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骨肿瘤的类型和症状:常见肿瘤诊疗与护理

骨肿瘤的类型和症状:常见肿瘤诊疗与护理

时间:2024-04-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三十二章骨肿瘤骨肿瘤是发生于骨骼系统的肿瘤,分原发性骨肿瘤和继发性骨肿瘤两大类。尤文肉瘤、黏液软骨肉瘤及其他肿瘤已确定有分子易位。轻微外伤引起病理骨折常是良性骨肿瘤的首发症状,也是恶性骨肿瘤、骨转移癌的常见并发症。年龄对骨肿瘤的诊断极其重要,不同年龄组可有不同的肿瘤发生。怀疑恶性骨肿瘤时应照胸片,观察有无肺转移。

骨肿瘤的类型和症状:常见肿瘤诊疗与护理

第三十二章 骨肿瘤

骨肿瘤是发生于骨骼系统的肿瘤,分原发性骨肿瘤和继发性骨肿瘤两大类。原发性骨肿瘤分3大类。①良性肿瘤:以骨软骨瘤(osteochondroma)最多见,其次为骨巨细胞瘤、软骨瘤、骨瘤、骨化性纤维瘤、血管瘤、骨样骨瘤、软骨黏液样纤维瘤、骨母细胞瘤、软骨母细胞瘤和非骨化性纤维瘤。②恶性肿瘤:以骨肉瘤(osteosarcoma)最多见,其次为软骨肉瘤、纤维肉瘤、尤文肉瘤、恶性骨巨细胞瘤、脊索瘤、恶性淋巴瘤和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③瘤样病变:以纤维异常增殖症占首位,其次为孤立性骨囊肿、嗜酸性肉芽肿、动脉瘤样骨囊肿。继发性骨肿瘤是身体其他组织或器官的肿瘤转移到骨骼,以肺癌乳腺癌甲状腺癌转移发病率最高。

在我国原发性骨肿瘤的发生率为2~3/10万人口,大约占全部肿瘤的2%。良性肿瘤多于恶性,良、恶之比约为2:1。男、女发病率之比为(1.5~2):l。良性肿瘤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骨巨细胞瘤好发于20~40岁年龄组,骨肉瘤的发病年龄为15~25岁。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是骨肿瘤的好发部位。继发性骨肿瘤的发生率可以是骨原发恶性肿瘤的30~40倍。目前,约3/4骨肉瘤患者诊断后被治愈,约95%的患者可被成功地得到保肢治疗。尤文家族肿瘤的治愈率与骨肉瘤类似,即使有肺转移,仍有治愈的希望。

大部分骨肉瘤的发病机制不清。外伤与软组织肉瘤有关。放疗是骨肉瘤明确的高危因素。成视网膜细胞瘤放疗后诱发骨肉瘤。P53基因突变导致里—费综合征是一种家族性癌症综合征,包括骨肉瘤以及其他肉瘤,早期双侧乳腺癌等。特异的遗传学改变也被证实为骨肉瘤的病因。尤文肉瘤、黏液软骨肉瘤及其他肿瘤已确定有分子易位。

一、诊断

(一)临床表现

疼痛是恶性骨肿瘤的重要症状,疾病开始时为间歇性,后来发展为持续性,夜间明显。晚期疼痛加重影响工作、休息和睡眠。需要用强镇痛剂。良性肿瘤病程缓慢,疼痛不重或没有疼痛。骨样骨瘤的疼痛可以用阿司匹林缓解,这个特点有诊断意义。发生在脊柱的肿瘤可以引起放射性疼痛,依部位的不同可有颈肩疼、肋间神经疼和腰腿疼。

逐渐长大的包块是诊断骨肿瘤的依据。良性包块生长缓慢,常不被发现,偶然被查出却说不出开始的时间。肿大的包块对周围影响不大,对关节活动很少有障碍。恶性骨肿瘤生长迅速,病史短,增大的肿瘤可有皮温增高和静脉曲张,位于长骨骨端、干骺端者可有关节肿胀和活动受限。位于盆腔的肿瘤可引起机械梗阻,有便秘与排尿困难。位于长管状骨骨骺内的成软骨细胞瘤可以引起关节肿胀、积液,血沉及血象的改变,需与急、慢性关节炎鉴别。位于扁平骨的尤文肉瘤可有红肿热痛,发烧,血象增高,临床上很像急性血源性骨髓炎

