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预防腐败:控制嗜好,避免陷阱

预防腐败:控制嗜好,避免陷阱

时间:2024-04-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51招控制嗜好嗜好,已成为一些领导干部走向腐败的陷阱,这绝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残酷的现实。一嗜好,辞书上意为人对某一事物的特殊偏好。对于嗜好,党员干部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为政一方,肩挑重担,如果沉溺于某种嗜好,就会被善于投其所好之徒看中。正是揣摸他人的嗜好而投其所好,赖昌星才得以俘虏了近两百名党员干部。看来,对党员干部来说,必须防治嗜好。郑板桥是被他爱吃狗肉的嗜好“打倒”的。

预防腐败:控制嗜好,避免陷阱

第51招 控制嗜好

嗜好,已成为一些领导干部走向腐败的陷阱,这绝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残酷的现实。“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如果我们广大党员干部人人都讲党性,远离各色不良“兴趣爱好”,使那些投人所好的势利小人,找不到可以寻隙的条件和机会,那么,党风廉政建设就会出现一个崭新的局面。

嗜好,辞书上意为人对某一事物的特殊偏好。人生在世都有自己的嗜好,或嗜吃穿,或嗜烟酒,或嗜书画,或嗜歌舞……

面对五彩斑斓的大千世界,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各有所好,各有其乐,实乃常情。健康正当的个人爱好,能够陶冶情操、修身益智,不但不应该制止和批评,而且应给予提倡。如古时的周敦颐钟情于莲,爱其“出污泥而不染”的品格,生活中的他淡泊功名,不趋荣利,纯正坚贞,不入世俗,至今仍为美谈。已故的周总理和邓大姐喜爱海棠、芍药,他们因工作需要而暂时别离,常“托花寄情”,成为水天一方夫妻共勉的美好象征,使广大人民群众从中领略了他们光彩照人的情感世界。嗜好,选择适当,爱之有度,于人有益;反之,选择不当,沉溺无度,则祸害大焉。

对于嗜好,党员干部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为政一方,肩挑重担,如果沉溺于某种嗜好,就会被善于投其所好之徒看中。你嗜吃,他就投之甘饴;你嗜酒,他就投之佳酿;你嗜色,他就投之粉黛;你嗜捧,他就投之谄言;你嗜舞,他就投之霓裳……你开始也许有所警觉,久而久之,则由戒备而渐生好感,由好感而渐生信任,由信任而任人摆布,等发觉上当,已落人圈套,身不由己。正如古人所云:只一念之私,便化直为曲,塞智为昏,染洁为污,悔之晚矣!厦门远华特大走私案中的副市长蓝甫等高官,不就是因为嗜钱如命,才被赖昌星拉下水的吗?为这“嗜好”,一大批的官员最终落了个身败名裂的下场!

赖昌星有一句“名言”:我不怕领导,就怕领导没爱好。这儿的“爱好”,实质上就指嗜好。正是揣摸他人的嗜好而投其所好,赖昌星才得以俘虏了近两百名党员干部。明太祖朱元璋告诫大臣:“谨嗜好,不为物诱,则如明镜止水,可以鉴照万物。一为物诱,则如镜受垢,水之有滓,昏翳泊浊,岂能照物?”看来,对党员干部来说,必须防治嗜好。

清代年间的郑板桥,以诗、书、画三艺之长闻名于世。早年为官,性格刚直不阿,不附权势。他时刻关心百姓疾苦,视“一枝一叶总关情”。退官还乡后,他把“慰天下之劳人,非以供天下之安享人也”作为自己书画创作的宗旨,经常为平民百姓题字作画。而对那些向他强索书画的达官贵人、富商巨贾,却一律拒之。但遗憾的是,由于郑板桥有一个爱吃狗肉的嗜好,被那个梦寐以求,不惜重金求郑板桥作字画扬州大盐商,演了一出“狗肉换画”的恶作剧,诱使郑板桥受骗上当,追悔莫及,也令世人为其惋惜。

郑板桥是被他爱吃狗肉的嗜好“打倒”的。其实,爱吃狗肉本身并没有什么可非议的,你爱吃狗肉,他可能爱吃羊肉驴肉。爱好是人皆有之的本性。一个没有爱好的人,是一个没有个性的人。问题的关键在于,如果有人为了达到某种不可告人的目的,利用你的爱好“征服”你,那就危险了。当这种情况出现的时候,爱好就可能成为陷阱,你的道德防线就会因你的爱好而决堤。郑板桥中“狗肉计”的事,虽然能佐证这一观点,但毕竟离我们太远了。那就说说胡长清吧。有一报载,题目是《胡长清被“套牢”大揭秘》,说的是周雪华为了接近胡长清,便“寻找接近点”。他打听到胡长清喜欢舞文弄墨,便“投其所好”,为他送上一些进贤产的毛笔,以及写字用的高级纸张。也就个把月时间,周雪华便把胡长清“侦察”清楚了,发现他不仅贪财,而且贪色。于是,一个用金钱和美色“搞掂”胡长清的计划便开始实施了。这一报道从一个角度证实,胡长清是被人投其所好而送掉性命的。

