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旅游规划与开发:发展历程

旅游规划与开发:发展历程

时间:2024-04-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发展历程旅游规划与开发是旅游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

旅游规划与开发:发展历程

第一节 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发展历程

旅游规划与开发是旅游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旅游规划与开发在理论框架、方法和技术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一、国外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发展历程

国外旅游业发展较国内早,旅游规划与开发在理论探索和实践应用方面的起步也早。从19世纪50年代开始,旅游规划与开发经历了初步发展、独立拓展、快速发展和深入发展等四个阶段。

(一)初步发展阶段(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末)

在这一时期,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多、闲暇时间的增多以及交通工具和方式的改进,世界上一些地区的旅游业开始从小规模的零散状态转变为具有稳定的功能、一定的规模、重复运行的现代旅游系统。当时旅游开发商或经营者只关注旅游业带来的短期的经济收益,而忽视旅游对社会环境长远的影响。为了改变现状,一些国家或地区的规划开始涉及旅游规划,对旅游要素有计划地进行组织。20世纪30年代,英国、法国、爱尔兰、美国的学者开始做一些基础性的市场评估和场地的设计。但这只是旅游规划的雏形,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规划。20世纪50年代,旅游规划开始出现。其中,较为完整的当属1959年美国夏威夷州州立规划中的旅游规划,那是现代旅游规划的先驱。到目前为止,夏威夷仍然是旅游天堂。

这个阶段的特点有:第一,旅游规划与开发依托于城市规划区域规划,是城市规划或区域规划的组成部分;第二,旅游规划编制内容以服务设施等硬件的建设为主,遵循经济开发的理念,对旅游本身的关注很少;第三,旅游开发者或经营者关注经济利益,对社会和环境效益关注很少;第四,旅游规划依据的理论区域经济学、旅游地理学等有明显的城市规划或区域规划痕迹。

(二)独立拓展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末)

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中期,世界旅游业蓬勃发展,旅游市场需求逐步加大。在市场推动下,旅游规划在全球范围内扩展,出现了根本意义上的旅游规划。如斯里兰卡、尼泊尔、马来西亚、巴厘岛、斐济、法国及澳大利亚都相继制订了旅游规划。

这个阶段的特点有:第一,旅游规划已经独立于城市规划或地区规划,出现了真正的专项旅游规划;第二,旅游规划编制的核心内容为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及新旅游区的开发与旧旅游区的改造等;第三,旅游规划依据的理论基础以旅游经济学、旅游地理学为核心,兼有社会学心理学的痕迹,但涉及不多;第四,旅游开发者或经营者对经济效益的关注依然大于对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关注,开始关注社会因素;第五,旅游规划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发展,旅游规划理念得到很多国家和地区的认可和重视,但旅游规划与实际操作脱节,规划方法多而杂,规范化的需求日趋强烈;第六,世界旅游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都在积极推动旅游规划的发展,并参与指导,出现了系统性的旅游规划研究专著,尤其是1979年由Gunn著的《旅游规划》对以后的规划实践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三)快速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

20世纪80年代,旅游规划与开发受到更多地区和国家的关注和重视,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国家和地区。发达国家或地区开始新一轮的旅游规划的修订(如1980年的美国夏威夷规划的修订),欠发达国家或地区开始涉及旅游规划(如1981年的奴萨—坦格旅游规划)。

这个阶段的特点有:第一,随着旅游规划实践经验的积累,旅游规划的综合性和系统性开始体现,总体规划成为规划的主要形式。这源于旅游规划失败案例增多,旅游对环境和文化开发的负面影响受到关注,漠视当地的文化、传统和居民的价值观的消极影响开始显现,对旅游立法和旅游活动的有效组织的需求迫切,更多的国家希望通过综合性的、全面性的旅游规划来控制旅游的发展,以减轻不可预测的消极影响,避免潜在的问题的发生。第二,旅游规划的核心内容增加了旅游作为商品的需求和旅游产品的内容,但规划者对目的地相关利益者(如当地居民)的关注很少,对环境保护和文化的关注仍然较少。第三,旅游规划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层出不穷,但是旅游规划理论并没有同步发展。Gunn在1988年出版的《旅游规划》中第一次提出了旅游系统的概念,丰富和完善了旅游规划的内容体系。Murphy在1985年出版了《旅游规划:社区方法》,强调在旅游规划过程中应有居民的早期参与,强调社会和环境在规划中的重要性。Pearce在1989年出版了《旅游开发》,认为旅游规划应该关注把社会和经济发展融入旅游中。其他领域的研究成果也被吸收应用到旅游规划中来,如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和区位论等。这些理论为旅游规划实践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4)深入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旅游规划与开发的理论和实践都得到了长足发展,旅游规划与开发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这个阶段的特点有:第一,旅游规划的内容、方法和程序日趋成熟,进入深入发展阶段;第二,规划者开始重视旅游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环境保护、社会文化以及相关利益者的分析进入旅游规划体系,可持续发展思想和方法成为旅游规划的基础;第三,旅游市场与旅游规划之间的关系受到关注和重视,旅游市场营销规划进入了旅游规划与开发体系;第四,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旅游规划与开发提供了新的工具,经济全球化使得旅游市场的竞争性和多元化的特点越来越明显,为旅游规划注入了新的元素。

