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被苛求的社会:德国雇员的退休愿望和精神类药物使用情况

被苛求的社会:德国雇员的退休愿望和精神类药物使用情况

时间:2024-05-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被苛求的社会这是被苛求的人类、制度和社会。在德国,每个雇员平均要花费一个半小时时间用于在办公地点和住宅之间的往返。如果调查德国雇员最想在什么年龄退休,他们希望的年龄平均在61.1岁,而整个社会的人们则希望在法律规定的65岁退休,只有极个别人持不同意见,希望67岁退休。德国4000万雇员中,有80万人依靠按时服用精神类药物来维持日常的工作,有200万人会偶尔服用,有800万人认为必要的时候需服用这些药物。

被苛求的社会:德国雇员的退休愿望和精神类药物使用情况

被苛求的社会

这是被苛求的人类、制度和社会。想要证明这一点,只需去体验任何工业国家、任何大城市每天上下班时段的交通系统:人们在市郊铁路里拥挤着,主要的街道堵塞,列车有时延误。在德国,每个雇员平均要花费一个半小时时间用于在办公地点和住宅之间的往返。2002年,2/5的职员至少有20千米的上下班路程,1/7的人至少有60千米,此外还有使用公共交通的乘客。只有少数人觉得这种每天的往返不是什么坏事——他们把这当成消遣,但对大部分人来说,这种往返极大地影响了他们的舒适生活,因为这一负担是失业者和残疾人才有的。但人们想不出什么方法来改变现状,社会就是这样组织运行的。

在到达办公地点之后,很多人面对每天要做的工作也提不起精神来,满心期盼着下班和周末,从周四中午便开始打算,想赶紧离开这个工作“磨坊”。如果调查德国雇员最想在什么年龄退休,他们希望的年龄平均在61.1岁,而整个社会的人们则希望在法律规定的65岁退休,只有极个别人持不同意见,希望67岁退休。大部分人觉得65岁和67岁这两个退休年龄都有些晚,但因为没有其他选择,才不得不接受65岁退休这一年龄规定。

很多人在工作中颇感压力,他们感到疲惫、乏味甚至筋疲力尽。德国4000万雇员中,有80万人依靠按时服用精神类药物来维持日常的工作,有200万人会偶尔服用,有800万人认为必要的时候需服用这些药物。另外,还有一些人在工作中或工作后要靠大量饮酒来减轻压力。

但精神类药物、酒精甚至冥想练习(1)都是不够的,压力过大的人表现为饮食失调,有恐惧、强迫或抑郁症状,并为此饱受折磨。根据技术疾病保险公司的调查,2006年在其公司投保的人中,7.2%的雇员患有抑郁症,4.6%的人有严重的心理负担,8%的人有身体形式症。其中女性患病人数相对较多,几乎是男性的3倍,通常的解释是女性更多承受了来自工作、家务和家庭多方面的负担。目前因压力过大而需要治疗的人其数量呈跳跃式增长,越来越多的人在职业、个人或者其他方面遭遇失败。

与这些失败的人相反,社会上还有很多非常成功的人。这些人年轻、健康、受过良好教育、吃苦耐劳或内涵丰富。他们坚持不懈地善用各种可能性,西方社会也给了他们前所未有的机会。他们可以从事有趣而且能获利的工作,可以积累物质财富、扩充自己的知识,也可以去环球旅行并建立起各种联系。这些人渐渐生活在自己的圈子中,不仅远离了那些明显失败的人,也或多或少地摆脱了介于失败和成功之间的大多数人。

目前,对这些介于失败和成功之间的人还没有明确的社会定义,但实际上他们在所有西方工业国家中已经失去了自身存在的意义。因为在专注增长和物质财富增多的社会中,存在的意义是通过经济方面的发展水平来定义的,是通过收入来衡量的。这表明西方社会就像离心泵,将其组成元素从中间位置分离到边缘。也就是说,20世纪80年代中期,德国还有将近2/3的人属于中等收入阶层(2),约16%的人属于高收入阶层,足足20%的人是低收入阶层。但20年之后的现在,高收入阶层明显高于20%,而低收入阶层则超过了25%,相应地中等收入阶层只占到一半,并有不断减少的趋势。由此看来,西方社会正经历着以收入和财产的多少为衡量要素的分化,两端在壮大,而中间在缩小。

