年中,西方社会将会集中探讨这个替代金犊的问题。人们将在一段时间内试着像目前这样继续进行,但会渐渐意识到这一趋势无法避免,然后得出令人沮丧的结论:建立在经济增长基础上的富裕水平在21世纪很难再提高了。受环境、自然和人类自身能力所限,财富蛋糕只会慢慢变大,而几十亿人的胃口却在迅速增长,并且会继续增长。西方人只能为已经取得的成就感到高兴,也许还能再稍微作些调整,但一个新的金犊却无法产生了。

近年来越发明显的趋势是,这种建立在经济增长基础上的富裕形式已经成了历史,它随着20世纪的过去而结束了。21世纪的富裕有不同的形式,尽管它也包含着重要的物质因素,但其富裕水平不会高到足以维持目前的经济和生活方式,它将更多地体现在更高标准的非物质层面上,这也会迫使人们改变现有的思维方式以及传统的感觉世界。之前留下来的思想遗产都已经消耗殆尽,即使目前有用的内容也会变得无用武之地,新鲜的事物、未经尝试的事物会取代它们的位置。这将是一个实验性的时代,人们会有失败也会有成功。西方社会必须为此作好思想准备。

但西方社会必须尽快回答这个问题,即对它来说,今后的富裕应该是怎样的。到目前为止,富裕主要由尽可能多的物质财富组成,在这种方式结束之后,人们还有一个很接近的选择,就是尽可能少地追求财富,即遵循这一格言:“富有并不是拥有很多,而是需求很少。”这不是在拐弯抹角地呼吁人们放弃物质追求,因为人们如果将生活按照“需求很少”的方式进行调整,就意味着不但没有放弃什么,还有时间和力气去做其他的事,从而不会把自己的精力与物质财富捆绑在一起。大多数这样做的人都得到了积极的体验,有时甚至有一种被解放的感觉。进入无物质需求的世界在很多宗教文化中都有重要的意义,很多人希望偶尔能过一种“简单的生活”,其实也是在渴望这种被解放的感觉。

那人们到底需要什么呢?这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正如每个人的特点都不同,绝不能一刀切地统一对待所有人的需求。但大多数人完全说不出来他们需要什么(仅限于个人需求),也说不出来他们能轻松放弃什么。年轻时,那些他们认为有需要的东西是被别人强加的,自己没有机会去发现到底需要什么。这就如同人们在小时候开始吃掺了添加剂的食品,不管味道是甜、是咸,还是“加重口味”,都品不出那些有细微差别、精致的原味食品的味道了。对他们来说,只有简单的“好吃”和“不好吃”之分,他们要用很多年时间重新掌握口味上的区分能力,有人甚至一辈子都学不会。这个恢复过程很长而且艰难,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

人们必须经历一个与之相似的过程,那就是对大量消耗财富和商业服务的方式进行调整。人们起初也不知道有没有消费需求,但他们的消费行为,即消费“什么”和消费“多少”,使他们养成了这种习惯。人们就像被设计出来的产品,本来可以有其他的特点。所以,谁要是不想被别人设计出特点,就必须自己来决定:我的精力、时间和生活都用来干吗了?对于我来说,什么是重要的?在我看来,这种或那种物质财富和社会地位有多少价值?而且人们首先要决定“哪些对自然、环境、人类和社会的危害,我可以为了物质上的富有而接受”。只有成熟地思考这些问题,并诚实作答,才能成为有独立行动能力的消费者。目前这类消费者还很少,但21世纪时这种情况一定要有所改观。

值得探究的问题是:为什么在西方工业国家和越来越多的国家中,人们对于大量消费的看法出乎意料的一致,即使这会影响甚至破坏人类生存的基础?表面上看,主要是人们庸俗的想法,消费超过必要和有益的数量可以带来欢乐、乐趣、兴致,还能给予他们地位和威望,并显示出自身的影响力和权力——你们看,我什么都能做到!

