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预防腐败60招:不慎小节影响团结

预防腐败60招:不慎小节影响团结

时间:2024-04-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50招管住小节韩非子说:“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小节不慎影响团结。古往今来,因小节导致失节的事并不鲜见。有意思就上,抓住不放,比如人事干部调整、项目工程建设等,就要说了算,定了干。这意思表示的高妙,有人领会的独到,行贿受贿,一拍即成。可见意思流毒甚广,难以遏制。意思一般不赤裸裸,多有温柔的面纱。知道意思,接受了意思,还表示不好意思。

预防腐败60招:不慎小节影响团结

第50招 管住小节

韩非子说:“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充分说明了注意小节的重要性。在现实生活中,有些领导干部由于不注意小节,甚至有意无意地追求一种“潇洒”,把自身存在的一些小毛病、坏习惯当做无伤大雅的小节,认为这纯属个人爱好。然而,身为领导干部,小节不谨慎,不但会损毁自身形象,严重的还会影响一方发展,损害党的形象,甚至会使自己走上贪污腐化的不归之路。

小节,字典上解释为“与原则无关的琐碎的事情”。但小节非小也。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党员干部就是不注意小节,他们有的对工作拖拖拉拉,“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有的利用手中的公共权力到处吃拿卡要;有的常常沉湎于茶馆酒楼,酒酣耳热之际,猜拳行令,吆五喝六,说话口无遮掩,随心所欲。

这些党员干部有意无意地追求一种所谓的“潇洒”,把自身存在的一些小毛病、坏习惯当做无伤大雅的小节任意挥洒,认为这纯属个人爱好,是无可厚非的。殊不知,身为党员干部,小节不谨慎,轻者损毁自身形象,重者影响一方发展,损害党的形象,甚至会使自己走上贪污腐化的不归之路。这些党员干部不以为然地看似无碍大局的小毛病,却似一枚枚锈蚀的铁钉,足以损毁整艘航船。从表面上看,这些人也有副“官样子”,且寻不出大的过错,可恰是因为若干小毛病的存在,使他们“拖”软了政策,“拿”坏了行风,“醉”差了形象,“说”掉了威信,“玩”误了事业,小毛病最终成了顽症。

小节不慎道德失准。只要稍留意就会发现,在一些公共场所有个别人大声喧哗、随地吐痰、乱丢垃圾、购物插队,等等。这种不拘小节的行为,已影响和破坏了他人的生活环境,侵犯了别人的合法权益。近期媒体报道有消费者对这些行为投诉,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在督促大家自觉养成公德习惯,值得我们拍手称道。

小节不慎影响团结。有人把不拘小节当成为自身开脱的“万金油”,只要做了有损他人利益或影响他人正常工作学习的事,就把错误归咎于“不拘小节”。常见的不良行为主要有:传播小道消息、公众场合衣着不整、说粗话等。这些行为如果不加注意或制止,常常是影响团结的隐患。

小节不慎贻误人生。古往今来,因小节导致失节的事并不鲜见。有个寓言故事就揭示了这样的道理:一个人偷拿了邻居家一根针被告官,法官在量刑时却定了与一位偷牛贼同样的罪。小偷很不服气,问法官为什么偷了区区一根针却判得与偷牛一样重。没等法官回答,偷牛贼抢着说:“我当初就是从拿别人一根针开始的。”近年来,一些人因贪污受贿而落马,追根溯源,也大都是从吃别人一顿饭、收别人一些土特产开始的。总认为这些东西是人之常情,礼尚往来,但事实上有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积少成多,积小成大,继而陷入不能自拔的泥潭。那些腐败分子在反省时总是后悔当初不该轻易地吃了喝了收了,可惜悔之晚矣。

小节不拘终累大德。在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小节问题并非小事,它不仅是国民素质的一种反映,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因此,我们每一个人都要从日常小事着手,于细微处讲品格,莫让小节影响了构建和谐社会之大德。

这里有一段对话,说的是小B给A局长送“红包”时的两人对话:

A:你这是什么意思?

