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胜的营销秘诀
除了制胜的企业实务之外,有制胜的营销实务吗?有人常听到营销的必胜秘诀,这里我再提出更著名的九大箴言:
以更高品质取胜
大家都同意不好的产品品质会对企业造成伤害。买到品质欠佳产品而满腔怒火的顾客,下次不但不会再度惠顾,还会对公司大加批评。但如果以高品质取胜呢?有四个问题有待讨论:
首先,品质的意义有很多种。假如某汽车公司宣称其产品品质很好,这意味着什么呢?它所生产的汽车启动时较稳定吗?加速较快吗?车身在长时间内不易受损吗?不同的顾客所关心的项目各有不同,因此,若不对品质作进一步的定义,品质的说法并无多大意义。
其次,人们常常无法从外表来判断产品的品质。就拿买电视机来说,你进入“电路城”(Circuit City,译注:此为美国的电器用品连锁店),会看到数百台各式各样、声光皆美的电视机陈列在眼前。但你的注意力一定是放在你较欣赏的几个著名品牌的产品上。就画质而言,基本上是大同小异。外形虽然不同,你却无法据以判断耐用度。你也不会要求店员打开电视机后面的面板来检查零件的品质。最后,你会在没有其他客观证明,仅凭品质形象的情况下作出决定。
再者,在大部分市场中,几乎所有公司的产品品质都差不多。在这种情况之下,品质已不再是品牌抉择的决定因素。
最后,有些公司向来以拥有最高品质著称,比如摩托罗拉(Motorola)广泛宣传6个Σ(6 sigma,译注:Σ为品管用语,数目愈多代表品质愈佳)品质。但真的有这么多人需要这种高品质的产品,而且愿意为此付出高价吗?摩托罗拉为了达到6个Σ的品质,又花费了多少成本呢?一味地追求最高的品质,可能会花费过高的成本。
以较佳服务取胜
大家都希望能得到好的服务,但顾客对“好的服务”的看法却因人而异。就以餐饮服务为例,有些顾客希望服务生早点儿出现,能准确记录菜名,而且上菜迅速;有些顾客却会觉得服务生动作如此之快,是为了迎接下一批来餐厅享用晚餐的客人。每种服务都有它的一组特质,如速度、诚挚、知识、解决问题等等。每个人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场合,会对每种服务的特质有不同分量的要求。光是宣称拥有较佳的服务是不够的。
以较低的价格取胜
低价战略对许多公司而言都有效,世界最大的家具零售商宜家(Ikea),世界最大的一般性商品零售商沃尔玛(Wal2 Mart)和美国最赚钱的航空公司之一的西南航空(SouthwestA ir2 lines)都是成功的例子。然而靠低价而执市场牛耳者得小心了,更低价的厂商可能会突然进入市场。西尔斯百货(Sears)的低价战略行之有年,直到被沃尔玛以价格战打败。光凭低价并不足以在商场上立足。当年雨果汽车(Yugo,译注:此为南斯拉夫在20世纪80年代早期所生产,并外销至美国的汽车)的价格够低了吧?但品质也令人不敢恭维,最后仍难逃被市场淘汰的命运。除了价格之外,品质与服务也必须同时保证,才会让顾客觉得物有所值。
以高市场占有率取胜
一般来说,市场占有率领导者的获利能力比追随者来得高。他们享有规模经济与较高的品牌认知度(brand recognition)。市场上有所谓的“花车效应”(bandwagon effect,译注:指消费者会一窝蜂地选择大多数人选择的品牌),首次购买某产品类别的消费者,对市场占有率领导者的产品较有信心。但有不少市场占有率高的领导者却未必那么赚钱:多年来A&P一直是美国最大的连锁超市,然而利润却少得可怜。在20世纪80年代,业界巨人IBM、西尔斯百货和通用汽车的表现远不如规模较小的竞争对手。(www.xing528.com)
以量身打造和订制取胜
许多顾客希望厂商能为自己量身订做所需的产品和服务。公司行号也许会希望联邦快递每天的收件时间是下午7点,而不是5点;投宿饭店的客人也许只要使用不到一天的时间,并希望少付房费。这种需求正代表厂商可设法满足的机会。然而,对许多厂商而言,为每位顾客量身打造的成本过高。“大量订制”(mass customization)对某些公司也许可行,但许多公司都会觉得此举无利可图。
以不断的产品改良取胜
持续的产品改良是一种稳扎稳打的战略,特别是在产品居领先地位时。但并非所有的产品改良都值得做。假如顾客被告知有某种较好的洗洁精、较锋利的刮胡刀片、跑得更快的汽车,他们愿意多付多少钱呢?有些产品几乎已达到产品改良的极限,最后一次的改良并没有特别大的意义。
通过产品创新取胜
有个大家耳熟能详的告诫:“不创新,便只有从市场上消失。”这句话一点儿也不错。比如索尼公司和明尼苏达矿业制造公司(3M),都通过导入绝佳的新产品而获得很大的利益。但一般的公司却不敢对新产品导入放手一搏。有品牌的消费品在市场上的失败率仍高达八成左右,而工业品的失败比率则约有三成。让企业进退两难的是:假如它不导入新产品,就得面临从市场消失的危险;但若导入新产品,也许会造成很大的亏损。
通过进入高成长市场取胜
电子业、生化科技业、自动机械业和通讯业,都是前景看好的高成长市场,有些市场领导者已在上述这些市场大大赚了一笔。但有一半进入高成长市场的公司却黯然失败。就以电脑绘图软件业来说,假设在某地有100家新的电脑绘图软件公司开张,最后能屹立于市场者恐怕寥寥无几。一旦市场接受某品牌为业界标准,该公司便可坐享销售量与后续不断增加的订单。微软的M icrosoft Office已经成为业界标准,导致其他类似的优秀替代软件只能铩羽而归。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在这些成长迅速的产业中,产品淘汰的速度非常快,每家公司都必须不断地投资研发,以追上市场的脚步。它们常常在上一次提供的产品或服务获得利润回收前,就得投资发展其替代品。
通过超出顾客期望取胜
在营销上,有一句大家熟得不能再熟的老生常谈,那便是:“成功的公司是那些永远超出顾客期望的公司。”符合顾客的期望只能满足顾客而已,超出他们的期望才能让他们眉开眼笑。眉开眼笑的顾客,就很有可能再度惠顾。
但问题在于,当公司的表现超出顾客的期望之后,下次顾客的期望便会更高。超越更高期望的任务会越来越难达成,而且花费越来越多。最后,公司只好以符合最新的期望为己任。
另一方面,今日有许多顾客都希望能享有最高的品质、额外的服务、高度的便利性、少量多样、老顾客特别优惠、保证产品的使用年限等,而且还要求付最低的价格。很显然,各公司都必须明确哪些顾客需求是在利润许可的情况下能够满足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