轻微外伤引起病理骨折常是良性骨肿瘤的首发症状,也是恶性骨肿瘤、骨转移癌的常见并发症。和生理骨折一样具有肿胀、疼痛、畸形和异常活动。

恶性骨肿瘤的晚期可有贫血、消瘦、食欲不振、体重下降、体温升高等。远处转移多数为血行转移,偶见淋巴结转移。

除畸形性骨炎多为男性,纤维异样增殖症女性多发外,性别对骨肿瘤的诊断意义不大。年龄对骨肿瘤的诊断极其重要,不同年龄组可有不同的肿瘤发生。

(二)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对骨肿瘤的诊断帮助不大,也就是说大多数骨肿瘤的化验检查都是正常的。碱性磷酸酶(AKP)升高可帮助诊断成骨肉瘤和切除后的肿瘤复发。血沉快,血中尿中球蛋白增高(Bence—Jones蛋白)可提示骨髓瘤的存在。各系统癌症的实验室阳性结果,对骨转移癌寻找原发灶有帮助。

2.X线检查影像学检查中X线平片最为重要,它可提示肿瘤的良、恶性,甚至做出较明确的诊断。不同的骨肿瘤好发于不同骨的不同部位。骨髓瘤、骨转移癌好发于躯干骨。软骨肉瘤、尤文肉瘤好发于骨盆肩胛骨血管瘤、骨巨细胞瘤好发于椎体,成骨细胞瘤,骨样骨瘤则好发于脊柱的附件。对于一个长管状骨,骨骺线是否存在,病变是在骨骺端、干骺端还是在骨干对骨肿瘤的诊断有意义。

良性骨肿瘤具有界限清楚,一般为肿瘤骨质改变规则,密度均匀,边缘清晰,一般无骨膜反应和软组织阴影。

恶性骨肿瘤生长迅速,阴影多不规则,密度不均,界限不清,无明显轮廓,骨小梁破坏阴影呈虫蛀样、筛孔样和穿凿样,也可有环状、片状钙化。骨皮质破坏不规则,无膨胀,肿瘤向外生长骨膜被掀起,掀起的骨膜下血肿骨化形成袖口样被称为Codman三角。也可以在瘤体及其软组织阴影中形成放射状或葱皮样阴影,也被称为骨膜反应。软组织阴影、骨膜反应是恶性骨肿瘤的表现(但骨巨细胞瘤可以有软组织阴影)。

怀疑恶性骨肿瘤时应照胸片,观察有无肺转移。如系骨转移癌应进一步检查明确单发与多发,并做寻找原发灶的检查。X线平片阴影不肯定或不典型,不能诊断时,应定期随诊多次检查对比,或做其他检查,如CT、MRI等。

3.CT、MRI检查可以为骨肿瘤的存在提供依据,虽不能做肿瘤性质的诊断,但可描述肿瘤的范围,血运丰富与否,与邻近组织器官的关系,从而帮助制定手术方案和手术切除范围。

4.DSA检查可以显示肿瘤的血液供应,如肿瘤的主干血管,新生的肿瘤性血管,以利选择性血管栓塞和注入化疗药物,术前化疗前后对比检查DSA,新生肿瘤性血管是否减少与消失,可证明化疗的效果。肿瘤的染色,新生血管的多少与形状,血运丰富程度可以侧面了解肿瘤的侵袭性,对良、恶性肿瘤的诊断有帮助。

5.ECT可以先于其他影像学检查几周或几月提示骨转移癌发生的可能性。由于假阳性很高不能单独作为诊断依据,必须有X线平片或CT等证实,ECT可以早期发现可疑的骨转移灶。