B:没什么?意思意思。

A:那你就不够意思了。

B:小意思,小意思。

A:你这人真有意思。

B:其实也没有别的意思。

A:那我就不好意思了。

B:不,是我不好意思。

看了这段对话,耐人寻味。国人讲究的意思,内涵丰富,神通广大,有时候意思到了,没有办不成的事;意思不到,好办的事也办不好。意思里头乾坤大,意思里头日月长。意思说起来轻渺,让人不当回事,所以被人看中,大行其道。好些人看重意思,揣摩意思,让没意思变成有意思,让小意思变成大意思,好多腐败就是这么产生发展起来的,那些窝案串案里头串穿着好多好多的意思。

“当官不发财,请我都不采”,有些贪官一开始就打主意捞一把的,或是“堤内损失堤外补”的饥不择食,或是“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的迫不及待,那是该出手时就出手的。然而,毕竟顶着光环,毕竟祭着旗号,捞一把不能明出大卖,只得隐晦一些,俏面一些,“意思”就成了首选之方。有意思就上,抓住不放,比如人事干部调整、项目工程建设等,就要说了算,定了干。“意思”集中了,意思就多了。没有意思找意思,琢磨意思,创造意思;一桌酒席有意思,没有直言不讳,“话在酒中”;一番谈话有意思,不必言透,言外之意便可会及。原国家药监局医疗器械司司长郝和平,把旧手机会议桌上一放,新款手机就源源而至,用假名牌手表对人一打趣,便有人送上买真名牌表的钱。这意思表示的高妙,有人领会的独到,行贿受贿,一拍即成。海南省屯昌县委书记徐清学表示意思则另辟蹊径,黑手捞钱,多收贿赂,不是笼络,不是索要,而是挥舞权力的大棒,给工作上有缺点问题的干部“敲警钟”,瞄准谁有毛病问题了,一是放出风去,敲山震虎,二是大会公开点名批评。弄得一些干部犹如坐在烫壶盖上的猫,七上八下吃不住劲,就得上门意思套近乎,保官帽,破财免灾,他坐收其成利顺理成章。这种意思有些毒短,却拿捏恰到好处,让人有苦说不出。

意思,有言外之意,让人领悟;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总是暧昧的东西。心有灵犀一点通,众多的人不明真相,身临其境的人各怀鬼胎,装聋作哑,意思畅通无阻。买官卖官走程序,工程项目搞投标公务员搞面试,那里头都猫腻多多,都有意思在其中,这在业内、坊间、官场已是“公开的秘密”,不知道意思的空着急,知道了意思的干生气。可见意思流毒甚广,难以遏制。

意思一般不赤裸裸,多有温柔的面纱。知道意思,接受了意思,还表示不好意思。开初,可能是扭扭捏捏,真是不好意思。半推半就之后,旷日持久,那就是一种心安理得的客气,是一种不要脸的挡箭牌,是一种得了便宜还卖乖的遮羞布。于是乎,便有了受贿收礼“是人之常情”的舒坦,便有了“办好事”,“收点钱”是“温和腐败”的新论,便有了“逮住了由你,逮不住由我”的侥幸,说穿了,意思的背后,就是把腐败不当一回事,就是不承认腐败,就是搞着腐败还悠然自得。所以,千万不要小看了意思,千万不要拿意思不当意思,分清好坏,弄清曲直,搞意思的也就没意思了。(参见2009年12月11日《杂文报》)(www.xing528.com)

宋朝吕元膺在做东都留守时,一次与一位掌管钱粮的下级弈棋。当吕元膺抽身去处理紧急公务时,这位钱粮官趁机偷换了一颗棋子,最后赢得了这盘棋。吕元膺当时对此虽有察觉,但并未吭声。过了一段时间,吕元膺借故把此人调离身边,并预言此人终将因贪污而获罪。后来果然被言中!人们在赞叹吕元膺慧眼识人并抱怨其未直言相劝的同时,不禁由那位钱粮官的蜕变而想起一句古话:“不矜细行,必累大德。”意思是说,平时不注重小节,必将有损于道德修养,甚至丧失大节。

