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诺贝尔:发明炸药之父及其慈善遗产

诺贝尔:发明炸药之父及其慈善遗产

时间:2024-04-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诺贝尔本人堪称近代炸药之父。诺贝尔一生的发明创造很多,获得的专利多达255项,其中有关炸药的为129项。诺贝尔没有子女,他在遗书中声明,将他920万美元的遗产作为基金存入银行,每年把利息奖给对于物理、化学、生理或医学、文学、和平事业做出重要贡献的人。1833年10月21日,艾尔弗雷德·诺贝尔生于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年底,诺贝尔三兄弟兴高采烈地拿着成绩单回家了。父亲在彼得堡建立了“诺贝尔工厂”,为俄国军队制造地雷和水雷。

诺贝尔:发明炸药之父及其慈善遗产

诺贝尔

瑞典化学家、实业家(1833—1896)

艾尔弗雷德·诺贝尔出身于一个发明之家。诺贝尔的父亲、两个哥哥、一个弟弟——两代五个男子汉都曾投身发明事业,为之呕心沥血,历尽艰辛。他弟弟埃米尔在实验中死于爆炸事故,那年埃米尔只有22岁。

诺贝尔本人堪称近代炸药之父。他在中国发明的古老的爆炸力较小的黑色火药的基础上,陆续发明了威力越来越大也越来越安全的流体炸药、胶质炸药以及现在仍在普遍使用的黄色无烟炸药。他取得第一项专利的发明是煤气表,那年他才23岁。诺贝尔一生的发明创造很多,获得的专利多达255项,其中有关炸药的为129项。难怪当时有人称他为“科学狂人”、“发明狂人”。

诺贝尔没有子女,他在遗书中声明,将他920万美元的遗产作为基金存入银行,每年把利息奖给对于物理、化学、生理或医学、文学和平事业做出重要贡献的人。这就是诺贝尔奖

1833年10月21日,艾尔弗雷德·诺贝尔生于瑞典的斯德哥尔摩

这个家庭新成员动不动就感冒发烧,一年到头总是待在家里,很少到室外去。

母亲为他费尽了心血,最后不得不轻声对丈夫叹息道:“这个可怜的小生命到底能够活多久呢?”

8岁了,他仍然身体瘦弱,脸庞窄小,皮肤白里透青。他虽然体弱,却是一个意志坚强的孩子。

“妈妈,我真的能去上学吗?我去行吗?妈妈,你说呀妈妈!”

不知什么时候,艾尔弗雷德又来到正在厨房马铃薯皮的妈妈身旁,又问起了这句话。妈妈被缠不过,只好放下手里的活儿,两手温柔地扶着他那瘦削的肩膀,蹲下身子看着他的眼睛说:“真的。从明天起——真的。”

这个似乎只能躺在床上听妈妈讲故事打发时光的孩子终于上学了,而且上的是斯德哥尔摩的一流学校——雅克布斯小学。

然而,他大部分时间还是在母亲身边度过的。因为他身体时常坚持不住,因此只好留在家里读自己喜爱的书和课本,画画,写作文,有不认识的字或者不懂的地方便问母亲,他有着旺盛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因为常常生病,一般孩子尽情淘气的乐趣他很少得到。即使天气和身体状况都很好,放学回家后他也没有力气再去淘气了。他也没有朋友。渐渐地,他开始喜欢一个人到田野丘陵、河边去,静静地把自己融化到大自然中。

孤独,给了艾尔弗雷德观察自然、思索问题的机会,他也从中找到了无穷的乐趣。他后来说:“我在少年时代研究了自然这个最好的教科书。”

年底,诺贝尔三兄弟兴高采烈地拿着成绩单回家了。两个哥哥成绩出色是不出妈妈所料的,让妈妈感到惊喜的是小儿子,尽管他的上课出席率最低,可是全部学科都得了最高分。在同年级的82个人中,只有两人取得了这样好的成绩。

“真不简单,艾尔弗雷德!”

两位哥哥都拍着弟弟瘦削的肩膀大声夸赞,可是母亲明白,好强的小儿子最遗憾的是没有像哥哥们那样得到无缺席奖。

诺贝尔家有过富裕的时期,两个哥哥都曾在高级住宅区的漂亮住宅里度过舒适快乐的孩提时代。(www.xing528.com)

父亲伊曼纽尔,是一位外科医生的长子,从小就十分聪明,可他却不愿在学校里死板地学习。他身强力壮,臂力很大,14岁就当了船员。但是当他过了3年海上生活之后,突然想改行当建筑家,于是就考进了一所建筑专科学校,因为他对制图和机械向来非常感兴趣。他的才能立刻得到了发挥。还在读书的时候,他就3次得到奖给优秀建筑家的奖励。毕业后,他又设计了一些高楼和大桥,年纪轻轻就在事业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所以生活条件相当优越。然而,艾尔弗雷德却没赶上家中的好时光,他只能在穷人区一所灰色的、简陋的石造房子里呱呱坠地——是一场大火烧掉了诺贝尔家的房子和幸福生活。

可是生性乐观的父亲却是“江山易改,秉性难移”。他仍然整日去想那些别人没有想过的不着边际的事情,总想凭借自己的智慧制造出世界上还没有的东西,总是不断地搞实验。一次次的失败不能让他灰心,周围人们的议论纷纷他也不放在心上。

