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国瑞先生与麦积山石窟
李晓红
麦积山石窟是我国著名的石窟寺之一,然麦积山石窟近代为国人所知,始于陇上学者冯国瑞先生。先生于金石、考古、训诂和文学研究多有建树,加之其祖籍天水,出于对家乡的热爱,“整理家乡文献,搜集了书本上不少有关麦积山的材料”。冯国瑞先生生前六登麦积山并作实地考察,不仅开麦积山石窟研究之先河,并撰写《麦积山石窟志》,成为麦积山石窟研究的奠基人。为今天“四大石窟“之一的麦积山石窟研究作出了巨大贡献。
一、建国前后六次对麦积山石窟的考察和研究
(一)1941年的首次考察
1941年4月,冯国瑞携王鼎三、赵尧丞、胡楚白、张自振、冯国珍首次到麦积山进行实地考察,采用“对证古本”的方法,寻找古迹,多有符合,遂抄录碑文,勘察地理环境,并对洞窟做了编号,发现以前未有人谈到的壁画,颇有收获。随后写成《麦积山石窟志》,约2.4万字,由陈柳州先生书写,陇南丛书编印社石印300本发行,封面由先生亲笔题字印制(图,《石窟志》封面照片)。该志书是国人对麦积山首次考察、研究的成果。当时《大公报》、《益世报》和《燕京学报》等新闻媒体均有相关报道,对宣传麦积山石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麦积山石窟始继敦煌之后显扬于世。《麦积山石窟志》石印小册在当时成为麦积山石窟唯一之介绍性读本,“以后远道来游之人、摄影的人、书刊杂志上,以至于个别的书目上、西文的译本上,都由于这个小册子的介绍”。这次冯公对麦积山石窟的考察是自麦积山开窟1500年来第一次专业人士对石窟具有开创意义的科学考察。
(二)1944年的再次考察
1944年,冯国瑞先生邀请刘文炳教授继1942年2月之后再次考察麦积山石窟。这次考察,主要完成石窟编号和石窟测绘工作。之后撰写《调查麦积山石窟报告书》,提出研究、保护方案并呈报甘肃省政府。与此同时又先后多次致函国民党元老及政要邵力子、吴稚晖、陈立夫等上书呼吁拨款保护;同时向甘肃省主席古正伦、国民党西北行辕主任朱绍量及邓宝珊将军当面痛切陈述,以期求得当局重视,然因抗战时局等诸多原因而未能收到预期效果。
(三)1946年的第三次考察
1946年,冯国瑞先生约天水行署专员胡受谦再次登上麦积山。双方经过多次商洽,终于争取到少量资金,修建了已经坍塌的东崖栈道,在维修栈道的同时,由冯国瑞先生主持在瑞应寺东兴建了麦积山馆,供考察研究者起居。并请吴稚晖先生题名“麦积山馆”(图),请于右任先生题写“艺并莫高窟,文传庾子山”对联一副。
(四)1947年的第四次考察
1947年,冯国瑞先生邀天水县县长登麦积山考察,以期得到地方保护。在先生的积极努力呼吁下,1948年成立了“天水麦积山石窟建修保管委员会”。拟定对有重要史迹洞窟的补修计划,内容涉及多处洞窟,如3、4、5、28、30等窟遗迹(壁画、雕塑等)加固、寺院建筑维修和麦积山周边景观和相关佛教遗迹的治理诸方面,可以说该“建修保管委员会”拟定计划者思路极为开阔,文物保护意识强,整体环境保护观念之超前,在当时也算难能可贵。这也是首次对麦积山石窟从维修保护和周边环境治理等各方面考虑得较为全面的保护计划。
冯国瑞捐麦积山拓片
冯国瑞先生此次考察麦积山,专门追寻曾经上过西崖“碑洞”(现编号133窟)的工人文得权,请其再登此窟探察。冯先生依据其说情况判断,五代王仁裕《玉堂闲话》所载“兹山西阁之万菩萨堂”即“碑洞”(现编第133窟)。之后,冯先生依据庾信《佛龛铭》原韵,写出《麦积山西窟万佛洞铭并序》,现存麦积山瑞应寺(照片或拓片)。