有人认为,“行大事不拘小节”,就是说作为一名为官者,应当干大业、成大事,而不应拘泥于细微琐碎的小节,“小节无伤大雅,何必小题大做”。其实不然。任何事物都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小节问题同样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平时不拘小节,就有可能微恙成大疾,小问题演化成大问题。

然而,有些为官者对此并没有清醒的认识。他们一般能够把握住大节,有的也干出了一番事业。但在小节上却不太在意,疏于“防守”:有的警惕性不高,认为吃请一顿饭、喝一瓶酒、拿一条烟是“区区小事,不足挂齿”;有的心存侥幸,认为只要不犯大错误、不搞大腐败,出点小问题,不必大惊小怪;还有的心理不平衡,认为别人恣意腐败能“逍遥自在”,自己捞点小惠小利,是“小巫见大巫”。诸如此类,其结果常常是小节不保,导致大节丧失,最终为人民所唾弃。

“滴水见精神”,小节同样是个人品德修养的“试金石”。群众评价为官者的品行,常常就是从看得见、摸得着的小事来判断的。小节往往是生活中的真实细节,举手投足、待人接物、言语交谈等,往往给人深刻印象,常常能见证一个人的人格、品行、志趣。如果小处随便,好处先得,作风涣散,言语不当……不注重小节,往往会在群众中造成不良的影响。

守住小节是对为官者修养的一个基本要求。为官首先是要讲大节,但绝不能因此而忽视小节。古语有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不从小事做起,不从生活中的一滴一点去自觉改造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不加强自身的修养与锻造,干大业、成大事往往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元史·许衡传》里有这样一段记载:许衡做官之前,一年夏天外出,天热感觉口渴难耐,刚好道旁有棵梨树,众人争相摘梨解渴,唯独许衡不为之所动。有人问他为何不摘?他回答说:“不是自己的梨,岂能乱摘!”那人劝解道:“乱世之时,这梨是没有主人的。”许衡正色道:“梨无主人,难道我心中也无主吗?”摘梨解渴乃小事小节,但许衡却无动于衷,皆因心中有“主”。许衡心目中的“主”无疑就是自律、自重、自爱,有了这种“主”,便会洁身自好,守住小节,也能保住大节。

胡锦涛在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体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在讲到大力倡导的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时指出,“要生活正派、情趣健康”,就是要求我们在工作作风建设上不可把生活作风当成小事,倘若对于小节问题不去抓、忽视抓、放松抓、忘记抓,这是非常危险的。大量事实表明,一些领导干部蜕化变质,一步一步陷入泥坑,往往都是从生活上的一些看似小节的地方开始的。所以说,小节不小,不抓小节就会毁掉大节。当今社会,不正之风危害之烈,诱惑之多,但都是从小节或在小节的演变上夺魂夺人的,所以说,党员干部注重拘小节,并善于从小节上抓自身思想革命化,这一点很重要。那么,党员干部如何拘小节呢?