这时候,母亲安德雷特的美德起了作用。本来,她身上也有科学家的遗传基因,因为她是以发现淋巴管而闻名于世的瑞典博物学家安·德鲁贝克的后裔,而此刻,家里最需要她的却是勤俭持家、坚忍不拔、宽厚慈爱——丈夫为了自己的发明事业,在艾尔弗雷德4岁的时候又去了芬兰和俄国彼得堡,一去就是5年。幸运的是,她在一个勤劳的农民家庭里长大,意志坚强,体格强壮,吃苦耐劳,心地善良。她开了一个小店,卖牛奶蔬菜,靠由此得来的微薄收入抚养孩子。

孩子们尽管年龄尚小,但是却很懂事,他们想:父亲在国外孤军奋战,母亲抚养我们终日辛苦,我们也必须想点儿办法助母亲一臂之力。于是,9岁的罗伯特和7岁的路德维希每到休息日就出去找活干。他们像安徒生童话里那个“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样,在街上卖火柴,把挣到的钱交给母亲。可是母亲却总是劝孩子们不要管钱的事,要去学习他们自己感兴趣的东西。看到母亲终日忙个不停,艾尔弗雷德也想帮妈妈干点儿什么,可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刚干起来就累得疲惫不堪。他多么羡慕哥哥和其他孩子那健康的身体啊!

父亲不向任何艰难困苦低头的坚强意志和对从事科学研究的极大热情,母亲正直亲切的为人,都给了诺贝尔三兄弟以极大的影响。

其实,艾尔弗雷德只在小学读了一年,就永远结束了他的正规学校教育。他刚过完9岁生日,就随全家迁往彼得堡,和日思夜想的父亲团聚了。父亲在彼得堡建立了“诺贝尔工厂”,为俄国军队制造地雷和水雷。他们重新有了宽敞的住宅和优越的环境。父亲聘请了最优秀的人才做家庭教师,在家中教授他们哥仨儿。一个先生加上三个学生,小小的“诺贝尔学校”就这样诞生了。谁能想到,这个家庭学校的成才率竟高达百分之百!按照《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的说法,艾尔弗雷德16岁就成为化学家。然而此时老师看着他苍白的小脸,却有些担心他跟不上两个哥哥的成绩,特别是在俄语学习方面。不料,艾尔弗雷德的俄语水平提高得比哥哥们还快。不久,他的读、说能力甚至超过了久居俄国的父亲。老师高兴极了,抚着他的肩称赞说:“你是语言的天才,再学几门外语怎么样?”

“那太好了!先生,我想学英语法语。”

“之后还有德语和意大利语……我想你能学会好几门外语。”

可以说,在少年时代,艾尔弗雷德在语言学和化学方面就显示出了非凡的才能。在他16岁周游世界时,已经至少掌握了5门外语了。除此之外,他还非常喜好文学。他读了大量的小说和诗,后来自己也偷偷地写起诗和文章来了。他特别喜欢英国诗人雪莱,常为他优美的诗句所感动。

“嘿,想不到艾尔弗雷德还是个文学少年呢!”

“长大了当诗人怎么样?”哥哥们的笑谈常使艾尔弗雷德面红耳赤,像心中的秘密被人揭穿了一样。他想:要是真的像雪莱那样,成为一个能够打动人心的诗人该有多好啊!

孩子们另一个与他们朝夕相伴的好老师是父亲。一有空闲父亲便把孩子们叫到一起——对了,来这儿一年之后,那个后来以身殉职的化学家埃米尔也降临了人世——向他们讲解这些年身边发生过的事情以及现在的工作,这是他的一大乐趣。孩子们对爸爸谈的机械原理和艰难的发明非常感兴趣。他们一边听一边也在动脑筋,想要琢磨点儿新东西出来。无论孩子们提出多么不成熟的想法,父亲都绝不轻视。他把这些孩子都看成是小大人,同他们一起思考,有时还认真地讨论。而且,只要有空,他就带着儿子们在工厂中到处转,把机械的构造原理讲给他们听,有时还让他们实际操作一下。

可是,一看到水雷、地雷这类武器,一听到父亲谈到“敌人”或“战争”这类字眼,艾尔弗雷德的心中总要蒙上一层阴影。他不止一次地问父亲:“人类都是兄弟,应该和睦相处。爸爸,我们为什么要制造用于战争的武器呢?”

父亲总是用手抚着儿子颤抖的肩膀说:“相信我,儿子。我也不想制造武器。如果没有武器也能安心过日子那该多好。那是我的理想。可是你看,我们生产的武器不是用于进攻的,而是为了保卫和平的。要想消灭战争,首先得拿起武器……”

对爸爸讲的道理,艾尔弗雷德其实是将信将疑的。他身上自始至终跳动着一颗诗人的心,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和平主义者。

16岁那年,艾尔弗雷德开始周游世界。父亲意识到,这个儿子同他的两个哥哥不一样,科学和文学都对他有着强烈的吸引力,应该让他去接触世界各地的先进文化,使他自愿选择科学的道路。

父亲的目的达到了。两年以后,当儿子再次回到彼得堡时,他的决心已定:雪莱说,人类都是兄弟。让我成为科学家,用我的发明为人类造福吧!

于是,人类有了“诺贝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