(五)1952年的第五次考察
新中国成立后的麦积山石窟,是在人民政府的关怀和保护下逐步发展起来的。解放初期,虽然百废待兴,经济困难,但政府对文物工作却高度重视,为保护和研究之目的,全面展开对石窟的勘察研究。
1952年,冯国瑞先生任甘肃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主任,在他的协调下,西北局组织了建国后第一次考察。即1952年9月底,由中央政府文化部组织中央美术学院、西北军政委员会文化部、敦煌文物研究所三单位组成的考察团,在对永靖炳灵寺完成首次勘察后,又考察麦积山。考察团由赵望云(西北文化部文物处处长)、吴作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画家)和常书鸿(敦煌文物研究所所长、画家)组团领队,参加人员有美术、考古和测绘方面专业人员段文杰、史苇湘、范文藻、孙儒、窦占彪等,冯国瑞先生作为甘肃省文教厅官员及麦积山石窟首次个人踏察者也随队考察。本勘察小组历时30余天,对重点洞窟进行摄影、测绘和临摹工作,共发现石窟157个,发现认为最早摩窟题记有唐大中七年纪年。勘察小组对133窟10号造像碑及北魏造像评价极高,对有关建筑装饰艺术材料倍加关注,这是麦积山石窟有组织勘察工作的开始,勘察小组的工作情况汇总为勘察报告,促使中央政府文化部在北京组织进一步的勘察。
麦积山石窟147龛:魏佛龛
(六)1953年的第六次考察
1953年7月,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社会文化事业管理局郑振铎局长亲自组织麦积山石窟勘察团以做进一步的勘察研究。作为东道主的冯国瑞先生异常兴奋,用力最勤、贡献最大。此前他所著的《麦积山石窟志》和发表过的多篇论文,成为此次勘察的重要文献依据。勘察团由吴作人任团长,分三组:王朝闻、常任侠、冯国瑞为研究组;罗工柳、李瑞年、孙宗慰、肖淑芳等为绘画摄影组;张建关、程新民、张鸿宾为翻模测绘组。勘察团在32天的工作中,写出《麦积山石窟勘察团工作报告》和《麦积山勘察团工作日记》。勘察团成员的临摹、特写和外景照片、翻模作品及测绘洞窟图纸等研究成果,后于1954年均选编入《麦积山石窟》图册刊印。研究者们编录的《麦积山石窟内容总录》共录编194个窟龛,相比西北文化部勘察小组新增37个窟,每个编号洞窟内容均涉及窟形、时代、建筑、造像、壁画、题记诸方面,有十多个窟只给编号,窟内情况因不通不明。此次编号一直沿用至今。勘察团的《报告》、《日记》及《内容总录》均发表于《文物参考资料》1954年第2期,引起国内外研究我国古代佛教艺术、古代雕塑史和美术史界人士的极大关注,并一致肯定了麦积山石窟的重要性。它可与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和洛阳龙门三大石窟齐名。
勘察团研究成果的公布,将麦积山石窟再次推介给世人,麦积山石窟渐为国内外所关注,引发了国内外学者研究和考察的兴趣,这是麦积山石窟研究得以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www.xing528.com)
二、《麦积山石窟志》概述
冯国瑞先生《麦积山石窟志》,写于1941年作者初次考察麦积山之后。当时因西崖栈道未通,西崖三大洞窟(127、133、135窟)未曾登上考察,故未述及。《麦积山石窟志》较全面地介绍和考证了麦积山石窟历史沿革、造像、壁画、建筑及有关碑刻铭文。