1.要认清小节与大节的辩证关系

在拒腐防变这个课题上,有的人认为:小节上的问题、毛病,抓不抓无所谓,只要把握住大节,在大节上不滑坡就行了。这种认识,不仅是片面的、唯心的,又是错误的、可怕的。古人讲:“积羽沉舟”。“君子禁微”。改造思想,必须指向小事、小场所、小节上,也就是在生活作风上严于律己,挡住诱惑,抵制贪图享乐的生活作风。这是因为,在生活中从来都是有与无相生、大与小相成、高与下相倾、前与后相随。如苏轼所言:“泰山秋毫两无穷,巨细本在相形中”。要想完善自我,清正廉洁执政为民,成就事业,不仅要谨小慎微,而且要动不失时,及时有效地解决小节上的问题。有人认为小节无害,或小节无大害,只要立场对头,政绩显著,小节放松一点不是什么大问题。这样做,那就不啻“尘里换衣,泥中濯足”,社会风气将越来越坏。“道自微而生,祸自微而成”。小节不保,大节必失。古人说:“勿轻小事,小隙沉舟;勿轻小物,小虫毒身”。为防止“涓流不止”引出“溪壑成灾”,就必须见微知著,防微杜渐,从小节上抓起。“不虑于微,始贻大患;不防于小,终亏大德”。不少人正是从这里堕落的,以至发展到见酒则醉,见财则贪,见色则淫。党政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很大程度上是从生活小事上表现出来的。小节和大节是紧密相连的,小节影响着大节,小节不出事,大节才能出彩。小节非小事,小节不拘,则大节难保。小节不立,非变质不可;小事放纵,就会逐步走向堕落。原因在于小与大、微与巨有着必然的联系。小者大之源,微者巨之端;没有小就没有大,没有微就没有巨;大因小而生,巨由微而成。人们的思想改造、转变,就要在把握大节的前提下,抓住小节的校正。质与量互变的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事物的质都是一定量的质,质中有量;任何事物的量都是一定质的量,量中有质。任何事物都是质与量的统一,没有无质之量,也没有无量之质。“一念过差,足丧生平之善;终生检饬,难盖一事之愆。”大节不是空中楼阁,而是具体的、实在的,是由一件件“小事”积累而成的。一个人思想觉悟的提高,都是量的积累和质的进步的结果。量的积累,往往表现为缓慢的、渐进的、不显著的。但只要不间断地日积月累,到了一定程度,就自然引起质的变化。惊喜的一跃产生于坚持不懈,扎实苦干的努力之中。对我们来说,自身思想革命化,要在注重抓大节中不可忽视抓小节,这是因为“蠡啄仆梁柱,蚊芒走牛羊”。小毛病不克服就会发展成大毛病,小问题不解决就会演变成大问题。待梁柱仆时、牛羊走时,再抓就悔之晚矣。无数事实证明,只有“慎于小”,才能“不惧于大”;只有戒于近,才能不悔于远。小节好,益大节;小节差,损大节。要提高自身的质量,就要从小节抓起,守住大节,把好小节。这就要求党政干部要养成用心观察、勤奋分析问题的习惯,切实把握住思想变化的脉搏、现实状况和规律性。党政干部的党性修养是政治信念、组织纪律、精神风貌、工作状态、生活情趣的综合反映,离不开平时的点滴积累。“勿疏小善,方恢大略”。“忽细事者祸必盈,轻小乱者亡必聚”。党政干部要深知:越是隐藏的东西越能看出人的品质,越是细微的情节越能显示出人的灵魂。小节中往往有政治、有方向、有导向、有形象、有党性、有原则、有人格。列宁说过:生活上的堕落必然导致政治上的腐败。党政干部要懂得,哪些事情碰不得,哪些东西染不得,哪些场所去不得,小事当慎,小节当拘。切实做到:心明如境,不让纤尘。要慎细微处,越是小处越留心;慎无人处,越是暗处越小心;慎坦途处,越是顺处越警心。在历史上,大凡能“公清若水,德溢馨风”者,大都防微杜渐、慎独励志。党政干部要明白:蝇头小利不可沾,个人小“利”不可张,交往小“节”不可随,工作小“过”不可轻。一切从微处着眼,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修养,谨言慎行,严格要求,在持之以恒中使自己走向完善、老成、成熟。

2.要把握住在小节上演变的突破口

古人云:“明者远见于未萌,而智者避危于无形,祸固多藏于隐微,而发于人之所忽者也”。一些党政干部由小节上的演变走向大节上的失衡、失规、失理、失纪、失法,这往往是一个不清醒、不自觉、不认识的逐渐演变过程,是缺乏忧患意识、自警意识所致,以致被身边形形色色的名、利、财、色等“细菌”所侵袭,直到在各种诱惑之下失去理想、信念、斗志、职责、党性、原则。所以说,在当前的新形势下,探讨、研究、找准在小节上开始演变的突破上并加以防范尤为重要。在思想认识上应该把握住如下三个方面:

第一,以“不是我一个”来原谅自己。有人认为:“在小节上不注意改造,失范小节,不是我一个,大部分人都是这样”。持有这种思想、认识、特别是在“从众心理”的影响下,往往是对于一些小节上的问题,别人怎么干我也怎么干,别人犯什么我就犯什么,致使一些小问题发展为一种普遍现象、普遍问题,甚而成为共性的党内问题、社会问题,一些人稀里糊涂地上了“贼船”、栽了跟头,仍执迷不悟,并以“不是我一个”来原谅自己、解脱自己、开脱自己。从而不能在小节问题上防微杜渐,不去自觉地把握住凡事初为始,不能做到横不攀,竖不比,扎扎实实抓自己,忘记了“居身之道,亦忧是耳,倘一失足,将无所不至矣”的警告。一个人一旦陷入了不正确的攀比之中,就会由心态上的失衡走向堕落。这些人面对诱惑而不顾,对小节上的问题不节制欲望,把握不住所思、所言、所行的“定力”,以致走向违法违纪的邪路。人的欲望是客观存在的,但区别在于“贤者能节之,不使过度;愚者则纵之,多之失所”。大量事实证明,对于小节不加以节制,发展下去,意志就会消沉颓废,精神就会外移,这往往是一个人滑向堕落的“腐蚀剂”。面对市场经济的大潮,有些党政干部错误地与大老板比,与大款比,比收入、比待遇、比消费、比阔气,从而比掉了朝气、锐气和进取心,这种不正常攀比的背后,则是党的宗旨意识的淡化。古人讲“贤良方正”。在防止小节演变毁于大节上,我们要去掉不正确的攀比之心,从众心理,树立人心向贤之品、之德、之行。贤者是一种远见卓识、一种科学态度,也是一种文化修养、一种智慧结晶,还是一种优良品质、一种高贵气质、一种自尊自信。贤是同假恶丑水火不容的真善美。贤者流芳百世,不贤者遗臭万年。矛盾运动的性质和方向,总是由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人类社会永远在真善美同假恶丑的矛盾运动中存在和发展。真善美与贤,往往处于主要矛盾方面,因而决定了社会必然在“贤道”上前进;否则,人类社会就不可能由洪荒时代的野蛮前进到今天的文明发展。贤,之所以能处于和保持这样的主导地位,因为它是一种建设力量,无论在精神文明还是物质文明方面,都有利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相反,不贤,假恶丑,是一种破坏力量,损害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也就必然被最广大人民所鄙视、反对和唾弃。我们把握住和防止在小节上的演变,要重视“见贤思齐”的导向作用,以英模先进人物为榜样,加强自律,严于把握自己,树立起共产党人的良好形象。

第二,以“一次不要紧”来开拓自己。有人认为:“在小节问题上搞一次不正之风,只要下不为例,不会影响大节,算不了什么大事,不必大惊小怪。”有这种思想的人,对“一次”看的很轻、很淡、很薄。这实际上是一种孤立的、静止的思维方式。事实证明,许多党政干部在第一次未违纪犯罪之前都是严格要求自己,遵纪守法,按党章办事的。但是,一旦突破了“初次”这道防线,人生的“管涌”就难以堵住,直到滑向犯罪的深渊。所以说,慎初是理知的思考,“杜渐”的“阀门”,防患于未然的“预防针”,自省的“长鸣钟”。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总是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恶小不注意,任其发展,势必酿成大祸。所以,要切记“守身如玉要慎初”。一名党政干部在“钱、权、色”面前不慎初,有了第一次,就会越陷越深,最后而不能自拔,待到东窗事发,关进班房时,才认识到“好人与坏人仅一步之遥”,后悔晚矣!《新唐书》中说:“福祸之来,皆根于初、护终若始,独慎其替,始不焉,终将安归”!对党政干部而言,每当一些“投来所好”和“可乘之机”向你纷至沓来时,切实要把住“慎初”关口,防止坠入欲壑难填的境地;每当不期而至的歪风浊浪迎面袭来之时,切要记“浪击身不斜,沙打眼不迷”;每当自己刚刚萌发非分之想的念头时,切记要理智地思考,瞻前顾后,左掂右量,三思后行,决不能心存侥幸,知法犯法。“细微眇之渐”而“必生忏之患”,照此下去,要不了多久,就会走到“悬崖勒马收缰晚,船到江心补漏迟”的危险境地。所以,在抓小节、做到廉洁自律中,宁可清贫自乐,不做浊富多忧。时刻把好第一关,守住第一防线,掌好人生之舵。只有这样,说话才有“硬气”,办事才有“底气”,做人才有“正气”,才能让人“服气”。

