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共产党人的名节与先进性

共产党人的名节与先进性

时间:2024-04-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54招注重名节“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许多仁人志士崇尚名节,视名节高于生命。对于我们共产党人来说,重名节与保持党的先进性是一致的,与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一致的。共产党人重名节,不是为了博取个人的名誉,而是为了实现、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的利益。重名节,就是在个人利益与名节发生矛盾时,能够把名节放在第一位,不因贪图名利而违背原则,不因追求私欲而失去操守。

共产党人的名节与先进性

第54招 注重名节

“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于谦把名誉节操看得比泰山重,把财利私欲看得比鸿毛轻,这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

中国人历来崇尚名节,视名节为生命。孔子说,“名利于我如浮云”,这是一种淡泊名利的清高;孟子讲:“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是一种坚贞不屈的豪迈;汉代桓宽的“贤士徇名,贪夫死利”,道出了君子与小人的本质区别;明代于谦的“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则向我们表达了崇尚名节的高贵情怀。

那么,今天的共产党员、领导干部应当崇尚什么样的名节呢?历经千百年的锤炼和发展,今天的名节,已熔铸成为一种热爱祖国、坚持正义、不图名利的高尚品质,一种克己为人、自强不息、奋力拼搏的伟大精神。名节和利欲是不相容的。重名节,就是在个人利欲与名节发生矛盾时,能够把名节放在第一位,不因贪图名利而违背原则,不因追求私欲而失去操守。现实已证明,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一旦重利欲、轻名节,面对各种各样的诱惑、考验和挑战,就难以守好思想防线,很容易蜕化变质,跌入腐败深渊。

讲到名节,不能不谈形象。如果说名节反映的是领导干部内在的气质、信念和素养,那么形象则表现出一个人外在的品行、风度与涵养,是领导干部自身的名节、理想、责任、能力、世界观的外在表现,是其内在素质和思想境界在人们心目中的印记和分量。

形象折射道德修养。领导干部形象是道德修养的集中体现。道德修养不是喊出来、说出来的,而是通过他们的具体行动让老百姓看出来、感受出来、体会出来的。但也有少数领导干部不注意形象,有的经常出入酒楼饭店,喝得不知东南西北,歪歪扭扭、一身酒味去上班,甚至于因喝酒而丢了性命;有的钟情于歌厅舞池、浴室发廊,举止放肆不端,时而干出一些寻花问柳的丑事;有的热衷于扑克麻将,通宵达旦,酣战不止;有的与乡亲邻里相处时高高在上,颐指气使,态度蛮横,损害群众利益;有的语言不文明,粗话脏话连篇,对荤段子、黄段子有特别浓厚的兴趣等。从他们形象中不难看出其道德修养的低下。

形象展示人格魅力。党员领导干部的形象如何,不仅影响着自身,更影响着其所属的群体。人们常说:“一个党员一杆旗”,“旗”的“形象”是否光彩夺目,往往关乎“旗”所在的这个组织的感召力、影响力、凝聚力。你做得好,人们会夸你这个组织好,你为组织树起了一杆鲜艳的红旗,引来更多人聚集到这面旗下。我们党从“一艘红船”破浪行,发展壮大为一个坚不可摧的执政党,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历来的绝大多数党员,都有着忠于人民、无私无畏、光明磊落的形象魅力。

形象成就崇高事业。要成就一番事业,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和广泛参与;而能不能引导和动员广大人民群众一起参与伟大事业,党员领导干部的形象很关键。无数事实证明,党员领导干部形象好,群众一呼百应。反之,工作起来就会阻力很大。形象不好的人,虽然他也想做点事,但人民怀疑他、群众反对他,人们对他有的只是冷嘲热讽的议论、毫不留情的唾骂和鄙而远之的行动。

形象影响子孙后代。一个人的自身形象如何,不仅决定自己的人格魅力,而且直接影响子孙后代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影响他们做人、做官、做事。人们常说:“人过留名,雁过留声。”我们每个党员领导干部都应该注重自身形象的塑造,谨言慎行,建功立业,努力给子孙后代留下引以自豪的形象。

二(www.xing528.com)

近读明代于谦的诗作,其中多处谈到名节问题,细细思之,感触良多。他在《无题》中写道:“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于谦把名誉节操看得比泰山重,把财利私欲看得比鸿毛轻,这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

名节,即名誉、气节、操守。重名节、轻利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许多仁人志士崇尚名节,视名节高于生命。三国时东吴的陆绩,官任郁林郡太守,处事慎独,注重名节,为政清廉。他任满后经海道坐船返归故里,因实在没有可以运回家乡的东西,又怕船太轻,抗不住海上风浪的颠簸,只好请船夫搬来一块石头压在船头。陆绩回乡后,心生感念,便请人将这块石头运回宅院,并书“郁林石”三字镌刻其上。明朝弘治九年,监察御史樊祉把这块巨石移入城内官衙中,取名“廉石”,作为百官之戒。清朝苏州知府陈鹏又将“廉石”移至苏州况钟祠旁。从三国到今天,1 700多年过去了,这块“廉石”虽历经风雨,却依然伫立,警示着世世代代的人们重名节、守清廉。千百年来,中华民族涌现出无数重名节、讲正气、脊梁直、骨头硬的高洁之士和英雄豪杰,屈原苏武岳飞文天祥林则徐等就是其中的代表。历史也证明,一个人只有重名节,在民族危亡之时,才能以大义为重,舍生忘死;在身处逆境之时,才能克服困难,勇往直前;在面对诱惑之时,才能淡然处之,一尘不染。