《石窟志》共12部分:(1)甘肃诸石窟中之天水麦积山佛龛。(2)秦汉间麦积山之史迹。(3)西魏大统时之再建麦积山佛龛。(4)北周李允信之建造麦积山七佛阁与庾信之作铭。(5)散花楼遗基间之六朝壁画与藻井画。其中附记民国9年(1920年)天水天主教堂意大利国教士盗取麦积洞窟壁画事。6.造像。(7)建筑。(8)六朝唐宋明人之摩崖。(9)宋明清人之石刻。(10)瑞应寺。(11)胜迹。(12)艺文附录。全志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基本上对麦积山石窟遗存的各个方面都有反映,可以说是这一阶段对麦积山石窟全面记录的集大成者。难能可贵的是冯先生还涉及了甘肃其他一些石窟如敦煌石窟、凉州石窟、泾州石窟及河州炳灵寺石窟等。还对麦积山石窟的有些问题进行了考证,如始建年代、庾信刻铭等,并对石窟造像进行分区,同时也涉及了秦州地区史地的考察。以上是冯国瑞先生所做的开拓性的研究工作。
冯国瑞先生初版《麦积山石窟志》后,于1947年再登麦积山后,撰《天水麦积山西窟万佛铜铭》,后于1951年发表《天水麦积山石窟介绍》再版时作为附录论文收入《麦积山石窟志》,并加上《麦积山石窟大事年表》,成为现今《麦积山石窟志》的版本。
《介绍》一文分历史、调查经过、现状、过去保管修建经过、麦积石窟和敦煌的比较等五部分,对麦积山石窟进行了较全面的记述与介绍,并首次将麦积山石窟与莫高窟进行对比研究,虽未深入,但此方法对麦积山石窟研究颇有益。
《年表》中,作者从历史文献中搜罗辑证,并结合麦积山石窟题记及题材内容情况,从公元404年东晋安帝元兴元年始到公元1947年,凡涉及麦积山或有密切关系的史实和人物均列入年表,便于研究者整体掌握历史线索。
冯国瑞捐赠麦积山字联
冯国瑞先生《麦积山石窟志》一书的问世,是一件功德无量之盛事。它是首部麦积山石窟研究的专著,因此当它一印刷发行,便引起舆论界和学术界的普遍关注。之后许多专家学者前来考察游览。正如刘文炳先生《麦积山石窟志序》所言:“……必待文物劫馀之后,而始有‘敦煌学’之成学;必待像画劫馀之后,而始有云冈、龙山之审存。故在外人未有所著之先,国人皆未之及。唯秦州麦积山石窟之有志,则自天水冯公仲翔始。此志也,将秦汉以来兹山所关之文献,证以群籍,录于现实,虽在岩豁深邃之中,上下古今,批郤导窥,尔见缕毕见,有此而地方时代文化之史性,继起而征者,自公令之。”《麦积山石窟志》首次从学术角度考察麦积山石窟,为麦积山石窟研究的发轫之作,有奠基作用。
三、捐赠各类文物及书画、拓片
冯国瑞先生一生喜欢收藏古物、名画,亦善临摹字画。其所收藏的名画有元黄公望《水流云在图》及米芾、董其昌等人真迹多幅;文物有六朝佛像11尊,北宋均窑大绿瓷坛,宋、明、清瓷器精品若干。近代名人如王国维、梁启超、张大千、齐白石、范振绪等所赠书画更多。1960年冯国瑞先生命儿孙将家藏的各类文物及书画、拓片共10余箱,悉数捐赠给麦积山文物保管所收藏。他相信只有交给麦积山才会永久保存,如此方不负当年收藏之初衷。冯先生捐赠的文物等藏品基本保存完好,其中不乏精品,其中书画94件(董其昌条屏、翁同和立轴、刘尔忻中堂、王了望中堂、罗家伦对联等、董其昌“秋日山水图”、黄公望“水流云在图”、赵雪堂“秋山风雨图”以及张大千的“观音图”等),绢画2件(张大千考证的设色绢本“西夏古佛图”等),陶瓷15件,石器3件,瓷壶1件,瓦当1件,瓷器1件,琉璃1件,东晋至民国拓片143件。它大大丰富了麦积山石窟艺术的内容,并为进一步开展研究工作,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材料。这是先生为麦积山所做的又一盛事。是麦积山石窟馆藏文物第一位捐赠者。