第三,以“一点小节无所谓”来放纵自己。有人认为,身上的小毛病不是大疾,有点无所谓。于是,在有些人心中,“小节”是一个不算严重的小毛病,如小心眼、小动作、贪点小便宜等;有的人管不住嘴,习惯喝点“小酒”,向上级吹吹“小牛”;有的管不住手,爱捞点“小外快”、搞点“小回扣”,收点“小礼品”;有的管不住腿,喜欢跑到歌厅唱个“小曲”,在周围人群中跑点“小关系”。这些人片面地认为是“小节”问题,既不违犯法律法规,又不酿成大错,因此对这些不重视。其实,这些同志对“大丈夫不拘小节”这句话理解得不够全面正确,其本意是说,作为大丈夫要豁达大度、胸怀宽广,不要太看重他人枝节上的问题。而绝不是像现在一些人理解的那样,不要在乎自己小节上的过错。个人小节从来就不是小事。古话说:“不矜细行,必累大德。”就是说,不注重小节,必将有损于品德修养,以至犯下大错误。古人这种警世之语有很多:“不虑于微,始成大患;不妨于小,终亏大德”。古人云:“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这个道理很适合于党政干部道德方面的修养。一件看似平常、很不起眼的小事,往往能反映出一名党员干部的作风和形象。殊不知,小节常常是一个人品德修养的“试金石”,所谓“大事看才,小事看德”,链条最容易在薄弱的环节断裂。胡长清、成克杰、慕绥新、丛福奎、李真等腐败分子没有一个在“小节”上是干净的,不少党政干部都是由“小节”不保到“大节”丧失,由放纵小事到蜕变堕落,最后成了人民的罪人,这不能不说是深刻的教训。素质过硬的党政干部,既能在大是大非上管好自己,又能在小事小节上严格自律。小事上管不住自己的人,大事上很难管住自己;小节不能小看,小事不可小视。党政干部只有注意小节,善待小事,在小节上率先用正确的行为准则约束自己,把小节当做事关党的形象、事关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事关党风建设的大事来抓好,在点点滴滴、持之以恒、日积月累中养成良好的道德修养,才能在人民群众中塑造党员的良好形象,树立党组织的崇高威信。

3.要处理好小节问题上的“四个关系”

小节之所以会酿成大节,这是我们不注意小节、放松小节的结果、后果、恶果。小节问题渗透于我们思想、生活、行为的方方面面,有时是潜在的,有时是公开的。所以说,抓住、抓准、抓快小节上的问题,要有高度的警觉性、坚定性、坚持性。就当前而言,党政干部要弄清和处理好在小节上易出问题的“四个关系”,尤为重要、必要、迫切。那么,这“四个关系”是什么呢?

第一,要弄清生活作风与抓小节的关系。有些同志认为,生活作风属于个人行为,多是些小节,没有必要认真去抓。生活作风,它是人们对待日常生活的基本态度和行为模式,是一个人的政治信念、思想格调、道德情操的综合反映。党政干部的生活作风像一面镜子,从一个侧面反映着我们党及其成员的面貌和形象。在生活中,个别党政干部一味追求“高规格”。比如,穿时尚名牌,坐豪华轿车,进高档酒店,吃山珍海味,玩新鲜刺激,等等。更有甚者,也有的把“包二奶”、养情人作为追逐的生活目标,填补所谓的“情感空虚”,达到所谓的“心理平衡”。在生活上的过分追求甚至是扭曲追求,反映了个别党政干部理想信念的动摇、宗旨意识的淡化。对此,认为这是小节,不失大雅,这是十分不对的。试看当今那些党政干部堕落成为腐败分子的人,有哪一个不是从某些生活小节开始,贪钱恋色,吃喝玩乐,而逐步坠入了违法犯罪的深渊?党政干部身份、地位特殊,其行为在社会上往往具有示范效应,因而生活作风绝非个人小事,不可等闲视之。否则,小则影响领导者个人的政治生命,大则危及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这非危言耸听。太平盛世之下有人提出“安逸也是一种考验”,此话不无道理。因为安逸容易滋长养尊处优、贪图享乐和不思进取的思想。而贪图享乐和不思进取正是严格自律的大敌。在好的发展形势面前,有的同志放松了对自我的要求,在吃喝玩乐中,进取意识退化,自律意识松懈,甚至党性原则也全然淡忘了。他们之所以犯错误甚至走向犯罪道路,很多都是从小节上,从贪图安逸享乐、不愿做艰苦细致的工作、不愿过清淡平凡的生活开始的。生活作风非小节。党政干部要有在日常生活中洁身自好,不为小利所动、小事所腐、小节所误,才能做到不为小人所害、不为小人所累、不为小人所征。