二、国内旅游规划的发展历程

虽然我国的旅游规划起步较晚,但随着旅游业在我国的快速发展,旅游规划也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不论是理论探索还是实践应用,都逐步与国际旅游规划接轨。我国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一)探索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期以前)

20世纪70年代,中国旅游业开始发展。国家旅游局等行政管理部门开始建立,旅游研究刚刚起步,旅游规划理论和实践的探索刚刚开始。

这个阶段的特点有:第一,旅游规划属于城市规划的范畴,没有独立的旅游规划,规划成员亦以城市规划师和建筑师为主,如北京大观园的规划就是由北京市规划局牵头,北京市公路局水利局、林业局、旅游局等部门配合,建筑师参与设计的。第二,旅游规划由政府直接参与,大多属于政府行为。第三,旅游规划类型包括旅游城市规划和旅游风景名胜规划。

(二)积累和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至80年代末期)

20世纪80年代,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中国政府把旅游业确定为正式的产业门类,从此中国的旅游业进入了一个大发展的时期。一个重要的标志是,1985年12月国务院第92次常务会议明确把旅游业列入国家的“七五”计划,计划每年增加五个亿的投资。旅游业列入国家计划,就要求国家旅游局必须进行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各地也都必须要进行中国旅游规划的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

这个阶段的特点有:第一,该时期有了独立的旅游规划,开始编制区域旅游规划。第二,有了专门从事旅游规划的专家和学者。该时期的旅游规划者主要以旅游地理学者和园林学者为主。旅游地理学者主要从旅游资源开发与策划的角度开展旅游规划的编制工作;园林学者主要从旅游景区规划的角度开展旅游规划的编制工作。北京大学陈传康教授、中国科学院郭来喜教授、河北省地理研究所郭康、同济大学阮仪三教授和丁文魁教授等学者开始从地理学和风景园林学的角度开展旅游规划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如郭来喜对秦皇岛昌黎黄金海岸的规划成为中国旅游地规划范例;陈传康对丹霞山的规划、郭康对秦皇岛老岭的规划、阮仪三对江南水乡古镇的规划等,都对中国旅游规划理论的大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第三,旅游规划内容以旅游资源开发与策划为主,形成了资源规划的积累。第四,旅游规划对象和成果基本上是“投资少、见效快”的优质资源区域。

(三)深入发展阶段中期(20世纪90年代初期至90年代末期)

这个阶段是中国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阶段,是中国政府主导旅游业发展的阶段。(www.xing528.com)

这个阶段的特点有:第一,国外旅游规划理论与案例开始引进国内。1990年,中国有了第一个国际旅游规划项目——联合国计划开发署通过外经贸部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确定为西藏旅游发展规划提供24万美元。第二,旅游资源开发成为旅游规划的主流。1993年制订了《旅游资源普查规范(试行稿)》,这标志着中国旅游规划开始走上了规范化阶段。第三,旅游开发与规划的内容开始关注旅游市场分析,规划框架经济学特征明显,旅游规划的成果客观上体现在“吃、住、行、游、购、娱”的内容框架。第四,为适应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各个区域争相编制旅游规划,旅游规划成果数量增多,但重形式轻内容、重规划轻实施等问题严重。第五,旅游规划的编制人员和编制机构呈现多元化趋势,经济学、管理学生态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的人员也参与到旅游规划中来,充分体现了旅游多学科的性质。

(四)规范化和提升阶段(21世纪初期至今)

进入21世纪以后,国际经济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作为国际经济格局中的重要角色,旅游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该阶段,针对以往规划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规范管理,旅游规划也走入了一个有序发展阶段。