1955年,冯国瑞先生第一次为麦积山捐赠文书两函,即佛经《妙法莲华经》卷第一至七卷、《大佛顶首楞严经》卷第一至十卷,先生在每卷经之扉页钤“冯国瑞”正方、阳印一方并写跋,如麦0421《大佛顶首楞严经卷第十》卷首冯跋“写本极难得,因自振还,即烦持赠麦积书藏望普静上人讽诵之/1955年1月17日/国瑞记于兰州”,再如,麦0106《妙法莲华经卷第一》卷首跋“此经藏之有年,系明刻第五卷,据敦煌藏本校/勘一边,惜未得其全,因自振由兰返麦积托以持/赠麦积书藏/一九五五年元月十七日冯国瑞”。
冯国瑞先生捐赠的143件拓片中,有晋1件,十六国前秦1件,南朝(梁)2件,北魏16件,隋1件,唐28种,北宋9种,南宋6种,西夏1种,元2种,明6种,清27种,民国13种,龙门二十品中17种,汉摩崖9种,这些拓片大多为精品甚至是孤品。如清咸丰二年拓本“爨宝子碑”,又如前秦“广武将军碑”、南朝(梁)“《瘗鹤铭》摩崖”、北魏“口遐残碑”和“姚伯多道教造像碑”、西魏“权丑仁造像记”、北周“建崇寺宇文崇造像记”等早期拓片,为研究麦积山及周边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史料参考文献。
冯国瑞先生同时也将自己书丹、撰文及家人的墓志铭一并捐赠给麦积山保存,由于历经文革,这些拓片资料家人至今无存,但麦积山保存完整,其中有冯国瑞书“冯君进轩墓志铭”、冯国瑞书丹“冯国瑞书青海碑”、冯国瑞撰书“天水城北邽麓冯氏先生茔碑阴记”、冯国瑞书丹“天水冯镜堂先生墓志铭”、冯国瑞撰文“秦安高渔山先生墓志铭”等。
1955年,冯国瑞先生欣然为麦积山文物保管所撰写匾额“瑞應寺”,匾额至今悬挂在瑞应寺山门上。上款“一九五五年春三月重建”,下款“冯国瑞敬题”并加盖朱印两方。匾额呈横长方形,高0.95米,宽2.15米。字大60厘米。阴刻,黄地蓝字。行楷。笔力凝重而笔画婉转洒脱,体态雄健而又翔动,刚柔相济,既雄且秀。
四、天水情结、石窟情愫
冯国瑞捐赠麦积山《李虎墓志铭》拓片
冯国瑞先生自幼耳熟麦积山中之事,一生热爱乡邦文化,对文物古迹情有独钟。曾穷毕生心血挖掘甘肃石窟艺术,特别在对麦积山、炳灵寺、武威凉州石窟的考证考察方面,具有开拓性贡献,实起了奠基作用。而对麦积山石窟之研究用力尤勤,先生一生著述颇丰,今可考已刊专著有《张介侯先生年谱》、《守雅堂稿辑存》、《麦积山石窟志》、《炳灵寺石窟勘察记》、《秦州记》、《天水出土秦器汇考》等;文章有《天水麦积山石窟介绍》、《永靖发现西晋创始炳灵寺石窟》、《记武威北凉创始石窟及西夏文草书墨迹与各种刻本》等二十多篇。未刊之稿今存者尚有:《兰州图书记》、《武威汉简集零》、《话雨轩杂文稿》、《竹环斋读画记》、《水木怀想室丛稿》、《论简书翰拾零》、《汉晋甘肃竹木简杂记》、《汉简仪礼异文通假校记》、《麦积山馆丛稿》等十多种。
综上所述,我们从中可以感悟到一个充满激情,富有天水情结,对麦积山情有独钟,热爱石窟事业的学者跃然纸上,他就是麦积山石窟近代第一位勘察者,第一部麦积山研究专著的编撰者,麦积山石窟保护的第一位奔走呼吁和身体力行者,麦积山馆藏文物的第一位捐赠者——冯国瑞。冯国瑞先生研究麦积山石窟历史和文化的学术成就和历史贡献将永远载入史册。
(作者系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研究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