第二,要弄清爱好情趣与抓小节的关系。人有七情六欲,都有个人的兴趣爱好。不过,爱好兴趣有低级与健康之分。可是,有一些同志不太注意或者忽视培养健康高尚的生活情趣,他们认为生活情趣仅仅是个人爱好上的小节,不必引起足够的重视;或者认为“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入乡随俗”便于融入群众、开展工作;或者认为偶尔尝试“新的生活方式”,满足一下好奇心,问题不大,只要“下不为例”就行;或者认为生活情趣属于“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没必要强求一致。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态度、生活内容和生活方式正在悄悄发生变化,特别是休闲时间增多,生活情趣也变得丰富多彩。党政干部的行为对群众产生着示范作用,用高尚的精神追求和人格力量影响带动群众,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由于个人爱好情趣是把“双刃剑”,既可以使人充满快乐、奋发向上,也能让人走火入魔、身陷囹圄。古人曾把个人爱好称为“祸媒”告诉人们“好水者溺,好骑者堕,君子各以所好为祸”。对党政干部而言,爱好情趣绝不是个人的生活小节,政治小节,因为他不仅是一个人的爱好雅兴,更是一种文化品格;不仅指个人怡情养性,更是一种道德建树;不仅指个人情怀,更是一种政治风采。生活情趣,是人生境界、行为方式和精神风貌等诸多方面在日常生活中的集中表现。崇尚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和精神追求,直接反映一个人的情趣雅俗、品位高低。高尚的生活情趣应该是文明的、健康的、科学的,体现社会生活的新观念、新习惯、新风尚,属于先进思想文化的内容,而低俗的生活情趣,总是滋生于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卑琐龌鹾的土壤中,属于腐朽没落的理念。党政干部手中握有权力,在别有用心者看来有“利用价值”,所以要慎对爱好,对投己所好者保持警惕,对自己的爱好节之有度。倘若个人爱好情趣一旦与权力结合,以至于失范失度便容易出现“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的悲剧。党政干部要管住自己的情趣爱好,用崇高理想信念引领情趣爱好,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和高尚的道德约束情趣爱好,用党纪国法规范情趣爱好。要区分情趣爱好的俗雅,既追寻健康高雅,又不脱离大众的普遍喜爱。要把握好情趣爱好的“度”,不沉迷,不成癖,不痴狂,当个人情趣爱好与整体事业发生矛盾冲突时,应下决心忍痛割爱。总之,要切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古训,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做到“趣”而有度,好而有“道”,玩而有“品”,“乐”不上“隐”,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坚持从一点一滴、于微慎处的小事做起,以自身的良好名节从政,做一个仰不愧党、俯不愧民、内不愧心的党政干部。

