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旅游规划与开发:旅游资源概述及其分类

旅游规划与开发:旅游资源概述及其分类

时间:2024-04-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旅游资源概述对旅游资源开发而言,首要任务就是准确界定旅游资源的概念及其分类,这是一项非常基础的工作,同时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所谓人文旅游资源是指古今社会人类活动所创造的具有旅游价值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事实上,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既有明显区别,又有一定的联系。自然旅游资源一般要经过人为的开发,或多或少带有人文因素;人文旅游资源往往要以自然景观为基础,并与之相协调。

旅游规划与开发:旅游资源概述及其分类

第一节 旅游资源概述

对旅游资源开发而言,首要任务就是准确界定旅游资源的概念及其分类,这是一项非常基础的工作,同时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该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规划开发是否成功。

一、旅游资源的内涵

一个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其拥有的旅游资源数量的多少、旅游资源类型的多寡、旅游资源是否有特色及其分布组合的程度。此外,还取决于人们对旅游资源的综合评级和合理开发,取决于人们对旅游资源开发保护的态度。要合理地开发利用旅游资源就必须准确认识旅游资源。

分析以往研究可见,关于旅游资源的内涵,有以下几点共识:

第一,旅游资源是客观存在的;

第二,旅游资源具有实现旅游活动的吸引功能;

第三,旅游资源能被旅游业所利用,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第四,旅游资源概念随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在不断发展,旅游资源的范畴也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不断扩大。

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3年2月发布、5月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则完全接受了1992年《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试行稿)》对旅游资源所给的定义。这就意味着该定义已经成为目前国内旅游界公认的定义,即旅游资源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

二、旅游资源的特征

旅游资源是自然、历史、社会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一种特殊的资源,它具有其他资源的共性,同时更具有独特的个性,主要表现为:

(一)观赏性

旅游资源与一般资源的区别就在于旅游资源具有美学特征以及观赏性,因此对旅游者才具有吸引力,促使旅游者离开常住地前往异地进行旅游活动,去欣赏大自然的美和人文景观的美。

(二)地域性

尽管旅游资源品种繁多,类型复杂、存在广泛,但其分布总是受地域分异规律的制约,这是各地旅游资源存在差异的根本原因。不仅自然旅游资源存在区域差异,如自然环境的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人文旅游资源也同样存在区域差异。因为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制约着自然地理环境,而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地理环境中,他们在适应自然、顺应自然、求得自身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创造出灿烂的文化,这些文化不可避免地会带上一定的地域色彩。这就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道理所在。

(三)季节性

与空间上的地域性相对应,旅游资源在时间上往往表现出较强的季节性,最明显的是气象气候旅游资源、生物旅游资源以及各种节庆日。旅游资源的季节性变化使旅游业的发展在一年之中会出现明显的淡、旺季,这也是开发旅游资源时要特别注意的问题。一般认为,旅游资源的季节性是不可改变的,因此旅游业出现淡旺季也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只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可以尽量控制或设法缩短淡季的频率和时间。

(四)不可移动性

大多数旅游资源具有地理上的不可移动性,无论是我国的长城、埃及的金字塔,还是美洲的尼亚加拉大瀑布,都是如此。虽然在现代经济和技术条件下仿制旅游资源已成为可能,但是这种仿制品由于脱离了特定的历史和地理条件,从而也失去了原有的意义和魅力。不可移动的特性使旅游资源具有一定范围内的唯一性和垄断性,充分利用这种垄断性正是旅游资源开发的关键所在。

(五)可重复利用性

由于在旅游活动(极少数旅游活动除外,如狩猎、垂钓、植物果实的采摘的)过程中,旅游者带走的仅仅是“印象”和“体验”,而不能带走旅游资源本身,所以旅游资源可以被重复利用。从这种意义上讲,旅游资源具有使用上的相对永续性。但是这种永续性是建立在对旅游资源利用的合理性基础之上的,如果利用不当则可能破坏甚至毁灭旅游资源。

(六)科学文化性

旅游资源除具有美学观赏价值外,还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不论是自然赋予或是社会创造,不论是自然为主辅以人文还是人文为主利用自然的各类不同形成机制的旅游资源,都具有其科学性和自然、社会哲理。正是旅游资源的这种深层次的文化内涵,才使它具有对旅游者的吸引力。(www.xing528.com)