6.超声波检查可对软组织肿瘤和破出骨外的肿瘤情况作出描述,对骨转移癌寻找原发灶有很大帮助。

7.活体组织检查通过切开或针吸获得活检材料,对骨肿瘤诊断极为重要。但活检术必须做到:①手术范围尽量小,避免肿瘤污染其他组织。②要考虑下次手术的入路。③对体积不大的肿瘤,宁做切除活检。④方便止血,深部活检时防止误伤。⑤要考虑到切口的愈合及感染。穿刺活检包括抽吸和取蕊两种,前者使用粗针抽吸取材。取蕊活检从套针内深入针芯取材,可望得到较大块实质性组织。

二、临床分期

骨肿瘤2002AJCC分期第6版

T原发肿瘤

TX原发肿瘤不能确定

T0未发现原发肿瘤

T1肿瘤最大直径≤8cm

T2肿瘤最大直径大于8.0cm

T3原发部位肿瘤不连续

N区域淋巴结

NX不能确定区域淋巴结转移

N0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N1有区域淋巴结转移

M远处转移

MX不能确定远处转移

M0无远处转移

M1有远处转移(www.xing528.com)

M1a肺转移

M1b其他部位远处转移,包括淋巴结

组织病理学分级

GX不能确定分化程度

G1分化好—低分级

G2中分化—低分级

G3低分化—高分级

G4未分化—高分级

注:尤文肉瘤被分为G4。

三、骨肿瘤的治疗

良性骨肿瘤采用手术治疗,包括刮除植骨术和边缘性切除二种手术方式。刮除术适应位于骨端,干骺端、骨干等部位的局限性病灶。如孤立性骨囊肿、动脉瘤样骨囊肿、纤维异样增殖症、软骨瘤、成软骨细胞瘤、软骨黏液样纤维瘤、骨巨细胞瘤、成骨细胞瘤等。对脊柱与骶骨肿瘤,由于局部解剖复杂,不能完整切除病灶,也多采取刮除术。由于手术不彻底,部分病人术后出现局部复发。对骨软骨瘤、骨样骨瘤、骨化性纤维瘤等良性肿瘤,多采用边缘性切除术。相对来说更彻底,复发率低。

恶性肿瘤的手术治疗多采用广泛切除和根治切除术,少数采用边缘切除术。广泛切除是指手术操作在反应区以外(超过2cm)进行,但仍在间室之内正常组织中操作。根治切除术是指手术在间室之外正常组织内进行。边缘切除术常用在早期病变和经综合治疗的保肢手术中。

尽管恶性骨肿瘤已能成功地进行保肢治疗,但对就诊较晚,破坏广泛和对其他辅助治疗无效的骨与软组织恶性肿瘤(ⅡB期)。为了挽救生命,解除病人痛苦,截肢术至今仍是一种重要有效的治疗方法。根据截肢水平与肿瘤边缘的关系,把截肢分为根治、广泛、临界和囊内截肢4种。如股骨下端ⅡB期肿瘤行髋关节离断或半骨盆截肢为根治性截肢,彻底性强不易复发;股骨下端肿瘤的截肢于大腿上1/3的正常肌肉骨骼中进行,为广泛性截肢,较为彻底,也不易复发。股骨上端肿瘤行髋关节离断,骨盆肿瘤行半盆截肢,其截肢操作是在肿瘤的反应区内进行,称之为临界性截肢,肿瘤虽完整切除,但不彻底,容易复发;囊内截肢很少使用,多出于抢救生命,如骨盆与骶骨同时受侵的肿瘤,放、化疗无法进行,而行扩大半盆截肢术,对骶骨肿瘤只能行切除术。

目前,保肢已成为外科治疗的主要发展方向。尤其是新辅助化疗使保肢治疗成为可能,先进的影像学诊断及外科技术的进步也提供了客观条件。通过综合治疗,截肢率下降,患者的生存率并未下降,局部复发也未上升。保肢成为肢体肿瘤外科治疗发展的主流方向。

保肢术通常在最后一次术前化疗后2周进行,手术的关键是采用合理的边缘完整切除肿瘤。由于化疗可缩小肿瘤的外科边界,临床证明在此基础上对肿瘤实施广泛切除,也可达到局部根治的目的,广泛切除的范围应包括肿瘤的实体、包膜、反应区及其周围的正常组织,也就是在正常组织中完整切除肿瘤,截骨平面应在肿瘤边缘以外5cm,软组织切除范围为反应区外1~5cm。骨内病变范围主要根据X线平片、CT、MRI和ECT影像学材料术前进行确定。国外有研究表明,保肢术中多数病例只能达到广泛性边缘切除,极少或没有根治性边缘切除。这些病例配合术前术后化疗,局部复发率一般为5%~10%。

