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张大千:中国画家的传世力作

张大千:中国画家的传世力作

时间:2024-04-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1899年5月10日,张大千出生于四川省内江县,他是家中的第八个男孩,原名张正权。张大千吃饱后,兴致更高了。4年之后,张大千离开求精中学,东渡日本求学。不少附庸风雅的达官贵人和喜爱中国字画的日本人,甚至一些书画收藏家,都纷纷争购,这使张大千的经济状况有了好转。在展厅里,他们对张大千的画赞不绝口,很多人

张大千:中国画家的传世力作

张大千

国画家(1899—1983)

20世纪40年代初期,一位年轻的画家风尘仆仆地来到敦煌莫高窟,悉心临摹里面的巨幅壁画。他以勤奋、刻苦的精神,用了两年半时间,完成了260多件巨幅壁画的临摹工作,为保护和收藏中国古代绘画做出了巨大贡献。

这位画家早年遍游祖国的壮丽山河,泰山、华山、黄山、桂林……都是他创作的源泉。

他一生浪迹四海,1942年寓居香港;1950年赴印度展出作品,住印度大吉龄年余;1952年在南美巴西定居,此后又去欧美、日本写生作画……1983年4月2日在我国台湾省病逝。

他就是举世闻名的国画大师、被誉为“五百年来第一人”的张大千先生。

1899年5月10日,张大千出生于四川省内江县,他是家中的第八个男孩,原名张正权。他自幼跟母亲学画,从小就表现出这方面的天赋。

张大千12岁的时候,父亲因事错怪了他,他一气之下,和邻居家的一个小伙伴负气出走。当天晚上,他们便来到15公里以外的一个小镇,两个人蜷缩在人家的屋檐下过了一夜。第二天,两人肚子饿得咕咕叫,身上却没有一文钱,怎么办呢?最后,还是张大千想出了一个主意,他拖着伙伴,走进一个农家小院,对一位正在晒太阳的老汉说:“大爷,我给你老人家画花鸟、写对联,要不要?”

老汉一听这孩子口气好大,来了兴趣,乐呵呵地跟他打趣:“收不收钱呀?”

“不收钱,就是我们肚皮饿了,画完之后给个饼吃。”

老汉更乐了,他把两个孩子叫到跟前,想看看这个毛遂自荐的孩子到底有啥本事。老汉找出两张红纸,要张大千写一副对联。张大千略一沉思,然后挥笔写道:“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这是他从城里一家饭铺的柱头上看来的。老汉一看心里一惊,他从没见过哪个小孩子能写出如此工整、秀气的字,当即叫儿子买来几碗面给张大千和他的伙伴吃。这桩新闻在村里不胫而走,老汉的院子里很快挤满了来看热闹的人。

张大千吃饱后,兴致更高了。他在院子里的八仙桌上,时而写字,时而作画,不一会儿就创作了一长串作品。村里人开始对这个比桌子高不了多少的孩子刮目相看,并纷纷上前求画、求字。

这是张大千第一次独自用笔解决吃饭问题。

1912年,从未进过学堂的张大千,背起书包,跨进了内江的华美初等小学堂。

每天晚上,他都伏在雪亮的汽灯底下,先完成老师布置的功课,然后跟着母亲学习绘画。这时,他已经不再满足于画工笔画,还经常照着家里细瓷碗上的花鸟、山水,试着画一些写意画。为了使他更快地提高绘画水平,1914年,父亲决定送他去重庆曾家岩的求精中学学习。

在中学里,身穿蓝布长衫、脚蹬圆口布鞋的张大千,看上去简直太土气了,城里那些穿洋布学生装、蓄着漂亮的学生分头的同学经常嘲笑他又土又傻。

但很快同学们便改变了对张大千的看法,因为他写得一手好字,绘画水平也没有人能与之相比。

4年之后,张大千离开求精中学,东渡日本求学。载着他远行的大船,笼罩在一片白茫茫的晨雾中。船儿在波涛汹涌的大海里轻轻摇荡着,张大千的心也在轻轻摇荡……

到了日本,张大千先去东京,同在那里的二哥见面;然后又去日本古城京都,考入京都艺专,学习染织。平时没事,他最爱到市里闲逛,经常光顾书店和画店,家里寄来的钱,他大都用于购买各种美术书籍。当然,最使他受益的,还是在日本打下的写生基础。(www.xing528.com)