从清代大盐商为郑板桥设“狗肉计”,到今天的周雪华向胡长清“投其所好”,说明古往今来,专门研究对自己有用的人的爱好,投其所好,以求一逞的人,并没有绝迹。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和阅历的增长,手段运用得更加隐蔽、更加“高明”了。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和警惕。特别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时时清醒地“透视”自己的爱好,看看有哪些人在“关心”你的爱好?有哪些人在为你的爱好而“付出”?有哪些人在为你的爱好而“爱好”?这些人究竟是什么人?他们最终想干什么?必须时时当心被他人“投其所好”,落入陷阱。

说到这里,好像有点谈“爱好”色变的感觉。其实,笔者认为,个人的爱好没什么可怕的,最主要的是自己要把握住自己。一是不能把爱好发展为嗜好,一个人如果有了嗜好,往往容易失去理性,“糊涂”上当。二是注意自身修养。要把个人爱好建立在健康文明和陶冶情操的基础上,切忌搞腐朽庸俗的作风。三是不断增强抵御利欲诱惑的能力。万事公心为本,淡泊名利,操守为重。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谈论“嗜好”这个话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嗜好,已成为一些领导干部走向腐败的陷阱,这绝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残酷的现实。如果我们广大党员干部人人都讲党性,远离各色的“兴趣爱好”,使那些投人所好,以求一逞的势利小人,找不到可以寻隙的条件和机会,那么,“重犯郑板桥错误”“重蹈胡长清覆辙”的人就会大大减少,党风廉政建设就会出现一个崭新的局面。计委是一个权力部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虽然计委的职能比起计划经济年代有了很大变化,但是,区计委仍然掌管着一定的行政审批权、行政管理权、行政监督权,以及各类专项资金的划拨权。在资源总量不足的情况下,一些人总想通过各种途径获取更多的利益。这种情况的存在,对区计委的权力也是个考验。我们计委的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邓小平江泽民关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一系列论述,严格遵守党纪条规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利益观,不断增强执政忧患意识,居安思危。在履行职责、行使权力的过程中,一定要管住自己的嘴,管住自己的手,管住自己的腿,管住自己的“兴趣爱好”,管住自己的“八小时以外”,确保手中的权力不成为被他人利用的筹码,以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用好手中的权力,以好的党风、政风,为社会的发展服好务,作出贡献。

人生在世,各有其好,或饮酒品茶,或古玩字画,或钓鱼种花,或玩牌跳舞等,各色各样。个人爱好,只要对他人无害,就无可厚非。但对于领导干部而言,爱好什么就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因为领导者的言行举动包括个人爱好,总是受到周围人的特别关注。《韩非子》中有则公仪休“嗜鱼拒馈”的故事。大意是说,公仪休的爱好除了读书之外,就是爱吃鱼。他在鲁国任丞相后,不少人争着送鱼给他,但他每次都拒收,其弟子不解地问:“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公仪休说:“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彼必不能长给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弟子听后,对公仪休更加敬佩。

读罢《韩非子》中的这个故事,我想起了原厦门海关副关长接培勇被远华特大走私案首犯赖昌星拉下水的事。(www.xing528.com)

开始,接培勇心高气傲,看不起赖昌星,视赖昌星为“文盲加流氓”,保持着戒心和距离。但赖昌星心里明白,接培勇是分管业务的副关长兼调查局局长,是走私的要隘,非攻下不可。然而,给钱,送女人,甚至送他儿子出国,接培勇都予以拒绝,赖昌星伤透了脑筋。后来,赖昌星知道了接培勇爱好书法。于是,赖昌星把全国著名的书法家请到红楼与接培勇会面,花重金买来九位国内知名画家联合创作的《牡丹图》相送,请接培勇为远华牌香烟题写烟名……“功夫不负有心人”,接培勇还是成了赖昌星的“知己”,心甘情愿地为赖效起劳来。

由此看来,对于个人嗜好,在人生旅途中,是任何时候都小视不得的,尤其是领导干部。如果一个领导干部的个人嗜好带上政治色彩,和权力有了组合,就会让个人嗜好成为权力的漏洞,最后导致腐败。因此,当今的领导干部一定要慎重对待自己的嗜好。

时下,国人对腐败现象痛恨切齿,对腐败分子更是必唾骂之而后快。纵观一些腐败分子的堕落轨迹,许多都是发端于个人的“嗜好”。

按理讲,人有七情六欲,对某人某事某物有所偏爱喜好本是人之常情。但若一味放纵“嗜好”,则可能误己害人,为官者尤甚。

君不见,嗜钱害人!厦门远华特大走私案中的副市长蓝甫等高官,不就是因为嗜钱如命,才被赖昌星拉下水的吗?为这“嗜好”,一大批的官员最终落了个身败名裂的下场!

