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物质需求:尺度、目标与满足

物质需求:尺度、目标与满足

时间:2024-05-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物质的需求人类和其他生物一样有着物质需求。有些人对物质需求的无止境进行了揣测和解释,但更多的人在驳斥这一观点。人们可以从一些数据中了解到物质需求方面的尺度和目标,了解到何时意味着食物已经充裕、何时衣服已经足够、何时居住要求已经达到。如果这些数据真的可以帮助人们意识到物质需求已被满足,那么当物质财富在已经足够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多时,人们对生活的满意度就不会再提高了。

物质需求:尺度、目标与满足

物质的需求

人类和其他生物一样有着物质需求。快要渴死的人会为了换得一口水而倾其所有,快要饿死的人会为了获得一小块面包而付出所有。人们动用了很多“物质”,使自己有衣服穿,有房子住。所有人的这类物质需求都不同,有些东西对一部分人来说很充足,而对其他人来说则是不够的。

但绝大多数人都希望拥有更多的东西,不只是清水和面包,或一条粗羊毛裙,也不只是在室内免受自然界风雨之苦,他们还想要充足可口的食物、漂亮合体的衣服和明亮舒适的住宅。除此以外,大多数人还想去旅行,和朋友聚会,经常出去参加娱乐活动,偶尔纵容自己奢侈一把。总之,如果有可能的话,他们不愿只是维持生计,而是要去享受生活

但目前地球上还有几亿公民没有这个能力,他们吃不上饭,喝不到干净的水,没有房子,没有接受教育的机会,也得不到正式的医疗救助。如果这些人去追求经济增长和物质财富增多,那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也无须解释。但现实是,与这些人的情况正好相反的10亿多人,即使拥有生活所必需的物质财富(有些人拥有的甚至远远多于所必需的,本来可以去享受生活),却依然在追求着经济增长和物质财富的增多,其行为与那些物质财富匮乏的人如出一辙,这又是为什么呢?难道物质需求永远都不能满足他们?

有些人对物质需求的无止境进行了揣测和解释,但更多的人在驳斥这一观点。人们可以从一些数据中了解到物质需求方面的尺度和目标,了解到何时意味着食物已经充裕、何时衣服已经足够、何时居住要求已经达到。如果这些数据真的可以帮助人们意识到物质需求已被满足,那么当物质财富在已经足够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多时,人们对生活的满意度就不会再提高了。没有人想去过饥寒交迫的生活,但穿上貂皮大衣或开着迈巴赫的时候,只有很少人会感到比之前更幸福。

例如德国在1945年之后的战后时代以及五六十年代里,人们的满意度是随着物质财富的增多而提高的,就是因为人们还比较贫穷。当时,国内生产总值可以准确地反映出人们的生活是否幸福——满意度随着财富的增多而提高,表示满意的人的比例在逐年变大。

然而,这一发展趋势在1970年左右停止了。当时大约60%的联邦德国人表示对自己的生活满意,有的人甚至表示非常满意。那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以2009年欧元货币价值计算)一年大约是16000欧元,而人们每月得到的实际收入已经有900欧元。

在这之后,国内生产总值和实际收入不断增长,但对生活满意或非常满意的人的比例仿佛被牢牢钉住了似的,一直保持在60%。目前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以2009年欧元的货币价值计算)几乎比40年前翻了一番,实际收入提高了75%,但表示满意的人的比例仍没有任何变化,还是60%。

更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期间,那些经济困难的人也没有因普遍的经济发展而对生活表示更满意,可基本上他们的实际收入也和其他人一样增多了。更确切地说,除了一些对物质需求有节制的人,经济困难的人也和大多数人一样,对一些方面感到满意,对另一些方面感到不满意。(www.xing528.com)

如果达到了一定的物质水平,很多人就会将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事物上。这不仅在过去有实例,也已经被一系列相关研究所证明。2007年,在德国进行的一次问卷调查中,有27%的被调查者表示他们在追求物质财富的增多,有59%的人声称对目前所拥有的物质财富表示满意,还有10%的被调查者——来自各个阶层——甚至愿意挣得少一些。

根据这一调查,并不能得出人们对物质财富失去兴趣的结论,但随着财富的增多和年龄的增长,物质财富对很多人来说不再显得那么重要了。在调查中,只有大部分在30岁以下的人愿意努力去赚得更多的物质财富,在30~44岁的被调查者中,只有33%的人有此想法,而45~59岁的人中更少,只有21%,59岁以上的人中仅有4%。

这些调查结果一致地引出了两个问题:对人们来说,生活中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值得努力去追求的?尽管有42%的被调查者认为重要的是“更高的收入”,但这个比例在15个选项中排在了最后一位。对被调查者来说,更重要的是“没有太多压力”(占48%),或者“更多的乐趣”(占49%)。而对于值得努力追求的事物,排在前几位的是“友谊的维系”(占87%)、“完美的家庭关系”(占81%)和“有意义的工作”(占75%)。

在调查的最后,问到人们最想要哪种物质财富——例如收入、财产或养老保险等——增多或增值,大多数人选择了“收入”这一选项(占55%),被调查者表示想得到更多的收入。其他选项的比例都不大,而希望拥有的“财产”增多或增值的人的比例特别小:选择了“房子”和“汽车”的人各有21%,选择“衣服”和“鞋帽”的仅有14%,想要更多电脑电子娱乐设备或手机的人就更少了,对于几乎所有人来说,目前拥有的数码产品就已经足够了。

相关的调查研究在其他国家也得到了类似的结果。这些结果一次又一次地表明,在一定的经济水平下,人们对追求物质财富有很大的兴趣,而且它对生活的满意度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但在德国或美国这样的国家,经济水平已达到人均年收入20000美元,所以在提高生活满意度和增进生活幸福方面,物质财富的进一步增多对大部分人只有很小的影响,对一些人几乎不能产生任何影响。

因此,只能在真正贫困的国家用国内生产总值这一指标来判断人们的幸福状况和对生活的满意度,但年收入是10000欧元、5000欧元还是1000欧元,情况会有很大的差别。而当年收入变成20000欧元、25000欧元甚至30000欧元时,幸福程度和满意度将不再受影响。尽管年收入30000欧元的人可以比年收入25000欧元的人进行更多的消费活动,但这两个人之中谁对生活更满意些,是无法以年收入来判定的。在这种较高的物质财富水平上,对生活的满意度更多取决于非物质的方面。因此用国内生产总值将美国和西欧的生活状况进行对比,或者将德国人和英国人的生活状况进行比较,都反映不出真实的对应关系,这些比较对判断一个国家的人们对生活的满意度没有任何启发。

于是,很多人的态度就显得更加矛盾,尤其是富裕的西方工业国家的人们。他们从长期的经验中认识到,他们已经达到了较高的富裕水平,在这种水平上继续增加收入或储蓄利息只能得到短暂的满足感,而不能改变对生活的满意度,但他们却坚持不懈地努力。这其中的原因并不是无法满足的物质需求。物质需求不是填不满的无底洞,它可以被填满,甚至充盈,那些营销成本超过了生产成本的企业就是很好的证明,它们花费大量资金促使更多的产品售出,但因为人们的需求已得到充分满足,所以一切努力都没有结果。因此,如果人们不仅在物质财富匮乏时追求增长,在饱和时仍继续追求,这里面就还有其他复杂的原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