2008年,有56%的德国人有着优越甚至优渥的经济条件,其中优渥的部分尤其在近代有了很大增长,而其余44%的德国人经济条件则不是很好,甚至非常糟糕。这种物质财富分布不均的情况,人们很容易理解成纳税义务分配的不均。在德国,1/10有稳定收入的人承担了一半的直接税费,1/2有稳定收入的人承担了几乎全部的直接税费,而剩下1/2的人则没有强制的纳税义务。

不论这种税务分配情况多容易理解,但如果有一半人口在发放面包,而另一半人在蹭饭,那么这种情况将不利于民主国家的社会稳定。这样,社会上会出现躁动,而且躁动同时出现在经济优越和经济困难的两端。2009年,77%的德国人对于贫富之间存在很大矛盾的现状见怪不怪。富人觉得被敲了竹杠——政府从他们身上收取了太多,而穷人觉得被忽视了——政府给他们的援助太少。(www.xing528.com)

如果由富人和穷人共同烤出的面包能被更平等地分配,那么社会关系的紧张局面是不难缓解的,这本应该是社会公平的一部分,但实际情况却很复杂。从根本上说,在西方工业国家中,有工作能力的人在不断增多——尽管增多的数量很小,但这个部分无法再为烤面包带来任何实质性的贡献,而且社会对这一部分人也没抱太大希望。出于各种原因,他们还没能赶上其他人的效率,所以人们心里已经对烤面包的事情作出了决定,社会不再需要那些效率低的人。于是政府绝望地为这些人寻找工作,只有政府对工作职位进行部分或全部资助,只有这些效率低的人能容忍薪水微薄,他们才能实现就业,而社会关系的紧张局面根本没有缓解。

这也是西方社会中的一条禁忌:它的离心力不仅将人们从中心位置甩到边缘,也将不少人直接甩了出去:一些人在短时间内用合法的手段积累起财富,于是打乱了社会结构,进入了更高收入阶层;另一些人反而从这种社会结构中被甩了出去,在社会生产过程中起不到任何作用。这部分人虽然现在还有耐心,但“被排斥”的感觉却持续困扰着他们。

在以保持高生产效率为目标的经济形式中,社会也只给生产效率高的人留出了位子。生产效率不高的人会被直接甩出去,要么跟在后面追赶,要么中途落下。这使得“为什么成功的人会成功”的问题变得更加引人注目。人们认为勤奋工作是重要的,开始时的条件如家庭、学校、朋友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也很重要,但具有决定性作用的是合适的时间、地点和背景,要是还能有些才华,那么发展的方向就是正确的,前路就是康庄大道了。(3)如果没有这些而仅凭才智的发挥,人们往往要花费很大气力去克服各种困难,于是很多人便无法成功。

尽管人们听过各种有关成功的演讲,但西方社会并不是平等的人类集体,机会公平和机会均等最多只是指路明灯。事实上,西方社会由界限分明的各个集团组成,这些集团很少按照种族和文化来划分,更多的是根据社会关系甚至社会地位来定义。为了保证集团之间的稳定性,政府规定人们要团结,但集团之间的分歧却越来越大,稳定性也越来越差。“你属于哪个集团?”这个问题变得越发重要。如果人们给不出一个合适的回答,那取得成功就没那么容易了。德国的这一情况在法国、英国日本、美国以及许多其他国家也都存在。

【注释】

(1)冥想练习是一种减轻心理压力的方式,主要是运用想象力来调节身心。

(2)中等收入的净收入是中间收入(即将全民收入分成均等两部分的收入数)的70%~150%,2006年时(以2009年欧元货币价值计算),中等收入阶层大概每月是1090欧元到2340欧元,高收入阶层的净收入是中间收入的150%以上,低收入阶层的净收入在中间收入的70%以下。

(3)82%的德国人认为“良好的起始条件”和“合适的关系”是个人提升最重要的前提,68%的人则认为“能力”是最关键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