名节是一个古老话题,但它却常说常新。历经千百年的锤炼和发展,名节在今天熔铸成为一种热爱祖国、坚持正义、不图名利的高尚品质,一种克己为人、自强不息、奋力拼搏的伟大精神。对于我们共产党人来说,重名节与保持党的先进性是一致的,与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一致的。共产党人重名节,不是为了博取个人的名誉,而是为了实现、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具体地说,它应当包含这样一些内容:具有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牢记党的宗旨,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为人民群众真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坚持“两个务必”,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自觉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和金钱物欲的诱惑,真正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认真履行职责,努力掌握做好本职工作的知识和本领,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要求共产党员重名节、轻利欲,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必然要求。

从一定意义上说,名节和利欲是不相容的,重名节必然轻利欲,重利欲必然轻名节。人生在世,必然会遇到名利问题,关键是要正确对待。重名节,就是在个人利益与名节发生矛盾时,能够把名节放在第一位,不因贪图名利而违背原则,不因追求私欲而失去操守。高尚的名节不是靠吹出来的,也不是随随便便可以成就的,它来自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认可,来自党性修养和工作实践的长期磨炼。应当看到,在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面对着各种各样的诱惑、考验和挑战,如果不注重名节,放松思想改造,把握不住自己,就很容易蜕化变质,跌入腐败深渊。(参见2005年1月17日《人民日报》)

在新形势下,还要不要重名节,讲共产党人的操守呢?这本来是不成问题的,当然要讲。但是,有些同志却产生了模糊的认识。有的几十年在领导岗位一直谨慎奋进,面临退休时,却因心理上的种种不平衡,急于谋取某些眼前利益,疏于身后名节,使大半生努力毁于一旦;有的默认社会不正之风和所谓的“潜规则”,本来德才俱佳、工作成绩突出,但在职务升迁关口,还是到处活动,使领导和群众对其品节产生疑问;有的随着职务升高、权力增大,轻视群众意见和公论,办事情、用干部、作决策不够谨慎,不仅影响了自己的声誉,也使党的事业受影响;还有的把“名”与“节”两方面对立起来,图虚名、务虚功,虽然职务高了、名气大了,但群众对其官德操守评价却低了。所以,坚守良好的名节,是现实生活的严肃昭示。

珍重名节,最根本的就是要对肩负的重大职责使命和手中权力始终怀有敬畏之心。所谓敬畏,“敬”是对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使命深怀崇敬之心,“畏”是对权力这把“双刃剑”的强烈忧患意识和清醒把握。如果缺乏敬畏之心,就容易淡化肩负的政治责任,淡化对群众的感情,弱化开拓进取、争创一流的“精、气、神”,还容易淡化自律意识,放松自我要求,模糊是非、荣辱界限。始终怀有敬畏之心,才能保持良好的政治道德操守,以深切的感恩之心履职尽责,使自己的言行符合党和人民的要求,把自己的名誉形象与维护党和人民的名誉形象统一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始终谨慎用权、依法用权、为民用权,做到不因久居领导岗位而随意决策,不因权高位重而膨胀自己的名利之心,不因各种诱惑而滥用权力,从而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名节。

珍重名节,就应该始终保持浩然正气。名节,是名誉和气节的统一,气节决定名誉,有了崇高的气节,才能有良好的名誉。中国数千年历史上,具有高尚名节、堪称“民族脊梁”的人,不计其数。在我党我军的奋斗史上,许多仁人志士以其千古英名、高尚气节载入史册。有了为国家和民族利益不懈奋斗的浩然正气,就能做到“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正气内存,邪不可干”。如果正气不足,就会被各种邪气、歪气、瘴气所浸染。一些人之所以经不起诱惑,贪小利而毁名节,根本原因就是没有培植起自己的内在正气。在当前多种社会利益驱动、多元思想文化冲击加大、消极腐败现象影响、不良信息干扰的情况下,党员领导干部尤其要始终保持浩然正气、蓬勃朝气、工作锐气。

珍重名节,还应该正确对待名誉。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政绩观,是保持良好名节的重要保证。党员领导干部是公众人物,在群众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期望较好的名誉、较大的名气,是正常的,也从一个侧面体现了有作为、有抱负。但关键是不能把名誉作为工作的最高追求和唯一目标,求名之心过盛必作伪,谋利之心过盛必偏执。如果一味地往自己的脖子上挂耀眼的光环,一味地往自己的脸上贴金,“舍节操之本而求名”,最终反而会影响声誉,甚至身败名裂。良好的名誉,只能靠兢兢业业、老老实实的埋头苦干来取得,而不能搞装潢门面、哗众取宠甚至弄虚作假那一套。一个人只要真正作出了贡献,取得了政绩,群众看得见,组织会肯定,也能得到相应的荣誉。这种靠勤恳工作、真才实学、一流业绩取得的荣誉,是最纯真、最可敬、最值得自豪的,也会对党风和社会风气建设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