(七)非旅游功能性

旅游资源中除个别专门为旅游而建造的人工游乐场所外,其他绝大部分资源的原来功能并非为旅游所有。自然景观本是天设地造,当然不是为旅游而产生。在人类初期,水和植被只不过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而已。在人造景观中,庙宇是为祭祀,城墙是为御敌,亦非为旅游而筑。在社会资源民俗风情乃是各民族生活的本色,亦无旅游价值可言,唯有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这些原本并无旅游功能的事物,才被“拿来”或“借用”,成为旅游资源。这一属性十分重要,它说明旅游资源不是天生的,固有的,必须经过人为地认识、发现和挖掘,才可能把一些看似与旅游无关,甚至极不起眼的东西转化为旅游资源。

三、旅游资源分类

旅游资源的分类是一项很细致且科学性极强的工作。同时也是旅游资源调查评价、制订旅游地开发规划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目前国内外旅游学界对旅游资源尚未形成比较确切统一的分类方法,多数学者都是从多元化的角度进行划分。这里仅就国内外较流行的几种分类原则与方法作一分析。

(一)旅游资源就其基本属性来说,可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

所谓自然旅游资源是指天然赋予并具有观赏价值,能使人产生美感的自然环境及其现象的地域组合,主要包括地文景观、水域风光、气候天象和生物景观等构景要素,其中又以前两项自然景观数量最多、分布范围最广。

所谓人文旅游资源是指古今社会人类活动所创造的具有旅游价值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它是历史、现实与文化的结晶。其内容十分广泛,主要包括文物古迹、民俗风情、城乡风貌、文学艺术、宗教文化、现代设施和饮食购物等构景要素。

事实上,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既有明显区别,又有一定的联系。自然旅游资源一般要经过人为的开发,或多或少带有人文因素;人文旅游资源往往要以自然景观为基础,并与之相协调。

(二)旅游资源就其利用角度而言,可分为可再生性旅游资源与不可再生性旅游资源

可再生性旅游资源一般是指那些在旅游过程中被部分消耗掉,但仍能通过适当的途径被人工再生产所补充的一类旅游资源,如旅游纪念品与土特产品均属此类。

不可再生性旅游资源一般是指那些在自然生成或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遗存物,这类旅游资源一旦被破坏,其后果不堪想象且极难挽回,即使部分复原,其原有的旅游观赏价值也会大打折扣。因而,对可再生性的旅游资源要充分利用,加速获取经济效益,对不可再生性旅游资源则应以保护为主,例如建筑、古墓葬和古文化等。

(三)旅游资源从经营角度来看,可分为有限旅游资源和无限旅游资源

有限和无限包括时间和空间的二维性质。如生物和气候旅游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可以说是无限的,而古代建筑则无论是在空间上还是在时间上都是有限的,即其有限的空间内只能容纳有限的游客,而游客所造成的破坏或自然损耗又会使有限的利用时间缩短。一次民俗的表演时间是有限的,而对山色、海景的观赏时间是无限的。这些提醒我们更要注意对有限旅游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和保护。

(四)旅游资源按管理级别来分,可分为世界级、国家级、省级、市(县级)旅游资源

●世界级旅游资源 包括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分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名胜古迹、列入《世界地质公园》的自然景观和列入联合国“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的自然保护区

●国家级旅游资源 包括由国务院审定公布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及国家林业局批准建立的国家森林公园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由国家旅游局评定的国家级旅游区,以及由国土资源部评定的国家地质公园。

●省级旅游资源 包括省级风景名胜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以及省级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和地质公园等。

●市(县)级旅游资源 包括市(县)级风景名胜区和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五)旅游资源国家认定标准的分类方法

我国于2003年10月实施了首个旅游资源认定国家标准,该标准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和国家旅游局合作研究制订,旨在通过建立明确、简捷、便于操作的旅游资源分类系统,形成科学、准确的旅游资源评价体系。

该标准依据旅游资源存在的性状,即现存的状况、形态、特性和特征,将旅游资源分为“主类”(8个)、“亚类”(31个)和“基本类型”(155个)等三个层次,每一层次的旅游资源类型都有相应的汉语拼音代号。

该分类标准较以前的各种分类标准更具可操作性,每个单体旅游资源都可以较为容易地归入相应的类别。因此,该标准的实施必将逐步改善我国目前旅游资源分类混乱、数量不清、定位不准和开发随意的状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