有一次,二哥约他去富士山,他看见许多日本画家在那里全神贯注地写生。二哥告诉他,东洋和西洋学画的人,最爱用这种方式来提高绘画技法,搜集创作素材

这以后,张大千也学着去郊外或公园写生。跟别人不同的是,他从不用铅笔写生,而是用毛笔,这种习惯一直保持到他晚年。

1919年,张大千从日本求学归来,受聘于上海基督公学。不久,经人介绍,他认识了当地名士曾熙,并拜在他的门下。曾熙字子辑,别号农髯,是当时有名的书法家,善写隶、篆、魏碑各体。在以后漫长的人生岁月里,他给了张大千很大的帮助。在良师的指导下,张大千晨晓即研墨,深夜还挥毫,书法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

这期间,张大千突然爱上了戏曲艺术。他经常去看戏,还和梅兰芳、马连良、俞振飞等著名戏曲表演艺术家建立了很好的关系。他一生泡在戏院里的时间,仅次于作画写字的时间。

在曾熙的介绍下,张大千又师从李瑞清先生学习书法。学书之余,两位老师对绘画的一些见解,也使他受益匪浅。

在李瑞清先生的悉心指导下,张大千开始研究、模仿八大山人的墨荷和石涛的山水。经过半年多的勤学苦练,他便将八大山人和石涛的绘画技巧全部掌握了,甚至还惹出了一桩以假乱真的“公案”。

有一次,著名山水画家黄宾虹来李瑞清家与其切磋画技,在观赏石涛真迹时,黄宾虹对其大加赞扬,不想站在一旁的张大千竟然脱口说出一句:“石涛的画我也能画!”

黄宾虹抬头一看,见是一个20多岁的年轻人,便未加理睬,而是低下头继续兴致勃勃地赏画。

大约过了四五天,黄宾虹先生又来了,刚一进门,就兴致勃勃地对李瑞清说:“今天,我花钱不多,就买到了一幅石涛的真迹。”他边说边将画铺到案几上。谁想,站在一边的张大千又说出一句让人扫兴的话:“这算什么真迹,是我的仿作。”

黄宾虹气得浑身乱颤,说不出话来。李瑞清先生也气得大声斥责道:“休要无礼!”

“这的确是我画的,揭开这幅画的右下角就知道了。”张大千边说边撕开绫边,宣纸右下角果然有一个记号。这一下,两位先生都怔住了。

原来,张大千前几天受了冷落后,便关起门来临摹石涛的画,然后从中选出两幅得意之作送到城隍庙的一家画店。这两幅画经过裱褙师傅的一番认真处理,俨然成了石涛的真迹。谁想黄宾虹在逛画店时,不小心上了这个毛头小伙子的当。

当时张大千学画需要很多钱,而家里能提供的钱款十分有限,于是他便仿制了一批石涛字画,不仅笔法像,连纸绢、款识、题咏都相当考究,使人难辨真假。不少附庸风雅的达官贵人和喜爱中国字画的日本人,甚至一些书画收藏家,都纷纷争购,这使张大千的经济状况有了好转。

1925年夏末秋初,张大千在上海宁波同乡会馆第一次举办了他的个人画展。作品以山水为主,另有花卉、仕女,不多不少,刚好100幅。

展览开始不久,便从门外传来一阵阵私家黄包车的铃声,张大千一撩长袍,兴致勃勃地迎了出去。只见上海书画界的老前辈们,正斯斯文文地走下车来。在展厅里,他们对张大千的画赞不绝口,很多人还以高价购买了他的画。

这次画展,奠定了张大千在画坛上的地位,坚定了他走职业画家道路的决心。

在这之后的几年间,张大千又在苏州、北平、南京等地多次举办个人画展。他的作品形神兼备,自成一家。这些具有浓郁生活气息的作品,震动了中国画坛,给张大千带来了更大的名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