但许多人肯定没意识到,隐藏在这背后的是这个社会专注于增长和财富增多的“宗教”。社会的目标在于产生并消耗最大限度的物质财富和商业服务,如果没有这种大量的生产和消耗,人们的本质就会改变,就不会是现在的样子。所以人们对消费主义、“消费暴政”或营销过度的打击都没有太大意义,这些只是“消费社会”这头驴子身后的袋子(2),消费社会存在的基础是尽可能无限地消费,但这永远都实现不了,于是这一基础就成了无本之木。西方社会想要尽可能长久地停留在无限消费的幻影里,所以个人是否真正有需要的问题便退居其次。

因此,对于西方社会来说,专注于物质、大量财富和大量消费很重要,这样就会比其他社会,比如那些将艺术、博学、正直、才智教育作为目标的社会更公平、更民主。这看上去似乎并不合理,但西方人在收入和财富上的差别非常大,有时甚至大得夸张,所以“要求社会公平”是西方社会为物质上的公平找到的借口,而且这比要求相同的艺术创作或相同的博学更合理。业余玩彩票的人能在物质财富方面有所提高,由洗碗工变成百万富翁的人也大有人在,但中等才智的人有一天变得能力高超、半吊子发展成高手的情况却很少见。在商场或超市里,消费者的差别都很小,大的差别产生在较大的环境中。比起非物质方面的内容,人们更希望消除物质上的差别,所以政府以及整个社会都为此付出了努力,人们想要维持物质上巨大财富的表象。(www.xing528.com)

但在21世纪,这种方式将彻底消亡,因为传统的社会模式、经济模式、生活模式的基础正在减弱,人们不能再躲在财富大山背后或用钱来解决所有问题,而且必须辨别到底什么重要以及今后如何获得财富。那些成功、博学、富有以及那些能看得更远、研究得更深的人要最先作出决定,他们的第一步可以迈得很小,可以摸索着前进,然后就要勇敢地大步向前。

以下是用来练习的题目:如果德国总理在国际会议上多次穿着相同的礼服,这值得成为人们议论的话题吗?一位女性穿相同衣服的频率该是多少?如果富人有时在二手店里打听价格,这有损形象吗?汽车必须要那么大的气缸吗?那些远途旅游的人应该比前往近郊度假地点的人得到更多的赞扬吗?

这些问题的答案会影响公众的意识。如果在一次家长会上,有两位家长站起来说觉得这次班级郊游太贵,而且这两位家长的经济条件比较好,那么其他家长也会表示支持,因为他们只是在等着有人带头。在很多场合下,还存在着由之前的财富观念所形成的标准,但在21世纪人们要去作出改变。比如一位勇敢的女士将城区内大量旧书包收集起来,用卡车运到巴基斯坦。但为什么是巴基斯坦呢?在德国,人们也要试着将旧书包送给较贫困的人。当然这里要有一个人先接受,然后接受的人才会越来越多。目前,使用旧物品还没有蔚然成风,只有穷人和有兴趣的人才会去组装阁楼里祖辈传下来的家具,大多数人把它们堆在大件垃圾中,似乎不久以后它们能在东部邻国重新流行起来。

还有,屋子外墙要每隔多久重新粉刷一次?那些频繁将房屋按最新样式粉刷的人非常辛苦,因为他们还要去偏远的国家旅游,只是为了体验古老、原始和真实的魅力;几十亿吨正在变质的食品放在西方人的冰箱冷藏柜里——一定要有所准备!人们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有访客突然到来;而基督教圣诞节的采购季,简直就是一场非基督式的物质大战。就算礼物大山比以前低了半米,人们又能有什么损失?

人类应该按照自己认为对的方式去生活,比如粉刷房子、填充冰箱、购买圣诞礼物等。如果物质财富在未来没有增长,甚至可能减少,人们不应该感到吃惊,更不应该去抱怨——这些在过去已经被程式化。今后经济可能增长,可能停滞,也可能衰退,国内生产总值数值可能提高,也可能降低,但大众的物质富裕水平只可能朝着一个方向发展——下降。很多人感觉不到这一点,因为目前还有大量缓冲,当然这种下降也不会发生在所有人身上,但面对富裕水平下降时必须勇敢地迈出大步。

【注释】

(1)在宗教中,“金犊”是财富的象征。——译者注

(2)德国有句谚语:“打的是袋子,指的是驴。”意为指桑骂槐,此处作者引用是为了指出“对消费主义、消费暴政或营销过度的打击”都不是实际的关键所在。——译者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