目前公认对骨肉瘤应采用综合治疗。由于化疗水平的提高及有效化疗药物的出现,特别是术前、术后辅助化疗的开展,目前骨肉瘤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可达55%~80%。ADM、DDP、IFO及大剂量MTX化疗治疗骨肉瘤较有效。术前化疗2~6个周期后扩大切除,近日85%的成人骨肉瘤有可能保留肢体。手术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术后很快出现肺转移,所以应在有效的化疗以后给予手术或放射治疗。

术前化疗可以消灭微小转移灶,缩小肿瘤,便于手术。可以降低肿瘤细胞的活力,减少远处播散的机会。也有可能防止耐药细胞株的形成。对已经转移不能手术的骨肉瘤病例,一般先做化疗,以后视情况加以手术或放疗,术后再做巩固性化疗几个疗程。骨肉瘤总体对放疗不敏感,加大放疗剂量也不能很好地控制肿瘤。

尤文肉瘤局部治疗,优先考虑手术切除或手术同时放射治疗。如切缘阴性,化疗12~24周。如切缘阳性,化疗12~24周后体外照射。化疗方案应包含以下药物中的至少两种:IFO或CTX,VP-16,ADM及VCR。联合化疗治疗12~24周。尤文肉瘤对放射治疗是敏感的,放疗能有效地控制局部病灶。局部病灶放疗可在病人接受三周期的化疗后进行,也可与化疗同时应用。放射剂量大小取决于肿瘤大小、部位,以及合理手术、病人年龄、是否存在严重的软组织反应等。位于骨盆部位放疗剂量多在3000cGY,配合手术治疗,多在术后2~3周,能有效控制局部复发率。位于肢体的病例,放疗配合化疗和手术能有效控制局部复发率,扩大保肢手术适应证。对于已出现全身骨转移的病例或为预防骨转移,可进行全身骨骼的放疗。

(刘国军 陈昶宜 石小华)

四、骨肿瘤的护理措施

(一)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恶性骨肿瘤病情发展快,组织破坏力强,易转移。转移性骨肿瘤患者晚期出现恶病质和全身多器官功能衰竭,随时有生命危险。术前心理护理的意义是减轻焦虑,减少术中麻醉剂的用量,确保术后脉搏血压的稳定,减少患者对止痛剂的需求,增加患者活动的主动性,降低手术后感染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加强与患者的沟通,正视患者的情绪反应,鼓励患者表达自己的焦虑、感受或疑问,给予心理支持和疏导,消除不良心理反应。对良性骨肿瘤的患者,要讲解肿瘤的特点,告知肿瘤生长缓慢,症状较轻,预后较好,解除其顾虑。

2.体位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充足的睡眠,不仅可以缓解疲劳,增进体力,还可以增加食欲,改善营养状况,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因此,尽力为患者创造一个适宜的休息环境,保证睡眠充足。下肢骨肿瘤患者应避免下地负重,以预防病理性骨折。

3.饮食根据手术的性质、部位、范围进行饮食指导。一般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饮食,指导患者多吃蔬菜水果,以保持大便通畅。另外,鼓励患者增加饮水,保持正常尿量,以免因骨质脱钙、尿液浓缩而引起泌尿系结石。术前禁食10~12h,禁饮4~6h。

4.肿瘤局部护理恶性肿瘤不能用力按摩挤压,不能热敷、理疗,不能涂药、油和刺激性药膏,不能随便用中草药外敷。

5.木前准备术前帮助患者完善各种检查,向患者讲解各项检查的意义,帮助和督促患者接受检查。手术前皮肤的准备是清除皮肤上的微生物,减少感染导致伤口不愈合的机会。无菌手术术前3天开始备皮,即第1、第2天用肥皂水清洁局部皮肤,第3天手术区皮肤剃毛、洗净,用75%乙醇消毒后无菌巾包扎,术日晨重新消毒后包扎。呼吸道准备的目的是改善通气功能,预防术后并发症。对有吸烟嗜好的患者,应在手术前1~2周劝其戒烟,患有呼吸道炎症的患者,术前给予适当治疗及鼓励咳痰,使痰量减少到最低限度。术前掌握床上排便的方法。术前日灌肠排空大便。