嗜色害人!原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主席成克杰爱色如命。为讨李平的欢心,他忍痛割单眼皮为双眼皮,帮李批条子、捎话、贷款,捞取昧心钱四千余万元,最终被送上了“断头台”!

嗜赌害人!原广东省天龙食品集团公司总经理谢鹤亭嗜赌如命。案发前,他每个周末几乎都到澳门赌博。一次连续三天三夜的豪赌,谢鹤亭竟输掉人民币860万元!为了筹借赌资,谢鹤亭鲸吞公款419万余元,港币584万余元,东窗事发后被判处死刑。

防治嗜好,一方面,要培养正确的爱好。马克思恩格斯都非常喜欢骑马、射箭,列宁也是一位十分出色的猎手,毛泽东经常以诗言志、以文会友,邓小平则爱好打桥牌换脑筋。伟人们的这些爱好,不仅没有影响他们的工作,反而促成了他们事业的成功。作为共产党员人民公仆的干部,就应该嗜高尚而远低俗才是。另一方面,要注意控制嗜好。人的不良嗜好不是天生就有的,也不是一朝一夕生成的,大都是受外界的不良影响而染上的。当三陪女倚门卖笑时,你只要扬长而去,她就拿你没辙;当行贿者诡秘不安送来钱物时,你只要怒眼厉声,他就会卷包而去;当亲友们想借权谋私时,你只要摇头不允,他们就会怅然而退。在位为官,如果能修身养性,不为“嗜好”所累,则要做到“行得正而睡得安”就容易多了。

吕毖著《明朝小史》载,朱元璋“平日极喜颂唐人李山甫《上元怀古诗》,有暇则吟之不绝,且大书置屏间”。朱元璋极欣赏诗人敏锐的历史眼光,认为诗人仅用短短56个字的一首七律:“南朝太子爱风流,尽守江山不到头。总为战争拾得,却因歌舞破除休。尧将道德终无敌,秦把金汤可自由?试问繁华何处在,雨花烟草石城秋。”就从建都南京的六朝兴亡历史中,总结出骄奢致败的历史教训。他把怀古诗当成座右铭,重点抓了两个问题,一是倡节俭,二是谨嗜好。朱元璋以镜子为喻告诫大臣们,“谨嗜好,不为物诱,则如明镜止水,可以鉴照万物。一为物诱,则如镜受垢,水之有滓,昏翳泊浊,岂能照物?”一个近乎文盲的封建皇帝经过学习,能以史为镜谈出嗜好与物欲两者间如此深刻的道理来,真是难能可贵。

不知为何,读到这些史料的时候,脑子里忽然闪现出当今一些人的影子。比如前不久揭露的厦门远华特大走私案的头号案犯赖昌星。此人有一句“名言”:“不怕什么法律条文、规章制度,就怕领导干部没有兴趣爱好。”这句话,可以看做是他把各方面的领导干部“放倒”的经验总结。赖昌星农民出身,与省、市若干高级领导干部素不相识,更谈不上有什么交情,可这些人最终与之称兄道弟,成了他走私的保护伞和帮手,原因就在于赖昌星在和这些人的接触中,很快摸清了每个人的“兴趣”“爱好”,并对症下药,极力投其所好,你喜欢车我就送车,你喜欢房子我就送房子,你喜欢女人我就送女人,你喜欢赌我就送赌资。总之是顺着你的脾气来,什么都满足你。比如杨前线,他对女人的“兴趣”“爱好”从赖昌星处全部得到了满足,但人却被赖昌星牢牢地抓住,他这个厦门海关的关长也就只好改姓赖了。

人不可能没有一点爱好、嗜好,但不能无节制地满足,而应该加以约束,用朱元璋的话说就是“谨嗜好”,“慎物欲”。不正当的爱好、兴趣就不用说了,即使正当的爱好、兴趣,如果放到不适当的位置,在一定条件下也可能转化为坏事。明明没有条件满足各种各样的兴趣、爱好,却硬要满足,办法只能是走歪门邪道。赖昌星正是摸准了这个规律,从兴趣、爱好上找到了“公仆”们的弱点,在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俘获了近200名党政机关和执法部门的干部。如果作一个假设,假如这些干部在爱好、兴趣的满足上多一些谨慎,多一些节制,无论如何也不会堕落到与走私犯罪分子为伍的地步。

在此意义上,可以说朱元璋的“谨嗜好”“倡节俭”“慎物欲”等这些思想对今人仍然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