这个阶段的突出特点有:第一,国家对旅游规划规范化管理明显。2000年出台了《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旅游规划通则》,颁布了《旅游规划设计单位资质认定暂行办法》;2001年公布了第一批甲级旅游规划设计资质单位;201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颁布,这些标志着中国旅游规划进入了规范化管理阶段。第二,国内旅游规划工作与国际接轨,国际专家先后参与了四川旅游总体规划、山东旅游总体规划、云南旅游总体规划等区域旅游规划。第三,旅游规划编制技术和方法创新较多,新兴理论,如系统论控制论等;新技术,如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等,被引入到旅游规划中来,提升了旅游规划的质量。第四,国内旅游规划设计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地涌现,多类型、多层次、多学科介入是旅游规划突出的时代特点,不同学科在规划思想、规划队伍组成、规划内容上开始融合,旅游规划的商业化行为引起了关注。

三、中国旅游规划思想的导向演进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以及交叉学科的渗透,旅游规划导向也在不断演进,历经了资源导向、市场导向、经济导向、形象导向、产品导向和社会导向六个阶段。

(一)资源导向

资源导向思想盛行于中国旅游规划起步阶段的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旅游规划与旅游地理学的发展几乎同步。旅游地理学系统化的发展是中国早期旅游规划发展的保障和基础。因此,中国早期的旅游规划带有非常明显的地理学痕迹,规划内容主要是区域旅游资源普查、分类、评价和开发。

(二)市场导向

市场导向思想盛行于中国旅游规划深入发展阶段的20世纪90年代。旅游资源非优区的旅游发展成为这个阶段的关注热点。尤其是大量人造景观的出现,使人们认识到旅游资源不是旅游发展的唯一依托。即只要有市场,无论旅游资源优秀与否,都可以通过策划与创意,把市场适销对路的旅游产品推向市场,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在这一阶段,对旅游市场需求进行分析和评价成为旅游规划的前提和基础。

(三)经济导向

经济导向思想盛行于旅游产业地位不断提升的20世纪末,当时形成了旅游发展规划和旅游建设规划并存的格局。旅游产业在区域经济中的定位受到重视,旅游业对区域就业和收入等影响的分析成为旅游规划的核心内容之一,强调旅游规划中的经济效益分析。

(四)形象导向

形象导向思想盛行于深入发展阶段的20世纪末期,是市场导向规划思想的延伸。该思想缘于人们对旅游形象的认知和期望大大提高,导致形象塑造和传播成为旅游规划中的核心内容。

(五)产品导向

产品导向思想盛行于规范化发展的21世纪初期,是资源导向思想和市场导向的综合。该思想强调在资源评价和市场分析的基础上,以旅游产品为中心,以重点项目为依托,开发适合市场需求的旅游产品体系。

(六)社会导向

社会导向思想出现于21世纪初期。由于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旅游业不断发展,尤其是《国民休闲纲要》的发布,导致休闲旅游时代的到来,旅游成为国民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该思想强调旅游规划中的社会效益,在资源、市场、产品、形象、产品分析的基础上,对利益相关者的分析受到重视,尤其是当地居民在旅游业发展中的安排和组织,成为旅游规划中的内容之一。

总之,旅游规划的导向是一个不断追求创新的过程。从早期的以资源开发为导向,到产品导向和社会导向,经历了一个由传统的旅游规划阶段发展到适应现代市场机制和社会发展方向的旅游规划阶段。由于旅游业面向的主要是市场,因而市场是规划开发的起点。要以客源市场为导向、以旅游地的系统规划为核心,以旅游产品为载体,最终实现社会、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共同实现。

四、现阶段旅游规划需求新趋势

(1)由宏观逐步向微观过渡。旅游规划由省市、地区逐步向县、乡(镇)、村过渡,由不同性质的旅游区向具体的旅游景点建设和项目设施建设过渡,由旅游发展规划向旅游建设规划过渡。在空间上整体呈现由区域规划、总体规划向控制性规划和建筑性规划过渡的总趋势。

(2)更加重视规划是否符合当地客观实际,是否科学合理,重视规划的发展前瞻性与现实可操作性相统一。

(3)更加注重旅游与其他相关学科的技术手段的综合运用,实现多学科专业化分工合作。

(4)要求在旅游规划的组织实施过程中,按照相应规范化的技术标准进行科学运作,这样才能有利于对规划实行目标化管理和成本控制。

(5)快速多变的市场竞争要求规划的组织高效有力,规划的制订、修编周期将大大缩短。从这一点来看,旅游规划的快速设计时代将要来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