(二)术后护理

1.心理护理手术创伤、麻醉反应、疼痛、患肢制动、留置各种管道以及担心疾病预后等使患者产生焦虑、恐惧心理,要主动与患者多交流,做好解释工作,当患者清醒过来,护士应马上告诉患者手术效果良好,并表示祝贺,如果手术预后不良,也不宜过早把真实情况告诉他们。充分给予心理安慰和心理支持,使之积极配合治疗,保持情绪稳定。

2.体位术后采取适宜的卧位能使患者舒适并减轻痛苦,亦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根据疾病性质、全身状况和麻醉方式,选择利于患者康复、活动及舒适的体位。全麻尚未清醒的患者应有专人守护,取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以防止呕吐物或口腔分泌物误吸,引起窒息。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去枕平卧24h,硬膜外麻醉去枕平卧6h。四肢术后用枕头或支架抬高患肢使之高于心脏水平,以减轻患肢肿胀,保持关节功能位。

3.饮食术后饮食宜清淡,进食高蛋白、高热量,富含胶原、微量元素及维生素A、维生素C的食物,以补充足够的营养,促进伤口的愈合及机体康复。全麻及硬膜外麻、腰硬膜外联合麻醉术后6h进半流质饮食,术后第1天可进普食,臂丛麻醉术后4h后可进普食。

4.病情观察手术后应密切观察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的变化,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及时清除口腔内分泌物,防止误吸,给予氧气吸入。观察肢体有无疼痛、肿胀以及有无神经损伤表现;观察伤口有无渗血,如渗血较多,及时报告医师,更换敷料,加压包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鼓励床上翻身、变换体位,鼓励其做深呼吸和咳嗽咳痰。

5.引流管护理定期观察引流是否有效,引流管是否通畅,有无阻塞、扭曲、折叠和脱落,并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按需要进行特殊护理,如冲洗、不过久留置各种引流等。一般引流物均放置24~48h,引流液较多或有特殊需要者,可根据情况适当延长。

6.疼痛护理麻醉作用消失之后,切口开始感觉疼痛,术后当天下午或晚上疼痛最为剧烈,24~48h后痛感会逐渐减轻。切口疼痛与切口的大小、切口的部位、体位和情绪状态等因素有关。控制疼痛的措施包括取合适体位、药物止痛和减轻焦虑。药物止痛是术后24h切口疼痛最有效的止痛措施。用药前应查清术后伤口疼痛原因,排除外部压迫或缺血等引起的疼痛。对疑有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患者切不可抬高及热敷患肢,以免加重缺血,一旦确诊,即切开减压,解除室内高压。

7.功能锻炼根据病变部位和手术方式制订相应的锻炼计划。适时指导、协助患者进行正确的功能锻炼:术后第1天即可开始患肢肌肉的等长收缩,足部的跖屈和背屈,手指握拳运动及未固定关节的活动。一般术后1周可进行关节主动运动。截肢术后患者,2周后练习扶拐下地行走,拐杖一般使用2个月以上。全髋关节置换术一般拆线后即可坐起,在床上练习关节活动。待适应直立姿势后可扶拐下地行走,拐杖使用1~2个月,以后即可使用手杖,避免急速行走,防止关节脱位。患者扶拐下地行走时需注意保护,以防止跌倒。护士要帮助患者改善或恢复肢体功能,促进全身健康,防止并发症。

8.预防长期卧床并发症长期卧床者病情允许应加强翻身,指导功能锻炼。指导患者进行有效咳嗽及多饮水,以预防压疮、肺部感染和泌尿系感染。指导患者进食粗纤维食物和腹部按摩,以防止便秘。

(韩腊娥 许 敏 吴红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