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计算机看病:医学计算机在诊断疾病中的应用与成果

计算机看病:医学计算机在诊断疾病中的应用与成果

时间:2024-04-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1962年日本应用计算机诊断肝硬变、先天性房室间隔缺损等疾病,取得满意的效果。特别是我国用电子计算机模仿老中医看病,独具特色,早已引起国外医学界的广泛兴趣和关注。计算机还把每例新病人的资料及诊断也自动并入原来储存的信息中去。在德国的医疗部门,计算机技术已相当普及。护士们在床边把检验结果输入个人计算机。德国的医学计算机专家,已进行了8次这类大型的试验,以探讨进行远程医疗的可能性。

计算机看病:医学计算机在诊断疾病中的应用与成果

计算机看病

谈起计算机看病,大家已不陌生了。它开始用于医院是在50年代末,60年代开始应用于疾病的辅助诊断。1961年美国首先应用贝叶斯公式诊断先天性心脏病。1962年日本应用计算机诊断肝硬变、先天性房室间隔缺损等疾病,取得满意的效果。70年代,我国开始了计算机辅助诊断的研究,最早应用于急腹症的诊断,逐渐发展到临床各科疾病的诊断、治疗方法的选择、手术方式及适应征的选择,以及疾病的预后判断等许多方面。特别是我国用电子计算机模仿老中医看病,独具特色,早已引起国外医学界的广泛兴趣和关注。其中关幼波老中医肝病诊断程序最具代表性,已诊病数万人次,这不仅方便了病人,而且对保存、继承、研究、使用和推广老中医的经验,培养年轻的中医,推动中医的现代化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现在,计算机辅助诊断已发展到专家咨询系统的阶段,把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医疗决策,形成医疗诊断专家系统。这种系统的特点是把医学专家的经验存在计算机内,使之能与医学专家类似的方式进行推理,便于人机对话,能达到医学专家的诊断水平。这是计算机辅助诊断的发展方向。

利用医学诊疗专家系统,让计算机担当起“名医”的角色,使许多疾病的诊断率大大提高。如急腹症,这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急症,一般有经验的医生确诊率为79.6%,而用电子计算机来诊断,确诊率就大大提高,在日本确诊率为88%,英国为91.8%,明显高于医生。

电子计算机为什么有如此高超的诊断本领呢?诊断又如何来自计算机终端呢?让我们来看看计算机看病的基本过程和条件,就可以得出结论了。

计算机看病的基本过程是:先输入相当数量的病例资料,然后计算机对这些资料进行数学处理,“学习”诊断,得出诊断所需的参数和规律,并将此编为程序贮存入计算机内,此时,如输入新病人的资料,计算机就可以根据病人的症状、体征、检查数据、化验结果等,对照已储存的经验,在半分钟内做出诊断,开出处方,提出医嘱和治疗原则,它甚至可以把用药剂量、方法及病假条一并由电传打字机打印出来,交给病人。计算机还把每例新病人的资料及诊断也自动并入原来储存的信息中去。它还为病人建立病历档案,能把第二次、第三次或多次看病的病人过去的门诊信息一一“回忆”出来,并根据病情的变化、用药反应等,提出新的治疗方案,修改处方。对于适合手术治疗者,计算机可选择手术方式,并按需要从预存的大量手术录像中选出某专家的手术操作录像。

目前,国内已建立了各种诊疗专家系统,利用这些系统,可以诊断脑中风、心脏病和癌症等,并对预后做出预测。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遥控治病已成为现实。

德国的医疗部门,计算机技术已相当普及。在那里,外科医生做手术时,同遥远的专家保持联系,随时解决手术中出现的问题。护士们在床边把检验结果输入个人计算机。(www.xing528.com)

强化治疗病人的病床右边,放着个人计算机。

护士和医生用计算机开药方,并把检查和诊断的结果输入计算机。

重病号的左边挂着监控器,锯齿形曲线和其他曲线在荧光屏上一掠而过,显示出脉搏率、呼吸状况、血压状况或者尿量等。

在北符腾堡地区,大约400名开业医生进行联网诊病。他们能够通过综合业务数据网的线路,相互交换文字材料、X光片和超声图片。这种程序还承担了电子处理同疾病保险组织医生联合会以及疾病保险机构定期结帐的情况。

利用计算机看病

现在,维斯马市医院和吕布克医科大学,也利用通信软件,通过综合业务数据线路联网。这样,吕布克的神经外科医生,就可以在个人计算机荧屏前,对维斯马市的同行拍摄的CT片进行鉴定。

他们通过电话会议,讨论颅脑损伤病人的诊断和治疗情况。

德国的医学计算机专家,已进行了8次这类大型的试验,以探讨进行远程医疗的可能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