第三,要弄清非分之想与抓小节的关系。非分之想是对本来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或者企盼达到某种个人目的而进行的一种非理性的思维活动。这种思维活动,力图通过思维变成现实,达到所进行思维的一定目的。这种非分之想,它会指使人们在非法思想的支配下,去干一些违规违纪违法之事,有的损人,有的损公,有的损害于社会,这是党政干部思想道德修养的大敌。可是,有些党政干部却认为,非分之想是一种思维活动、思想活动,没有触犯法律,属于小节之病,不必小题大做。古人说:“祸难生于邪气,邪气诱于可欲”。任何人的不法行为,都是从邪气作祟,由非分之想开始的。思维上出了毛病,看起来一时没有侵害他人、社会的利益,但这种邪心的滋生发展,就会使人把“非分”当做“正常”,把“羡慕”当做“追求”,把“虚想”变为“实做”,最终思权落陷阱,想财入孔方,贪功遭名裂,好色锁精髓。从某种意义上说,无形的非分之想比有形的非分之想更可怕,思维的非分之想比行动上的非分之求危害更严重。因为无形的东西它在逐渐的侵害人的灵魂,又因为具有一定的隐蔽性,不便于人们识别、识破,积恶之多,一旦暴发就不可收场。可以说,非分之想是人性的致命弱点,如果任其发展,必然给党的事业,人民的利益造成不应有的损失,也会葬送个人的前途。所以说,非分之想不是小节问题,抓这方面的问题绝不是小题大做。古人云:“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作为党政干部,“无私无欲,喜气洋洋;追逐名利,终日惶惶。”我们要去掉一切非分之想,不因无权而自卑,不因无钱而空虚,不因无名而忧伤。要牢记这种情况:粗茶淡饭者快快乐乐,锦衣貂裘者恍恍惚惚;简居陋室里其乐融融,豪华别墅中满目哀愁;以步当车者健健康康,以车当步者病病怏怏。宋朝云门寺惠开禅师曾留下一首传诵千古的诗《日日是好日》:“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俗话说,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让我们淡泊名利,宠辱不惊,忘我奋斗,无私奉献。我们高唱:“俯仰无愧天地,褒贬自有春秋”。

第四,要弄清搞小圈子与抓小节的关系。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党政干部喜欢搞小圈子,以达到拉帮结派,垒“山头”,获取私利之目的。对此,他们却说:“这是个人生活上的事、是小节,不必他人干涉”。当前,个别党政干部为了彼此利益结成的老乡圈、同学圈、战友圈、专业圈仍在扩展、发展之中。那些心术不正的领导干部利用手中的权力,对亲近自己的“熟人”,同出故里的“乡人”,执掌实权的“要人”,具有广告效应的“名人”,腰缠万贯的“富人”,情投意合的“友人”,亲密无间的“恋人”等,都划为圈内,不是称兄道弟,就是哥们朋友;不是相互吹捧,就是结党营私;不是相互包庇,就是相互利用。与同伙搞圈子,显得十分火热,十分风光,十分有利。古人说:“气正而邪不侵,气不正而邪生。”“风正,则百官皆守;风不正,则百弊俱生”。搞小圈子,它是一种错误的思想和行径,是扭曲的人生道德观,是对党性、原则的违背,是一种反面行为的导向,是非常有害的。看起来似一个小节问题,发展下去就成了害群之马,像温柔软滑的绞绳,似银光闪闪的镣铐,必将使人滚向犯罪的陷阱。“身为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费拭,莫使染尘埃”。党政干部是社会的人,人生在世,朋友不可少。好朋友是一面镜子、一个参谋、一个同伴,与善友交结,团结合作可感召自己的道德,升华自己的思想,使自己心理一直保持健康。尤其在当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善于交友,是合作共事的需要,是成就事业的需要,也是个人成长进步的需要。但任何事情都是辩证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古人云:“道不同不相为谋”。道,就是思想、事业。在我们革命队伍中,真正的团结和友谊是以共同的理想、事业为基础的,为了崇高的目标,献身于共同的事业,这是同志之间交往的思想基础。对此,不能搞小圈子,要以公心待人、为人。这就要求我们,要多交一些品德高尚的朋友,以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多交一些富有学识的朋友,以增长自己的执政能力;多交一些敢于批评自己的朋友,以保证工作少出差错。对朋友之言听之有鉴,对朋友之托思之而行,对朋友之事处之有章,对朋友之才秉公而用。而那些唯权是交,唯势是交,唯利是交,唯色是交,纵有金银宝塔,都是靠不住的。“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党政干部要多交一些在基层的平民朋友,多交一些无话不谈的穷朋友,多交一些面对黄土背朝天的苦朋友,多交一些弱质群体的难朋友。多听群众之言,倾听群众呼声、诉求,这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和政治优势。只有多交平民之友,才能摸到实际情况,把握住实情,实施科学决策,才能集中群众智慧解决难题,才能带领群众更好地完成各项任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